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文化大乐园中增设舞龙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2014-02-12肖洪波陈炳煌

体育科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舞龙乐园中华文化

肖洪波,陈炳煌

(1.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1 中华文化大乐园的现状

“中华文化大乐园” 前身是在2005年由国务院侨办主办、华侨大学承办的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海外举办的主要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夏令营活动,2011年, “中华文化大乐园”正式由国务院侨办牵头,各相关省级侨办和各涉侨高校承办,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海外华裔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积极推动海外华人青少年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继承,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开始于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但不局限于在东南亚国家举办,还拓展至美洲、欧洲的主要国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中华文化大乐园目前主要开展的项目有汉语、中华武术、中国画、中国书法、中国民族舞蹈、剪纸、珠心算、手工等项目,主要是由华侨大学、暨南大学等涉侨高校以及部分省级侨办选派相关教师前往承办国进行教学,以传播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2 舞龙的文化价值及海外发展现状

龙是中华民族世代崇拜的图腾,炎黄子孙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在中国古代,龙被视为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神物,在中国四灵中(龙、凤、麒麟、龟)居于首位,从此,龙作为祥瑞之物,且是呼风唤雨的主宰而在中国古代祭拜。舞龙则起源与中国古代的巫师术士,通过其摆动各种姿势,形似龙,而祈求上苍降雨或趋晴,由此而衍生出舞龙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活动。

从中国的古代传说到风俗的形成经历着巨大的时间间隔和演化,以龙作为图腾的中华民族逐渐通过舞龙的方式祈祷着国泰民安,也象征着民族传统文化的流传与继承。在国内,舞龙是庆祝重大节日的一种重要形式,从汉代开始素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记载[1]。在全国各地,舞龙的风格各有特色,如高跷龙、人龙、荷花龙、舞龙头、舞麻龙、舞草龙、泼水龙、香火龙、百叶龙、炮龙等等。民间舞龙不仅要求较高的技巧,同时其表演形式、龙道具的制作等都非常讲究和独具一格。舞龙在民间广受欢迎,气势宏伟、热闹非凡,更能振奋和鼓舞人心,调动人们的情绪,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一种载体。而随着华人移民国外的步伐和数量的不断增加,舞龙也遍布在世界多个地区,成为凝聚华人的一种精神载体。

自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成立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会员组织加入,以世界龙狮锦标赛和国际舞龙精英赛、邀请赛等国际性赛事为平台,吸引了众多华人华侨的参与,充分体现了舞龙独有的文化魅力与体育魅力[2],然而还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渴望能开展舞龙运动,以期待从体育和精神两个层面架起一条新的与祖籍国之间交流的桥梁。

3 增设舞龙项目的必要性

3.1 促进海内外华人同胞的认知

舞龙项目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运动,从汉代开始就有文献的具体记载和描述,并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价值和朝气蓬勃的文化生命力,同时,舞龙运动在华人华侨的文化活动领域占有重要一席,无论哪个国家的“中国城”、“唐人街”,舞龙都是盛大节日或重要庆典、活动的保留项目,标志着海外华人的向心力和仪式感。舞龙作为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在中华文化中所具有的地位可见一斑。同时,作为一项传统体育,舞龙项目也随着历史的推进而在运动技术和套路编排方面得到了发展,在民间更是备受欢迎。

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华裔青少年大多接受的是西方竞技体育的训练和教育,讲究战术的运用和运动技术的使用,对我国传统体育教育资源知之甚少,因此,舞龙运动作为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将有助于吸引华裔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并在亲身体验这一极具民族特色和承载民族文化的项目中,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此外,华裔青少年在接触和体验舞龙运动项目过程中也将不断的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亦是中华文化扩大影响、发扬传承的重要途径。

3.2 “大乐园”的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观察,舞龙项目同中国的传统武术具有相似的悠久历史,尤其是在民间,舞龙项目更是在重大节庆之时活跃活动氛围、营造欢庆的节日气氛的有效手段,发展至今,其在全民健身、弘扬文化、教育娱乐以及体育产业方面都极具优势。舞龙运动由于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形式的呈现、种类的演变、风格的弘扬、流派的诞生等方面舞龙运动都呈现着中华民族和人民的智慧。此外,舞龙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参与者可以在舞动龙具的过程中,随着龙的舞动而自然、协调的调动身体的各个关节和部位,以此增加参与者在肌肉、身体机能以及骨骼方面的全面发展和提升。相比于西方的竞技运动项目而言,舞龙动作简单易学、舞龙的套路和形式方式独特而不墨守成规,龙体在舞动过程中线条流畅,轨迹多变,极具造型美,同时在舞龙结构编排和演练过程动静结合、美轮美奂,这一点对于华裔青少年而言极具吸引力。青少年可以在舞龙运动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体验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体验将对其体验、感知和理解中华文化,感受和亲近“大乐园”的活动模式提供直观材料。

中华文化大乐园夏令营活动涉及到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仅中华武术一项,对乐园模式的育人理念而言,德育、智育、美育、劳育齐头并进,而体育稍显薄弱,一方面不利于整体课程设计的平衡,另一方面削弱了大乐园在中华文化传播和普及方面的力度,中华文化大乐园的宗旨是传播,是交流,是实践。开辟更丰富的实践,拓展交流的空间,提高传播的有效性,应该是乐园模式课程准入的基本要求,舞龙运动无论从其符号意义,或是作为一项课程的价值,均与乐园模式的要求十分契合,更加丰富了乐园模式的课程内容。

3.3 “乐园模式”的运作机制

“乐园模式”是指由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开创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具有短期集中,灵活多变,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交互性强,教学性质的双重性等特点[3]。首先,舞龙项目作为大众体育的一种形式,门槛低、易掌握,即使零基础,也可以较快掌握基本动作,对个人能力和体力要求不高,更注重团队的协调性和配合度,不需要过多的前期培训和投入,可以实现现到现学,因此,增设课程并不会增加华人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安全风险,符合“短期集中、灵活多变”的乐园模式要求;其次,舞龙课程趣味性强,充分尊重每个参与者的条件和意愿编排合适的运动位置,无论是技术要点的学习或是团队合作的体验,都可以实现“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再次,“乐园模式”兼有母语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双重特征,舞龙课程重“形”而不重“言”,通过模仿和示范即可完成大部分教学,这一特点更适合华人华侨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配合现有的语言类课程,可以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4 中华文化大乐园增加舞龙的可行性

4.1 国家政策对舞龙运动的扶持和支持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经过中国龙狮协会的努力,舞龙不仅成为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农运会等全国大学体育赛事的比赛项目,而且从2007年起还成为了亚洲室内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国务院侨办与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首期投入千余万元在暨南大学设立了中华才艺(武术龙狮)训练基地,并且后续每年投入数百万元,以支持龙狮运动的国际化推广,并于2009年在暨南大学举行了首届全球华人中华才艺(龙狮)大赛。今年4月,国务院侨办与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又在广东省禅武中心设立了中华才艺(功夫龙狮)训练基地,进一步向海外华人推广舞龙项目。舞龙运动不再只是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被大众喜闻乐见,更是沿着专业化、产业化、竞技化、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发展,成为文化建设中不可小觑的重要部分。

4.2 良好认可和热切需求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群体,精力充沛、热爱运动、探索欲强。伴随着近年来舞龙运动竞技色彩的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体育人开始接触这些传统运动,其表现形式和吸引力逐渐的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伴随着华人移民的不断增加,舞龙运动也走出国门并在华人聚集区得到传承和发扬,这样的文化环境使得当地青少年对舞龙运动有着密切的关注度,使之更易接受舞龙成为一门可操作、能亲近的健身和交流项目。加之每年在传统节庆日,海外华人相聚和庆祝仪式中舞龙元素的不可或缺,更是增加了青少年尝试参与的强烈愿望。近年来,由于舞龙竞技比赛在海外的影响力逐步扩大,部分有兴趣的青少年通过不同程度地接触大众舞龙,逐渐培养出浓厚的竞赛兴趣和较高的竞技水平,华人华侨的竞技舞龙水平不断得到了提升,这也为当地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示范和后续师资储备。

4.3 舞龙资源优势

首先,师资充沛。舞龙是一项团队运动,不仅需要队员对龙狮的具体舞动,呈现出美轮美奂的造型,同时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舞龙的制作、套路的编排、配乐等等诸多方面进行细化和深加工。“中华文化大乐园” 聚集了国务院侨办联合部分省市侨办在全国各地选拔的优秀体育教师参与,他们身怀绝技,在民族体育文化的某一方面造诣颇深,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舞龙进入中华文化大乐园提供了人力支持。舞龙运动在融入中华文化大乐园之后,能够实现以传统舞龙运动的内核为基础,对舞龙的表现形式、展现方式、编排的推陈出新。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华文化大乐园各承办方的现有舞龙教练均有很强的教学能力,比如湖南师范大学拥有国际级舞龙教练和国际级的舞龙裁判员,华侨大学拥有曾获得过世界龙狮锦标赛亚军、全国舞龙锦标赛冠军的教练以及国际级的舞龙裁判员,暨南大学拥有带队获得过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冠军的教练等等。如华侨大学在本科生中开设舞龙的体育选项课程,开设8个舞龙班,境外生人数占总人数的15%。以上学校的舞龙教师都拥有丰富的教学训练和带队参赛的经验,能很好的承担中华文化大乐园的教学与训练。

其次,财力物力支持充足。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为“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泰国、菲律宾等华人华侨社团以及菲律宾著名侨领陈永栽先生等人的大力支持保证了大乐园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中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在暨南大学和广东禅武中心建立并运行的两个全球华人中华才艺龙狮训练基地,彰显了国侨办及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对舞龙项目向全球推广的决心和信心。目前,主要承办高校均拥有数支专业的舞龙队伍支,舞龙器材齐全,并且都有高水平的师资配备,这些物质保障足以满足海外授课的基本需求,增设课程的客观条件充分,难度小。

再次,社会资源优势明显。中华文化大乐园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政府、华人华侨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从2005年至今,每一次的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都会有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的参赞以及当地华人领袖参与其中,为中华文化大乐园打响了名气,塑造了口碑,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同时,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舞龙队伍在近年的国际舞龙竞赛中不断崭露头角,他们将成为当地开展舞龙运动的重要后备师资和参与者,对舞龙运动项目的专业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海外技术支持,为华人华侨青少年接受和学习这一项目提供了重要的人脉资源。

5 对增设舞龙项目的初步构思与建议

中华文化大乐园每次活动时间均为3-5周,而参加中华文化大乐园的生源85%以上都是华侨或华裔,年龄跨度大至6—50岁,但绝大多数是6-15岁的青少年[3]。因此,在理论方面主要是以龙文化为基本点,拓展至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实践方面主要是教会基础的舞龙动作以及套路的编排技巧,使教学对象能至少学会欣赏,学会规则,其次学会基本动作,学会编排。在教学方法上则根据年龄层次的不同以及对中文的熟悉程度的不同,采取应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为了最大限度的克服可能存在的语言交流障碍,将主要以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为主,主要包括示范法和视听引导法;并且辅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做到寓教于乐[5]。

而在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方面:建议大乐园活动都向承办国及承办单位赠送舞龙器材,使舞龙活动能在当地更好的推广与发扬,使之能借助春节等民俗节庆活动平台,将更多富含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的内容(如舞龙)呈献给当地主流社会,与主流社会联合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6]。在开展规模形成后,承办单位可组织人员创编中英文对照版的舞龙教材,并且建立一个中英文的舞龙教学网站,拍摄单个动作的教学视频并详细讲解套路的编排等等,使之在大乐园活动结束以后还能继续进一步的满足学员对舞龙的学习需求,延长教学周期,丰富教学资源。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联合国务院侨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组织以舞龙为主题的“中华寻根之旅”,邀请大乐园中学习舞龙的学员来中国进行交流学习,拓宽乐园模式的教学渠道。

6 小结

中国龙,中国梦。舞龙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图腾的具体展现形式,蕴含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美好内涵,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寄托着全球华人儿女龙腾虎跃的精神气。舞龙运动的开展既能帮助更好的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唤起海外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更能构建全球华人与祖国的精神纽带。因此,在国家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在中华文化大乐园中增设舞龙项目是可行的,前景是乐观的。

[1]何星亮.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M].上海:三联书店,1992.

[2]雷军蓉.舞龙运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沈玲.海外华文教育中的短期教育模式研究——以华侨大学中华文化大乐园为研究对象[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3):78-79.

[4]温家宝.2013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D].2013.

[5]肖洪波.普通高校舞龙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28-29.

[6]张冬冬.李海峰称“四海同春”促进侨胞与当地民众交流融合[EB/OL].(2011-01-21)[2014-03-10].http://www.chinanews.com/zgqj/2011/01-21/2803858.shtml.

[7]张建亚,王明献.民族传统体育国际化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4(8):47-49.

[8]段全伟,王辉.现代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463-465.

猜你喜欢

舞龙乐园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舞龙
中秋舞龙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
哈哈乐园
哈哈乐园
哈哈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