大数据助力农产品流通
2014-02-15
文|本刊记者 谢 晴
大数据助力农产品流通
文|本刊记者 谢 晴
农产品流通是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综合体,其数据是融合了农产品区域性、季节性、多样性、周期性等特征后产生的来源广泛、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具有潜在价值,同时难以应用常规方法处理和分析的海量集合。以大家最为熟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据统计,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中每年经由批发市场实现的交易额已突破3万亿元,所产生或附带的生产、消费、价格、成本收益、进出口、库存以及农资、土地、劳动力、资本、环境等数据量较大,再加上电商等其他流通业态,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数据量无疑是巨大的。
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数据的利用率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许世卫所长。许所长认为,总体来看,这些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农产品流通数据信息为我国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发挥过相应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就整体而言,从大数据应有的价值来看,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数据利用率则明显偏低,突出表现为信息引导的有效性不足。我们曾在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实地调查,不少运销批发商反映,从事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销经营,经常是“运十车赔四车”,基本处于“盲人摸象”、“撞大运”的状态。这也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深入挖掘并有效整合农产品流通数据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好大数据,更好地为引导农业生产、促进产销衔接和稳定市场服务。
大数据技术打破农产品流通瓶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流通业,特别是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和大数据应用还处于模仿阶段,技术水平较低。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信息采集量严重不足,数据缺乏系统性,且存在多个部门各自采集农产品数据,部门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和数据共享的情况,造成数据采集样本来源差异大,数据整合难度大。同时,目前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数据采集主要靠人工操作,缺少信息化自动采集手段,数据客观性不足,来源可靠性不高。
但农业是真正需要建立完整信息化的产业板块,农民是真正需要“大数据”的结论作为生产种植养殖参考的人群。大数据可为从业者提供经系统整合的相关气候、农产品价格走势、道路交通信息、终端消费需求等相关数据,辅之以商品监测评估数据体系等,同时加以侧重权威人士的专业数据解读。在这种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核心企业需要成长为综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会化网络等新技术的新一代流通企业。
利用数据分析,提高流通效率,发达国家早有先例。据北京中新农产品流通研究院周伟副院长介绍,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生产的规模性、消费的习惯以及流通的组织化,供需信息较为畅通,相应的流通效率较高,产供销企业基于自身的供应链系统,即可实现流通的优化。目前,发达国家在小数据基础下的流通已经较为高效,利用大数据提高流通效率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除了提高流通效率,数据分析给农产品流通环节带来的增值效应也不可小觑。周伟认为,要实现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增值,最重要的是要降低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信息的对称性,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点对点的份额。因此,提高农产品流通增值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信息的畅通与有效,在信息的筛选与提取方面要加强,包括挖掘和建立有效的信息链。
有专家认为,农业大数据是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两化融合”的重要融汇点;农业大数据技术是具有无穷发展潜力的新兴科技;农业大数据服务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信息消费产业。农业部门应当抓住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历史机遇,做好农业大数据顶层设计,构建国家农业大数据生态系统,推动农业大数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挖掘农业大数据潜在价值,为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发展提供科学高效的信息服务支撑。
那么,信息化和大数据是如何用到农产品流通领域,分析流通渠道和数量,解决问题的呢?从技术角度看,主要通过数据染色技术实现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数据的分析和鉴别,即对农产品交易主体的农产品上游来源进行标注,同时对该数据进行云存储,通过云计算来分析存储的农产品交易大数据。要实现农产品流通大数据,对于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信息必须采集并存储,而信息的采集与存储必须要便捷且低成本,否则在目前的交易方式中很难实现,并且还容易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降低。要做到信息的采集与存储便捷且成本低,流通组织的规模化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周伟表示,目前北京中新农产品流通研究院尚未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农产品流通提速,不过研究院正在研究建立大数据网络,基于农产品交易主体构建广域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建立基于“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终端消费”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通过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固化来累计农产品流通大数据,进而指导农产品的产供销,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
因此,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信息化程度,加大数据采集力度,研究和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成为推进这一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拥抱大数据
在国家连续11年一号文件聚焦农业发展、农业经济面临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如何深入挖掘并有效整合散落在各处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研判,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流通效率,保障食物安全,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和政府决策的重点,成为未来信息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为国家的战略需求,推进我国农产品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联合协作,当前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原始科学创新,促进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集成,共同探索适合模式并积极推广应用。基于上述考虑,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和北京一人一亩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联合发起成立“中国农产品大数据联盟”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张开双臂热情拥抱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筹建中的中国农产品大数据联盟的成员主要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中介机构等,其宗旨和目的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合作发展方针,构建政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好地开展协同创新,通过加强对农产品大数据的分析研究,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提供有效引领和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产品流通数据呈现海量爆发趋势,跨步迈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是能力,是竞争力,也是战略资源,将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数据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才可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倘若已经产生和未来即将产生的海量农产品流通数据只就存放在拥有方的设备中,将无法最大化实现数据潜在的资源价值。许世卫所长认为,数据不可能自动形成资源,只有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才能让数据源源不断发挥重要价值。农产品大数据是长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是重要的国家战略需求,也是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科技创新领域。推进我国农产品大数据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联合协作,需要大力加强原始科学创新,促进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需要相关研究和管理力量瞄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探索和掌握科学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总结适合模式并积极推广应用。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作为农业信息学科的“国家队”,紧紧围绕“顶天立地”的目标,积极发挥自身交叉学科优势,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系列国家主体科研项目以及重大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在大数据领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已在理论创新、技术突破、设备研制与系统构建方面取得了成果。目前围绕农产品大数据正在重点推进以下5项工作:一是构建农业基准数据,推动数据标准化;二是开展数据获取技术研究,努力推进监测数据实时化技术;三是构建大型模型系统,提升智能化分析技术水平;四是搭建监测预警服务平台,促进展示和表达可视化;五是打造中国特色新型信息智库,强化政策引领和决策服务作用。
许世卫所长透露,两年后,受“农产品大数据”指引和影响的交易行为将从现在的每天4亿元扩展至40亿元。“现在,农业经济面临深刻变化,必须提速农业生产和经营要素的现代化置换,如何发展农业信息化,是业界和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他认为,对于信息时代的农业交易而言,“大数据”法则有助于深入挖掘并有效整合散落在各处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数据,是重要的国家战略需求。
日前在2014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也表示,信息化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据了解,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农业经营信息化建设,包括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重点支持优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探索经营模式升级与配套信息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合作联社)与市场的高效对接等核心工程项目,旨在通过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的信息化改造,加快新型流通业态发展,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农业部今后一阶段的信息化工作重点方向是加快推进信息化覆盖进村,推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农业信息资源创新应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北京一人一亩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希望通过自身掌握的海量、准确、全面的农产品流通数据,推动中国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缩短现代农产品流通平台和流通网络的建设规模与国际发达地区的差距,探寻目前中国农产品流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亩田创始人、CEO邓锦宏表示,农产品链接农村和城市的两端,其流通变革和发展进程影响着千家万户。实践表明,通过线上线下的新型网络交易和信息分析,有利于为农业生产者、销售者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更充分便捷的信息。
网络信息庞杂反复,鉴别有效信息需要付出精力与成本,对产地、买方、渠道、物流等多方面“大数据”的整合,有助于实现农产品交易信息的更有效性指引。“如果我们想知道,北京的西红柿来源于哪儿,那么能不能利用‘大数据’迅速生成每天的实时农产品流通方案?”北京一人一亩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邓锦宏说,“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卖方了解需求、买方了解供给,大家对盘子有多大心中有数,那么就可以为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经纪人、各级农业系统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一亩田联合创始人兼大数据事业部负责人周密认为,大数据联盟的作用是挖掘农产品流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信息和数据,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通过梳理、整理和分析,进一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谈到农产品大数据联盟的具体任务,周密表示,以农业产地为基础,以批发、加工、消费为渠道,以信息系统为纽带,为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网络流通全产业链集群新模式提供科学的大数据支撑。农业大数据联盟,旨在通过联合更多社会优质资源,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高科技结合起来,通过收集、清洗、挖掘、分析自身掌握的海量、准确、全面的农产品流通数据,从而进行专业解读,共同推进农产品大数据产业发展,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联盟将定期发布市场最前沿的权威数据报告,为科学布局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为农民增收、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城镇化进程等提供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指导。
大数据大平台大发展
大数据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对于农产品流通,大数据意味着一场新的机遇,使得全面、多维感知农产品流通成为可能。一方面,大数据使得农产品流通进入全面感知时代。例如,在传统农业调查中,只能是利用合理的抽样去无限接近总体,用样本推断总体,而大数据技术使得直接面对农产品流通数据成为可能,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盲人摸象”。一方面,大数据使得认知进入多维关联时代。许所长认为:“每一种数据来源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只有融合、集成各方面的数据,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往往隐藏在数据的相互关联之中。”数据量的增大使得相关关系重要性凸显,有时可以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意想不到的价值。例如,我国甘肃定西的土豆都去哪儿了?北京新发地的黄瓜都来源于哪儿?未来基于大数据技术,可能会使过去难以知晓的事情一目了然了。换言之,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产品流通的渠道和数量,进行合理调配,为实现惠农和惠民服务。
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其“容量之大”,对于农产品大数据工作而言,更大的意义在于从大数据中形成大思维、开展大合作、构建大平台、获得大发展,从而使得农产品生产、流通的信息流得到充分延展和深化,这也正是大数据能够发挥更多作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