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作坊走出大产业

2014-02-13

食品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面粉厂面粉小麦

如今的五得利,正在悄然绘制一张精彩纷呈的产业版图,在接下来的三两年内,五得利或将完成第二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

“五得利”既是公司名称,也是经营方针、办厂宗旨,还是产品品牌。

借力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技术,五得利开始了“滚雪球”扩张阶段。

随着五得利的品牌影响越来越大,这一举动也引起了地方面粉企业的不满,甚至一度遭遇面粉企业联合抵制。

分析认为,研发平台的建立,不仅将拓展五得利的营销,也将带动了中国食品行业的一次升级发展。

“过去和现在是企业跟着市场走,将来应该是企业带着市场走。”丹志国没有言明将是五得利带着中国面粉业市场走,但五得利已经在行动了。

短短二十几年时间,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昔日一个小小的面粉加工作坊,成长为日处理小麦能力达26000吨的当今全国最大、世界第一的制粉企业。她,就是中国面粉业翘楚——五得利集团。

五得利的飞速发展,备受世人的瞩目。如今的五得利,正在悄然绘制一张精彩纷呈的产业版图,在接下来的三两年内,五得利或将完成第二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上世纪80年代末,河北省大名县,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这片土地。1988年,丹志国时年16岁,其父是一家村办小型轧面机企业的厂长,哥哥和姐姐经营着一个铸锅厂。丹父寻思着,想给丹志国也单独找点事做。一次偶然,熟人给丹父推荐了面粉加工行业。是年下半年,丹志国跟丹父便开始了多次的考察和反复调研,丹父认准小麦加工生意稳定并且大有商机,提出了建立面粉加工厂的想法。

说干就干,丹父从家里拿出10万块钱,买了一套设备,盖了6间平房做厂房。1989年夏天,一个家庭式的面粉作坊成立了。当时厂子只有一个工人,丹志国就身兼数职,一边做操作工,一边跑销售。就这样,开始了面粉加工生意。

起步很艰难,小麦收不上来,生产的面粉也没有销路。丹父就想出了“以麦子换面粉”的点子打开市场。丹志国每天骑着自行车大街小巷贴广告,因为加工费比别家优惠不少,没过半个月厂子开始逐步运转起来。

不料当年小麦收割时,恰逢大范围阴雨天,造成大量小麦发芽。众所周知,小麦质量不行,将直接影响到面粉的质量。为防止收到发芽小麦,丹志国找来自家人控制原粮收购,每收一袋小麦,就倒地下扒开看,确保没有问题才收购。当时不少面粉厂忽略了对发芽小麦的控制,丹家严把原料关,为面粉厂打开市场树立了好口碑。

后来又开始尝试面粉销售,找经销商往邯郸、石家庄送面,很快市场就打开了。面粉厂也赚取了创业后的第一桶金。到第二年夏天,面粉厂达到日加工小麦15吨,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当时年龄还小,都是父亲做主。就想像这样干个十年八年,以后的生活基本也就不愁了。”回想当年,丹志国怎么也没想到,就靠当初的坚持,五得利走到了今天并取得惊人的成绩。

1991年,丹志国的哥哥丹志民和姐姐也一起加入,哥哥负责销售、姐姐负责财务,为面粉厂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五得利”利“五方”

上世纪90年代初,国营企业开始改制,不少国营面粉厂也难逃改制厄运。丹家的面粉厂却依靠私营体制的机制灵活,快速成长起来。

1993年,丹父拍板给厂子起名为“五得利”,意为“五方得利”,即客户得利、农户得利、员工得利、国家得利、企业得利。丹志国说,“其实当年给公司起名字的时候,也准备了几十个,都觉得不好,最后还是父亲拍板。”

此后,“五得利”既是公司名称,也是经营方针、办厂宗旨,还是产品品牌。在当时,五得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中型面粉厂的规模,日加工小麦60吨。

两年之后的1995年,一篇小小的文章吸引了丹志国。该文讲述了廊坊一个面粉厂的规模情况,详细描述了一些经济技术指标,包括面粉的生产工艺、面粉的质量标准、用工情况等,丹志国一比较,发现了自己面粉厂的差距。

经过多次考察和反复调研后,丹志国将目光投向了进口机器,而丹父更倾向于稍便宜的国产设备,父子俩没少起发生争执。

虽然需要一笔不小的投资,但丹志国坚持品质优先,选择了自动化程度高、故障率低的进口机器。1995年,五得利引进全球最大的面粉生产设备商瑞士布勒机器,更新机械设备,改善工艺,1996年投产了一个200吨的大型面粉车间。

这是一次成功的投资,加快了五得利生产工艺的自动化进程。自此,五得利新建车间全部使用的都是最新设备,小麦从入仓、清理、磨粉、打包整个生产过程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从15吨、60吨到200吨,之后的五得利卯足了劲,随即在1997年、1999年又分别投产了两个200吨的厂子。很快五得利生产的面粉以质量优、价格低、产销量大占领市场。

对于五得利而言,2000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从那年开始,五得利投资修建的新厂已经告别200吨级的规模,而是直接按照1000吨的规模投资建厂。

从此,五得利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小作坊做出大产业

在五得利的发展中,丹家父亲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关键人物。了解五得利的人对丹父的评价是:一个有远见且卓越胆识的人。

“从创业到公司今天的发展,父亲一直影响着公司。公司发展方向、宏观决策基本上都由他来决定。”丹志国这样评价丹父。也正是由于丹父的这个角色,在2000年前后,丹父就开始考虑五得利的“走出去”战略,因为他已经看到“仅依靠大名的小麦原产粮区已经不能满足五得利的发展需求”。

面粉加工行业的扩张,首先是往小麦原粮产区的扩展,充足的小麦供应是保证面粉加工生产的基础;另一种方式是向面粉主要销售区的发展,充足的面粉市场需求是保证面粉加工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

按照这个既定战略,2000年,五得利走出大名,在河北深州建厂投产。继而,五得利继续“走出去”,在山东省东明县建起日加工小麦250吨、500吨、1000吨3个车间。此时,五得利的日加工小麦也从2000年初的700吨,跨越到2000年底的1700吨,产能翻了150%。这一年,标志着五得利正式开始了异地办厂的道路。endprint

此时,蒸蒸日上的五得利却遇到了发展瓶颈,丹志国思索,虽然企业的规模上去了,但是技术和管理却没有跟上要求,面粉的品质也没有突破。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这个时候,丹志国决定再次“走出去”。这次是走出国门,前往面粉制造业发达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潜心调研和学习。

“那个时候,国内的制粉工艺还是稍微差一些,设备也不行,大型的主机设备还需要依赖国外技术。”丹志国表示也曾犹豫过,毕竟购买国外设备的成本太高。

2008年,有一家做面粉设备的日本企业厂家主动找来,邀请丹志国去日本看面粉工艺技术。但是虽到了日本,却不让他进入核心的制粉车间,只让考察打包车间。丹志国毫不气馁,想尽办法辗转找到韩国一家最大的面粉企业,进行了交流,看到了整个生产线的生产过程,了解了工艺的大部分情况。

2009年3月,五得利再次斥巨资引进新的生产设备,不仅达到了和发达国家面粉企业一样的生产工艺,还将产品质量提高到了标准,能生产出当时国内达不到的高品质面粉。新的生产工艺也给五得利带来了更高的利润回报,出粉率比同行企业每一百斤小麦多出2斤面粉;自动化程度也大幅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5倍,劳动强度也相应降低。

借力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技术,五得利开始了“滚雪球”扩张阶段。2004年和2006年分别在河南的小麦主产区新乡和周口两地,建成投产日加工小麦都为1000吨的生产线;从2008年到2009年,先后进军西北和华东地区,分别在陕西咸阳和江苏宿迁、兴化建成日加工1000吨的面粉厂。

五得利所到一处,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的龙头带动作用,更是带动了当地经销、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走出去”也伴随着风险并存。随着五得利的品牌影响越来越大。这一举动也引起了地方面粉企业的不满,甚至一度遭遇面粉企业联合抵制。据丹志国回忆,在中原某地某地计划建厂时,因为触动当地面粉企业利益,政府在重重压力下,未允许五得利进入当地。最后,被迫选择新址建厂。

“这些失利并未对五得利造成影响。”谁也未料到,正是大胆的“走出去”,五得利由小作坊做出了大产业,走到了全国第一。

梦想照进了现实

“做到了全国第一,就想做世界第一。”很快,丹志国最初的梦想就实现了。

2013年7月2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向五得利面粉集团授予“面业之冠”称号仪式在大名县举行。五得利日处理小麦能力达26000吨,成为当今全国最大、世界第一的制粉企业,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制粉史上的一个奇迹。

自2003年后,五得利加快了扩张速度,从数量上来看,目前在中国6个省份建有14家子公司,市场覆盖率达97.6%。2012年、2013年国家统计局信息中心统计监测显示,五得利牌面粉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9.36%、9.26%,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市场同类产品销量第一。

“可以说,2000年以前五得利依靠的是机遇,2000年后五得利是靠规模和品牌优势占领市场。”在丹志国看来,这是五得利保持高速发展的原因。

一次次地投资增产,一次次地扩容提升,“五得利”总是围绕面粉加工产业谋划。在丹志国的规划中,目前在建的两个厂的项目投产后,预计到2014年底,日加工小麦能力将达到4万吨。未来的扩建范围也会继续扩大,集中在华东华北等优质小麦原产地区域。

丹志国显然并不满足于“全国最大、世界第一的制粉企业”这个光环。国际上如美国、加拿大的最大规模的面粉企业,在本国的市场占有率最高能达到50%。而在中国,五六家面粉企业的总和才能达到50%的市场占有率。“五得利面粉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做得好的话,希望能达到20%。”尽管丹志国说这话有些轻描淡写,但看得出,这是五得利已经圈定的下一个目标了。

这一扩张的背后,潜藏着五得利面粉产业链的野心:以小麦原产地为基础,在产业链上游围绕农户、农村市场,打造范围最大的小麦原粮区;在下游,通过运输不断向终端靠近,打通小麦的主要销售区。不可预估的是,随着五得利的继续扩张,将对一些中小型的面粉企业造成压力甚至是倒闭的风险。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如何实现产销平衡?如何继续撬动市场?这是摆在五得利面前的又一个难题。

事实上,自2012年起,五得利就开始尝试产品多元化发展和酝酿销售渠道转型升级。

就在不久前,五得利推出高端挂面系列产品。基于其原料及面粉本质和严格的生产管理,质量优质可靠。同时五得利也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包装形象,进行了挂面全系列的包装策划设计。

对于高端挂面系列产品,丹志国是这样解释的:“和大挂面厂比较,品牌、知名度、渠道、技术五得利几乎都没有优势,但是五得利的优势是能够生产出来最好的面粉,用高质量的面粉来加工成面条。所以这次的定位是最好的挂面,最高端的。”丹志国寄希望于五得利挂面将如面粉一样达到市场高占有率。

“营销是我们的短板。”面对记者,丹志国并不讳言。五得利面粉面对的主要是大众消费,销售对象多为小型餐饮企业。虽然市场占有率达到9.26%,在北京市场占有率高达40%,九成以上的拉面餐饮企业都使用的是五得利面粉,但是与康师傅、统一、卡夫、达能等下游食品大型生产商却几乎没有“交集”。丹志国心里清楚,这是五得利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潜在增长点。

五得利已有布局。据丹志国介绍,2014五得利将启动其在北京的研发中心,重点针对研发和营销,招揽全国性的人才。平台占地3000多平米,目前已选址落地。

“中国面业市场在逐步企业化运作,产业已经发展得越来越细,食品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也变得势不可挡,这就对工业化食品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丹志国说,“研发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针对大型食品企业对面粉的要求,让五得利生产的面粉能更好的服务于食品。”

毋庸置疑,五得利北京研发中心的落地,将是丹家人的又一次战略布局和对市场的又一次铺陈。分析认为,研发平台的建立,不仅将拓展五得利的营销,也将带动了中国食品行业的一次升级发展。

“过去和现在是企业跟着市场走,将来应该是企业带着市场走。”丹志国没有言明将是五得利带着中国面粉业市场走,但五得利已经在行动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面粉厂面粉小麦
面粉大战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面粉厂爆炸案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面粉多少吨
面粉厂智能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面粉厂的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初探
小灵通磨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