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秀美典雅的《竹节平安提梁》壶

2014-02-12刘梅仙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9期
关键词:紫玉文人墨客竹海

刘梅仙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淡雅古朴,土金争价。中国紫砂壶艺、紫砂文化源远流长,沿袭千载。”紫砂壶造型形式丰富多彩,或精美细巧、耐人寻味,或奔放大度,令人心旷神怡,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更增添了浓郁的书卷气。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代郑板桥的《咏竹诗》。“竹”挺拔遒劲,自古以来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

六节竹段作提梁,秀美典雅,素净而又格调绚丽,同时又不乏竹子的苍劲之风,着实让人雅兴大发,品茗之余,把玩在手,乐趣无穷。这每一节竹段都需要手工处理干净,这般妙趣横生的模样,该经过多少遍的精工细作和检验,制作难度之大、精度之细、工程之巨,令人叹服。三节竹枝作壶流,蓄势而出,引流向上,出水流畅如一泻千里。一枝细竹破节而出,几片竹叶轻抚壶身,生机涌动,每片竹叶比例协调,刻画逼真,意境唯美。壶身大气卓然,圆盖微鼓,呈现出一种大度君子的气息,浑厚而端庄。纯正的紫砂泥,更衬托着作品一尘不染、纯正无暇的特质。砂泥呈朱红色,红而不嫣,质地粗而不糙。壶身以方归圆,棱线明朗,竹节做壶的身筒,泥质极为淳厚,显得大气、稳重。

作者匠心独运,壶身、壶把、壶流三大主体均以“竹”而连为一体,竹韵荡漾,仿佛刻画出了一整片梦中的竹海,置身于竹海深处,风吟鸟鸣,尘世清净,闭目凝神那一刹那,谁都渴望吟唱一首属于自己与竹的竹海情歌。相信每一把动人心弦的紫砂壶,一定有其独特的吸引力,《竹节平安提梁》就是典例。品茗于壶中,顿觉云淡风轻,岁月悠悠而逝,其实,这份淡泊的情感便是作品带给你我的财富,于喧嚣忙碌中品位一份难得的清闲与清醒。《竹节平安提梁》简练而不简单,它会让人不自觉得将其作为紫砂壶的经典造型,它的每一处线条、每一个转角,流畅自然,也最见功底,绝对是一把用心之作。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馀清。”紫砂工艺是一门古老的工艺,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赞美过这门艺术,随着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它变成了一种生活用具。“紫砂的材质介于陶跟瓷之间,这决定了它的独特艺术性。” 历代制壶名家,对紫砂泥料都非常讲究。紫砂土经过开采,风化、粉碎、过筛,加适量的水拌和,放于阴凉处陈腐,锤炼,才能达到理想的可塑性。紫砂原料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需要进行相互配比混合使用,产生出更多的紫砂泥色。经不同温度,气氛火焰烧成,色泽更为丰富,可分别呈现天青、栗色、深紫、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等紫而不艳,红而不娇,绿而不嫩,黑而不墨,灰而不暗的高雅色调。

紫砂陶的魅力在于文化内涵。紫砂壶与其他工艺品一样,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它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同时又具有审美价值。紫砂壶的实用性是其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而它的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紫砂壶的审美性在工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紫砂壶的艺术美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迫切。

[1]《紫玉金沙》台北市紫玉金沙有限公司

[2]《工艺美术辞典》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编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紫玉文人墨客竹海
The King of Paper—Xuan Paper 纸中之王—宣纸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紫玉飘香
停驻在我生命中的文人墨客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家乡的竹海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盆栽紫玉香芹
贪心的紫玉
如果世界上没有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