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头堡战略”下云南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2014-02-12田德林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桥头堡民俗旅游业

田德林,刘 波

(昭通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桥头堡战略”下云南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田德林,刘 波

(昭通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在对“桥头堡战略”提出的背景及相关内容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运用SWOT的方法对云南民俗旅游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遇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

桥头堡战略;云南;民俗体育旅游;SWOT

1 “桥头堡战略”提出的背景及相关内容介绍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更加多极化,以中、印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经济迅速崛起,使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所占分量逐渐增加,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向“印度洋”地区转移.2009年,时任国家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到云南视察,对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重要战略思想.“桥头堡战略”的提出,是国家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趋势、深化西部大开发、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需要.“桥头堡”的建设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既有利于打通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国际大通道,也有利于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还有利于加强与东南亚、南亚的区域合作,也对平衡区域发展、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有益处.

2010年,国家发改委与云南省共同编制了《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制定指导意见》,2011年5月6日《指导意见》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并出台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桥头堡战略”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是云南的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意见》对云南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明确提出要把云南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桥头堡战略”的实施给云南的民俗体育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根据《指导意见》,云南的“桥头堡”建设属于中长期(为期十年)的发展规划,分为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2011年~2015年)和重点突破阶段(2016年~2020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建设、网络建设、油气管道建设、口岸建设和国际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四大立体交通体系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构建.《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实现云南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业是云南仅次于烟草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桥头堡战略”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是优先扶持的重点先导产业.《意见》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目标明确,工作重点突出,对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迅速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促进云南省的民俗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2 云南民俗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2.1 云南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Strength)

(1)区位优势.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南部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紧邻缅甸,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大通道的要塞.《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把云南建设成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儿的“西南”不仅仅包括东南亚和南亚,“桥头堡”所辐射的区域是“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延伸到西亚及非洲东部等广大区域,是指中国的西南方向,可概括为‘一洋四区’.”[1]从旅游区位的角度看,云南处于东亚太旅游圈、东亚之中国旅游圈、中国西南旅游圈三个明显的旅游圈层和由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三个旅游圈交汇重叠形成的“交叉旅游圈”中,旅游区位条件十分优越.[2]

(2)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云南属于山地高原地形,境内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状,呈现明显的立体特征.全省的气候兼具寒带(滇西北)、温带(滇东、滇中)和热带(滇南、滇西南)三个气温带,也具有明显的立体特征.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共居住着52个民族,人口超过五千的就有25个之多,其中15个为云南所特有的世居民族.独特的地形和气候,造就了独特的自然环境,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云南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可谓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仍在开展的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就达三百余项.按照项目的性质和内容,这些项目可分为六类,①竞技类,如:哈尼族和彝族的摔跤、藏族和拉祜族的赛马等;②节庆类,如:纳西打跳、傣族的龙舟竞渡等;③游戏类,如:独龙族的老熊抢石头、纳西族的母鸡棋等;④仪式类,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傈僳族的“爬刀杆”等;⑤武术类,如:回族的气功、景颇族的刀术等;⑥舞蹈类,如:哈尼族的“跳芒鼓舞”、佤族的“跳木鼓舞”等.云南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文化,既是本身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民族风情的窗口,还是吸引海内外游客的特色资源.

(3)云南的旅游产业优势.云南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产业是云南仅次于烟草业的第二大优势支柱产业,也是“桥头堡战略”重点扶持的先导产业.据资料显示,2010年共接待各类游客1.4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千亿余元.与2005年相比,2010年到云南旅游的人次增长了1.02倍,平均年增长率为15.1%,旅游总收入增长了1.34倍,平均年增长率为18.5%.“十一五”以来,云南的旅游产业进行了综合改革,目前效果已逐渐显现,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加快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2010年止,总投资六千余亿的重大和重点项目,已有60个建成并开始运营;第二,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的总投资达到2042亿元,民运机场已达12个,开通各类航线242条,高速路通车里程达到2630公里,高等级公路9135公里,内河通航里程达到3109公里;第三,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截止到2010年,全省共有星级酒店764家、61173间客房,多样化结构的餐饮业已初步形成,休闲娱乐实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均为云南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云南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劣势分析(Weakness)

民俗体育旅游是在旅游资源和民俗体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民俗体育的挖掘、整理、设计、包装、宣传等一系列的加工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旅游产品.民俗体育旅游能满足游客多样化兴趣与需求,游客们通过参与民俗体育既锻炼了身体,也使平日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还对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云南的旅游业相当发达,但是民俗体育旅游出现较晚,在旅游业中所占的份额较少,以往主要是依附于民族风情旅游和民运会的形式进行,而且开发的项目比较单一、结构极其不合理.云南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诸多地区目前尚未通公路、通自来水、通电,更没有旅游接待设施,也没有专业的民俗体育旅游从业人才.因此,云南民俗体育旅游的起步较晚、独具特色的旅游体系尚未构建、基础设施不完善、专门的从业人员匮乏等都是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2.3 云南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GMS)旅游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在我国云南境内称为澜沧江.GMS旅游合作是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基础上、经由成员国共同协商决定的、由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主导推进的一项新的合作机制.1992年GMS成员国就开始了旅游合作的协商,1994年在多方努力下编制了《大泥公河次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该战略于2005年在昆明召开的第二次GMS成员国领导人会议上获得批准并开始实施.《大泥公河次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发展、遗产与社会影响管理、扶贫式旅游业开发、私营部门参与、次区域旅行便利以及旅游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区域的旅游市场逐渐成熟,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接待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也在逐年提高.GMS旅游合作是云南的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重要推力,也为云南民俗体育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性发展机遇.

(2) “桥头堡战略”下的发展机遇.“《意见》从推动云南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明确提出了‘一大发展目标’、‘一大重要工作’、‘五大发展重点’、‘六大旅游片区’和‘四大支持政策’”[3].在《意见》的指导下,云南省为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施了深化旅游业综合改革的计划,随着综合改革的深入和“桥头堡”建设的推进,云南旅游业将呈现出国际化服务、优质化旅游环境、便利化交通、特色化产品的发展新格局,也势必大幅度提升其旅游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旅游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是云南民俗体育旅游实现快速发展的新的契机[4].

2.4 云南民俗体育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威胁分析(Threat)

(1)国内其他省份民俗体育旅游的威胁.民俗体育旅游是我国各民族文化大省争相开发的一项新的旅游产品,一经推出便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云南民俗体育旅游既面临着邻省贵州、广西和四川的竞争,也面临着东北、西北各省份的强烈竞争.以贵州省为例,贵州与云南具有相似的地缘、民族文化,其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该省以全国第九届民运会为契机,对民族风情旅游进行了大力改造,无论是旅游的基础设施还是旅游的服务水平均不亚于云南.可以想见,贵州的民俗体育旅游将对云南的民俗体育旅游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2)民俗体育衰颓的威胁.民俗体育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在我国社会的急速转型期、文化的全球化和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它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渐恶化,使得它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有资料显示,我国不少的民俗体育的生存处境极不乐观,存在着极大的消亡危险,主要表现在: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被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取代,民俗体育赖以生存的根基遭到了破坏;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加大,大量的少数民族青年走进城市工作,使得民俗体育的群众基础逐渐消弱,部分项目因无继承人而面临消亡;在体育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价值观占据主导优势,使我国的民俗体育逐渐被边缘化.云南的民俗体育同样面临着上述的威胁,其生存条件也不容乐观.

3 “桥头堡战略”下云南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策略

3.1 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加快本省民俗体育旅游的体系构建

民俗体育旅游业的完整体系由交通、住宿、餐饮、服务等组成,“桥头堡”建设的推进有利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有利于餐饮等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把握住“桥头堡战略”的发展契机,迅速完成自己的体系建设.

3.2 加大对本省民俗体育项目的发掘、保护和推广工作

云南省现已发掘的民俗民间体育项目达300余项,但仍有部分散落在民间的体育项目未被发掘出来,因此,尚需进一步的发掘.对已发掘的项目要加强保护,尤其是频临消亡的项目,可以借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来实施保护工作[5].另外,对普及型较高、群众基础较好的成熟项目,要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努力将其打造成民俗体育旅游的特色项目.

3.3 积极开拓市场,努力实现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无缝对接

在市场方面,必须建立强大的营销网络,既要积极开拓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及其周边国内市场,还要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框架下积极开拓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东等国际市场.另外,尚需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旅游合作的基础上打造无障碍民俗体育旅游圈.

3.4 拓宽投融资渠道,重视从业人员的培养

资金是云南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要拓宽投融资的渠道,政府不仅要在投融资上起主导做用,还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并吸引民间资本、海外资本进入该产业领域.在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从业人员的培养,具体可依托云南省各高校的特有教学资源来完成.

[1]田东林.关于云南建设桥头堡认识误区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2):62.

[2]周娅.论云南旅游资源的核心优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46.

[3]朱平华.中国西南-东盟无障碍旅游圈构想下的广西旅游发展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8-11.

[4]喻顶成.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推动云南旅游跨越式发展[N].中国信息报,2012-2-6(4).

[5]刘云飞,吴大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框架下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1(6):157-161.

(责任编辑:王前)

2013-10-10

田德林(1977-),女,云南永善人,讲师.

G80

A

1008-7974(2014)01-0133-03

猜你喜欢

桥头堡民俗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刘沛:深中牵手!东西岸融合桥头堡——马鞍岛
民俗中的“牛”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湾区中心+广深合作桥头堡……4大条件铸就南沙CBD!
打造转型升级“桥头堡” 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民俗节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