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601坦克歼击营激战安齐奥

2014-02-14木叶君山史放

现代兵器 2014年1期
关键词:盟军德军战场

木叶君山+史放

对于美国坦克歼击车部队来说,意大利可以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战场。在北非初试啼声的美军坦克歼击车来到这里作战,继而将此地的经验带去更为重要的西欧战场。而在整个意大利战役期间,发生在1944年初的安齐奥登陆战又具有典型意义。尤其是当德军于2月至3月间以强有力的装甲部队向安齐奥滩头展开反击期间,以M10为主的美国坦克歼击车部队更是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先后参与此战的美军4个坦克歼击营中,第601营的“资历”最老,而他们在安齐奥的表现也当得起这份“资历”。

资深坦克歼击营

第601坦克歼击营是在1941年12月14日确定番号的,从命名规则来看,它原本是步兵师下辖的反坦克单位。这个营最初是在北非参战,是美军中最早投入实战的几个坦克歼击营之一。此后他更写下丰富战历,到战争结束进而成为为数不多的先后在北非、意大利、西北欧三个战场都参过战的美军地面单位。该营的另一项记录是参与过多达4次登陆战,分别是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登陆萨勒诺的“雪崩”行动、登陆安齐奥的“鹅卵石”行动和登陆法国南部的“龙骑兵”行动。

经过在突尼斯西贝特拉和埃尔吉塔尔等地的激烈战斗,初登战场的第601营直接和德军装甲部队过招,并在同这些沙漠战老手的直接对话中积累了最初的经验。投身意大利半岛前夕,这个营将那些并不适用的半履带式坦克歼击车换成拥有可靠柴油机的M10坦克歼击车,以此作为向新战场拓展的资本。而发生在安齐奥等地的苦战也表明,在开战前及时更换这种装备真是一个及时的决定。

“鹅卵石行动”发起时,第601营成为冲向安齐奥滩头的第一波部队中的一员,并在登陆的后续行动中与其他兵种取得良好协同,开始展现出美国坦克歼击车部队任务多样化的潜力。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役期间,第601坦克歼击营击毁的德国坦克比其他任何一个坦克歼击营都要多;而和同级别的同类部队相比较,这个坦克歼击营的伤亡则是最少的。在比别的坦克歼击营经历更长的作战时间和更多的两栖登陆之余,第601营也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部队文化:这个营为自己的坦克歼击车以及其他战斗车辆所喷绘的涂装花样,比大部分坦克歼击营都要五花八门得多。下面,就让我们回到1944年冬春之交的意大利安齐奥滩头,随着第601坦克歼击营感受那场血与火的考验吧。

泥泞中求生存

作为盟军实施登陆第一波部队的组成部分,第601营在1944年1月22日的破晓时分被如期送抵安齐奥海岸。这次抢滩完全出乎德军意料之外,登陆部队未遇任何抵抗。第601营在最初抢滩之后的整整24小时之内都在忙于卸载各种装备,而友邻部队其时已进占安齐奥镇并在滩头周边建立起了约15千米长的环形阵地。第二天,第601营开始向指定的集结区域开进。不过,该部在开进不久即遭遇当地松软湿滑的泥泞地带,简直令人有陷入沼泽之感。因此,M10坦克歼击车开向集结区的过程费时费力。随着小股侦察行动的前出,第601营在安齐奥的第一场交火随之到来。经过几次小规模的冲突,该营B连2排成功击毁了1辆德国坦克。不过这并不是M10的功劳,而是排里装甲车干的!之后,这个排的M10就采取直瞄射击,轰掉了德军设在一幢小洋房内的防御据点。

安齐奥登陆原本是一场漂亮的奇袭,因为德军在从安齐奥到罗马的广大地区上再无任何预备兵力。但是,盟军指挥层的犹疑不决葬送了登陆的突然性。之后,德军凯塞林元帅开始调动部队投向安齐奥登陆场,从1月23日开始仍在环形阵地区域的盟军登陆部队明显感到强敌来犯的压力。接下来几天,交战双方展开了拉锯式的争夺,而德军或盟军装甲车辆的行动都取决于道路情况。安齐奥海滩周边区域的土质原本就是泥沼地,1943至1944年严冬的冷雨更使得当地几条河流水位上涨,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貌:在浅表一层貌似坚实的土壤之下尽是湿滑的泥浆。对于攻防双方来说都是必经之路的庞蒂克湿地同样是由松软的黑土和丛生的灌木荆棘所构成,根本不适合双方的重型车辆通行。

在这样的地貌条件下,德军坦克都分散成小分队零星行动,美国坦克歼击车对其的阻击也就只能化整为零、寻机而动。尽管登陆场周边很少存在适合隐藏装甲战车的隐蔽物,第601营的坦克歼击车还是在一些农舍中找到了隐蔽所。藏身于涂有当地农夫们用大号黑体字写上去的意大利语爱国口号的断墙中,M10车组所要做的就是耐心守候,一旦那些危险的装甲目标出现在视线之内,就果断地施以炮击。各连在此时期多采取2辆M10一起行动的战法,两者的设伏位置彼此提供掩护,在发现目标时则采取交叉射击以求提高命中率。

幸运贝尔

在战役胶着阶段,第601营的坦克歼击车开始被直接投放到步兵阵地上。它们负责为步兵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其战法其实就和德军突击炮差不多。只要目力所及的目标都成为M10的打击对象——步兵、房屋、碉堡、机枪阵地、卡车、牵引式火炮、自行火炮、坦克……不过如前所述,在装甲车辆还不太多见的情况下,对付其他各类“软目标”成为M10每天的必修课。因此,坦克歼击车上的那挺12.7毫米机枪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武器,有车组形容他们的机枪简直“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在射击”。

这一时期,由贝尔少尉指挥的1辆M10一时成为第601营的新闻热点。一次,贝尔的M10躲在一幢房子里,但这个位置很快暴露,附近的几门德军88毫米炮立即向这里不断射击。德国大炮发出的穿甲弹呼啸而至,纷纷击穿墙面而把现场变成烟雾弥漫之地。但是到了傍晚时分,这辆M10居然毫发无损地驶了回来。据贝尔自己说,距离最近的1发炮弹就在敞开式战斗室上方划过,当时距离大概只有1米!

还是这位贝尔,在下一次行动中注意到附近一个干草堆有些可疑。于是在不到200米的距离上,他向这个干草堆打出了1发高爆弹。幸运的是,那里面正好躲着1门德军76毫米反坦克炮。那门炮的口径和M10相同,是德国人缴获自苏联战场的装备。那天晚上,贝尔高兴地向连长报告战况,包括这个意外收获在内,他的M10在一天内打掉了2门反坦克炮。这两件事情之后,连里就管他叫“幸运贝尔”了。endprint

当然,贝尔之所以被冠以“幸运”之名,恰好说明在安齐奥作战的更多M10往往是欠缺运气的。在第601营从1月24日开始对反击德军实施的反冲击中,更为多见的乃是浴血和伤亡。

浴血时刻

在24日白天的一场多兵种联合反冲击中,参与的1个步兵连、1个“谢尔曼”坦克排和1个M10坦克歼击排的推进到傍晚时陷入了停顿,原因是敌人的轻重火力压制住了前进的道路。按计划,这支混成部队应该在次日拂晓恢复进攻,但是坦克排的指挥官说,“老天,前进道路上的火力太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坦克不可能再上路了。”结果到25日白天,就只有M10坦克歼击车和步兵连一起行动了。这个战场上果然是危机四伏,数辆M10相继被击毁,其中1辆曾经在270米的近距离上向一幢疑似藏有敌人的房屋开火,结果穿甲弹击毁了里面的1辆德国坦克。

很快,由里佐中士指挥的M10就成为唯一能够继续冲向道路的坦克歼击车了。在他身后约不到100米的地方,跟着那些无助的步兵们。推进中,里佐时不时地从敞开式战斗室顶部探出头来一看究竟,然后指挥他的M10向附近房屋或者灌木里的机枪阵地开火。德军的火力很快就集中过来,这辆M10的车体各处变得像炒豆子一般响个不停,来自机枪、步枪、狙击步枪甚至手枪的交叉射击接踵而至。据里佐回忆,M10战斗室的右侧、左侧、右后侧密集中弹,弹片横飞四溅,有的甚至从他头皮旁擦过。这辆M10继续战斗着,它又持续开火了大约10分钟,以此来掩护本方步兵发起新一轮冲锋。但在那之后,这辆坦克歼击车终于被1门隐藏得很好的德军反坦克炮连续命中。M10开始起火燃烧,里佐的右腿被炸断,他被自己的车组们拖出车外,然后昏死过去。

就在这辆M10孤军奋战的同时,附近不远处,第601营营部的多名军官们集中在他们所支援的那个步兵连连部里,协调商议着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在听说里佐的战斗经过后,营部军官们冲出了步兵连指挥所,试图去抢救自己的战友。他们的前进距离大约是500米,但在敌军火力压制下足足用了一个小时,每当美国人稍一探头,都会立即引来敌人的一番射击。最后,麦特少尉勇敢地将里佐中士背了回来,但是当天晚上,里佐这位勇敢的士官和M10车长就因为失血过多而停止了呼吸。

此后,这场步坦协同的进攻战断断续续地继续,直到1月30日都没有取得明显成效。战至2月1日,第601营B连3排只剩下纳史密斯士官的1辆M10还能正常作战。而就是这个孤胆英雄,成功阻止了7辆德军坦克的渗透。在战斗中,纳史密斯的M10在915米距离上发射3发穿甲弹,击毁其中1辆。这个战果可谓是来之不易,原来正当这辆M10准备转移发射位置时,其中1台柴油机突发故障,纳史密斯靠着剩下的另一台发动机才得以完成这次攻击。他击毁的正是打头那辆德国坦克,剩下几辆也许被这辆M10的气势所威慑,最终选择了退却。至于纳史密斯的M10,“我们已经完全动弹不得了!”

力求将登陆的盟军赶下大海的德国人在2月2日调集起了反击所需要的主要兵力,接着开始向安齐奥滩头阵地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第601营亦迎来登陆以来最为凶险的时刻。在盟军各部的殊死抵抗下,经过最初几天激战,德军仍无力将敌人一举赶下海去,于是安齐奥战场重新陷入僵持。虽然德军无法达成目的,但盟军在安齐奥也无法再有进展。随着对峙状态的延长,德军充分利用一切地理优势,在盟军当面布下完备的防御体系,将房屋废墟、河道、河面上的弃船、干涸的溪流河床等等都变为明暗火力点,令盟军寸步难行。

德军在白天将其大口径火炮隐藏起来或置于较深远的后方,入夜后才将88毫米火炮和150毫米榴弹炮拖近至前沿阵地,向位于“后方”的美军集结地实施炮击。由于持续遭受挤压的安齐奥登陆场变得非常拥挤,以致德国人的炮弹有好几次都能够直接砸中排列成行的M10坦克歼击车。同样危险的还有德军狙击手和摸黑渗透的特遣队。至少有一次,一队德国人趁夜摸入美军战线后方深达1.5千米处。他们从背后向美军步兵和车辆开火,并在天亮之前安然离开,第601营就多次吃到了这种黑夜奇袭的苦头。

把德国坦克“点着”

在得到装甲部队的增援后,德军再掀反攻高潮。这场压迫战一直持续到2月19日,盟军估计当面之敌的坦克部队至少有120~150辆,型号则是五花八门,包括“虎”式重型坦克、“象”式驱逐坦克、Ⅳ号坦克和Ⅲ号坦克以及多种型号的自行火炮。这场装甲突击在16日至19日达到高峰。这一阶段,配置在战场东侧的第601营并未处于风暴中心,主要是参与火力支援任务。但是从19日至28日,随着德军改变部署,重心从此战场北翼移到东侧,第601营就处于风口浪尖了。据称,德军在这个方向上投入了75~100辆坦克而未能奏效,其中仅被第601营直接击毁的就多达26辆。

数日交战中,第601营有如惊涛下的礁石,终能屹立不倒。而一份2月19日第601营营部联络官在师属炮兵指挥部里的野战电话通话记录,则呈现出该营在这一天内部分时段里的真实境况。

“0700:30辆敌军坦克出现在F-032298位置。”

“0702:警告A连3排,敌军反击正指向那里,坦克出现在F-975313位置。”

“0710:10辆坦克出现在G-034284位置。”

“0715:7辆坦克出现在F-980320位置。”

“1005:收到师部命令,转B连1排,敌坦克南移至西斯特纳-伊索拉至贝拉公路,立即阻止他们,把他们‘点着,我们要把失去的地方夺回来。”

“1034:营部请求师指以炮兵轰击位于A-980320位置的7辆坦克,那里超出了坦克歼击车的射程。”

“1132:报告师部,在F-993310位置的敌坦克全部起火燃烧,B连1排发射了40发高爆弹和穿甲弹,交战距离 3650米,目标中有2辆‘虎式和2辆Ⅳ号坦克。”

“1150:B连2排报告被敌军火力压制在G-048292位置,师属炮兵反制。”

“1335:侦察连报告在F-947336位置出现敌军步兵,炮兵开火,在较远距离上有5辆坦克的轮廓。”

“1400:侦察连报告有两个连的敌军火箭炮出现在F-956355位置,另1个连出现在F-943362位置。”

“1425:师部要求侦察连观察炮击的弹着效果。”

“1540:有2辆敌军坦克出现在F-993310位置,B连1排受命攻击。”

在这份通话记录中,出现了“点着”和“起火燃烧”这样的表述。这并非美国人追求生动词汇的结果,而是切实的实战需求。经过连日来的交战,美国人发现德军总能围绕被击中但尚未起火的坦克继续“做文章”。他们或者将这些动弹不得的废弃坦克当作射击隐蔽点,或者等夜幕降临将其拖回后方修理。因此,第601营等部接到的明确命令就是:把德国坦克打到起火为止。

在扛住了德军反击的高潮后,安齐奥战场又呈势均力敌的对峙状态。对于M10车组们来说,战事相对平静的晚上也是极不省心的。他们轮换着在战斗室里休息,忍受着又冷又湿的环境。而如果随意从敞开的顶部探出头去伸个懒腰,就极可能沦为德军狙击手的枪下之鬼。

当然,在这样的夜间对峙中,M10也有了一种新用途,那就是充当暗夜袭扰者,让德国人不得安稳。具体做法是在每个方向上派出2~3辆M10偷打几发冷弹,然后立即撤离发射阵地。美国人发现,M10发射的76毫米炮弹往往是弹着先于呼啸声到达,也就是说敌人对炮弹落点是无可提防的。加上M10自身打了就走,让德军搞不清来袭者的炮位、数量和种类,也就无从实施有效的反制了。几个晚上下来,M10的袭扰战就赢得了“炮车小夜曲”的美名。

第601营在安齐奥的战斗到3月31日结束。从1月22日算起,这个坦克歼击营共在这片战场上击毁了5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辆装甲车、6门火炮和反坦克炮、20个机枪阵地。包括这个营在内的坦克歼击车部队在安齐奥的经历证明了一点:“要想在战斗之前准确了解坦克歼击车的优势和缺点,只有通过与之联合作业炮兵、步兵、坦克部队的指挥官才能充分掌握。而尽快建立坦克歼击车与上述三个主要陆战兵种的配合作战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宝贵经验将令此后各坦克歼击营持续受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盟军德军战场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走亲连心享童年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德国外交官改变二战格局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三大战场风云变幻
记忆的奥秘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
日军步兵第四联队与中国远征军交战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