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过程 构建高效课堂
2014-02-12姚智玲
姚智玲
摘要: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也是广大教师的永恒追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的教学实践表明,高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主要有:充分挖掘教材,注意初高中的衔接;注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重视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高效课堂;氧化还原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4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17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就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好、效益大、效率高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也是广大教师的永恒追求。本文以《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为例,就高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充分挖掘教材,注意初高中的衔接
在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知识体系中,氧化还原反应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中学化学学习的始终,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随着知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高中生更为深刻地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并为后面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规律的正确认知无疑是非常必要的。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规律,对金属的冶炼和防护、化学电源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把握自然就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但是初中所认识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从得失氧的角度进行的,其实氧化还原反应中并不都有得失氧的过程,而有得失氧的过程也并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初中时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是不全面、有局限的,并没有真正触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特征。同时学生所接触到的化学反应也主要集中于4种基本反应类型。针对这种状况,教学中首先可以带领学生讨论、回顾初中能得到CO2的相关反应,从学生熟悉的能得到CO2的反应入手,这样既可以回顾初中的4种基本反应类型,使学生不会感觉到困难和突兀,又能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下相互合作,去发现还有不属于4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从而想到初中学习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发现知识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自身的认知也应该呈“螺旋上升”的。在熟悉、愉快的讨论中自然引出了本课的课题——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在巩固分类思想和复习已知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又可以明确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而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其中的一种,能给我们提供认识化学反应的新角度、新工具。
二、注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在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采取对立策略。具体是引导学生从能得到CO2的反应中发现有些反应(如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氧的得失,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有些反应(如Zn+2HCl=ZnCl2+H2↑、2Na+Cl2=2NaCl、H2+Cl2=2HCl)没有氧元素参加,没有氧的得失,却是氧化还原反应。从这样的对立矛盾中让学生意识到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认知的局限性,由此激发学生寻找氧化还原反应真正本质和特征的欲望。
在得到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时可以采用对比策略,具体对比的内容如表1。通过对比,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知识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并更好地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建立起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在梳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时可以采取结构化策略,根据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建构成图1所示的结构。通过反应的这一条主线,构建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网络化、表格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有效的促进学生知识的结构化。
在记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还可以采取口诀策略,通过简约化的口诀“还原剂:高失氧;氧化剂:低得还”,进一步将稍显复杂的结构网络进行简化,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便捷地记忆相关概念及其联系。
面对深度和广度都已加强的高中化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想学好高中化学是不容易的。笔者认为要特别引导学生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给学生时间让其自主讨论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鼓励学生自行总结、归纳、精炼,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作图、小结关键词等方式,去更好地完成理解与记忆的过程,并应用于实际的问题解决中,这对学生辨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几对对立统一的概念是大有裨益的。
三、重视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陈述性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和抽象,仅仅是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与概念,无疑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也备受众多学生的喜爱。实验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并协同感官认知,强化相关记忆。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概念很是抽象,为此在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变化后,可以让学生先自行讨论、猜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然后给同学们演示Zn-Cu原电池实验,通过音乐贺卡传出的美妙铃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反应中产生的电流,得出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的结论。用事实证实了学生们的猜想,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再加上学生的理性分析,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能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原本相对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活泼生动。
总之,课堂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教师是众多环节中的一个,但又是核心环节之一,所以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努力,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身课堂、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磊,黄燕宁. 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单元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3)endprint
摘要: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也是广大教师的永恒追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的教学实践表明,高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主要有:充分挖掘教材,注意初高中的衔接;注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重视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高效课堂;氧化还原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4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17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就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好、效益大、效率高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也是广大教师的永恒追求。本文以《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为例,就高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充分挖掘教材,注意初高中的衔接
在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知识体系中,氧化还原反应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中学化学学习的始终,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随着知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高中生更为深刻地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并为后面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规律的正确认知无疑是非常必要的。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规律,对金属的冶炼和防护、化学电源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把握自然就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但是初中所认识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从得失氧的角度进行的,其实氧化还原反应中并不都有得失氧的过程,而有得失氧的过程也并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初中时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是不全面、有局限的,并没有真正触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特征。同时学生所接触到的化学反应也主要集中于4种基本反应类型。针对这种状况,教学中首先可以带领学生讨论、回顾初中能得到CO2的相关反应,从学生熟悉的能得到CO2的反应入手,这样既可以回顾初中的4种基本反应类型,使学生不会感觉到困难和突兀,又能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下相互合作,去发现还有不属于4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从而想到初中学习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发现知识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自身的认知也应该呈“螺旋上升”的。在熟悉、愉快的讨论中自然引出了本课的课题——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在巩固分类思想和复习已知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又可以明确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而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其中的一种,能给我们提供认识化学反应的新角度、新工具。
二、注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在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采取对立策略。具体是引导学生从能得到CO2的反应中发现有些反应(如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氧的得失,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有些反应(如Zn+2HCl=ZnCl2+H2↑、2Na+Cl2=2NaCl、H2+Cl2=2HCl)没有氧元素参加,没有氧的得失,却是氧化还原反应。从这样的对立矛盾中让学生意识到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认知的局限性,由此激发学生寻找氧化还原反应真正本质和特征的欲望。
在得到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时可以采用对比策略,具体对比的内容如表1。通过对比,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知识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并更好地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建立起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在梳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时可以采取结构化策略,根据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建构成图1所示的结构。通过反应的这一条主线,构建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网络化、表格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有效的促进学生知识的结构化。
在记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还可以采取口诀策略,通过简约化的口诀“还原剂:高失氧;氧化剂:低得还”,进一步将稍显复杂的结构网络进行简化,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便捷地记忆相关概念及其联系。
面对深度和广度都已加强的高中化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想学好高中化学是不容易的。笔者认为要特别引导学生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给学生时间让其自主讨论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鼓励学生自行总结、归纳、精炼,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作图、小结关键词等方式,去更好地完成理解与记忆的过程,并应用于实际的问题解决中,这对学生辨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几对对立统一的概念是大有裨益的。
三、重视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陈述性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和抽象,仅仅是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与概念,无疑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也备受众多学生的喜爱。实验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并协同感官认知,强化相关记忆。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概念很是抽象,为此在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变化后,可以让学生先自行讨论、猜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然后给同学们演示Zn-Cu原电池实验,通过音乐贺卡传出的美妙铃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反应中产生的电流,得出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的结论。用事实证实了学生们的猜想,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再加上学生的理性分析,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能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原本相对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活泼生动。
总之,课堂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教师是众多环节中的一个,但又是核心环节之一,所以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努力,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身课堂、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磊,黄燕宁. 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单元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3)endprint
摘要: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也是广大教师的永恒追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的教学实践表明,高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主要有:充分挖掘教材,注意初高中的衔接;注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重视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高效课堂;氧化还原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4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17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就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好、效益大、效率高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也是广大教师的永恒追求。本文以《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为例,就高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充分挖掘教材,注意初高中的衔接
在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知识体系中,氧化还原反应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中学化学学习的始终,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随着知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高中生更为深刻地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并为后面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规律的正确认知无疑是非常必要的。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规律,对金属的冶炼和防护、化学电源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把握自然就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但是初中所认识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从得失氧的角度进行的,其实氧化还原反应中并不都有得失氧的过程,而有得失氧的过程也并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初中时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是不全面、有局限的,并没有真正触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特征。同时学生所接触到的化学反应也主要集中于4种基本反应类型。针对这种状况,教学中首先可以带领学生讨论、回顾初中能得到CO2的相关反应,从学生熟悉的能得到CO2的反应入手,这样既可以回顾初中的4种基本反应类型,使学生不会感觉到困难和突兀,又能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下相互合作,去发现还有不属于4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从而想到初中学习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发现知识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自身的认知也应该呈“螺旋上升”的。在熟悉、愉快的讨论中自然引出了本课的课题——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在巩固分类思想和复习已知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又可以明确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而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其中的一种,能给我们提供认识化学反应的新角度、新工具。
二、注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在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采取对立策略。具体是引导学生从能得到CO2的反应中发现有些反应(如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氧的得失,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有些反应(如Zn+2HCl=ZnCl2+H2↑、2Na+Cl2=2NaCl、H2+Cl2=2HCl)没有氧元素参加,没有氧的得失,却是氧化还原反应。从这样的对立矛盾中让学生意识到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认知的局限性,由此激发学生寻找氧化还原反应真正本质和特征的欲望。
在得到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时可以采用对比策略,具体对比的内容如表1。通过对比,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知识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并更好地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建立起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在梳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时可以采取结构化策略,根据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建构成图1所示的结构。通过反应的这一条主线,构建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网络化、表格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有效的促进学生知识的结构化。
在记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还可以采取口诀策略,通过简约化的口诀“还原剂:高失氧;氧化剂:低得还”,进一步将稍显复杂的结构网络进行简化,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便捷地记忆相关概念及其联系。
面对深度和广度都已加强的高中化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想学好高中化学是不容易的。笔者认为要特别引导学生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给学生时间让其自主讨论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鼓励学生自行总结、归纳、精炼,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作图、小结关键词等方式,去更好地完成理解与记忆的过程,并应用于实际的问题解决中,这对学生辨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几对对立统一的概念是大有裨益的。
三、重视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陈述性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和抽象,仅仅是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与概念,无疑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也备受众多学生的喜爱。实验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并协同感官认知,强化相关记忆。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概念很是抽象,为此在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变化后,可以让学生先自行讨论、猜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然后给同学们演示Zn-Cu原电池实验,通过音乐贺卡传出的美妙铃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反应中产生的电流,得出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的结论。用事实证实了学生们的猜想,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再加上学生的理性分析,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能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原本相对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活泼生动。
总之,课堂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教师是众多环节中的一个,但又是核心环节之一,所以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努力,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身课堂、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磊,黄燕宁. 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单元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