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普通高校军训内容改革刍议

2014-02-12蔡秋英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观军训

蔡秋英,黄 斌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大学生军训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也是每个大学生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高校军事训练的目的是普及军事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国防行为能力,其根本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和储备合格后备兵员以及为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这一目的的实质还是将普通高校的军训当成了专业性的军事教育。而实际上从1989年以后,军训就已经从专业性的军事教育逐渐过渡到普及性的国防教育。

这种将专业性的军事教育转变为普及的国防教育的思路造成了军训与“新国家安全观”相背离,使得普通高校的军训工作与实际军事斗争和国家安全环境相脱节,造成了军训“形式”化。在实际军训中各高校普遍存在将军训等同于队列训练,将军训当做高校德育教育的一部分,背离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国防行为能力的这一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就会出现遇到突发事件时手足无措的现象,以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以及4月30日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的暴恐案为例,当恐怖袭击发生时无辜民众大都束手无策,在面对恐怖分子突然攻击时显得慌张无助,“形式”化的军事训练并不能提高民众的国防行为能力。

因而,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国防意识与国防行为能力的培养就必须立足于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安全形势,按习主席提出的“11种国家安全观”的要求来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国防行为能力。本文基于目前高校军训内容的现状,提出将非传统安全引入高校军训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校军训内容的现状

自从1985年开始了新中国的第三次学生军训试点工作,在部分重点高校展开军训试点工作,三十年来高校的学生军训工作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但是,普通高等学校军训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军训内容偏离了普及军事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国防行为能力的目的。受地方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军训大纲与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脱节,各高校都普遍将队列训练等同于军事训练。大纲中除了规定了条令条例的教育与训练外,还有轻武器射击、军事地形学、战术以及综合训练等。大部分高校只进行条令条例的教育与训练,并且主要就是将队列训练作为军训的主要内容。这一方面是受普通高校的实际条件限制,根本不可能开展轻武器射击与战术以及军事地形学等综合训练科目,另一方面是这些科目训练风险性高且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相对于条令条例的教育与训练能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以及养成服从管理的习惯等这些有利之处,轻武器射击与战术以及军事地形学等训练就显得弊大于利。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侧重队列训练,逐渐形成了军训等同于队列训练的误解。

其次,军训内容与普通高校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大纲》中阐明军训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军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够有效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塑造团队精神,培养协作意识。然而据关于军训前后学生学习状态变化的调查,“表示一直能保持军训时的那种严谨的作风只有14.02%的学生,表示在学习上偶尔能保持一下军训时的严谨作风,但不是经常能做到的有45.15%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平时学习中做不到像军训时的那种严谨作风有26.09%的学生。”这些数据已经明确地说明,现有的普通高校的军训工作实际已经成为普通高校工作中的“鸡胁”。因此,军训内容需要作出适当优化,使其更具有长效性,更好地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

最后,现有的训练内容与形式难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军事知识水平和技能,不能满足国防后备队伍培养的需要。大学生军训是为了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具备一定的国防行为能力,是我国实行人民战争思想的具体实施。而目前的技能训练内容与当前的战争形态和国家安全形势存在一定的脱节。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模式、作战方式、军队体制编制和军事理论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相比以往战争,现代战争更加强调智力因素在战斗力中的地位。而现在高校军训科目依然停留在机械化传统战争阶段,突出体能因素、步调一致。因此,高校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科目应当结合当前的安全形势和未来战争的趋势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非传统安全引入高校军训内容的必要性

(一)军训要适应国家新安全形势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军事安全为主的传统国家安全观正逐步被新的国家安全观所取代。非传统安全,指由非政治和非军事因素所引发的对本国和别国乃至地区与全球发展、稳定和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威胁的一系列跨国性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一种新安全观和新的安全研究领域。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与十七大报告连续提及“……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非传统安全威胁正逐步成为了国家安全重点,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将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台独”、“东突”、“藏独”、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等一同列为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问题。2014年4月习近平主席更是将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引入到新的国家安全观,提出了“11种国家安全观”。因此军训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国家新安全形势。

(二)应对新国家安全观转变,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国防行为能力的需要

国家安全观的转变对大学生国防行为能力赋予了新的含义,不仅要求具备能应对传统安全威胁的技能,而且要具备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技能,而这一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军训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军事训练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扩充与丰富基本内容,拓展军训科目。据调查发现,尽管目前大学生对非传统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对目前的安全现状能做出基本正确的判断,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高校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同时,更要依靠系统的教育,提高学生在面临威胁的时候能理性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培养预备役军官的需要

大学生是我们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质。事实上,我国也参考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做法,借助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委托培养军队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现代大学的专业设置也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出发,民用和军用界限趋于模糊,很多专业的毕业生经过适当的培训,可以根据需要实现两者的转化,服务军队改革与建设。因此,高校需要与时俱进地实施军训,使大学生达到预备役军官军政素质初步规定要求。

(四)改革军训内容是当前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随着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剧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内部和外部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突发的校园公共事件不时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各高校普遍存在对地震、疫情等灾害以及恐怖袭击等非传统安全事件上认识不足的问题,如学生对地震的发生原理了解得清楚,但具体到如何在地震中逃生,如何借助外在有利条件自救互救,其知识却十分有限。因此将非传统安全教育引入普通高校军训内容中,有助于学生有效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诱发的校园突发安全事件,有助于高校校园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也有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

三、非传统安全引入高校军训内容的可行性

将非传统安全引入高校军训内容中,优化和丰富了军训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参训的积极性和兴趣。非传统安全的实践教学可以借助大学生军事训练、国防教育以及第二课堂,提高大学生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技能,在对象上、内容上、时间上、师资上是可行的。

首先,在对象上,可以针对刚入学的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这是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和切入点。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拓展国防教育内容,有计划地开展非传统安全教育,使刚入学的大学生对非传统安全有一个初步的观念,为今后系统地接受非传统安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内容上,以项目实用性和效果长效性为原则,合理分配时间,强化大学生掌握防空袭、核生化武器防护、战场救护等军事技能,增加非传统安全实践训练的科目,如防恐怖袭击、防人身伤害、应对自然灾害等自救与互救技能,特别是开展防恐演习、地震演练、紧急疏散等安全演习。虽然目前国内高校校园相对稳定,但所面临的安全形势并不乐观。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内高校校园安全逐步得到重视,已有一部分省市高校开始利用每年学生军训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安全演习。比较常见的是消防安全演习,这种演习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消防知识和技能,提高高校消防安全,实际上如果高校一旦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这些演习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上就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再次,在时间上,可以拉长军训时间,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主要在大一新生入学时进行,分散训练可以在之后根据条件灵活开展,也可以借助一些特别的纪念日、节日,以此为契机,贯穿非传统安全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最终达到军训效果的长效化。

最后,在师资上,军事技能部分由地方部队帮训,同时一些训练科目可以与当地的相关院校(如警官类、公安类)或者部门合作。高校本身也可以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提供相应的师资和教学设备,比如高校中的化学化工类专业、计算机专业、医学类、生物类等等教师可以讲授相关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防护安全常识,便于自救与互救。

新国家安全观的确立使得开展非传统安全教育有了理论支持。部队和高校的优势结合也为军训的非传统安全技能训练提供一部分条件,但仍然还存在一些执行的困难。比如,现在的普通高校学生军训教学大纲还未规定应对非传统安全的技能,虽然已有少数高校正在尝试军训内容的拓展,但是如果缺乏制度的保证,很难进行大范围的推行,也不能看到训练的效果。教官的专业培训也只有真正地落实,完成自我的提升,才能更符合训练需要。一些教学设备、演示装备的购买供给也是难题,涉及到资金、使用、保管、安全等。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处于摸索探究阶段,使得训练缺乏理论指导。因此,要真正将非传统安全引入军训当中,既要外部提供一系列的支持,也需要军训内部完善各方面的条件。

[1]包虹.高校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7(9下):142-143.

[2]邬红波,俞党跃.大学生军训成果长效性的思考与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3):52-57.

[3]李张兵,秦广龙.新军事变革与高校学生军训[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48-51.

[4]丁红星.非传统安全视野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路与途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7):172-174.

[5]赵海滨.大学生视野中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启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7-11.

[6]蒋利平.国家安全视野下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1:41-42.

猜你喜欢

非传统安全观军训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趋近化理论对于非传统安全话语的阐释:一个案例研究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传统文本批评话语研究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