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逸涛:目的都是想让春晚好
2014-02-12吴子茹周赫
吴子茹+周赫
梅地亚中心的春晚剧组办公室,马年春晚执行总导演吕逸涛正在听杂魔和创意组负责人汇报工作。“可以,就这样吧,”吕逸涛频频点头。春晚第一次联排前一天刚刚结束,各组负责人开始陆续做出节目修改。作为曾经的哈文团队中的一名主创,这已经是吕逸涛第三次参加春晚的创作,前两年的春晚也在强调创新,吕逸涛用半开玩笑的语气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今年的春晚,“最大的创新就是总导演外聘。”
“应该是伴随式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什么时候知道冯小刚要来担任总导演的?
吕逸涛:我就是接到台里通知。6月底7月初吧。就是感觉,国家重视呗(笑),国家项目嘛。只能说就是春晚这个事儿太重要了,就是觉得过不好年呢老百姓过不去,领导们也于心不忍。出发点肯定是一定要让这个节目好,比如我们要精致,热闹。
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你第三年做春晚了,你怎么理解春晚?
吕逸涛:春晚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其实这就不太可能。现在的观众,口味太重。你爱吃川菜,我爱吃本帮菜。当年80年代,90年代,是春晚最火的时候,到2000年了,就没那么火了,是吧,观众分流很严重。以前台里也讲过,就应该叫伴随式的,除夕夜的年夜饭,打麻将,都是伴随,咱们都是,我没做春晚之前,就是普通观众。电视机是开着的,什么东西都在看,什么东西也都不看,大部分时间是和亲友聊天,打麻将。有个小品,就扣下牌,看一看。听到好听的歌,扫一下。
中国新闻周刊:听说这一次领导方面对春晚格外重视?
吕逸涛:春晚是一直都被重视,我参与了三届,只是今年更加重视了,把它定位为国家项目,这是第一次。这个之前没有提过,以前我们都是说台长工程,也都很重视。但国家项目,今年第一次提。我自己觉得,那国家项目是什么呀,奥运会开幕式是国家项目,是吧。这是一种类型,他的“格”就高,重视程度就高,也体现领导迫切地想改变,各方面想去做好这个事。
中国新闻周刊:这两年也一直在说创新,今年又找了冯小刚导演,你怎么理解春晚创新的难度?
吕逸涛:创新这两年其实都是有,但是每届春晚,它已经变成一个常态了。每年都有创新这个词。但是你知道,现在所有观众的口味,也高了,选择也多了,包括各个频道,包括境外媒体,包括网络,很发达。想看到的视频,除了语言类,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对春晚来讲,节目怎么能够打到观众的心里,我觉得这个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一直在哈导团队里做的,我们理解的创新是非常难的,因为像菜吧,把菜重新排列组合,可能是一种创新,至于出现新的形式,至于怎么改,怎么去影响你的视觉感官,刺激你的视觉神经,让你接触到,吸收到自己的脑海里,很难。再就是春节晚会毕竟是通过电视传播,它不是现场,现场的传播跟电视的传播完全不同。现场跟剧院似的,直接直抵人心,中间没有干扰。但是电视就是已经有了电视频道的干扰,已经有了声音的缩减,录像的缩减,视觉效果的缩减。
“求真务实”
中国新闻周刊:那从你这边看,今年会有什么创新?最大的亮点在哪里?
吕逸涛:最大的创新就是总导演外聘,这是最大的创新。(大笑)他其实出发点跟大家一样。人家毕竟是著名导演,其实没这个必要(接春晚),但是呢,我觉得也是出于一个公心吧,就是也是想把这个事儿做好,对他来说,不是雪中送炭,对吧,也可能锦上添花。(笑)。所以我就佩服他的勇气。
中国新闻周刊:和冯小刚导演的合作是怎样的?他的风格你们这里的团队适应吗?
吕逸涛:他7、8月份那会儿不是做过一次微访谈嘛,他其实已经进组,那段时间不是回答网友的提问就说,春晚对他的改造百分之百嘛,他对春晚的改造只有百分之二十。但至少他是会变,因为我们两个交流机会比较多。他会秉承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去做一台晚会,所以刚开始呢,我们觉得是有点担心,有些东西你这么做会不会不好,但是呢,我们会给你提顾虑和担忧,也有我们自己的方案,怎么会好一些。但是相对来说他还是比较坚持自己的观点。后来我们也都比较接受了,毕竟外聘来的总导演,要执行。它是冯小刚式的春晚,他是总导演,我们要尽量地配合好他。
后来也一直在说,这辈子的会都给开完了,就没开过这么多会,搞电影的可能几次会议就能解决好多事情。春晚这个就是耗的时间太长了,7月12日建组一直到现在,耗着,磨人呢。都是各种策划创意会啊,落实情况会啊,改造的一些节目的调整会。而且他很细致,有些东西不满意他会返工,修改。最后,他自己也总结说呢,请他来做春晚,其实可能某种程度上,是想让他来颠覆春晚的创作,来做创新,而不是来颠覆冯小刚的创作理念。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就比较理解,它是一个冯小刚导演的春晚。我们现团队是一个比较齐整的团队,而且大部分人前两年就跟着哈导干,我们也能接受,毕竟这是冯小刚的春晚。
中国新闻周刊:这中间的磨合期痛苦吗?
吕逸涛:比方说开头,改成先导片,以前我们都是欢快开场。还有去年的全台主持人开场,那个是我提出来的,我说中央台最大的符号还是著名的主持人,不要去找别的,哈导一下子就觉得很有意思。这是中央台独有的资源。观众一看,没想到李瑞英还会唱这个,我觉得这个就是平民化接地气的表现。
既然是一个冯导特色的春晚,他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一来就说各种节目的细节。他是一个人来的,所有的执行团队都是我们这边的。
7月初我们就开始见面。我个人第一反应就是他很智慧,很聪明;第二就是比较求真务实,他比较排斥假大空的东西。他觉得先导片,真诚,他好多次都参与改歌词,不喜欢一些空的歌词。一些歌词是江河湖海派,山川秀丽啊,他就会改了,会比较实。
“比较细致,比较苛刻”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看来,从先导片切入是改动最大的?
吕逸涛:对,前面是春晚是什么,接着我们的回答就是想你的365天。意思就是其实整个一年365天,春晚都在想念你。春晚是想你的365天,真正到每个人。一年接着一年,它又出现在你的眼前。温情嘛。
中国新闻周刊:其他的变化呢,还有哪些?
吕逸涛:今年的新人量很大。我觉得今年节目就是新奇特的东西多一些,打眼亮的东西,一上来就能让大家看见。语言类的就是很难啊,这几年都是这样,真正能写出好本子的人,很少很少。这个确实是这样,现在我们真正好的编剧,大部分在投入到影视剧的创作当中,那个见效快,收益也高。像这个大半年都泡在这里,他也不划算。影视剧作品和小品相比,小品它是有篇幅限制的,也就十几分钟,瞬间就要有跌宕起伏,一段时间观众要没笑,演的人就先慌了。现状就是这样,你怎么办呢,(冯小刚)他也着急。
中国新闻周刊:冯导对细节特别讲究,这个会影响到春晚整个的进度吗?
吕逸涛:进度是要慢一点,他比较细致,比较苛刻。我们急也没办法。往年这个时候比较成熟。现在大部分也成熟了,就是还要调。
中国新闻周刊:你对主持人这块的变化怎么看?
吕逸涛:还是跟演员的概念是一样的,冯导觉得你是新老人都没关系,只要是你表现好就行。他现在是天天把几个主持人叫在一起,大家碰,然后开会,再碰。于蕾(注:春晚撰稿)今年是解放了,以往都是她在写。他们几个人在语汇上交流上有变化,还有人员上有变化。其实主持人是综合意见的结果,他们几个人功能分量不一样,所以一直在讨论能怎么说,这个场景怎么设计,像写剧本一样。
中国新闻周刊:听说主持人也要承担一部分语言类节目的功能?
吕逸涛:那还要走场压场,看效果怎么样。这个包袱响不响,这个设计好不好。主持人在一起瞎聊,就是接地气说人话呗。这是冯导自己的风格,他本身的贺岁电影不就是这种风格的吗。主持语言,这个能体现冯的特点。就看坚持,审查下来是多少吧。不管是领导啊,导演啊,参演的,目的都是想让春晚好,想节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