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实践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4-02-13戴华芳
戴华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100-01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结合教材就数学课改中如何体现“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程中体现的“生活气息”
(一)新编教材,越来越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
在新教材中出现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以及“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等,直接把数学和生活连在了一起;还出现了“认识时间”“认识人民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似乎有些熟知,但似乎又不是很熟悉,对于这些问题很容易就引领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以满足自己膨胀的好奇心,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增添人情味
传统的数学教材都是对知识点进行一系列的讲解,内容与生活存在一定的脱节,而我们的新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调整,如“数学广角”“小小实践台”等。这些知识不仅需要学生学习有关性质,还要能够运用自己所习得的知识实践应用,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把数学书上的数学问题,直接联系到了生活中的实例,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根据教材特点,剖析数学与生活的内在关系,实现高效课堂
1.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在教学“认识时间”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认识时间”这个知识点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在教学中只按书本上的例子介绍给学生,那是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课堂中,不仅运用“时钟”这一实物,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每个时间,而且课余时间我还让学生随时观看教室中时钟的时间,很多同学会把时间马上告诉同学、老师,这样他们就能把习得的“知识”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激情。
2.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数学问题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教授“人民币”这一章节中,我让学生进超市观察超市物品的价格,第二天课堂上进行汇报,学生的兴趣很浓厚,第二天的课上的很轻松。通过此类活动,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的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3.以生活实践的回归,解决数学问题
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教授一题思考题中:教师问“一口井有7米深,一只青蛙白天上爬两米,晚上下滑一米,问几天才可以爬出这口井?”学生一般都回答是7天,但通过画图,联系实际生活后,学生明白,第六天的时候直接上爬2米的井沿,晚上的一米是不会下滑了的,因此只要6天就可以了。对于这些类别的思考题学生除了弄懂题意以后还得考虑一下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4.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通过动态演示拓展数学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它将会使原本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加具体,把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趣味盎然,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在“时钟”的教学过程中,用一些动感的“时间”通过动态的演示,使得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数学它本身不单单是简单的“数字符号”,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我们的孩子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