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全球化对我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影响

2014-02-12姚金叶刘晓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全球化素质教育院校

姚金叶,刘晓顺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顺德 430074)

人类历史进入新千年后,全球化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助推之下,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从此,世界各国的激烈竞争,已经由科技、经济实力的较量转向人民素质、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竞争。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提高国民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精神文明水准,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无论从前提或是目的来看,都要求教育致力于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全球化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办学的历史较短,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我国职业教育应对教育全球化挑战的理论准备严重不足。作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优先领域,职业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理应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智能型人才的新需求

全球化形容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当前,全球化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发展,无论好坏,皆可以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并快速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世界关系也因此强化,地方性事件相互影响,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国家安全关系以及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人们无法选择地生活在一个与全球的生产、金融、传播、旅游、教育、军事威胁和政治等系统都有连结的世界之中。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岗位流动性的增加,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随之而来的市场经济空前活跃而致就业导向的多变化,传统职业教育所强调的特定岗位能力的培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在传统经济时代,高等教育追求量的扩充,对人才的培养是智育导向。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追求质的提升,对人才的培养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智力型人才资源是经济的基础,是最关键的战略资源。一些原有的工作岗位和职务内涵日益丰富,知识技术层次要求逐步提高;因而原本的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这些岗位,要求逐步由智力型技能人才来承担。

二、全球化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全球化、国际化的竞争趋势,咨询科技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高职教育经历了“知识本位阶段、能力本位阶段、人格本位阶段到素质本位阶段”的变化。全球化作为与知识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社会现象,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给我国的职业教育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严峻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导致高职教育主体性的失落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但是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之商品化价值普遍受到重视,有些人甚至以知识作为商品。于是,大学中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活动,逐渐与知识的育人目标产生疏离。全球化趋势固然使“地球村”成为可能,但是,却也使得愈来愈多的青年在浮躁与虚无中存活。许多青年沉湎于手机或网络,他们通过现代科技与同时代的人沟通太多,与古今中外的伟人先哲们的沟通太少。同时,科技发展及其所创造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得大学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调整,使大学的性质产生重大变化,大学的教育主体性日趋萎缩。

2.文化全球化引发的文化霸权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也传入我国。我们应当努力汲取一切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同时,摒弃西方腐朽文化对我们民族精神以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在观念形态上不加分析地崇尚西方的文明,就会导致民族自信心的失落与国家民族意识的淡漠,甚至走向价值标尺的异化。这些表现在经济、政治上,就会导致不顾国情、历史和国际环境的实际,盲目认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社会结构。从这点来说,文化全球化导致国人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也使得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会,借助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侵略。

3.政治多极化引发的教育国际化对高职培养模式的影响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使得传统的政治观念产生改变,随之也改变了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各种国际政治和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多地干涉着别国的内政。作为影响人类生存、促进人类进步重要力量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至关重要。由于教育资源的跨国配置,国外的教育资源流入中国;与此同时,由于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等教育要素的跨国流动,国际化教学理念确立、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引入我国,跨国实习也成为现实。在这一“走出去、引进来”过程中难免出现学生对国外教学资源的过度崇拜,其价值观和世界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疏离,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应对全球化浪潮中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专业教育是任何层次的大学都必须承担的职能,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这一使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掌握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所需要的应用技术与职业技能之外,必须是一个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1.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和谐社会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

社会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却被忽视,随之带来了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精神空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开展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促进社会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和谐学校与和谐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的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应该具有21世纪人才的素质。全球化时代,转化能力和再学习能力。职业技术教育已不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是着眼于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注重增强劳动者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高职教育,必须把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既要把学生培养成能胜任某种职业的人,又要为其长远、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内在需要

全球化对高职教育也提出了种种挑战。由于流动性和选择性的大大增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不仅要考虑其岗位适应性,还要考虑岗位的可迁移性。由此,对学员关键能力或核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高职人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应是基于一定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超越简单操作的技能,具有一定思想性和创造性特征的技能。单一的专业技术与技能教育会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也会影响学生二次就业能力的养成。人的全面发展也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只有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社会满意的学生,也才能使学生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3.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需要

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培养高级技术专门人才的场所,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简单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贪乏,职业适应性差、思维模式单一、创造能力缺乏。片面单一地注重专业教育使人才培养陷入了功利主义,学生既在“做人”方面缺乏基本的素质和技能,又在“做事”方面能力不足。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不单有助于培养就业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更好的生存能力、升学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等社会需要的其他能力。

四、全球化浪潮中高职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1.把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办学理念中

当前,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相对于专业知识而言,文化素质教育知识的传授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学习。一个学校的发展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条件、文化传统休戚相关,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定位,构建适合于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为目标进行专业渗透和课程整合,把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办学理念,是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职业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文化素质教育

首先,确立建立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活动模式,实现通过校园文化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其次,构建功能齐全、层次突出、递进发展的立体化校园活动体系。最后,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课堂、环境、实训实践都应全面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系统集成的综合效应。

3.建立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首先,组建一支专兼职骨干为主的育人师资队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许多教师在实践能力上缺乏培养和锻炼,不能胜任高职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光会讲课,还必须能“真刀真枪”地实干。其次,加强对教师文化素养的培训。高职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关键是要从他们自身的专业出发,读与专业相关的文章,促使他们进行相关的思考,让教师们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相融及渗透。最后,把文化素质教育成效融入教师评价体系。文化素质教育的评价应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发展功能。学校应把重点放在自我评价上,不断探索符合本校办学定位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

[1]徐力怡.当代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7):157-158.

[2]董仁忠.职业教育观念与职业教育制度的变迁——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1):8-9.

[3]徐志平.论民政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23-24.

[4]胡显章.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努力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A].周远清等,编.论文化素质教育[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6-55.

[5]周桂瑾.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魅力中国,2009(26):195-196.

[6]金丽丹.浅谈富于人文内涵的建设高等职业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195.

[7]石伟平.紧贴需求:世界职业教育新挑战[J].上海教育,2008(2):19-20.

[8]于靓.高职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讨[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6):134-135.

[9]张岂之.大学教师与人文素养[A].周远清等,编.论文化素质教育[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04-311.

[10]朱中华.论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评价[J].江苏高教,2002(5):62-64.

猜你喜欢

全球化素质教育院校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新旧全球化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