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铁平和语言学评论

2014-02-12彭泽润曹家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类型学汉语拼音语言学

彭泽润,曹家鹏,周 琴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伍铁平(1928.06-2013.05)本名黄定涿,湖南湘潭人,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他在 模糊语言学、词源学、语言类型学、比较语言学等方面很有建树,出版了 《普通语言学概要》、《语言和文化评论集》、《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等著作。伍铁平除了在语言理论上贡献突出外,还在晚年针对语言学领域出现的强烈的歪风,展开了奋不顾身的语言学批评,他的语言学评论对中国语言学理论建设特别是对语言学评论建设有重要作用。

语言学评论是对语言使用、教育、研究中的现象进行理性的肯定和否定,或者进行表扬和批评,引导它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1]“理性”是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获得结论。可以说,伍铁平旗帜鲜明地开创和发展了中国语言学评论学科。伍铁平的语言学评论,运用科学的语言理论,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地开展学术批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语言学的健康发展。

一、不怕权威,追求学术真理

学术评论的目的是追求学术真理,应是针对学术问题而不是具体的人。批评普通学者的学术观点不难,但是面对权威人物,敢于质疑他的学术观点,确实需要勇气。伍铁平正是这样一个不惧权威、只追求学术真理的人。

徐通锵是我国较有建树的理论语言学家之一,北京大学理论语言学教授,有《历史语言学》等著作,在语言学领域有很高的知名度。一般人面对权威,只一味地讨好,生怕自己不够尊敬,哪还敢去怀疑 权威有错误。但是伍铁平不媚俗、不怕权威,敢说真话,敢于指正包括徐通锵在内的权威的错误并且进行批评。例如,在《再评徐通锵教授著 〈历史语言学〉》[2]中,伍铁平对《历史语言学》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批评。徐通锵把 “词与物学派”的创始人H.Schuhardt(1842-1927)翻译成“舒哈尔德”,伍铁平指出“辛华(新华社的笔名)编的《译音表》(商务印书馆,1973年)第 12页明确指出德语的 t,th,dt都用汉字‘特’音译”,所以“Schuhardt”翻译成“舒哈尔德”不妥当,应该翻译成“舒哈特”。伍铁平还对徐通锵把“语言谱系学”错误当做“语言发生学”、把 雅柯布逊的著作错误当做论文,在外语词的拼写方面有许多错误,还对伪造引用和个别抄袭行为做了批评。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我爱我老师,我更爱真理。面对中国语言学领域泰斗级人物季羡林,为了追求学术真理,伍铁平同样敢于质疑。在《再谈21世纪西方文化是否将让位于东方文化——与季羡林等再商几个问题》[3]中,面对季羡林说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这些弊害“非同西方文化挂上钩不行”,用来证明“西方文化行将衰落”的观点,伍铁平批评“这种论断是不符合事实的”。伍铁平先承认“现代工业发源于欧洲,因此大规模的环境污染的确开始于欧洲”,再转折说到 “但是正是西方人最早重视这个问题,pollution of the enviroment(环境污染)、enviromental protection(环境保护)这些概念和词语最早都是出现在西方;环境科学和环境监测系统等也都是由西方人首创。”他用这些事实证明西方文化同样重视环保。他又举例说了西方城市的绿化工作,比我国不少城市做得好,“英国的泰晤士河由浊变清更是西方人从不重视环保转变为重视的典范。”最后说在我国一些富有东方文化的土法炼金、印染、纺织等行业,同样对环境带来破坏。因此,他说不能证明“西方文化行将衰落”。相反,他还认为“从总体上说西方国家(大多数是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这是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比东方国家(除日本外,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要先进得多”。

伍铁平的治学态度说明了,只有做到不偏不倚、不畏权威、敢说真话,才能接近学术真理。

二、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

为了名声利益,有的学者严重克隆,弄虚作假,有的学者甚至通过冒充高级职称、炮制伪科学、剽窃学术成果等手段来沽名钓誉,导致学术领域蔓延起腐败风气。为了维护学术领域的健康发展,伍铁平用科学的语言理论做武器,不畏风险、刚正不阿地同腐败现象做斗争,对学术领域的歪风进行纠正。

伍铁平的语言学评论,不是信口开河、胡编乱造,而是运用科学的语言理论,进行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地批评和批判。例如在《反对在学术著作中弄虚作假——评申小龙的〈文化语言学〉等“著作”》[4]中,伍铁平对抄袭和剽窃行为做了表格式举证,可见伍铁平是调查了大量客观事实后才做的批判。没有事实,就没有发言权,伍铁平对申的剽窃行为进行了多次举例,并且对剽窃现象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剖析,直击弄虚作假的根源和出处。

例如,“为了说明该书是如何照搬、重复申自己的书(包括其中的许多错误)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1)上表已指出,申的(文化语言学)第298—312页与其(语言的文化阐释)第55—68页几乎完全雷同,二书都大量抄袭徐志民、姚小平、克罗齐、柯杜霍夫和罗宾斯等人的书文及其中译文,全不注出处。下述事实可以确凿无误地证明,申根本没有读原著,而是抄别人的论述:洪堡特的同一本书《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研究导论》申抄姚小平文时注此书之德文书名,抄徐志民书时却根据徐,仅注该书的法译本书名(而且经常出现徐著中所没有的拼写错误和大小写错误)……”

学术需要批评,但是近年来,有些学者为了自身利益,对其他学者进行信口雌黄的攻击和谩骂,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伍铁平通过讲事实、摆道理,批判了这些不理性的批评现象,并且呼唤真正的、有理有据的学术批评。

伍铁平在《托学术批评之名,行歪曲攻击之实—评何南林〈汉语是一种伟大的语言〉等文章》[5]中,开篇就说,学术需要批评,批评应该遵循规范。学术批评应该有理有据,不能断章取义、肆意歪曲。何南林在《汉语是一种伟大的语言——与莫大伟商榷》[6]中自我表白地说他反对人身攻击,认为那是文革遗风。伍铁平用事实说话,直接列举出了何用 “姚文痞式的棍子”、“下三滥”、“秉性顽劣”等语言对莫大伟的人身攻击的事实。此外,伍铁平对何歪曲事实的行为进行了讲事实、摆道理的批判,呼唤尊重事实的真正的学术批评。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伍铁平坚持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学术作风,也体现了伍铁平对学术批评应该保持的起码的学术底线,反对把学术批评搞成人身攻击。

三、旁征博引,驳倒荒谬言论

有些错误论断,看上去很有道理,经常让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在学术领域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伍铁平面对这种情况,往往朔本求源,从问题的源头来证明错误论断的荒谬。

做为北京语言大学教师的张朋朋在《汉字文化》2008年第1期第17页“语言文字大论坛”中发言:“《汉语拼音方案》当时并不是给汉字注音设计的,而是作为代替汉字的文字方案设计的,因此今天作为给汉字注音是有缺陷的。做错了,应该勇于承认错误,不能文过饰非,不承认错误就是坚持错误。这是很可怕的。”针对这等谬论,伍铁平在《不许肆意攻击〈汉语拼音方案〉——批评 〈汉字文化〉2008年第1期的某些错误言论》[7]中,直接说出了《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意义和过程:

“第一句话就根本不符合事实。‘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成员惟一健在者周有光曾著文回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过程,其中谈到:‘建国初期,中央为了使人民大众迅速提高文化,把研究制订一个比较理想的拼音方案作为重大工作,由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领导,由胡乔木承上启下,指导工作。……经过三年的谨慎工作,‘汉语拼音方案’终于诞生。方案的名称从‘拼音文字方案’改为‘拼音方案’,删除‘文字’二字。这在拼音方案委员会中没有引起争论。因为委员们都了解,叫它‘文字’,它也不可能代替汉字;不叫它‘文字’,它也有文字的性质。”

可以看出,《汉语拼音方案》的创制者并没有把汉语拼音当成替代汉字的文字来设计。另外又引用周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的申明:“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它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

伍铁平把事情的本源说出来,是对谬论最有利的批判。其实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明确规定汉语拼音是给规范汉字注音和用来拼写普通话的。

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江枫在 《汉字文化》2008年第1期第85-86页上发表了言论:“只有中国的一些语言学家在妖魔化自己国家的文字。他们曾经宣扬‘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现在则竭力宣扬‘汉字难学,不如拼音’。周有光至今还在坚称:认为汉字优越,是沙文主义的表现;认为汉字优美,无非是习惯、成见。凡此种种,都是在为汉字拉丁化造势而妖魔化汉字。”

面对这种接近毁谤的攻击言论,伍铁平直接引用了周恩来总理的报告 《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8]的第三节:

“我看应该承认,汉字是难读难写的,因而也就难记。不要说初学汉字的儿童,就是学了多年的成人,对于不少的汉字也还是不认识,或者要读错。现在我们一方面简化汉字的笔画,另一方面给它注上拼音,目的在于减少汉字的读和写的困难,让它容易为广大群众掌握,利用拼音可以提高汉字的教学效率。”

四、治学严谨,遵循学术规范

伍铁平的语言学评论文章让人感到震撼的还有:治学态度严谨,文章层次清晰、有条有理、注释详尽,文章格式十分规范。

伍铁平的文章,一般都分不同小标题,层层论述。伍铁平在《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意义》[9]中,分5个小标题:“(1)类型学研究可以使学者避免把类型上的平行发展误作发生学上的同源关系。(2)类型学研究的成果可以用来从侧面检验构拟(或称“拟测”)的单音或音系是否科学。(3)类型学研究可以用作一种语言的历史语义演变的旁证,这是历时语义类型学的研究对象。(4)类型研究可以作为语音演变的旁证,这是历史语音类型学的研究对象。(5)类型学研究可以为汉语中的音转提供旁证。”

伍铁平在文章中广泛引用中外学术著作,每一条引用都标明出处。例如,他在《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10]中,注释多到43条,古今中外都有涉及,并且非常详尽,例如,注释 2是:“PaulKay和C.KMc-Daniel:《The Linguistie Significanece of the Meanings of Basic Color Terms》(颜色基本词义的语言学价值),刊美国《Language》 (语言)杂志,第 54 卷(1978年)第3期第613页。”注释23是:“传引自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例言,第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可见伍铁平学识渊博。

伍铁平的文章,注解详尽,让读者读得明白。在《模糊语言初探》正文中说语言发展中的对立统一的矛盾由“语言的模糊性质的发展同精密化的发展”构成外,在注解中又补充了其他几点语言发展中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语言发展中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还有:语言的相对稳定和不断发展;语言不断吸收有益的成分,又不断排除无益的成分;语言一方面表现出社会分化的趋势,另 一方面又趋向统一,等等。”让读者读了之后,不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观念。

伍铁平的每句话都有根有据,引用必说明出处,这是对原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也体现出了伍铁平缜密、严谨的治学态度。

总而言之,伍铁平的语言学评论对事情讲究实际,反对弄虚作假;对人敢于挑战,不畏惧权威,只追求学术真理。伍铁平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评论的逻辑性强,能够溯本求源,旁征博引,辨别学术观点的是非。伍铁平晚年运用科学的语言理论奋不顾身,不害怕恶人先告状,坚持到死,开展语言学评论,特别是针对学术歪风开展的扎实的语言学批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推动了语言学评论学科的创建和走向成熟[11-12]。

[1]彭泽润,李葆嘉等.语言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2]伍铁平.再评徐通锵教授著《历史语言学》[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6).

[3]伍铁平.再谈21世纪西方文化是否将让位于东方文化——与季羡林等再商几个问题 [J].北方论丛,1994(5).

[4]伍铁平.反对在学术著作中弄虚作假──评申小龙的《文化语言学》等“著作”[J].山西大学学报,1996(2).

[5]伍铁平.托学术批评之名,行歪曲攻击之实——评何南林《汉语是一种伟大的语言》等文章 [J].北华大学学报,2008(1).

[6]何南林.汉语是一种伟大的语言——与莫大伟商榷[J].汉字文化,2003(2).

[7]伍铁平.不许肆意攻击《汉语拼音方案》——批评《汉字文化》2008年第1期的某些错误言论 [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8]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N].人民日报,1958-01-10.

[9]伍铁平.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意义 [J].学术研究,1988(3).

[10]伍铁平.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 [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2).

[11]彭泽润.艰难崛起的语言学批评——兼评“徐德江学说”[J].学术界,2000(4).

[12]彭泽润,朱凌青青.走向比较成熟的语言学评论——读伍铁平 《语言文字学学术批判和批评文集》[J].学术界,2010(12).

猜你喜欢

类型学汉语拼音语言学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以考古类型学视角观察南宋、金境内出土瓷器的互动关系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浅谈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论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类型学方法的应用
汉语拼音化的反思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