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级教师李镇西“全纳育人”的思考
2014-02-12杜二敏
杜二敏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9)
作为“育人专家”的特级教师在教育中一直都在积极思考实现人生命成长、发展及完善的合宜境遇及方式,这是他们教育生活的重心所在。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群体与个体,他们采取的育人方式必然不同,但在不同育人方式的背后却有着共同的目的:实现人生命的成长、发展及完善。四川省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李镇西老师就是众多特级教师中极具育人特色的一位。多年的读书积累、教育思考、育人实践及已有的育人成果足以证明,李镇西老师在育人方面已呈现出鲜明的“全纳性”。
一、“全纳育人”的内涵
“全纳育人”借鉴于“全纳教育”,它基于“生命影响生命”,目的在于建构尽可能大的成长共同体,具体是指所育之群体、个体的全纳性,也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成长时机,敏锐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艺术化地对尽可能多的生命进行教育或施加影响,以实现生命的成长、发展及完善。李镇西老师的“全纳育人”首先包含一般意义上的育人观但又远远超越一般意义上的育人观。从一般意义上讲,育人即“育学生”,并且不少人认为,能将学生“育好”则可以跻身于“积极作为教师”或“优秀教师”之列。究其实,学生只是教师育人群体或个体中的一部分,在一个优秀教师看来,育人范围远不止于学生,也不应局限于学生。李镇西老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足够育人力的他积极、自觉而又自信地将育人范围尽可能地扩大,让尽可能多的人因受到他的教育或影响而实现不同程度的成长,而有志于生命成长、发展及完善的不同群体、个体也在不同程度上自觉感受到李镇西老师的积极教育或影响,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与李老师的相遇构成了他们美好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全纳育人”的类型
“全纳育人”因其“全纳性”故而其类型呈现出层次各异、性别不一、年龄有别、心理多元等特点。具体而言,李镇西的女儿、学生、教师、家长,这些群体或个体在不同时空、不同境遇受到过李镇西老师不同程度的教育或影响。面对不同育人群体或个体,李镇西老师担任着不同的角色。
(一)女儿:做“女儿”最好的家长
李镇西老师曾多次骄傲地宣布他最得意的作品是自己的女儿,对女儿的教育是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父亲,他时刻关注女儿的成长,用心地帮扶着女儿,从婴儿到幼儿,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再到当下,在每一个成长关键期李镇西老师都给予了女儿及时而温暖的扶持,女儿生命成长的每个日子中特别是生命拐点处都有父亲积极而合宜的“在场”,正是李镇西老师的“在场”让女儿的成长成为最美好的事情。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儿在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下(这样说绝非排除李镇西老师的女儿成长过程中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其他教育者的作用)渐渐成长,美好的成长旅程在二十多岁女儿的生命中铺展开来,并持续下去。李镇西老师对女儿有效且有力的教育实际上是在践行教育界有关特级教师育全人的一个观点:特级教师不仅仅所教学生成功,而且或者可以这样说,首要的是他能将自己孩子教育成为善良而美好的人,成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出色的人。完全可以这样界定,特级教师不仅仅是最好的教师、最好的班主任,更应该是或首要的是最好的家长,是自己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强而有力的伴随者与帮扶者。
(二)学生:做“学生”最好的老师(班主任)
学生是教师育人群体中人数最多、对教师育人考验最大者,对特级教师李镇西来说也是如此。自1982年任教以来,直接受教于李老师的学生为数众多,李镇西或是其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或仅担任其语文老师,不管哪种情况,学生们在课堂、课余、校外等不同时空中曾得到过或正接受着李老师不同程度的教育或影响,这些都已经成为学生最宝贵的财富。在“育学生”的过程中,李镇西老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尊严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1]2。近年来,因时代发展、媒体宣传,加之李老师本人在四川省内、省外乃至国外的积极活动,更多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得到了李老师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或影响,尽管有些学生与李老师接触时间相当短暂,或许很多学生与李老师从未谋面,但这并不妨碍李镇西对他们的影响,有时这些影响是巨大且长远的。因此,从广泛意义上说,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群体或个体纳入到李镇西老师的育人行列。李镇西老师教育视野中的学生群体表现多元:性格多样、气质有别、性别不同、年龄不一、学力不齐,幸运的是,这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李老师的教育,受到了李老师积极而正向的影响,加上其他教育者教育影响的积极导向,使他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实现了成长。即便以后李老师不在身边的日子,这些曾经就教于李老师的学生仍旧保持着潜在的成长动力,生命的成长、发展及完善成为他们的内在要求。就学生这一育人类型而言,李镇西老师充当着最好的老师或者是最好的班主任这一角色。
(三)教师:做“教师”最好的教育者
教师也是李镇西老师育人的重要群体。李老师对教师的教育方式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李老师的身边,很多时候都聚集着一些教师。近年来,本着打造优秀教师团队的目的,他对教师进行系统且规模的教育:从成都武侯实验中小学的教师开始,通过每天“五个一工程”(上好每一节课、读书一万字、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找一个学生谈心、写一篇教育随笔)来促使青年教师思考自身的成长,促进这些教师静心于自我发展,通过促进更多教师的成长进而实现学生的成长;为了更好地实现特级教师的引领价值,特别是让青年教师在最需要人帮助之际得到及时点拨,李老师在成都开创了李镇西名师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凝聚一批有志于自我成长的教师,通过上课、听课、评课、讲座、交流等多种途径解答这些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充当教师成长的“脚手架”;还有一些教师因为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得到李老师的直接教育,在信息化时代,借助不同媒介如书籍、博客、视频、电话等等,他们同样也实现了受教于李老师的愿望。面对教师这一育人群体,李镇西老师承担着最好的教师教育者这样的角色。这一角色让有志于自我成长的教师从李老师身上汲取了弥足珍贵的资源,借助这些资源,教师的成长之旅少了些荆棘,多了些别样的风景。
(四)家长:做“家长”最好的素养提升者
在家庭生活中,李镇西老师本人就是一名家长。作为家长的他深知家长责任的重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所指出的:“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1]377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出现一些问题,其中许多问题显得如此棘手让部分家长束手无策,当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时,亲子关系难免紧张,这无疑对家长、对子女都是不利的。针对此,李镇西老师将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作为自己育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可以这样认为,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在当下已成为一项不可忽略的事业,而这项事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通过持续的学习。基于这样的考虑,李镇西老师曾与家长约定:走进孩子的心灵。具体而言,李老师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除亲子共读外,还要求家长独立阅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和孩子一起写作,同时,他还通过编写家长培训教材、开设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开展亲子活动等多样化的方式来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进而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在教师与家长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之下,家长逐渐成为孩子人格的榜样,并呈现出家长走进孩子心灵与孩子理解家长的良性互动局面。在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方面,李老师所担任的角色是最好的家长素养提升者。就现实情况而言,这一角色对李老师的考验并不小,因为家长的年龄不一、职业有别、心理素质有高低、思考问题的视角存在差异,要想将家长们的想法相对统一、协调一致,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但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却又是可能的,因为教师与家长拥有共同的目的:促使学生(孩子)生命的成长、发展及完善。在提升生命的意义上,李老师完全相信,提升家长的素养是必要的且完全可能的,实践证明确实如此。
由上可以看出,李镇西老师育人的全纳性,面对这些群体或个体,他以人生命的成长、发展及完善为鹄的,对他而言,“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该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2]1。
三、“全纳育人”展开路径的思考
李镇西老师“全纳育人”的展开路径离不开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过追踪探索、深度研究,我们发现“全纳育人”的展开有其路径,分析这一路径可以让我们更为清晰地看到李镇西老师的成长轨迹、思维视野及有效实践力,同时也可以为更多人形成优质育人观提供有益借鉴。具体而言,李镇西老师“全纳育人”的展开路径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一)先期育己
要想育人,首先育人者要有足够的育人力与多样的育人方略,这就要求育人者先期育己,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以更好地走进人的心灵。认识到此,李镇西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科专业知识如饥似渴地汲取外,他还自觉地学习并深悟育人艺术,而这些艺术的获得,除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我育人经验的积累外,在教育教学初期,更多的是得益于教育方家及其教育理念的引领。对李镇西影响最大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他研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所有著作,领悟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精髓,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引领下,李老师不断地完善自我人格,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与教育境界,育人境界也随之得以提升。除苏霍姆林斯基及其教育理念的引领外,陶行知、叶圣陶、朱永新等教育家及其他很多教育同行对李老师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们细微而深刻的影响下,善于学习的李老师不断积累着“育人资本”。先期“育人资本”的积累对李老师而言是必需的,它帮助李老师开启了繁复育人世界的大门,照亮了初期从教的育人之路。究其实,“育人资本”积累的过程即“育己”,在自我不断丰美的过程中,李老师寻求更为合宜的育人艺术。
与先期育己相伴而生的是持续育己,乃至可以说终生育己。对李老师而言,当下每日里的育己已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完全自动化的育己机制丰富并强大了李老师,为他顺利打开更多扇育人大门以促使生命的成长、发展及完善增添了强而有力的翅膀,其育人之途变得日益开阔。
(二)主动育人
无论就人类群体还是个体而言,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求生命的成长、发展及完善。李镇西老师清醒地意识到此,在育己的同时也踏上了育人之途。在教育教学初期,学生是其主要的育人对象,家长开始走进其育人世界。其后不久,女儿的到来让李镇西兴致勃勃地加入到了育女行列之中。随着李老师对教育理解的逐步加深,他更为深入地思考,良性育人局面的形成需要更多群体的参与,同时育人范围也需要进一步扩大。2003年以来,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教育的思考更为体系化,教育策略更加多元化;一个善良、美丽、绩优且工作能力强的女儿显示出李镇西对女儿教育的成效;对教师的教育、对家长教育素养的提升也有序展开,并逐步系统化。“全纳育人”在这一过程中初步形成,当下已呈现出鲜明的“全纳性”特征。
(三)人主动求育
近年来,李镇西老师积极作为,“全纳育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除了李老师主动育人之外,基于对自我生命提升的高度关注,出现了为数不少的人主动求育的情形。主动求育者有的直接参与了李镇西名师工作室,更多的求育者则来自省外,全国各地的人们通过书籍、博客、网络、讲座等不同方式主动求育。主动求育者的加入为“全纳育人”增添了新的理解向度:“全纳育人”不仅仅是育人者积极主动去育,而且还包括有志于提升自我的人们千方百计地来寻求得育之机,这种积极寻求所获取的前进动力并不亚于前者,在从李老师处获得的动力驱使下,求育者更从容更有方向感地走上自我提高之途。不可否认,在主动求育者积极寻求帮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自育,他们在主动求育与自育的双向互动中寻求最佳契合点,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育人方法、育人艺术乃至育人理念。在不久的将来,为数不少的老师也会逐渐成长为最好的家长、最好的教师(班主任)、最好的教师教育者以及最好的家长素养提升者。主动求育者生命的成长、发展及完善以及对孩子、学生、教师、家长生命成长的促进进一步地拓宽着李镇西老师“全纳育人”的外延。
不可忽略的是,在“全纳育人”路径展开的过程中收获成长的不仅仅是李镇西老师的女儿、学生、教师、家长,而且还包括李镇西老师本人。实际上,积极思考、善于学习的李镇西老师从女儿、学生、教师、家长处获得的成长力量并不小。因为要积极主动地育人必然伴随着静心学习、积极思考与有效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受育群体或个体生命中的美好特质,必然会成为李镇西老师生命成长的宝贵资源。在这个意义上,李镇西老师既是“育人者”同时也是“受育者”,这种复合身份对人生命的成长、发展及完善有着极大的推动力,而李镇西老师是其最大受益者。
四、“全纳育人”的愿景
“全纳育人”基于“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目的在于形成尽可能大的成长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中,每一个生命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从不知到知,从不智到智,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智之较低到智之较高,或者从愚到智,从较聪明到更聪明;具有一般素质的人得到较好的发展,具有较好素质的人得到更好的发展,素质较差的人也得到应有的发展。每一个生命不仅有知识、有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而且树立自信心、自强心,学会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良好方法,胆怯的人变得胆大,自卑自弃的人变得自信自强,狂妄自大的人变得自我有度,骄傲自满的人变得不懈追求。[3]149此乃教育的本义,也是李镇西老师“全纳育人”已显现成效的当下,更是其育人愿景的本真描述。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2004(6).
[3] 郝文武.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