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2014-02-13王健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新教材物理探究

王健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诸如班集体、老师、教材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学生普遍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仍然用初中养成的学习方法来对待高中的学习。那么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与学衔接的问题就成为了教师的头等大事;作为教师不能用初中的教学方式来开展高中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顺应新课程、新教材,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做好高、初中教学衔接的任务,使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

一、分析学生面临的困难

1.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环境是全新的,他们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初三经常的学习后,考上了高中,有些学生有了松懈的想法,开学后没有紧迫感,从初三那种有很多事要做的学习环境中,突然觉得好像没有什么要做似的,甚至有很多家长都打电话来询问,为什么作业变少了,学习怎么不紧张了。这都是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不理解造成的,甚至有的学生听高年级的学生说物理很难学,他们甚至产生了对物理的恐惧感。

2.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的学习中,内容简单,注重感性的认识内容,这样就显得课时比较充裕。而在高中阶段,我们的周课时是3课时,虽然新教材的难度降低了,但内容注重理性的认识,而教师又受到高考的限制,实际的教学难度又不能降得过低,这样就显得这3课时比较紧张,如果不强调课程的进度,我们还能在一周中拿出一节可作为习题课,用来处理学生的作业、总结学习的内容、探讨解题的方法。

3.学习方法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简单,课时充裕,教师讲得细,归纳总结得比较多,学生在多看多练的前提下,在考试时常见题较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在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多为理性的认识,题目灵活多变,课时紧张,教师不可能把知识都讲得很详细,需要学生能多思考、多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是高一的学生往往是继续他们在初中的学习方法,很难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综合以上原因,要求教师要认真地解读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托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上好每一节课,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全新的高中学习。

二、新教材针对以上情况依托“三维”目标给教师的提示

1.注重初、高中学生思维方式的衔接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是“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部分的内容与初中已学内容有很多是重合的,最重要的是它避免了以“力”为第一章带来的思维方式上的不适应,造成学生一开始就恐惧物理学习。这告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替学生着想,依托初中的知识展开高中的教学,让课堂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消除对物理的恐惧和陌生感。

2.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时代性特点

新教材在充分消化初中物理知识的前提下,突出教材内容的有趣性、丰富性和时代性,例如,新教材前言部分,赵凯华先生的一篇《走进物理课堂之前》以及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利用、甚至在课文中经常出现生活化的图片、有趣的短文都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量应用身边的实例、现代技术和书本上提供的各种实验以及阅读材料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现象中看总结规律,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地适应高中阶段的教学。

3.新教材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材对物理知识的处理不是简单的罗列,更多的是注重生动性、可操作性、生活性、时代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实施探究活动。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中就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测定反映时间。我校有位老师用“测定反映时间”来展开本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课下有一位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了利用自己的刻度尺做了一个简单的工具来测量反映时间,后经过老师的指点,这位学生先后两次对自己做的工具进行了改进。之后,教师指点该学生能不能用自己做的工具去测一测不同职业人群的反应时间,做个一个课题探究,这个过程对这个学生来说,体验到了自己动手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这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不能一味的去说知识,能自行完成的任务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启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4.注重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情景创设的方法很多,一堂探究课之前,教师或从实验出发,或从新闻报道入手,或列举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或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VCD片断等,创设出和即将学习的物理概念、规律有关的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一个人对事物或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去注意它,研究它,直至掌握它。

例如,课本第一章学习“速度”概念之前,教师可先把物理学家费斯曼所讲的一则笑话说给学生: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被警察拦住,警察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英里每小时。”女士反驳说:“不可能!我才开了7分钟,怎么可能走了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60英里”,“这也不可能,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60英里的路程。”看完笑话,学生在莞尔之余,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这位女士没有认清哪个物理量?(2)如果你是警察,你怎么向女士解释清楚?有趣生动的物理问题将激发起学生对速度概念深入研究的兴趣。

“加速度”一课的教学中,上课的开始,教师先播放一段“神舟号”宇宙飞船发射的录相,或飞机起飞前在跑道上滑翔过程的片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为加速度概念的探究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自由落体”课上,组织学生拿一张纸片、一块橡皮一起从同一高度下落,再将纸片揉成团和橡皮同时从相同高度下落,观察前后两种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差别,从而引出落体的概念等等。

以上都可以看出,通过一系列的情景创造,学生的主动的探究热情被教师调动起来,为教师上好探究课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5.注重数学思维的应用和实验探究的过程。

物理离不开数学,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物理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许多物理规律需要用数学来表达,加强物理规律的数学推导,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对物理规律有更加深入的定量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养成深思熟虑的科学品质,从而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第一章“瞬时速度”的教学中,教材出现了“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上对“极限”概念的认识,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这样在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教学中,把其中“分割与逼近”的数学思想应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求位移上,为学生探究其位移的规律提供了很好的数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物理学史,向学生展示伽利略是如何利用那个时期迅速发展的几何学来论证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成正比例变化的,体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物理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还需指出的是,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重视实验操作,也是教师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如学习“胡克定律”时,组织学生自己用弹簧、刻度尺、钩码去发现其中的定量关系;“研究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进实验室拿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在实际测量中发现系统误差,解释产生误差的原因。总之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热情。

6.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新教材的编写特别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概念和规律的实际应用中,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现象,联系当今的高科技技术。另外教材十分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在每章的开头均编排了名人名言,在课文中都有极具文学色彩和美感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启发性,使学生能受到文学性语言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真学生的审美观,这启示我们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在教学上要发扬敬业精神,不断的去学习钻研,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

总之,新教材在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同时,也启示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高一物理教师要认真给自己重新定位,利用新教材思想,依托初中物理知识进行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全椒中学)

猜你喜欢

新教材物理探究
只因是物理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