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wiki的教育价值
2014-02-12李旭晴
李旭晴
(山西省长治学院沁县师范分院,山西 长治 046400)
发掘wiki的教育价值
李旭晴
(山西省长治学院沁县师范分院,山西 长治 046400)
文章介绍了wiki在学校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一些应用模式与实现方法,为wiki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wiki;协作学习;共创;共享
不知不觉,web2.0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在web2.0时代,形成了全民织网的风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尽情表达自己,追求个性与平等、去中心化。它强调以人为本、以个人为中心,使普通用户真正融入到互联网中,成为互联网的主人。Web2.0表明的是正在变化中的互联网。它既是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应用,也是一种以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形式包括:Blog、wiki、SNS、Rss。论文就 web2.0 的其中一种形式——wiki及wiki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一浅显分析。
一、wiki概述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于2003年8月传入中国,被翻译成“维基”或“维客”。按照网民的定义,wiki是继E-mail、BBS、Blog之后出现的又一网络交流方式,这种方便快捷的知识管理工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按照程序员的定义,wiki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按照社群的定义,wiki是一种提供“共同创作”环境的网站,每个人都可以任意修改网站上页面的资料。从wiki的这个特点来看,wiki是一种体现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的网络文化。按照软件工具的定义,wiki也可以说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建站工具,它考虑让更多的人参与网站建设,但不需要知道html就能编辑出具有许多html特征的网页的网站。大多数wiki通过定义一系列的格式化语法,把一般的文本转换成html。
wiki以它独特的特点正在网络交流中独领风骚。它的优点大致归纳如下:
(1)使用方便,维护快捷。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HTML的复杂标记。链接方便,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链接。命名平易,用关键字名作页面名称。
(2)有组织。同页面的内容一样,整个超文本的组织结构也可以修改、演化。
(3)可汇聚。系统内多个内容重复的页面可以被汇聚于其中的某个页面,相应的链接结构也随之改变。
(4)可增长。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击链接,我们可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到增长。
(5)修订历史。记录页面的修订历史,页面的各个版本都可以被获取。
(6)开放性。社群的成员可任意创建、修改、删除页面。
wiki的应用案例很多,目前教育理论界对wiki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实践界对wiki运用也较罕见。
二、wiki的教学功能
目前,wiki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仍然处于刚起步阶段。wiki作为一新生事物,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整个学校教育领域,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教学资源的协作共建上更有不可替代的潜力。
1.有助于发扬平等互助,协作学习的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协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wiki具有开放性,社群的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删除页面。知识共享、协作学习可以说是wiki的精髓。学生可以在wiki平台下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关系融洽、态度真诚、平等互助,促进高效率学习。
2.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Wiki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学习环境,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先在wiki上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得知问题后,积极准备,然后在wiki上创建针对该问题的相关页面,阐述自己的见解,提出各自不懂的地方并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在wiki上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给予重点解答。课后,学生结合上课所学,再对wiki页面不断修改,从而进行知识系统化。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创建的wiki页面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从而避免了只看最后考分带来的不公平,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有助于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促进跨学科学习
wiki站点一般都有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主体一般是明确而坚定的。任何写作者和参与者都应当严肃地遵从。wiki的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将同一问题谈得很深入。除此之外,wiki的结构可以保留所有有争议的内容,使参与者了解每个概念的产生过程。在这个概念上建构新知识,使得跨学科的知识体能够有效形成。
4.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共创、共享
wiki打破了时空界限,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共创书写平台,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节约了精力和时间。所以,将wiki移植到教学中,有利于师生进行最大程度的共创、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师生的合作研究共同体,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与平台的目的。
三、wiki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教师备课的捷径
在平常的教学设计或教案设计中,同一内容,不同的人要进行不同的设计,但是教学设计很大一部分是相同的。用一个平台,让所有教师都在优秀教案的基础上参与再设计,这些都是基于wiki本身的特点来实现的。对一个教学内容,只要把优秀教案放在wiki上,所有教师都可以对其进行再修改,使教案更适合学情。wiki可以记录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修改的版本,这对不同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版本记录功能让老师能够轻易找到自己的版本,也可在适合自己的版本上修改出更适合自己的版本。
2.教师授课的助手
教师在授课前,先在wiki上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搜集材料进行讨论。教师根据wiki上流露出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重点讲解。课后,学生们根据所学对wiki页面不断修改进行知识系统化。教师通过学生们创建的wiki页面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课下利用wiki自主学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3.学生交流学习心得的场所
wiki是建立在直接发布的基础上,任何学习者都可以修改网页中的内容或恢复以前的内容,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这有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形式使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的学习社区。
四、wiki在教学中的实现方法与技术
为方便起见,我们可以在学校校园网上把wiki作为某个栏目或是一个附加内容,作为教学信息发布系统、课程信息管理、学生评价、课程指导、学习反思的工具,使wiki成为教师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教学平台。
对于专业课程而言,可以建立相应的专业教学网站,在网站中加入wiki技术。教师可在上面发布有关信息,学生可以就某个学术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使wiki成为师生共创、共享的平台。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wiki的工具,这些工具大多是开源软件,对于个人使用者而言,是免费的,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应不同场合。从技术上说,对于wiki的拥有者,这些工具使得架设一个wiki网站就像在桌面上安装应用程序一样简单,而对于wiki的使用者来说,只要了解一点wiki的使用规则和简单语法,就可以用wiki进行协作。所需硬件和软件环境如下:
(1)硬件环境
由于是搭建在校园网上的,所以采用一般学校网络服务器即可。
(2)软件环境
下载MediaWiki系统源码,下载PHP+MySQL服务器软件;配置安装PHP+MySQL服务器,安装调试Mediawiki系统。
要实现wiki技术,关键是wiki引擎的选择。Wiki引擎是指wiki站点所使用的内容管理程序。比较著名的wiki引擎有:
基于 PHP 的:WakkaWiki、PmWiki、MediaWiki、Php-Wiki;
基于 Perl:Oddmuse,CmicWiki,UseModWiki;
基于 ASP:OpenWiki,JASSWiki;
基于 JSP:JspWiki,VeryQuickWiki,Snip Snap,XWiki;
基于 Python:MoinMoin,MobiWiki;
基于 Ruby:AsWiki
这么多种wiki引擎,其中最大的开源引擎要数MediaWiki了。MediaWiki是目前应用最广的wiki程序,数以万计的网站在使用它,很容易找到范例站点。mediaWiki功能非常丰富,支持多语言版本,能充分满足知识站点的需要。
G40
A
1673-0046(2011)01-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