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信贷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度研究

2014-02-13周成王芳唐梅

天津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贡献度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

周成+王芳+唐梅

摘 要:投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对四川省农业信贷的总体规模与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建立阿尔蒙有限分布滞后模型测算农业信贷对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度。研究发现,四川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对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不仅表现在当年,而且对后期仍然具有较强的作用,且远期效用较当年的大。

关键词: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农业信贷;贡献度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2.007

Contribution Degree of Agricultural Credit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

ZHOU Cheng, WANG Fang, TANG M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Sichuan 611130,China)

Abstract: Investment is a precondition for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into modernized agriculture. In this paper,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Sichuan's agricultural credit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the contribution degree of agricultural credit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Sichuan was measured by establishing the Almon limited distribution lag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hole province's agricultural credi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d a powerfu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Sichuan. The powerful driving role appeared not only in the current year, but in the late, and the long-term utility was more powerful.

Key words: financial support;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gricultural credit; contribution degree

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的过程。西奥多·舒尔茨[1]认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即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通过投资引入传统农业所不具备的新要素——知识、技术、资本。而知识、技术的投入又是在资本投入的前提下发生的。Klose 和 Outlaw[2]则提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农业产业化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因此,构建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孙科[3]认为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投入不足和生态环境脆弱是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其中农业投入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投入总量严重不足, 而且落实不到位,农业投入主体非农化和投入效益低。黄金辉[4]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是投资不足。丁振辉[5]认为与传统农业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较大金融需求的几个方面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资料购置、农业风险防范、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农村零售业务。周小斌等[6]就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要素投入、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均具有正效应,并已经成为影响农业产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姚耀军等[7]用误差修正模型对1978—2001年间中国农业GDP与农业信贷作出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中国农业GDP与农业信贷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并且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农业信贷都是农业GDP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农业信贷投入对中国农业增长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冉光和等[8] 通过研究得出了中国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成长模式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约束效应,并提出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几条建议。邹汉宾[9]通过建立模型实证得出四川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一定贡献但是效率较低,并分析得出: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功能弱化、金融渠道资金外流等是制约四川省农村金融效率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提高四川省农村金融效率的政策建议。李喜梅等[10]以哈罗德-多马模型为基础,建立面板模型实证了储蓄率、储蓄转换为投资的比率、投资的效率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是资金的可得性而不是资金的成本影响了农业现代发展,提出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政策重点在于解决农村资金的可得性问题。吴代红等[11]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实证检验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是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尤为突出,且对农村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很大;农业贷款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的影响较为明显。从前人的研究可以得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得有农业信贷的支撑,但现实中农业信贷支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却不是很高,有待改进。

我国入世后的金融体系改革,导致众多金融机构压缩县域分支机构,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使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资金瓶颈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深入研究推动农发行改革,不断推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探索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培育,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张有为[12]认为在保证金融机构自身安全和最大利益的基础上,应通过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实现金融产业和农业现代化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四川是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笔者以此为背景研究农业信贷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贡献程度,以期为金融支持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1 四川省农业信贷的总体规模与结构

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当前各投资主体积极选择的投资渠道。农业积累能力低,通过金融体系,利用信贷方式,将社会分散而暂时闲置的资金转化为新的资金供给,可以更有效地增加农业资金供给,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数据显示(图1),四川省农业信贷规模不断扩大,贷款总量逐年增大。到2009年,农业贷款投放量达874.52亿元,除 2006年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均在8%以上,最高年份达20.31%。但这并不表示四川省的农业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有了真正的大幅提高。除2005年,其余年份四川省农业贷款环比增速长期低于各项贷款环比增速和全国农业贷款环比增速,尤其是近年来,农业贷款环比增速和各项贷款环比增速差距不断扩大。从2006年开始,农业贷款占比也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7年以来,农业贷款增速和农业贷款占比变动差异较明显(图2)。这些都说明,近年来四川省的农业信贷投放力度并没有真正提高,相反还出现了小幅下降。

从贷款占比看,四川省农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经历了由缓慢增长到逐步放缓的发展过程(图2)。除2005年的占比增长较快外,其余各年份基本维持平稳发展,但从2006年开始,四川省的农业贷款占比出现连续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近年来,下降幅度不断增大。说明虽然近年来四川的农业贷款总量不断增大,但相对其他贷款而言,其投放增速实际是在放缓的,相对投入量不足。

从贷款期限来看,四川省的各项贷款主要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农业贷款以短期贷款为主。数据显示,2010年,四川省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73.97%,短期贷款占比25.98%,信托类贷款占0.05%,中长期贷款优势明显,短期贷款和信托类贷款下降明显(图3),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但受农业高风险、低效益和投资回报期长的影响,四川省的农业贷款集中于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较少,一般只针对重大农业项目或大型涉农龙头企业投放。

从贷款投放领域来看,重点突出,向三农倾斜明显。一是短期贷款向农业领域倾斜;二是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本建设领域。2010年,四川全省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4 873.16亿元,投放主要集中在农业和粮食收购两个领域;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13 872.89亿元,主要集中在基本建设领域,且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农业资源开发、农业科技开发等增强农业生产发展后劲的中长期贷款支出不断增加。

2 农业信贷对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度测算

2.1 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1)评价方法的选择。现代农业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指标评价现代农业的发展极为重要,而评价的关键点是对各指标科学赋权。赋权方法包括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两种。主观赋权法的优点是考虑指标自身价值的重要性,同时由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给出权重,赋权结果比较准确,但其缺点在于其评价结果易受专家人数的多少、经验差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赋权法是在数据信息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数理运算而得到权重比例,其优点在于赋权客观,能够消除人为因素影响。近年来,在各评价领域熵权法运用广泛,且评价效果较好,本文最终选择熵权法。

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越大,熵也越大。根据熵的特性,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就越大。

熵权法评价设有m项待评目标,n项评价指标,则有原始指标数据矩阵。

X=(xij)m×n, i=1,...m, j=1,...,n

第1步,用标准化法进行数据变换。公式为xij=■,其中■为第j项指标的均值;Sj为第j项指标的标准差。一般地,xij的范围在-5到5之间,为消除负值,可将坐标平移,公式为Zij=5+x′ij。

第2步,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项待评目标的比重qij。公式为qij=■,调整比重pij=qij×10 000+1。

第3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公式为ej=-k■pijlnpij,其中k>0,ln为自然对数,ej≥0。若k=1/lnm设,则0≤ej≤1有。

第4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 j。对于给定的j,xij的差异性越小,则熵值ej越大;当xij全部相等时,ej=emax=1,指标xj无作用;而当各指标值相差越大时,熵值ej越小,该指标对结果所起的作用越大。由此定义差异性系数g j=1-ej,且当g j越大时,指标越重要。定义权数,公式为αj=■。

第5步,计算综合经济效益系数。 公式Vi=■αjPijVi即为第i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值。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农业现代化是一动态概念,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内涵和阶段目标,反映在农业经济上表现为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有差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农业现代化还是一个相对概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会发生变化,其标准也会不断提高。所谓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其实质是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形成农业支柱产业、品牌产品和特色农业的经济结构;②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立适合当地实际、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等;③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普遍实现机械化,替代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的生产手段;④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此外还包括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等内容。

构建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测算和评价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基础。根据以上标准,在查阅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如徐明星和杨万江[13]、蒋和平[14]、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15]等,经过层层筛选,并遵循系统性、代表性、可比性、连续性、易获性原则,笔者从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农业现代化的产出水平、现代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4个层面选取了反映四川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的15个指标,具体见表1。

(3)评价结果。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数据来自1991—2011年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四川统计年鉴》等。根据熵权法原理得到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第一,农业现代化生产手段和农业现代化产出水平两个领域的权重和为65.05%,表明它们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且这两个领域权重相当,都约为32.52%。因此,目前要提高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必须改善农业现代化生产手段,同时提高农业现代化产出水平。现代化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权重和为34.95%,说明这两项指标对四川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大,其中可持续发展水平权重为14.56%,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在今后的发展中走生态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农业自然灾害受灾率、有效灌溉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每公顷耕地用电量、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率、农业生产总值比重、农村居民家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城镇化率、农业从业者人均肉蛋鱼产量、森林覆盖率成为影响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前10项指标(表1)。这个排序为四川省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参考,四川省应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尽量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其次,四川省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尤其要大力投资于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为提高有效灌溉率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各评价领域的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发展不够平衡。其中农业现代化生产手段和农业现代化产出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最大,这种不平衡也对现代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重视各评价领域的协调发展。

第四,从长期来看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得分呈逐步提高的态势。1990—2010年,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平稳增长,只有2008年的得分较2007年低,这种农业现代化得分降低的情况是由汶川地震对农业发展造成的巨大破坏引起的,但是地震之后的2009年和2010年的得分分别为1.699 1和1.773 7,说明震后农业现代化实现了一个短期的快速发展。可能的原因是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灾后重建中。

第五,农业现代化生产手段和农业现代化产出水平两个领域的得分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但农业现代化生产手段的得分受2008年汶川地震的影响,当年得分出现了暂时性的降低,随后上扬。这两项得分变化与农业现代化总得分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因为这两项指标组的权重之和高达65%。但是,现代化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得分却出现了逐年降低趋势,这就需要在今后农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做一些调整,加大对农村社会发展的投入,使得农村社会发展跟上农业现代化整体的步伐。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得分在2002年之前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随后的9年间呈现较大的波动状态,这与农业自然灾害受灾率的权重比较大,且与近年自然灾害的多发是分不开的。

2.2 农业信贷对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度测度

(1)方法选择与数据处理。农业贷款对农业发展具有持续的推动作用。在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建立阿尔蒙有限分布滞后模型来反映农业贷款在即期和远期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推动效应。由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是相对值,数值较小,而农业贷款数值较大,故对农业贷款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取对数,根据半对数模型进行运算。

(2)模型构建与计算。根据有限长度阿尔蒙分布滞后模型,本文设农业贷款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分布滞后模型为:

yn=α+β0lnxst+β1lnxst-1+β2lnxst-2+...+βslnxst-s+vt

其中,yn为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值;α为常数项;lnxt为农业贷款额的对数;lnxt的回归系数β0为短期系数,反映农业贷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本期线性作用大小。农业贷款额的各期滞后值回归系数β1、β2、…、βs为延迟系数,它表示农业贷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延迟作用的大小。若有β=β1+β2+…+βs,则β为总分布滞后系数,其数值表示农业贷款每变动一个单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累积各期所产生的总影响。vt为白噪声。

滞后期的确定是建立滞后分布模型的关键。通过对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1991—2010年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可知,农业发展水平与四川省全省前4年的农业贷款相关,故选定其滞后阶数为4。在利用阿尔蒙分布滞后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前,还需确定多项式的次数。李子奈[8]认为在具体确定多项式的次数时,当滞后结构为递减型和常数型时选择一次多项式,故本文选取r为1。d为分布滞后特征控制参数,根据经验,农业贷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在远期接近于0,故取d=2。使用EviewS6.0统计软件可得出如下方程:

YSt=-1.998+0.053 9Xt+0.043 1Xt-1+0.032 4Xt-2+0.021 6Xt-3+0.010 8Xt-4

上述方程表示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对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的影响关系。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投入当年,贷款每增加l%,可使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当年提高0.053 9个单位;次年提高0.043 1个单位,第三年提高0.032 4个单位,第四年提高0.021 6个单位,第五年提高0.010 8个单位。其长期影响总共引起农业发展水平提高0.107 9个单位。

3 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研究对四川省农业信贷的总体规模与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建立阿尔蒙有限分布滞后模型测算农业信贷对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度,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与建议。

(1)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这表明政府应该不断完善金融体制,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加大涉农金融机构的农业投资,引导和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信贷投入力度,同时政府应该为农村金融系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为信贷投向农业现代化领域创造机会和平台, 从而为农业投资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奠定制度基础。

(2)四川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对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当年,而且对后期仍然具有较强的作用,且远期数值较当年大。这表明应该加强涉农金融机构的分工协作,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当期和远期的推动作用。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农业银行是当前涉农投资金融机构中的绝对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和农商行在县域、乡镇的网点更多,农业信贷主要投放给农户和中小型涉农企业,贷款多为短期贷款,使用见效快,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当期影响更大。而农业银行主要是三农对公贷款,短期农户贷款投放的比重低于前两者,中长期贷款多于前两者,主要投放给政府基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大中型涉农企业,这些投资一般被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企业的固定资产和产业化发展基础与扩大建设,投资回报期更长,初期见效更慢,但受产业化发展规模效益等的带动,这些投资的长期效益明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远期效用更大。因此,在加强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加强涉农金融机构的分工协作,特别是加强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农业银行的分工协调,使农业投资在短期和长期都能发挥其对农业现代化的拉动效应。

参考文献:

[1] 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 Klose S L,Outlaw J L.Financial and risk management assistance:Decision support for agricultur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2005,37(2):415-423.

[3] 孙科.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1):32-35.

[4] 黄金辉.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投资不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9.

[5] 丁振辉.论农村金融与农业现代化[J].金融经济,2013(8):132-134.

[6] 周小斌,李秉龙.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绩效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6): 32-36.

[7] 姚耀军,和丕禅.中国农业信贷与农业GDP(1978—2001)──一个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8-12.

[8] 冉光和,李敬,温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7):27-37.

[9] 邹汉宾.四川省农村金融效率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10] 李喜梅,彭云.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途经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典型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19(1):86-91.

[11] 吴代红,王定祥.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发展[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1):64-73.

[12] 张有为.永州市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13]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调研世界,2012,7(1):41-47.

[14] 蒋和平,崔凯.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及发展水平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6):646-651.

[15] 徐星明,杨万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J].农业现代化究,2000,25(5):276-282.

3 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研究对四川省农业信贷的总体规模与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建立阿尔蒙有限分布滞后模型测算农业信贷对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度,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与建议。

(1)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这表明政府应该不断完善金融体制,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加大涉农金融机构的农业投资,引导和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信贷投入力度,同时政府应该为农村金融系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为信贷投向农业现代化领域创造机会和平台, 从而为农业投资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奠定制度基础。

(2)四川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对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当年,而且对后期仍然具有较强的作用,且远期数值较当年大。这表明应该加强涉农金融机构的分工协作,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当期和远期的推动作用。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农业银行是当前涉农投资金融机构中的绝对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和农商行在县域、乡镇的网点更多,农业信贷主要投放给农户和中小型涉农企业,贷款多为短期贷款,使用见效快,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当期影响更大。而农业银行主要是三农对公贷款,短期农户贷款投放的比重低于前两者,中长期贷款多于前两者,主要投放给政府基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大中型涉农企业,这些投资一般被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企业的固定资产和产业化发展基础与扩大建设,投资回报期更长,初期见效更慢,但受产业化发展规模效益等的带动,这些投资的长期效益明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远期效用更大。因此,在加强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加强涉农金融机构的分工协作,特别是加强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农业银行的分工协调,使农业投资在短期和长期都能发挥其对农业现代化的拉动效应。

参考文献:

[1] 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 Klose S L,Outlaw J L.Financial and risk management assistance:Decision support for agricultur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2005,37(2):415-423.

[3] 孙科.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1):32-35.

[4] 黄金辉.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投资不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9.

[5] 丁振辉.论农村金融与农业现代化[J].金融经济,2013(8):132-134.

[6] 周小斌,李秉龙.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绩效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6): 32-36.

[7] 姚耀军,和丕禅.中国农业信贷与农业GDP(1978—2001)──一个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8-12.

[8] 冉光和,李敬,温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7):27-37.

[9] 邹汉宾.四川省农村金融效率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10] 李喜梅,彭云.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途经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典型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19(1):86-91.

[11] 吴代红,王定祥.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发展[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1):64-73.

[12] 张有为.永州市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13]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调研世界,2012,7(1):41-47.

[14] 蒋和平,崔凯.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及发展水平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6):646-651.

[15] 徐星明,杨万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J].农业现代化究,2000,25(5):276-282.

3 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研究对四川省农业信贷的总体规模与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建立阿尔蒙有限分布滞后模型测算农业信贷对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度,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与建议。

(1)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这表明政府应该不断完善金融体制,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加大涉农金融机构的农业投资,引导和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信贷投入力度,同时政府应该为农村金融系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为信贷投向农业现代化领域创造机会和平台, 从而为农业投资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奠定制度基础。

(2)四川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对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当年,而且对后期仍然具有较强的作用,且远期数值较当年大。这表明应该加强涉农金融机构的分工协作,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当期和远期的推动作用。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农业银行是当前涉农投资金融机构中的绝对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和农商行在县域、乡镇的网点更多,农业信贷主要投放给农户和中小型涉农企业,贷款多为短期贷款,使用见效快,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当期影响更大。而农业银行主要是三农对公贷款,短期农户贷款投放的比重低于前两者,中长期贷款多于前两者,主要投放给政府基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大中型涉农企业,这些投资一般被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企业的固定资产和产业化发展基础与扩大建设,投资回报期更长,初期见效更慢,但受产业化发展规模效益等的带动,这些投资的长期效益明显,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远期效用更大。因此,在加强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加强涉农金融机构的分工协作,特别是加强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农业银行的分工协调,使农业投资在短期和长期都能发挥其对农业现代化的拉动效应。

参考文献:

[1] 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 Klose S L,Outlaw J L.Financial and risk management assistance:Decision support for agricultur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2005,37(2):415-423.

[3] 孙科.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1):32-35.

[4] 黄金辉.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投资不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9.

[5] 丁振辉.论农村金融与农业现代化[J].金融经济,2013(8):132-134.

[6] 周小斌,李秉龙.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绩效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6): 32-36.

[7] 姚耀军,和丕禅.中国农业信贷与农业GDP(1978—2001)──一个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8-12.

[8] 冉光和,李敬,温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7):27-37.

[9] 邹汉宾.四川省农村金融效率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10] 李喜梅,彭云.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途经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典型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19(1):86-91.

[11] 吴代红,王定祥.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金融发展[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1):64-73.

[12] 张有为.永州市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13]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调研世界,2012,7(1):41-47.

[14] 蒋和平,崔凯.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及发展水平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6):646-651.

[15] 徐星明,杨万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J].农业现代化究,2000,25(5):276-282.

猜你喜欢

贡献度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
充分把握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基于贡献度排序的肾透明细胞癌串扰通路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需求侧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贡献度综合评价体系
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探索——基于VAR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