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图书馆是公共文化均等服务的有效形式——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

2014-02-12孙成珂

图书馆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辽宁省流动图书馆

孙成珂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终极目的在于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与均等化,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以“没有围墙的大学”著称,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多年来,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为普及公共图书馆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一直在不懈探索,创造了很多有效的服务模式,比如分馆模式、流通站模式、流动图书馆模式等,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辽宁省图书馆于2014年初推出了流动图书馆服务。历经几个月的服务实践,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流动图书馆服务的优势和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流动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延伸和拓展,是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实现均等化的有益尝试和重要途径。现结合实践就流动图书馆服务的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

1 流动图书馆服务的现实意义

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为每5万人有一所公共图书馆。据有关统计表明,美国2010年有17078所公共图书馆,平均17000人拥有1所公共图书馆;英国在1997年有4759所公共图书馆,平均12269人拥有1所公共图书馆。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44万人才拥有1所公共图书馆。面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居住分散的现实,有限而集中的图书馆布局模式,很难适应广泛的读者需求。流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可以缓解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偏少、布局集中与读者分散、需求广泛的矛盾,有利于让更多的社会公众有机会就近就便享受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有利于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普及化和均等化。流动图书馆是对公共图书馆服务阵地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最大限度弥补了我国图书馆数量不足的问题。不仅可以常年巡回式为公众提供与实体图书馆一样的服务,而且流动图书馆还可以根据社会公众需求,合理安排临时服务站,缩小服务半径,扩大服务范围,减少服务盲区,尽最大可能将文化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流动图书馆服务所表现出的机动性、针对性更为图书馆其他服务形式难以比拟。显而易见,流动图书馆服务是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提高服务效益、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模式。

2 流动图书馆服务实践的几点启示

从2014年初开始,辽宁省图书馆推出了以文化惠民为宗旨的流动图书馆服务。半年以来,辽宁省图书馆流动图书馆服务不断成熟与完善,为辽沈地区人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取得显著的服务成果。3台流动图书车巡回在全省各地,受到社会各界民众的热情欢迎,同时也得到了国家及地方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服务实践给予我们如下几点启示。

2.1 科学布局,强化管理

2.1.1 科学规划布局

为合理规划流动图书馆点位,让更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文化成果,辽宁省图书馆事先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最终确立了以15分钟车程为半径的点位划分原则,设立固定服务站和临时服务站,并逐步形成重点突出、覆盖全面的服务网络,及时满足各区域人群的阅读需求。目前,流动图书馆服务范围辐射市内各区及省内其他地区,常设固定服务点位22个,遍布在沈阳市内东、南、西、北、中,服务面积覆盖三环以内,形成了东到马关桥农大、西到于洪广场、北到沈北大学城、南到浑南大学城的流动图书馆市区服务网络,正式面向广大百姓提供“分时、定点、巡回式”的服务。

在确定点位后,流动图书馆还依据所在区域的人群阅读需求的不同,对常设固定服务点位的服务周期进行明确界定。其中,沈北大学城、浑南大学城两个点位,因学生的阅读需求高涨,而远离市中心区,将其设为重要点位,服务周期为每周一次;太原街、中街地区、黎明广场、市府广场四个市中心繁华地段,因人群较为集中,也将其设为重要点位,服务周期为每周一次;其他常设固定服务站点如于洪广场、北行、奥体中心等16个点位,服务周期为半个月,辐射市内各区,全面满足所在区域人群的文献需求。流动图书馆在12:30-14:30、16:30-18:30两个时间段穿梭于城市中的22个固定服务站,常年巡回式为百姓提供与实体图书馆一样的服务。此外,流动图书馆还根据市民需求,合理安排临时服务站,缩小服务半径,扩大服务范围,辐射原服务盲区,将文化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2.1.2 健全配套制度

为保证流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辽宁省图书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流动图书馆工作管理制度。一是规范流动图书馆文献管理制度。根据服务人群和地域的不同,及时调整文献品种,定期更新文献,及时满足不同地域各阶层民众的文化需求。同时,流动图书馆还实现与实体图书馆对接,通借通还。二是建立健全流动图书馆电话咨询服务,设立专门的电话咨询服务,读者反馈意见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进一步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打下了基础。三是设立深受读者喜爱的“辽图好书榜”主题专架,每月精心挑选思想性强、开阔眼界、内涵丰富的好书,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科学的服务规划,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流动图书馆服务提供了保障。仅2014年上半年,辽宁省图书馆流动图书馆通过分时定点巡回式的服务,面向沈阳市内的22个固定站点累计服务266个点次,累计服务里程约6863公里,接待读者11401人次,借阅图书10056册次。这种分时定点巡回式服务的优点已经体现,汇聚效应正在形成,广大读者对图书馆流动服务纷纷表示欢迎,流动图书馆服务已经逐步走上正规化、常态化的轨道。

2.2 拓宽服务领域,辅助阅读活动

为实现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最大化,进一步扩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流动图书馆创造性开展“点对点”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推进流动图书馆文献服务的优化升级。

2.2.1 以活动为载体,增强服务针对性

2014年1月,“辽宁省图书馆百万图书万里行”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以流动图书馆为平台推出了图书馆服务进机关、社区、校园、企业、乡村、军营的“六进”活动,专门为社会边缘人群、弱势群体、特殊群体以及偏远地区服务人群提供“点对点式”专业服务。在“进乡村”活动期间,流动图书馆到铁岭新台子、本溪南芬区、凤凰山庙会等乡镇地区,带去精心挑选的农村实用科技图书以及农业科技资料,受到村民的广泛欢迎;在“进校园”活动中,流动图书馆为泉园二小、省实验中学、新民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师生送去文学、艺术、百科知识等类图书,丰富了学生们课外知识;在“进社区”活动期间,流动图书馆活跃在沈城的大街小巷,为南塔街道、山东庙社区、于洪平罗社区等近20个多个社区的群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尤其对“沈河区创建国家文化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期间流动图书馆还开进了沈河区府北社区火炬大厦前的建筑工地,为农民工朋友携带了技能指导、文学艺术、美食保健、史地综合等题材等文献资料,受到社区居民及农民工朋友的一致好评。在“军营行”活动期间,流动图书馆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65113部队,首次为驻沈解放军指战员及其家属服务,最大程度满足了指战员们的阅读需求,现场办证率高达83.3%以上;在为特殊人群服务时,流动图书馆来到了地理位置偏远的第一监狱,精心配置了法律、心理学、历史等题材的文献,受到了监狱干警和服刑人员的热烈欢迎。据统计,”六进”活动期间,流动图书馆走进社区、军营、机关、学校及城市周边地区,累计服务30个点次,服务里程近1500公里,辐射人群达10多万人。“六进”活动大大延伸了辽宁省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让普通民众享受到了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惠民服务。

2.2.2 延伸服务半径,覆盖更广民众

为构建覆盖辽宁省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拓展服务范围,辽宁省流动图书馆开展了“百万图书万里行——丹东行”活动,将图书车服务半径扩展到辽宁省东南最远点。2014年4月23日,时值“辽宁省图书馆第四届全民读书节”,也是“丹东市首届全民读书推进月启动活动”日,流动图书馆将6000余册文献进行细致分类,现场为丹东市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同时,辽宁省图书馆以流动服务为契机,将“流动展览”——“辽宁省自然保护区摄影展”“读者阅读表情摄影展”70余块展板带到了服务现场,以丰富的内容、流动的形式,与广大读者见面,同样得到市民的关注。辽宁省图书馆“百万图书万里行——丹东行”是流动图书馆开往本省边远地区服务的一次大胆尝试,极大地延伸了辽宁省图书馆服务的范围,让省内边远地区百姓真正尝到了“文化惠民”的实惠。实践表明,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全省范围的读者服务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笔者认为,省级图书馆应该成为全省人民的图书馆,其服务的范围应该覆盖全省的每一寸土地。虽然当前省级图书馆面向全省所有人群提供服务仍存在很多现实困难和具体问题,但通过流动图书车将省级图书馆的服务送到百姓的身边,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有机会享受到省级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这是省级图书馆对普遍均等服务理念的践行。建立覆盖全省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让全省人民均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让全省人民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省级图书馆任重而道远。

[1]王倩,吴正荆.流动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S1).

[2]陈卫东.广东流动图书馆延伸服务实践与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2).

[3]黄悦深.中美流动图书馆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12).

[4]刘燕,谭龙敏.宁波农村流动图书馆建设情况调研[J].图书馆学研究,2008(3).

[5]张常明.基层流动图书馆服务点建设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0(5).

猜你喜欢

辽宁省流动图书馆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图书馆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飞跃图书馆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流动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