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效应分析
2014-02-13张梦飒洪名勇
张梦飒+洪名勇
摘 要:依据2001—2011年贵州省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以及就业角度,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应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结构偏离度;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2.003
Effect Analysis of Three-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ing in Guizhou Province
ZHANG Meng-sa, HONG Ming-yong
(China Center for Western Capacity Development Research, Guizhou University , 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statistic data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from 2001 to 2011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on economic growth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iation degree and economic measurement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rtiary industry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economic growth. To increase the share of propor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optimize the three-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was suggested.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structure deviation degree; empirical study
贵州是西部重要省份之一,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速度较快,然而,与中部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贵州经济该如何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改革开放以后,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和其他地区一样步入正常的轨道,开始了以需求导向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本研究拟通过对贵州省2001年到2011年的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合贵州省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从产出和就业两个层面进行实证研究,以说明贵州省的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和过程,从而进一步阐明贵州省产业结构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在影响其经济增长的。进而提出贵州省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其经济快速发展。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过程中,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络绎不绝。对此,学术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新古典观点和结构主义观点。对于像中国这样市场经济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结构主义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在中国,产业结构的非均衡增长是普遍现象,现有的经济系统还不可能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而只能向最优状态进行不断的逼近。尽管产业结构的演变与经济增长有着内在联系已为学界普遍接受,但对于运用何种分析和研究方法来阐述这一内在联系,仍存在着不同。有的学者从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角度出发,把产业结构归入到经济总量的框架结构内,从产值的变化大小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有的则从三产就业人员比重的角度,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代表人物如克拉克[1]。有的学者从产业结构偏离度方面,阐述三产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的关系,从而分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
近年来关于贵州省三产结构效应的研究主要有:苏洁[3]分析了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进而提出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张伟[4]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保国、周良民[5]基于SSM模型分析了贵州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在此基础上,找出制约其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提出促进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结构是一国或一地区经济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因此,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一个测量产业结构效应的指标是产业结构偏离度,它是指产业结构和劳动力之间存在的一种不对称状态,其表达式为[6]:
P=■Li-Ci(1)
S=■(2)
式中,L为第i产业从业人员比重,C为第i产业比重,P为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S为某地区产业结构效益指数,偏离度P越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越不适应,产业结构效益越低。将式(1)取倒数则得到式(2)产业结构效益指数S,S的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适应性越好,也就表明对就业结构效益越满意。
基于公式(1)、(2)和表1可以得出,与全国相比,西南5省市的结构效应水平都低于全国水平,其中,贵州省的产业结构效益最差,其次是云南省,其中最好的是四川省。同时,也可以看出,全国及贵州等5省市的产业结构效益除第三产业相对较好外,第一、二产业的产业结构效益相对来讲都不理想,对比来看,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差距最大,效益最低,以贵州最为突出,除贵州省外,云南、四川、广西、重庆4省市第三产业的结构效应都高于全国水平。因为三产之间的结构还存在问题,所以三产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协调,其中,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还没有恰当地转移到二、三产业中来,尤其是释放到第二产业,造成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也严重影响到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计算分析,上述5省市中也仅仅只有四川省的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效益相对其他4省市和全国来讲三次产业结构效益较好。
2 贵州省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动
2.1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
从产出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动来考察,表现出了一定的趋势性,即:第一产业比重在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增加。2001—2011年贵州省三产产值(以当年价格计算)结构变动呈现如下趋势(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1—2011年间,贵州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总的来说,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化趋势与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呈现一致性,即随着人们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不断降低,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
贵州省的产业结构变化又表现出自己的特点(表2):2001—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 133.27亿元增至5 701.84亿元;产业结构也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 “二三一”结构演变到2011年的二、三产业均衡发展的“三二一”结构。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2011年其在GDP中的比重仅为12.7%,较2001年的22.4%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贵州省第二产业实现稳定发展,其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9.2%左右。2005年,第二产业达到发展的顶峰时期,占比首次低于第三产业,也是二、三产业比重变化的转型期,从此之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随着个体、私营和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上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旅游业规模迅速壮大,第三产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历史趋势,2001年第三产业GDP比重仅为37.5%,2011年达到48.8%,增长了1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2 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结构
为了对贵州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研究,不仅从产出角度进行分析,还从产业结构对劳动力吸纳的角度,也就是说从三产就业比重层面加以详细的分析。
如图2所示,2001年以来贵州省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在不断变化。可以看出,就业结构的变动表现出长期发展的趋势,而且图中清晰表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虽有波动,但仍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特别是在2006年以后,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的幅度较大。三次产业的就业特征与产出特征在图中呈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即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在二、三产业总体上升。就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表明,从农业中分离出的剩余劳动力大多数进入第二、三产业,这是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典型特征。具体来看,2001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81.83%,然而,产出所占GDP的比重仅为24.2%。11年来第一产就业比重下降了15.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2011年就业比重比2001年提高了将近一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则持续增加,2011年第三产业就业所占比重已超过五分之一,2001年到2011年上升了9.64个百分点,增长势头明显。然而,贵州省第三产业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传统服务业发展蓬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这不仅制约着第三产业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到了第二产业的进步。但总的来说11年来,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 产业结构模型的建立和计量分析
3.1 模型构建
Romer[7]指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包括经济制度的变迁),而短期经济增长则由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贡献[8]。然而,资本、劳动和技术等要素,是在产业结构中相互组合后进行生产的。在资本、劳动和技术要素一定的情况下,产业结构的不同则会带来不同的产出效果。笔者主要借鉴了刘伟和刘绍荣[9]建立的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模型,在对模型适当变化的基础上,构建出贵州省三产结构变动效应的分析模型。
现考虑构建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生产函数假设为:
Y=(X1,X2,...... , Xn,A)(3)
(3)式中,Y表示总产出,表示第i(i=1,2,…,n)产业的产出量,A表示经济制度和技术水平,对函数Y=(…,A)求全微分得出:
dY=■dX1+■dX2+...+■dXn+■dA (4)
对上式两端同时除以Y,可得:
■=■■■+■■■+...+■■■+■■■(5)
(5) 式表示第n产业的总产出弹性,表示经济制度变迁对产出总值的贡献。上述(5)式可表示为以下模型:
■=β1■+β2■+...+βn■+β0(6)
可对(6)式用如下模型测度贵州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以下基本模型:
log(Y)=β0+β1log(X1)+β2log(X2)+...+βnlog(Xn)+μ(7)
本研究拟对贵州省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按照三大产业的划分来进行计量分析。没有将一、二、三产业划分到具体的行业来考量,也是考虑到数据采集的限制[10]。所以本研究拟建立的测算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为:
log(Y)=β0+β1log(X1)+β2log(X2)+...+β3log(X3)+μ(8)
3.2 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计量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依据三大产业的划分及来自贵州统计年鉴的数据,样本年限选取了2001—2011年;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为经济总量指标Y,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具体数据见表2。
回归模型如下,其中估计参数下面对应的括号内的数是相应参数的t统计量。
log(Y)=0.910+0.251log(X1)+0.345log(X2)+0.431log(X3)
(14.846) (10.423) (18.224) (22.871)
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表3),该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999 981,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999 973,说明模型的拟和优度很高,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本模型表现为三产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有很好地解释意义。同时,D.W统计量值为1.597 656,表明该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在统计意义下是可置信的,F统计量的P检验值0.000 000,说明该方程整体上是显著的,即三产产值和国民经济总产出线性关系极为显著。
分析结果精确地表明,三次产业对贵州省经济总量的贡献从大到小分别为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每增加1%,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约增加0.251%;第二产业产值每增加1%时,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越增加0.345%;第三产业增加1%时,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约增加0.413%。
4 结 论
笔者研究了2001—2011年贵州省三次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近十几年来,贵州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层次由二、三、一逐渐演变为目前的三、二、一,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加强,产业结构高度化倾向明显,而这种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2)从所述经济计量指标分析可以得出,贵州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差别较为明显。目前,在贵州的整体经济中最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是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从回归模型来看,第三产业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要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总产出,从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雪梅.贵州省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及要素贡献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学院,2009.
[2] 李炳昌.贵州省产业结构的技术经济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8(1):145-149.
[3] 苏洁.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管理学家,2012(24):519.
[4] 张伟.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3):381-384.
[5] 时保国,周民良.贵州产业结构演进实证研究-基于SSM模型分析[J].开发研究, 2011(4):1-3.
[6] 高娟.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7] David Romer. Advanced Macroeconomics[M].Boston:McGraw-Hill,2000.
[8] 李向升.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效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6):9-12.
[9] 刘伟,刘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14-21.
[10] 汤学俊.三次产业结构预测方法与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5(22):146-148.
(14.846) (10.423) (18.224) (22.871)
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表3),该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999 981,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999 973,说明模型的拟和优度很高,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本模型表现为三产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有很好地解释意义。同时,D.W统计量值为1.597 656,表明该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在统计意义下是可置信的,F统计量的P检验值0.000 000,说明该方程整体上是显著的,即三产产值和国民经济总产出线性关系极为显著。
分析结果精确地表明,三次产业对贵州省经济总量的贡献从大到小分别为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每增加1%,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约增加0.251%;第二产业产值每增加1%时,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越增加0.345%;第三产业增加1%时,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约增加0.413%。
4 结 论
笔者研究了2001—2011年贵州省三次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近十几年来,贵州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层次由二、三、一逐渐演变为目前的三、二、一,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加强,产业结构高度化倾向明显,而这种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2)从所述经济计量指标分析可以得出,贵州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差别较为明显。目前,在贵州的整体经济中最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是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从回归模型来看,第三产业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要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总产出,从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雪梅.贵州省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及要素贡献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学院,2009.
[2] 李炳昌.贵州省产业结构的技术经济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8(1):145-149.
[3] 苏洁.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管理学家,2012(24):519.
[4] 张伟.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3):381-384.
[5] 时保国,周民良.贵州产业结构演进实证研究-基于SSM模型分析[J].开发研究, 2011(4):1-3.
[6] 高娟.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7] David Romer. Advanced Macroeconomics[M].Boston:McGraw-Hill,2000.
[8] 李向升.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效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6):9-12.
[9] 刘伟,刘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14-21.
[10] 汤学俊.三次产业结构预测方法与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5(22):146-148.
(14.846) (10.423) (18.224) (22.871)
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表3),该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999 981,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999 973,说明模型的拟和优度很高,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本模型表现为三产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有很好地解释意义。同时,D.W统计量值为1.597 656,表明该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在统计意义下是可置信的,F统计量的P检验值0.000 000,说明该方程整体上是显著的,即三产产值和国民经济总产出线性关系极为显著。
分析结果精确地表明,三次产业对贵州省经济总量的贡献从大到小分别为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每增加1%,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约增加0.251%;第二产业产值每增加1%时,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越增加0.345%;第三产业增加1%时,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约增加0.413%。
4 结 论
笔者研究了2001—2011年贵州省三次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近十几年来,贵州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层次由二、三、一逐渐演变为目前的三、二、一,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加强,产业结构高度化倾向明显,而这种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2)从所述经济计量指标分析可以得出,贵州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差别较为明显。目前,在贵州的整体经济中最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是第三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从回归模型来看,第三产业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要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总产出,从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雪梅.贵州省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及要素贡献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学院,2009.
[2] 李炳昌.贵州省产业结构的技术经济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8(1):145-149.
[3] 苏洁.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管理学家,2012(24):519.
[4] 张伟.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3):381-384.
[5] 时保国,周民良.贵州产业结构演进实证研究-基于SSM模型分析[J].开发研究, 2011(4):1-3.
[6] 高娟.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7] David Romer. Advanced Macroeconomics[M].Boston:McGraw-Hill,2000.
[8] 李向升.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效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6):9-12.
[9] 刘伟,刘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14-21.
[10] 汤学俊.三次产业结构预测方法与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5(22):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