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就业指导工作中如何实施创业教育
2014-02-12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背景分析及研究成果简介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问题背景分析
就业乃民生之本,而大学生作为拥有较完备知识体系的高技能型人才,其就业品质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状况与社会稳定程度。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将其作为民生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不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并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由于客观经济形势、政策执行力度、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学生就业能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就业存在困难的现象一直存在;随着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首次突破600万人,达611万,2012年增至680万,而2013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699万,再创历史新高。尤其是近几年来,国际宏观经济态势始终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复杂而严峻。①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能够缓解就业难题可供选择的重要途径,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民众的关注。
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2.0%,连续两届略有上升,比2011届高0.4个百分点,比2010届高0.5个百分点。②但相较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20%-30%的比例,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创业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不管是创业意愿、创业知识,还是创业人格和创业能力,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更为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二)创业教育内涵阐释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创业教育”一词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l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意指:“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需求。③
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就开始对创业教育进行有益尝试。特别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下,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国际职教界的潮流,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美国、 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都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以美国为例,美国现已建立了以百森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为代表的50多个创业研究中心;截止到2005年初,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可以说,创业教育已在美国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教育体系,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直接驱动力之一。④
由于经济和历史因素所限,我国的创业教育开展较晚,在理论和方法研究、课程开发、政策支撑和师资培训方面,仍然处于探索、引进和吸收的阶段。一般认为,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的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成为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及推广工作的先河。同年,清华大学还举办了中国最早的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从1999年开始,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主办开展了每两年一届的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2002年教育部又进一步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力求探索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经过若干年的实践与摸索,创业教育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亮点,但总体来说,依然面临着不少诸如师资、课程、政策导向等基础性挑战。
二、高校毕业生创业效果简介与原因评析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效果介绍
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后续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储备和技能指导,并取得创业项目的成功。但从各方面反馈的数据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偏低,同时成功率堪忧,整体创业效果并不显著。据2009年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 显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比较高涨,有65.88%的受访大学生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但是在当代大学生群体里,真正将创业作为未来人生选择的还不是很多,在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创业经历(开办企业)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94%。⑤而另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1%左右,浙江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在全国各省区市当中是最高的,大概也只在4%左右,而全世界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则是10%上下。以广东省为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有着较为丰厚的创业土壤,但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厅长刘友君透露: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
然而,其实从社会、政府和学校角度对于大学生创业问题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定向运动最早出现在1886年的瑞典,其最早并不是体育运动项目,而是一项军事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休闲意识的觉醒其逐渐演变成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4]。定向运动在我国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开展和比赛是在1983年。在此之前,定向运动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常规训练科目之一,后来逐渐发展进入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中。近几十年间,我国的学校体育引进定向运动项目的速度非常迅速,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落后的城市更加明显。
从社会环境和政府政策来看,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在这几年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在社会上也形成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基础氛围。在2013年,中央政府继续出台《国家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政策公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宏观的政策保障;而各地政府机关也花大力气为自主创业保驾护航,如:河北保定高校毕业生创业补助由3000元升至5000元,吉林省鼓励毕业生就业创业 贷款代偿每年6000元,无锡打造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区,山东莱芜启动高校毕业生回生源地创业帮扶行动,广西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最高可获百万小额贷款等等。
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尽管目前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创业教育,并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去进行多方的尝试。仅以2013年为例,全国各地多所大学都推出了自己的创业举措,如:华东理工大学启动“生存实践”创业大赛,东南大学近半在校生参与创业实践,江南大学成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启动大学生创业基金,吉利大学3000万创业基金设立等等。
(二)制约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效果因素分析
从创业问题的相关者(政府、学生、学校)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效果欠佳有着如下的原因:
首先,创业政策虚化,缺乏有力支撑。
我国各级政府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与优惠,但却面临着政策执行乏力与偏差的问题。各种优惠政策在落实工作上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无法享受到政策指定的优惠;部分政府部门或相关部门或多或少的“不作为”态度,使得大学生想要得到创业帮助并不像政策中说得那么简单,到哪里办理贷款?到哪里进行创业培训?到哪里能找到适合的贷款担保人?这一个个问题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困惑。以小额贷款为例,虽然政策规定,大学生创业可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但银行大都不愿意贷款给这些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弱的企业,一套程序下来左查右查,最后很可能不了了之,现实中真正贷到款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在政府大力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的今天,如何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一个便捷的“一站式”平台,成为我们应当关注的焦点。
其次,课程设置滞后,专业师资匮乏。
目前高校的课程开设偏重于专业课程,出于主观和客观原因,不少高校没有充分意识到创业课程的重要性,不论是课程结构还是课程数量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即使是2002年教育部确定的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开设课程最多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选修课与必修课共9门,开课最少的是南京财经大学和武汉大学,各只有1门选修课。其他的非试点院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未见统计,据了解,校内教师凭个人兴趣不定期的兼职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有之,未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院校也有之,其中以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兼涉及创业教育内容的院校占多数。⑥创业教育不但没有得到与主干课程同等的地位,而且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有些高校将国外的创业教材不加改动或稍加改动移植过来,忽视我国国情的特殊之处;二是缺乏创业相关课程辅助,如:一些大学没有设立公选的经济法课程,部分创业学生无法通过课堂获取保障自己合法权益和规避风险的相关知识;三是部分院校注重实践教学,但未能将零散的案例进行总结和提炼,多是就是论事,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四是国家对于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案,现在的创业教育教师多是由其他专业转来或是兼职,学术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相对匮乏,这对于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创业课程来说,无疑是一个先天的缺陷。
对于大学毕业生创业问题来说,客观环境的改善和变化,并不能掩盖大学生自身创业准备的不足。创业不仅仅依赖创业者自身的专业理论与技巧,同时它要求创业者是一个能力构成全面的人才,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这无疑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其中,创业知识是其他三方面发挥的基础,在创业活动中起着经常性、关键性的作用。创业知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专业、职业知识,这是从事某一项专业或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二是经营管理知识,如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等;三是综合性知识,一般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公共关系等。对于初出校门的创业者来说,专业知识丰富、干劲大、有激情是他们的优势,但在应对创业挫折、创业困难方面则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
不少研究者和公众往往会对上述几个原因中的某一个进行较为细致的探讨,但其实三者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只有三者形成联动机制,才有可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水平,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才可以说落到实处。
三、如何提升政府、学校、学生联动机制下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
政府、学校和学生三者作为与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对象,彼此相互影响,且对最终的创业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政策的推行不能缺少学校创业动机教育;同样,学校的创业教育也有赖于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学生的创业活动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政府的支持;而学校和政府想要发挥作用,也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存在。然而,现在三者并没有形成推动创业活动的合力,联动机制也没有成形;单纯地去改善三者中的某一个,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想要更好地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必须加入政府与学生两个变量综合考虑,形成三者联动的良性机制;而作为三者相联系的纽带,实效性是必须关注的焦点与核心。
(一)发挥学校智力支撑作用,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教育作为创业联动机制的智力保障,是政府政策和学生自身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因为,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其大部分知识来源于学校,而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也被学校生活所占据;所以,创业教育必须落实关于政府政策与学生素质相关的教育内容。
首先,加入创业流程教育,让在校大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创办一家企业所需的各种手续如何办理,如何享受国家给予的种种优惠政策。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拥有两个条件:一是配备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专业教师;二是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加入实训内容,可以是情境模拟,也可以是实地参观。尝试推行“在高校建立模拟创业实验园”和“到创业成功企业有针对性学习”等广受教师和学生好评的教学模式。
其次,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着重强化经营管理知识教育,建立以经济学科目为基础,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为支撑的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转变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改单一接受式的教学为发现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高校要建立一支优质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师梯队,这些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逐步实现创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要实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要素的多元化,吸收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经济管理专家、政府部门官员等作为兼职教师,以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此外,高校还要鼓励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加大对创业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以解决有关创业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使创业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二)突显政府引导推动作用,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政府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应当起到鼓励、引导和推动的作用,核心问题是如何改变部分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的官僚作风以及拖沓冗繁的办事流程。首先,应当加强行政法规建设,从制度上保障大学生的权益;同时强调追责机制,对于那些故意推诿和挑剔的公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其次,政府作为公权力机构,应当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建立“绿色通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减少审批手续和流程,畅通融资渠道。最后,建立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创业优惠政策执行度进行定期追踪和检查,确保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提供给毕业大学生的优惠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三)体现学生创业主体地位,将能力提升落到实处
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组织创业讲座和创业竞赛,参与创业相关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这样不但可以主动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和树立创业意识;而且,学生直接参与创业过程的体验,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创业经验。同时,有计划地配备辅导老师进行专业指导,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创业意愿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和政府应当定期进行调研与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的感受与意见,就其所关心的重点话题和提出的主要意见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不断改善教育的针对性以及服务的水平,切实做到将学生的利益和要求作为进行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注释:
①杜玉波.认清形势,狠抓落实,全力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②麦可思研究院. 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③刘洋.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 现代教育科学,2004,(02).
④朱旭.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 当代经济,2009,(09).
⑤我国创业教育仍属“业余教育”.大学生创业网:http://www.studentboss.com/html/news/2009-11-26/43785.
⑥王春云.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出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0,(19).
参考文献:
[1]田永坡,王鹤昕.国外大学生创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动态, 2011,(09).
[2]王浩.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研究综述[J].新西部(理论版),2012,(09).
[3]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刘洋.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4,(02).
[5]朱旭.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当代经济,2009,(09).
[6]夏远利,王静,房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