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

2014-02-12张金安张吉立刘喜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岗位职业

张金安,张吉立,刘喜梅

(大庆职业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255)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

张金安,张吉立,刘喜梅

(大庆职业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255)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论文详细论述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内涵、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课程开发的主要步骤,即市场调研、工作过程分析、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特色教材开发、设计教学情境、课程标准的制定与论证,最后指出了当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中师资与保障措施建设要求。

工作过程;课程开发;课程研究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依据学科系统知识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以达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目的。在课程内容选取上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不同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二阶段是依据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或者岗位群要求提出的“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课程改革。该阶段在课程设计上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式知识体系结构,实现了以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双重目标。第三阶段是依据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的课程开发,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发展的这三个阶段来看,课程建设与改革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对职业教育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即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论文将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一、基于工作工程课程开发的内涵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最早由德国教育学者劳耐尔提出,其理论内涵是以企业员工完成某一项具体工作所需要的一系列的知识与技能基础,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系统,但是该系统的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基于工作过程而开发的课程,主要是依据工作程序中对所需知识点和技能进行组织,从而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内容与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对接,这与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要求相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这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对具体工作过程的详细分析基础之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并非要减少或者降低理论知识讲授的学时数,而是要根据工作过程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排序。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体系与学科体系下的课程相似,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学科体系中不同课程之间联系较少,独立性强,而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是按照学生的学习领域将不同知识点进行组合,教学过程是按照实际的工作程序进行教学实施;在学科体系下,课程内容组织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则是按照学习情境进行组织,学习内容按照工作任务由易到难进行排列,教学情境的实施则是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以经验的积累和掌握为主。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课程开发的首要原则是以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为基础。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是指完成就业岗位群工作任务所应当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包括从事该职业的态度与情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其次,社会需求与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与服务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当服务地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规格要随之改变,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与开发也要随之进行。而新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典型工作过程的提炼,不能仅仅限于学生将来毕业后就业的某一工作岗位,还应当考虑到学生在一定职业领域内可迁移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工作岗位分析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原则。高职专业课程的开发,必须建立在所面向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之上,根据工作过程需要,合理地安排课程门类以及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按照学科体系组织的授课内容,以工作项目或者知识模块来组织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以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

三、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步骤

(一)市场调研

广泛而深入的市场调研工作是课程建设和开发的基础,也是准确把握就业岗位群对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的前提。调研一般分为外部调研和内部调研。外部调研主要是调研毕业生的就业企业,重点工作是把握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现状、岗位技能要求以及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内部调研主要是调查学校内部专业与课程教学现状、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以及合作企业反馈情况,通过外部和内部调研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找出差距,为课程开发和建设提供依据。

(二)工作过程分析

工作过程分析通常包括三个层面。首先,就业岗位群分析。该分析重点在于考查不同企业对毕业生规格的需求与规划上。其次,分析代表性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包括企业规模,企业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工作环境,对员工技能的要求等。最后,对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完成该工作任务的步骤,每个步骤所需要的知识点,员工所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综合以上三个层面的分析,最后归纳出抽象的工作过程,即资讯与决策、计划与实施、检查与评估。

(三)课程目标确定

根据工作过程的详细分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面向,确定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应当遵循就业岗位的劳动进程,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则是按照劳动进程中不同环节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要而设置。在确定了总体的课程体系之后,单个课程所应当承担的培养学生某一项知识或者技能的目标便确定了下来。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一般包括理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在职业型人才培养中,两类知识具有不同的作用,对于技能型人才培养而言,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相结合是最佳的选择。在具体内容选择上,首先应当遵循讲授知识的科学性,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选择高职学生能够学会和听得懂的理论性知识,使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较大提升。其次,授课内容还应当遵循情境性原则,即课程内容应当置于具体的工作过程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在工作经验和工作策略上能够得到提高。在具体实施上,应当以情境教学为主、科学性为辅,在教学实施中以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

(五)特色教材开发

由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知识结构与传统的学科式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并且陈述性知识点安排顺序发生了较大变化,所以原有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施方式,因此,开发适应工作过程导向的教材是课程开发的重点工作。在新教材编写中,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按照工作程序来安排相应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以使教材能够完全体现工作过程,必要的知识点像流水线一样展现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特点。

(六)教学情境设计

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实施的重要工作。学习情境设计中,选择恰当的载体较为重要,这也是保证教学过程实施的有效前提。以《插花艺术》课程为例,教学中如果完全使用鲜花材料实施教学过程,每堂课的成本非常高。在2013年的学生职业技能表演赛中,每堂实践课生均费用为2000元,如果实践总学时为30学时,其成本对部分高职院校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所以选择可以多次重复利用的仿真花材,仿真花材便是最佳的载体。学习情境设计要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适应岗位需要。

(七)课程标准制定与论证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两部分,第一是课程的基本情况介绍,主要包括课时,适用专业等内容,第二是标准正文,包括目标、内容、要求、实施方式、考核要求等。课程标准的制定,首先应当根据专业培养总体目标,确定本专业的分目标,然后进行企业一线岗位工作过程调研,总结和归纳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具体的课程标准,结合课程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确定适宜的考核标准。课程标准制定之后,要邀请教育专家、企业专家和专业指导委员进行详细的论证,重点论证课程目标、典型工作过程、课程实施的软硬件条件,最后形成课程实施标准。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在我国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其中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和进一步研究,但是这一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方式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指出了具体的发展方向。从目前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发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企业一线工作过程的掌握以及理论提炼能力直接影响课程开发的质量,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还需要教师具有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并且要求教师间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而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课程开发和应用后,建立一系列的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除了重视课程开发这项工作之外,教学改革保障措施建设必不可少。

[1]陈永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11(8):53-54.

[2]秦春林.基于工作过程的景观设计课程开发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7):135-136.

[3]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6):41-43.

[4]张吉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建立市场需求“联动机制”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8):28-29.

[5]李政仪.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J].高等职业教育,2008,17,(4):21-24.

[6]朱强,江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2-44.

[7]张吉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2,(4):107-109.

[8]吴阿莉.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8):170-172.

[9]张吉立.适应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J].衡水学院学报,2013,15,(1):97-99.

[10]首珩,周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J].职教论坛,2008(18):14-16.

[11]张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探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8):21-23.

[12]张吉立.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4):39-41.

[13]丰玉臣.高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建设与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1(6):33-34.

[14]张吉立.高职旅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建设[J].文山学院学报,2013,26(6):102-105.

G718.5

A

1673-0046(2014)3-0014-02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景区规划与管理》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GZ0131)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岗位职业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