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自己做朋友

2014-02-14李愚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太重哲学家智者

李愚

少年问智者:“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笑答:“想成为这样的人,要培养四种境界: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别人,此是无我;再之,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是慈悲;而后,要把别人当成别人,此是智慧;最后,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自在。”

所谓把自己当成自己,就是自己做自己的朋友,自己爱自己。别人忽视你的时候,不要伤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也不可能永远陪谁;看到别人笑的时候,不要以为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在伤心,别人只是比你会掩饰罢了,那些清晨时最坚强的人,也许是夜里哭累了才睡着的;感觉无助的时候,可以哭,但哭过必须振作起来,跌倒后才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可依赖的人并不多,没有谁可以让你依靠一辈子,所以你必须学会坚强。

觉得处处不如人的时候,别忘了提醒自己:你只是个肉身凡胎,你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你没那么多观众,也没那么多粉丝,没必要活得那么累。就算你是万人迷,也总有人会不喜欢你,就连迈克尔·杰克逊都有人讨厌,更何况你我?你不是欧元不是美金也不是人民币,做不到让人人都喜欢你。永远也别忘了:你是为那些爱你的和你爱的人活着的,而不是为那些不喜欢你的人而活的。

一头骆驼历尽艰辛,从沙漠的一端跋涉到另一端。一只苍蝇趴在它背上,一点力气没花也过来了,还气骆驼说:“辛苦了,谢谢你把我驮过来,我走了,拜拜!”骆驼看都没看它一眼说:“你在我背上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也没必要跟我打招呼,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你当你是谁啊?”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就不会失重;不把自己看得太高,就不会失落。

有一天,当你转身离开的时候,就会发现: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地球依旧转动。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活给别人看,眼睛也总盯着别人,想知道人家是怎么活的。于是,我们给自己戴上了面具,哪怕心里再苦再累,面具上镶嵌的永远是甜蜜的笑容;看到别人脸上灿烂的笑容,禁不住也怀疑他们戴上了面具。

其实,生活是自己的,幸福与否跟别人没有半毛钱关系,永远不要拿别人来做参照。你不是别人,怎么知道他心里的苦?别人也不是你,他又怎能体会你的快乐?我们总是仰望和羡慕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我们之所以觉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一只杯子盛满啤酒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啤酒”;改装可乐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可乐”;只有空置的时候,人们才会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同样,我们心中充斥金钱、权势、欲望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于拥有很多,却常常难以真正拥有自己。当你真正拥有自己的时候,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也不会感到孤单,因为你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朋友,那就是你自己。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

两个人时,善待对方;一个人时,善待自己。难过的时候,蹲下来,抱抱自己,自己温暖自己;失望的时候,左手握右手,自己给自己打气,自己给自己信心。没有人可以使你不坚强,也没有人能让你更坚强,除了你自己。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坚强,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不要总觉得生活抛弃了你,是你自己把脸扭了过去。如果你前面有阴影,那是因为背后有阳光。把你的脸迎向太阳,就不会再有阴霾。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斯多噶派创始人芝诺:“谁是你的朋友?”他回答:“另一个自我。”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成为自己的朋友,这是人生很高的成就。”如此伟大的成就,却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希望达到的。既然你可以和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从相识、相熟、相交到成为朋友、闺蜜、知己,那为什么不能和最熟悉的自己成为朋友呢?

生命中总是人来人往,不断地有人进入、停留、消失。很多人闯进你的生活,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转身离开。所以,不要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因为他们一旦离开,你将一无所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只有你,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辈子,不离不弃。我们每天都应该有一些时间留给自己,和自己在一起,与自己沟通,听自己倾诉,给自己减压,纵容自己偶尔的放纵,训练自己克制,帮助自己选择,让一个清醒的自己、明白的自己、理智的自己做自己终生不离不弃的最好的朋友。

忽然很想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曾经为了别人为难自己,因为伪装让自己活得很辛苦,因为倔强让自己受了很多伤,因为总是和别人说对不起而忘了自己……好在生活还在继续,一切都还来得及,于是,我微笑着原谅了自己。endprint

猜你喜欢

太重哲学家智者
船夫和哲学家
行李
智者说
看太重了
没看清
智者老子
酷图爆语(3)
泥泞处脚印深
烦恼如拣挠痒
哲学家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