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间苯三酚、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
2014-02-14李金明郑国昌
李金明 郑国昌
注射用间苯三酚、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
李金明 郑国昌
目的探讨注射用间苯三酚、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单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 各40例, A组单纯予以口服排石颗粒, 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间苯三酚+吲哚美辛栓, 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曲马多缓释片+吲哚美辛栓治疗, D组应用排石颗粒+间苯三酚+曲马多+吲哚美辛栓。结果B、C、D组的排石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且B、D组显著短于C组(P<0.05), 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结石排出率为52.5%, B组为95.0%,C组为77.5%, D组为100.0%,B、D组显著高于A、C组, C组显著高于A组(P<0.05), B、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肾绞痛率及干预治疗率均显著低于A、B、C组(P<0.05), 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副作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排石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间苯三酚、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 可显著缩短排石时间, 提高排石率, 副作用少, 值得推广应用。
输尿管下段结石;间苯三酚;吲哚美辛栓;盐酸曲马多缓释片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 远端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较近端更为明显, 因此, 输尿管下段结石相比于输尿管上段结石更为常见。临床研究显示, 约有70%的输尿管结石是位于输尿管的下段[1]。临床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方法主要有微创疗法以及药物保守疗法等。微创手术疗法多较为昂贵, 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大量研究显示, 对于直径在10 mm以下的输尿管下段结石, 使用药物排石法可获得较好的疗效[2]。本研究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探讨在常规排石治疗基础上应用注射用间苯三酚、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的助排石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单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160例, 结石直径均在10 mm以下, 除外重度肾积水、严重泌尿系感染、肾功能不全、多发性泌尿系结石、消化道溃疡、明显尿道或者输尿管狭窄、合并精神疾病、心脑疾病或者低血压者、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患者均自愿接受保守治疗, 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60例患者中, 男85例, 女75例, 年龄22~60岁, 平均为(36.9±3.6)岁;结石直径4~10 mm, 平均为(6.1±2.3)m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四组, 各40例, 四组年龄、性别以及结石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方法 A组:本组予以口服排石颗粒, 20 g/次, 3次/d。同时口服左氧氟沙星, 0.2 g/次, 3次/d, 连续用药2周。
B组:本组在A组的基础上, 加用注射用间苯三酚160 mg+250 ml 5%的葡萄糖溶液, 静脉滴注, 1次/d。同时予以0.1 g吲哚美辛栓纳肛, 1次/d, 连续用药2周。
C组:本组在A组的基础上, 加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吞服, 0.1g/次, 2次/d。同时予以0.1 g吲哚美辛栓纳肛, 1次/d, 连续用药2周。
D组:本组予以排石颗粒+间苯三酚+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吲哚美辛栓进行治疗, 用药方法同上,疗程2周。
四组在治疗期间均鼓励其多饮水, 尽量饮水2 L/d,加强运动锻炼, 观察排石情况, 以便合理调整用药方案。如治疗2周后仍无结石排出, 应改行输尿管镜或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1. 3观察指标 每周进行1次复查, 记录四组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情况、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以及其他干预治疗情况。
1. 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9.0软件分析, 以( χ-±s)表示计量资料, 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四组的排石效果比较 A组的结石排出时间为(12.33±1.54)d, B组为(8.66±2.09)d, C组为(9.55±1.63)d, D组为(7.88±1.89)d;B、C、D组的排石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且B、D组显著短于C组(P<0.05), 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结石排出率为52.5%(21/40), B组为95.0%(38/40),C组为77.5%(31/40),D组为100.0%(40/40),B、D组显著高于A、C组, 且C组显著高于A组(P<0.05), 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四组肾绞痛、副作用及干预治疗情况比较 B、C、D组的肾绞痛发生率以及干预治疗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 且B、C、D组之间的干预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D组的肾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B、C组(P>0.05);四组副作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四组肾绞痛、副作用及干预治疗情况比较[n(%)]
3 讨论
目前, 临床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方法主要可有药物保守治疗、开放手术、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法等。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应根据结石的位置、数目、大小、是否合并感染、梗阻、患者的全身状况以及肾功能等综合分析确定。其中,结石的大小和位置是主要决定因素。相关研究显示,对于直径在10 mm以下的输尿管下段结石, 其自然排石率可达到35%~57%[3]。故认为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在10 mm以下, 无严重上尿路感染且无肾积水或者肾积水较轻者, 应优先考虑药物保守治疗。本研究中, A组患者单纯予以排石颗粒口服和抗感染治疗, 排石率为52.5%, 与相关报道接近。但由于输尿管结石在向下移动过程中, 可对输尿管造成刺激, 引起黏膜炎症、水肿以及平滑肌痉挛等, 诱发肾绞痛以及肾积水等, 不仅影响排石效果, 且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4]。因此, 针对上述因素用药治疗有利于缓解症状并且促进排石。
因输尿管被结石梗阻后, 可导致肾内压升高, 从而刺激肾髓质以及输尿管合成并且分泌出前列腺素E2, 引起肾内压增高, 诱发肾绞痛, 且还可增加肾盂以及输尿管的张力, 阻碍结石的下降和排出[5]。吲哚美辛是一种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不仅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还可降低前列腺素的释放, 从而减轻局部炎症、水肿, 降低肾内压, 最终缓解或消除疼痛,促进结石的排出[4]。
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是一种非麻醉中枢镇痛药, 具有强效镇痛作用, 且药物依赖性较低, 用于治疗肾绞痛具有显著效果, 与吲哚美辛栓联合应用还可减轻局部炎症、水肿等, 有利于促进排石, 且无呼吸抑制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并发症[1]。本研究中, C组在常规排石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和吲哚美辛栓,排石率较A组提高至77.5%, 且排石时间显著缩短。此外, C组肾绞痛发生率以及干预治疗率均较A组显著降低, 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0%, 较A组并无明显增多。
间苯三酚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亲肌性解痉药物, 能够选择性地对泌尿系统以及胃肠道平滑肌作用,且只对痉挛平滑肌作用, 对于正常平滑肌疾病无影响或者作用较小。此外, 其不会引起抗胆碱样副作用, 且对于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基本无影响, 对于合并前列腺增生、青光眼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仍然适用[5]。本研究中, B组患者在常规排石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间苯三酚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 排石率达95.0%, 较A、C组均显著提高, 且排石时间较A、C组显著缩短, 肾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 未行干预治疗, 副作用较A、C组并无明显增加。而D组在常规排石治疗的基础上, 将间苯三酚、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和吲哚美辛栓三药联合应用, 排石时间比B组有所缩短,排石率达100.0%, 副作用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并且, D组仅1例发生肾绞痛, 远远低于另外三组。
综上所述, 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 在常规排石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间苯三酚、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 可显著缩短排石时间, 提高排石率,副作用少, 降低镇痛药物应用率, 减少肾绞痛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1] 王志峰,徐乐,蒋杰宏, 等.间苯三酚联合曲马多治疗妊娠期肾绞痛疗效观察.临床医学工程, 2013,20(2): 199-200.
[2] 富媛玉.急性腹痛患者采用间苯三酚的治疗效果分析.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12(9):292.
[3] 刘志森,钟礼剑,洪阳春, 等.间苯三酚对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结石排出的效果观察.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30(2):294-295.
[4] 王从容,张小马.吲哚美辛栓剂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安徽医学, 2011,32(7):1015-1016.
[5] 田龙江,陈保春,史庆路, 等.间苯三酚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术后膀胱痉挛54例临床观察.中外健康文摘, 2011,08(15):242-243.
R693.4
A
1674-9316(2014)02-0029-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2.018
054001 邢台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