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2014-02-12周军
周 军
(金陵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9)
保护一个民主社会的货币是“信息素养”[1]。公民的媒介和信息素养是影响信息化时代国家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因素。1974年“信息素养”概念的首次提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素养能力需求再次升华,加上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和创新,给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质的变化。公共图书馆作为推动教育、文化和信息发展的巨大力量,视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为图书馆使命而不懈努力。
1 媒介和信息素养新动态
1.1 媒介和信息素养定义扩大化
为了生存与发展,个人、社会、教育层面以及专家、个体、团体与国家层面都需要掌握有关自身及其所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3个途径获取:观察与试验、交谈(与其他人)以及咨询(向信息存储机构)。能够切实有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就被称为媒介和信息素养。媒介和信息素养由知识、态度以及各种技能组成,通过这些技能可以知晓何时需要何种信息并何地获取所需信息;发现信息时如何进行客观评价和有序组织并以正当的方式加以利用。媒介和信息素养包括所有形式的信息资源:口述、印刷以及数字的[2]。
1.2 媒介和信息素养规范制度化
2011年初,澳大利亚率先做了尝试,将“G14信息素养服务”推广为国内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标准与指南;2011年4月,英国高校与国家图书馆协会(SCONUL)提出了信息素养七大支柱新版本。这个基本原则模型和研究人员开发框架是类似的,目的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什么是更全面的[3]。七大支柱是一个更集中的框架,但其内容大致相同。同年12月,“媒体和信息素养建议书”也正式被IFLA理事会批准;2012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信息素养研究会议,目的是为了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信息产业、媒体和教育行业以及政府机构的最大范围内提升公众媒介和信息素养意识,并规划信息素养教育的政策和战略,以有助于促进国际、区域联盟和国家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政策制定和立法。
2 媒介和信息素养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根本要求
2.1 公共图书馆教育环境优化
顺应社会文化变化,立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以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图书馆人不断丰富和完善图书馆的理念,推进图书馆的各类服务,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及其社会价值,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两者关系的升级。从“生产者”角度看,在当今信息量庞大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信息资源中心,不仅承担着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与服务,更应培养自觉的图书馆意识,加强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将潜在的读者转变为现实的读者,将潜在的信息需求转变为现实的信息需求,并帮助读者将对信息的需求转变为信息的行为[4]。随着公共图书馆教育理念的增强,教育手段的优化,挖掘和培养了大众“消费者”的信息感悟力,不断满足公民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两者之间关系的良性循环对整个社会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起到了最根本、最积极的作用。
2.2 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
伴随着互联技术革新和信息传播技术多体性,信息网络空间应运而生。随着国家“三网融合”工程的大力推进和实施,基于业务应用层的融合使公民通过手机、电视、互联网等终端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之公共图书馆自身服务的辐射范围扩大,分馆、社区馆、流通图书馆的建设热潮,使得图书馆从原有的固定物理场所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了一个地域性的信息共享空间。通过利用共享空间内一切可被分享的资源,提供一种“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将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内容和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结合起来,满足了网络时代用户学习与研究的需要,提供了整合后的信息资源和良好的交流空间,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媒介和信息素养提高的需求。例如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Charlotte&Mecklenburg公共图书馆从当年藏书量仅有2526册的街道图书室,发展成为如今覆盖城乡的包括20多个分馆的图书馆服务系统,150余万的馆藏量由分布各地的近500名馆员提供全方位服务。2002年开设了实时参考咨询服务项目,借助相应的软件工具,咨询员与用户实时聊天,通过全国咨询协作网络,提供了24/7的咨询解答,目前有7个专职的咨询员利用位于Charlotte市中区图书馆系统主干网进行服务,而目标用户是Charlotte&Mecklenburg地区的所有住户[5]。
2.3 公共图书馆职业素养提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为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创新服务。馆员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体,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转化者和操作者,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者和引导者,其职业精神、文化素质、工作态度等直接决定着服务水平的高低,并影响着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作为图书馆员,其自身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能力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创新的信息能力、良好的信息心理和信息道德[6]。同时图书馆员对情报信息的采集和筛选,对信息的整理和加工以及使用信息的能力,要通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得以提高,以顺应“学习型社会”“以学习者为中心”等新教育思潮,同时以教育公民普遍获得信息素养为职责,使读者充分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
3 公共图书馆发展对媒介和信息素养的强力保障
3.1 公共图书馆文献多元化及增值服务
公共图书馆蕴藏着多元化的信息资源,这是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物质基础,同时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积累形成了特色馆藏信息资源,并建有各种资源的网络共享工程及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加上长期的信息资源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使得图书馆对新媒体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有能力在继续完善印刷型信息资源服务的同时,加大对新媒体信息资源服务的力度。
3.2 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有机结合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要重新审势定位,坚持“藏为所用”原则,从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从以图书为中心走向以用户为中心,从以借阅服务为主转向努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公共图书馆在履行传统职能的同时,要顺应时代发展,关注每个社会成员的信息需求,提供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密切相关的信息,承担各种文化活动,例如大型展示会、报告会和研讨会、音乐会、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等,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同时,公共图书馆为响应十七大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要充分利用“世界读书日”“图书馆宣传周”和“全国读书月”,举办各种主题的读书活动,营造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书香氛围,推广全民阅读。
4 针对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
目前国内的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多始于中小学校,深化于高校,推广于全社会[7]。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大学,承担着以普及教育为主、专业教育为辅,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育为辅的责任[8]。而国外的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都已较为深入。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政府开展了“链接加拿大人”(Connecting Canadians)的计划,旨在消除这种“数字鸿沟”。2003年加拿大学者朱利安和布鲁的调查结果显示:85.2%的被调查者认为信息素质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97.3%的被调查者认为加拿大的成年人需要信息素质教育,93.1%的被调查者认为儿童也需要信息素质教育,36.0%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某些类型的、正式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或研习会,70.9%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了非正式的培训,包括馆藏书目指导、信息源评价、找工作/简历写作帮助、家庭作业帮助等[9]。因此,深化国内的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4.1 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框架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尚未明确建立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制度以及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公共图书馆应在政府部门协助下开展媒介和信息素养现状调研并形成报告,设计有效的实施方案,通过召开主题会议实现媒介和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战略。教育框架建设可基于信息素养延伸概念,针对不同能力,分等级设计相应的教育方案,同时构建公民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以确保实现最终教育效果。
4.2 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应分层化引导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多元化,涉及社会各个行业,因此应在实施教育前先明确服务对象,并对其进行需求分析,以确定合适的服务策略、方式和内容。目前多采用分层引导制。
①接入层:意在培养公民通过学会利用图书馆,掌握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接受意识[10]。此法多用于初次到图书馆,想了解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基本借阅规则的读者,图书馆可通过印制类似“读者指南”之类的宣传册对用户进行教育引导。
②应用层:意在培养公民的信息利用能力。多用于经常到图书馆,已了解基本规则和图书馆业务,但对深层次服务不了解者,可通过集中专题培训或者网上自助学习等方式,掌握各种专业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的检索利用能力。
③创新层:意在培养公民的信息捕捉能力、分析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多用于研究型读者,可设立专门的课题组,为用户的科研立项、课题咨询提供深层次信息指导与帮助[11]。
4.3 加快媒介和信息素养专题网站建设
通过对国外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的资料研究发现,在国际图联组织中专门设有专业的信息素养组,其目的是促进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在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方面的国际合作。国际上通过政府组织以及各高校、信息机构之间的合作,建设了大量的信息素养专题网站,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IFAP)、国家信息素养论坛(NFIL)、信息素养网站(IL)等,内容包括了新闻、活动、刊物等。有学者对加拿大22个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网站进行了分析,结果77%的图书馆提供了某种形式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73%的图书馆提供了计算机培训课程,46%的图书馆提供了网络教程,73%的图书馆网站明晰地强调了信息素质教育技能,9%的网站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了在线资源,而高达91%的网站提供了因特网检索的建议[12]。图书馆网站作为所有经过选择的重要知识和信息的入口,将成为一种涵盖图书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印刷媒体和新媒体资源的一体化在线公共存取机构。各公共图书馆更应加快搜集本馆内的各种资源、网络免费资源、专业数据库资源等,通过专业馆员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归类整理,并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使读者更易接受。
4.4 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根据国家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政府部门应参照服务规范标准,将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价体系中。各公共图书馆应依照公共图书馆媒介和信息素养教育框架,设置信息素养教育相关部门,专人专员负责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课程可行性的设计以及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公共图书馆要加大创新教育服务宣传,定期开展馆员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及时分析公众信息需求,调整教学方案,做到真正的优质、高效培训。
5 结语
媒介和信息素养在当今世界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个体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社会教育重任,应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教育内容的拓展,强化个人素养能力,以体现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和图书馆人的毕生追求。
[1]NFIL[EB/OL].[2014-02-02].http://infolit.org/.
[2]国际图联媒介和信息素养建议书[OL].[2012-04-26].http://www.ifla.org/files/information-literacy/publications/media-info-lit-recommend-zh.pdf.
[3]Stephane Goldstein.The Researcher Development Framework and the Seven Pillar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EB/OL].[2011-06-16].http://www.rin.ac.uk/our-work/researcherdevelopment-and-skills/information-handling-trainingresearchers/rdf-and-pillars.
[4]林蓝.公共图书馆读者教育研究[J].中国报业,2011(5):63.
[5]李静霞.公共图书馆如何在数字参考服务中开展信息素养指导——一个美国公共图书馆个案研究的启示[J].图书情报论坛,2005(4):20-25.
[6]王启坤.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途径与方法[J].民营科技,2008(11):105.
[7]刘莉.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初探[J].当代图书馆,2009(2):60-61.
[8]洪文梅.面向大众的公共图书馆资讯素养教育[J].公共图书馆,2010(4):39-42.
[9]苏海明.国外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以加拿大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09(2):87-92.
[10]侯小云.公共图书馆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128-129,133.
[11]陈琼.关于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9(2):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