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2014-02-12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网民公民政府

郭 强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1 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网络应用的大量普及和网民政治素质、政治认识、政治态度的不断提高,在互联网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政治特征即网络政治参与。所谓网络政治参与,能够初步解释为我国合法公民在互联网上有效、合法、合理地在政府决议或大众管理的事物中提出自己的意见。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网络举报、网络听证、网络民意选举、呈请聆讯、网络直播,网络监督等。由于具有成本低廉、容易操作、上下互动紧密、影响力传播力度大等特点,国内外领导人和普通民众都十分重视和关注网络政治参与。现在,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交流的纽带,网络政治参与是了解民意、与人民在一起、听民生的重要渠道,也是人民对社会监督的有效途径,人民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的诉求。目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政府在引导和使用中存在反馈不及时、引导不规范、制度不完善、技术平台缺陷滞后等问题,也有一些问题是在参与的互联网用户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是合法性和非理性秩序等。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包括:

1.1 参与方式具有直接性

政治参与与网络时代下政治参与的方式是不同的,过去的政治参与主要是间接参与,公民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政治愿望必须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但是,网络政治参与的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直接参与政治,公民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直接涉及政治或者是参与政治。

1.2 参与者拥有隐蔽性、参与开放性、参与性质对等化

(1)现实中的参与主体是普通公民,但在网络世界里,虚拟主体就是我们所称的“网民”,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参与主体不受实际生活中职位、金钱、权利以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同等地提出见解、随意率性的交流,在互联网下大家都有相同的知情权。

(2)网络是一个四通八达、没有中心、没有界限的虚拟世界,在这里,无论是在现实是否拥有社会地位或财富的人,都有参与政治的平等机会,网民和政府机关不再是纵向权力关系的社会现实,互联网用户也不必担心是否有不良影响,可以相对平等的交流。

(3)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能让民众享有参与的自由性、参与的民主性,可以在消息相对开放、参与条件相对独立自主的情况下表达政治看法,真实地反映政治诉求和政治愿望。

1.3 网络参政的廉价性和便捷性

网络参政与传统的政治参政相比较,具有成本低廉、参与广泛、政治风险低等特点。任何人待在家里很容易就可以浏览新闻,了解道政治事件,并能迅速实现了自己投票、选举、提出意见和一系列政治活动。公民在网络上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这种参政议政快捷灵活的方式,也是被大众所接受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

2 网络政治参与对当今社会发展的作用

(1)网络政治参与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强势动力。当今中国互联网应用十分流行,网络政治参与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于网络联系紧密,给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网络政治参与为密切政府与公众关系打造了一个新平台。传统的政治参与、公众参与的满意度较低,参与的程度不高,整体感觉与党和政府的政治距离遥远。一个健康的公共领域自由,是距离感消化的最好方式,这就是网络公共领域。比如,最近几年全国人代会、两会等期间,部分国家相关领导人、人大代表、各部委部长、相关责任人都相继相做客网络论坛,与网民直接对话交流,到新华网开设"假如我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栏目,网上参与的帖子达几十万计。不少相关负责人表示,绝大部分网民具有爱国之情,都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对履行职责、参政很有启发。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在网络与网民在线交流互动,提出相应的指示。所有的这一切,使得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3)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自由的保证。此前,政府在决策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是因为决策信息的政府垄断。但政府在网络时代已经无法垄断信息,因此,政府必须和公民共同决策。而如今,现实生活中公共政策的决议有所变化,由过去政府绝对主导决策变为企业、中介组织、非营利组织、利益集团、政府部门和普通民众共同参与形成决策。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网民不再愿意被动地接受服务、管理、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而要主动地在公共事务参与过程中充分拥有民主权利。他们不仅有积极参与的渴望,也日益认识到公共事务必须由公民相互参与、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在这过程中,公民形成深谋远虑、设身处地、公平正义、关爱公共事业的精神。正是这些保证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4)网络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利于政府迅速了解民意。网络是一种信息可以在瞬间生成、即时通讯、实时交互、高度共享的媒体,网络政治参与是非常及时和方便的,网民只要点击鼠标,能够很快地参与各种政治事务的讨论、提出意见,使公众和政府直接实现平等的沟通,使政府可以迅速了解民意,集中民智。2014年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发生后,为了及时了解吸收社情民意,党和政府通过网络,根据民意迅速调整制定相关措施就是最好的例证。地震发生后,网上陆续有人积极捐款捐物给灾区群众。有捐赠就有监督,不少网民质疑捐款的使用和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在第一时间答复群众的一些敏感问题和网民关心的问题,表示救灾款物全部用于抗震救灾工作。可以说政府通过网络了解民意,符合人们共同的感受,关注人民的智慧,赢得了人们的认可。

(5)网络的虚拟性能确保网络政治参与权利的自由与平等。在网络上,一个符号、一组代码、一个昵称就是一个网民身份的标识。在虚拟的网络里网民不受地位身份、真是姓名、性别年龄、从事的职业等这些问题干扰。在网上,没有人认识你,更没有人知道你性别和国籍,由于其隐蔽性被大众所逐步接受。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不真实性,网络政治参与能够让人们各抒己见,无须受权力、权势的介入,消除了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因权力斗争、地位高低和金钱影响下对话不平等问题,慢慢地扩大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自由性。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不仅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重视,而且普通民众也十分关心和重视。如今,党和政府了解和体察民情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就是网络政治参与,也是普通人表达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的保障。

3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也得一分为二的看,网络政治参与也有其两面性,对于提高公民在政治参与质量、推动当局政治格局开放和增进民主进程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引人深思的的问题。

3.1 恶意网络政治参与的存在

新疆的暴力恐怖事件和恶意网络政治参与有关,有关专家指出:“最近在新疆出现的暴力恐怖事件发生,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暴力恐怖事件发生时,新疆恐怖分子以新趋势的出现,他们开始利用互联网和使用移动电话等现代通信工具,在境外指挥境内的民族分裂分子,利用互联网散播不真实消息,引导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街聚集,扩大事态升级,在国内外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我国网民在网络上容易被错导和网络的便利性使得分裂敌对势力对我国渗透的更加广泛,因此恶意地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生活的稳定产生了很大影响。

3.2 非理性网络政治参与的存在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普遍存在的非理性参与。主要特征有:政治参与亢奋、参与过于盲从、容易听信政治谣言和产生政治牢骚,其表现为:

(1)情绪化的网络政治参与。网络空间是隐藏的、虚拟的,能完全表达个人想法,具有匿名性和参与性,网络政治参与具有竭尽全力的主观情感与措手不及的客观效果。

(2)网络政治参与的“群体极化”现象。当前我国网络的“人肉搜索”问题,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即看法和想法相一致的网民一开始就有某种倾向,由于网络的联系与认知,在多人的压力下有了从众的心理,以抵消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信息丢失的主观倾向,并最终形成极端的观点。这种盲目的听信与跟从,在网络中到处是非理性的感情发泄,公民一旦为不实的信息所摆布,政治常识和正确价值观就会发生错误,因而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与现实世界里的舆论压力,常使局势失控,造成非正常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变。例如,在生活中有一件事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但是如果在网上被恶意炒作就会对当事人形成灭顶之灾的架势,充分显示了“雪球效应”。这就是网友语言暴力和公众舆论和社会压力影响的结果。

3.3 网络政治参与中“信息贫富差距”的存在

信息丰富和信息贫困差距扩大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不均衡,严重影响了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参与水平和网络民众的公平性、公正性。不论是在海内外、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这一趋势都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可能导致政治的不平等,从而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仍有许多政治和经济差异和不同阶层之间的技术差距。理论上平等的网络政治参与权利和机会实际上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状态。例如,北京和上海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而云南、贵州、四川、甘肃和其他地方的普及只有约10%。从互联网用户居住地看,城市互联网普及率有60%,而在农村地区只有8%。因而,一部分人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地参与政治带来民主权利的同时,另外一些人却只能恪守传统的参与形式或远离在政治生活。因此,一件事情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方面,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广泛,为政府的监管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公民素质,网络的隐蔽性等缺点,也必然引起不利局面。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找到解决的一种好方法。

4 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

(1)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努力打造全新的电子政务平台。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其目的就是不断扩大政治参与主体,也势必造成参与主体和形式的复杂多样化,互联网技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会有缺乏相关部门监管、缺乏合法制度性规范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努力建设电子政务标准化,一个高效的电子政府能够为公民提供充分的有效工具。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政治体制、社会和人民之间建立一个平滑的“电子桥”,全面了解人的需求,以达到扩大民众的政治参与。当然,电子政府的建立最重要的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孟德斯鸠说:“一个人有权知道,没有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将知情权落空。”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披露法律的制定使公众有权要求政府信息公开。与此相应,政府将承担公共信息的法律义务,这是一个“正确”的开放。信息披露和电子政府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效结合网络政治参与才会可持续发展。

(2)网络政治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并让社会组织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政府作为最具权威性的公共机构,在公共治理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社会组织的作用是协助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网络参与主体的特征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的大多数互联网用户,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其分散性和各种社会组织多样性的要求,可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社会组织是一种必要的保持社会稳定的社会参与渠道,是国家和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有力依赖和工具。把“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的血”的一种隐喻,由社会组织的数量作为一个国家主要指标的社会化水平。因此,网络政治参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鼓励社会组织和发展成为政府的有力补充。

(3)公民加强自我监督,努力培育网络公民文化。在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价值观体现得比任何时期都重要。网络的大量普及,使公民有了新的生活和政治参与方式,具有分离的、无要旨的结构模式,彻底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歧视,实现了从来不可能实现的完全身份平等。公民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要加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轻其负面影响,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能动作用加强自我监督,努力培育网络公民文化。要想真正的实现民主化,就必须让政治主体拥有民主的价值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并逐步形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准则。完善和加强现有的政治合法性,才能真正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

总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质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其发展将受到政治、经济、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影响,笔者认为其积极影响仍是主流。在互联网公民政治参与推广的同时,通过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形成规范合理有序的体系,实现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均衡,促进政治现代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1] 胡同新.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透视[J].求实,2005(9).

[2] 李斌.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2).

[3] 李祥.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J].行政论坛,2009(1).

[4] 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网民公民政府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十二公民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