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五朵金花”之均陶与紫砂陶的技艺概况

2014-02-12周瑞成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9期
关键词:坯体透气性陶器

周瑞成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陶器,宜兴钧陶,宜兴精陶,宜兴青瓷,宜兴彩陶并称为宜兴五朵金花。除独树一帜的宜兴紫砂外,宜兴均陶以其特有的“均釉”和“堆花”著称于世。均陶釉色有霁蓝、甜白、墨绿、天蓝、乳白、金黄、古铜等数十种,最大的特点是釉面醇厚、清雅,并在烧成中产生奇异的窑变现象,釉面会呈现出斑斓璀璨、五彩缤纷的效果。大拇指堆花是均陶独特的装饰手法,堆贴的画面不仅有单纯的纹饰,也有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题材的图案,不仅注重堆贴画面与坯体造型的和谐统一,而且注重泥色的选择和小工具的应用,即所谓的“拇指堆出大景致,竹尖点出龙虎睛”。20世纪80年代以来,宜均品种从原来的缸、盆、瓶、钵等发展到各式均釉花盆、花瓶、园林陶瓷、艺术壁画等品种。

紫砂陶器,是用宜兴丁蜀镇北面黄龙山产的陶土紫砂泥制成的陶器,以紫砂壶为大宗,也有日用陶器和紫砂艺术陈列品。紫砂泥料原深藏于岩石层下,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矿层厚度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其化学成分为含铁质粘土粉砂岩。紫泥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及不等量的高岭岩、石英、云母屑和铁。紫砂壶并不一定就是紫色,高温烧成后呈现各种各样的奇丽的色彩,有朱砂红、枣红、紫铜、海棠红、铁灰铅、葵黄、墨绿、青兰等等。紫砂壶不上釉,但胜似上釉,色泽变化奇诡,丰富多彩。如朱砂紫、榴皮、豆青、海棠红等等,皆是自然原色,质朴浑厚,古雅可爱。烧成后的紫砂壶保温性和透气性均十分理想,是沏茶的理想用具。

宜兴均陶原料采用当地蕴藏量丰富的甲泥、嫩泥和白泥等陶土配制品;在成型技法上运用泥条盘筑或泥片镶接,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陶瓷历史上也是一个创举,为人类文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万历十七年修的《宜兴县志》就有“缸、翁、瓶”的记载。明代也提到“水缸、花缸、七石、牛腿”陶器的诸名款式。无论是均陶大缸、乌坛花缸、龙缸,还是各式花盆、荷缸、陶钵,采用泥条盘筑成型或者泥片镶接成型,以及与之相关连的干燥技法、施釉方式等都有了完整的制作体系和工艺流程,从而使坯体致密、避免渗漏、质量稳定、形制美观。

紫砂茶壶分为全手工和半手工,全手工制作,采用传统的创作技能——拍身筒和镶身筒,身筒内外部的泥门松紧是不一样的,拍身筒时通过木拍子的拍打,外部泥门较紧,而身筒内部是手托着,则泥门较松,所谓的“内松外紧”,壶的透气性好。半手工挡身筒制作时,需用搪皮来压紧身筒内壁达到整形的目的,故身筒内外泥门松紧是一致的,相对于全手工壶的透气性而言,从理论上说要稍逊一筹。全手工壶更能体现艺人的技能水平和紫砂壶的神韵。

均陶产品的贴花装饰技法在明代后期开始形成,现存于宜兴陶瓷博物馆的“龙头荷花缸”就是早期平贴技法的代表作,作品周身外表贴有牡丹、茶花、菊花、梅花,寓意吉祥平安。清末民初,艺人们一直沿用细浆色泥,先搓成条状,再用大拇指在坯体外层,分别以捻、捺、贴、揿、撕、撂等动作,或手抹、或垒叠,浓淡深浅,疏密曲直,扭动自如,首尾相称。细微处再用竹、木制的小工具进行加工点缀,可构思堆贴名山大川、奇花瑶草;亦可设计堆贴飞禽走兽、古装戏文,无不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猜你喜欢

坯体透气性陶器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为什么有些织物透气性好?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伞衣透气性对翼伞气动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