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孔雀封闭毛细线虫病的诊治

2014-02-14吴胜会江斌林琳张世忠福建省农科院畜禽水产疾病诊疗中心350007

福建畜牧兽医 2014年6期
关键词:线虫病盲肠虫体

吴胜会 江斌 林琳 张世忠 福建省农科院畜禽水产疾病诊疗中心 350007

一例孔雀封闭毛细线虫病的诊治

吴胜会 江斌 林琳 张世忠 福建省农科院畜禽水产疾病诊疗中心 350007

在一例表现为腹泻、消瘦死亡的孔雀病例中,从小肠内检出大量丝状的白色虫体。根据虫体和虫卵形态特征,确定为封闭毛细线虫,全群孔雀采用盐酸左旋咪唑治疗,2 d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孔雀 封闭毛细线虫 诊治

毛细线虫病是由毛首科毛细线虫属的线虫寄生于禽类消化道引起的寄生虫病,严重感染时可引起大量禽只死亡。2014年5月16日,本中心接诊一例来自闽侯县的孔雀病例,主要表现为腹泻、消瘦死亡,经实验室检查确定为孔雀毛细线虫病,全群饲喂盐酸左旋咪唑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据主述,该场地面散养的孔雀共有150多只,从2014年4月起陆续有一些小孔雀发生腹泻,起初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死亡1只后,才发现还有数只孔雀在发病,先全群采用乳酸诺氟沙星(广州市和生堂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按1 g配1.5 L水连续饮用2 d,未见明显效果。后改用硫酸新霉素(广东梅雁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广东东方澳龙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各1 g配1.5 L再连续使用3 d,结果还未见好转的迹象,发病数量增加10多只,又死亡3只。送本中心检查时已死亡4只孔雀,还有10多只小孔雀正在发病。发病初期排黄白色稀粪,后期转为排蛋清样稀粪,采食量减少,消瘦,被毛粗乱,精神沉郁,最终衰竭死亡。

2 病理变化

对病死的孔雀进行剖检,心脏、肺脏和脾脏无明显病变,肝脏瘀血呈暗黑色,肾脏稍肿大,食管、腺胃和肌胃正常。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段,其中十二指肠、空肠肿胀充盈,肠壁变薄,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呈卡他性肠炎。两根盲肠也出现轻度肿胀,外观呈暗绿色,盲肠内容物呈黄绿色糊状。

3 实验室检查

3.1肉眼观察取3个透明塑料杯加大半杯清水,分别加入5 g刮取的盲肠、小肠与直肠内容物,搅匀进行观察。其中在加入小肠内容物的杯中看到水里飘着许多细小呈毛发状的虫体,直肠粪便中只有少量细丝状虫体,盲肠未发现有虫体。吸收虫体置于装少量生理盐水的平皿中(图1)做进一步镜检。

图1 平皿中毛发状虫体

图2 虫卵

3.2 镜检

1)直接取病死孔雀盲肠、小肠与直肠内容物少许滴上1滴生理盐水压片镜检,在小肠、盲肠和直肠内容物中均检出大量腰鼓形的虫卵(测量10个虫卵,大小约35~43 μm×57~65 μm)(图2),其中在小肠段还可检出大量丝状虫体,在盲肠段也检出少量,取虫体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为白色,呈细丝状(图3)。

图3 体视显微镜下的虫体

图4 雌虫阴门部

2)挑取20根虫体用显微镜检查,虫体前部短于后部,前部为食道部,后部包含肠管和生殖器官。其中测量的14条雌虫大小为75~105 μm×10~16 mm,阴门处有微突起的角膜(图5);测量6条雄虫大小为55~75 μm×8~13 mm,虫体尾端有半圆形的伞膜,交合刺1根平均长度为1.4 mm,交合刺梢平均长度为1.7 mm,有横纹(图6)。根据虫体和虫卵形态特征,确定该虫为封闭毛细线虫。

图5 雄虫尾部

3.3 涂片、镜检无菌取心脏、肝脏涂片,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未见有细菌。

4 诊断

图6 雄虫交合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该病为封闭毛细线虫病[1-2]。

5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保持圈舍干燥,粪便及时清除并进行生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

2)全群饲喂盐酸左旋咪唑(广州市广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按每千克体重25 mg内服,连用2 d,间隔7 d后再用1次。治疗2 d后,所有患病孔雀精神好转,恢复正常采食,腹泻停止,其后未发现新增病例。

6 讨论

1)毛细线虫虫体非常小,剖检肠道时用肉眼很难在黏稠的肠内容物中发现,使用在透明杯子中用肠内容物加水稀释后观察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方法简便实用,易于操作,这对该病的临床初步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2)毛细科毛细线虫属有封闭毛细线虫和膨尾毛细线虫等多种种类,不同的种类毛细线虫的结构和宿主特性有所不同,其中封闭毛细线虫的生活史为直接发育形,虫卵在外界可直接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这些感染性虫卵被孔雀、鸽子等禽类吞食后会定居于小肠黏膜,经20~26 d便发育为线虫。而膨尾毛细线虫的发育过程需以蚯蚓为中间宿主,在外界的虫卵被蚯蚓吞食后,1~9 d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孔雀、鸽子等禽类吞食了含虫卵的蚯蚓而感染,再经22~26 d发育为线虫。在预防上需做好卫生,采用网上饲养,避免孔雀、鸽子采食到蚯蚓,同时每隔1~2个月采用盐酸左旋咪唑定期驱虫。

[1]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200-202.

[2]黄兵,董辉,沈杰.中国家畜家禽球虫种类概述[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4,26(4):491-496.

B

1003-4331(2014)06-0075-02

猜你喜欢

线虫病盲肠虫体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肉牛消化道线虫病和呼吸道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犬丝虫性眼炎的防治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大鼠盲肠结扎穿刺脓毒症模型死亡率影响因素研究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吡喹酮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