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财商加分
2014-02-14何丹丹
何丹丹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或是完全对管理钱财没有概念,这不能怪孩子没天赋,多半是家长的责任。好观念和好习惯都需要从小培养。
买卖游戏是个好办法
四五岁的孩子可能还无法理解“钱能生钱”的概念,可以从认识钱币、反复进行简单的交易游戏、低价物品的实际购买经验开始,慢慢帮他建立对货币的认识。比如,可以在购物时带上孩子,给他10元钱,让其自己看价格标签,决定买什么。每选择一种东西,就可以做一次数字大小的比较。
学管钱,从心愿账户开始
给未满18岁的子女开一个银行账户。零花钱是账户资金的第一来源,告诉他把平日的零花钱省下来,存到心愿账户里,某天想买东西但钱又不够时,可以动用账户里的钱。账户的收入来源还可以是“打工”收入,也可以是长辈给的压岁钱,或者是孩子自己通过卖废旧物品等方式赚来的钱。
而账户的支出一般只能用在买零食或父母同意的开销上。等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以后,开始一起讨论做预算。每年过完春节,把压岁钱的总额和银行账户的总额计算出来,然后列出预算,今年有什么消费计划,各自多少额度。
如果孩子乱花账户里的钱
刚开始孩子会乱花是正常的,只要让孩子承担乱花的后果——一段时间内没有钱花,他们就容易接受计划开支这件事。家长不必因为孩子乱花钱而焦虑,帮他建立合适的界限就可以。如果孩子因此变得小气计较,说明你的方法有问题。是否和孩子过多地强调了金钱的好处?有没有让他体验到帮助别人和分享的快乐?如果没有,是家长的失职。要注意并非花费少就好,在家庭承受范围内,仍要鼓励孩子分享。
帮他分清想要的和需要的
你可以通过提问让他知道想要和需要的区别:要买的东西是什么?用它做什么?这笔钱花了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得到了东西有什么好处?如果不买会有什么影响?不断地提问能促使孩子不断地想买这个东西的理由,直到说服你为止。你还可以帮他建立一个“想要程度分级制”,按照程度来决定先买哪一个。
讲故事,效果最好
连大人看着都很头疼的复杂概念,要让孩子接受并感兴趣,故事仍然是目前看来最好的表达形式。舍费尔用“会下金蛋的鹅”的故事来说明要储蓄才能获得这只鹅,储蓄的利息就是鹅每天下的金蛋,但是如果太贪心,等不及把金蛋积攒起来就把鹅杀掉,金蛋就再也不会有了。
你同样可以用他们熟悉的故事主角给孩子编写故事,去解释什么是股票,什么是基金。
把心愿变成具体的目标
具体的目标能让人的注意力更集中,孩子为了达到目标,更愿意克服眼前的懒散和无序,排除其他不利于目标实现的干扰因素。
儿童理财启蒙读物《小狗钱钱》里面,12岁女孩儿吉娅为了实现自己去美国短期游学的梦想,开始寻找赚钱的机会。她把一张印有自由女神像的图片贴在存钱罐上,每天提醒自己多存钱、少花钱。10岁以上的孩子可能有很多个心愿,可以鼓励他们把那些需要钱才能达成的心愿全部都写下来,并一条一条筛选,最后留下最想实现的、最重要的愿望,作为目标。
分配手里的钱
家庭每月的收入要有比较安全的分配比例,而对孩子来说,消费主要是零花,不是生活必须。因此孩子账户里的钱可以把较大比例用于投资和储蓄,小部分用于消费。如果完全不许孩子掌管零用钱,他就不能参与实际消费,对他们认识钱、运用钱的能力不利。如果一直不给他消费的机会,也会造成他对投资的意义产生怀疑。你还可以在和孩子商量之后,用他账户里的部分金额去买基金等投资品。
亏损能让孩子理解风险
亏钱的时候是风险教育的最好时机。孩子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资产变动,他们会看到1个月内的股票下跌,跟之前3个月赚到的总和差不多。此时你可以把这些理念传递给他们:利益伴随着风险同在,亏钱或许是因为市场下滑,或许是判断有误。这是学投资的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只有正确的思考和判断、不被眼前的变化迷惑才是最重要的。
(摘自《幸福家庭》2013年1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