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生存境遇的自我书写
——美国西语裔女剧作家研究

2014-02-12郭志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剧作家西语女性主义

郑 凌,郭志艳

(1.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2.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44)

[语言与文学研究]

女性生存境遇的自我书写
——美国西语裔女剧作家研究

郑 凌1,郭志艳2

(1.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2.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44)

20世纪下半叶,美国西语裔女性戏剧以其独特的民族背景和女性视角备受瞩目,她们借助方寸之台遣衷舒怀、关注和批评父权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人生百态,在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塑造出具有巨大张力和发展潜力的西语裔女性戏剧。

生存境遇;自我书写;西语裔女剧作家

一、现状述评

妇女剧作家在美国戏剧史的地位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很多二战后优秀女性剧作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各种评论的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对于戏剧研究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在已有二战后的女剧作家中,汉斯贝里、诺曼、梅根·特里等成名已久的剧作家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重视,但是对西语籍女性剧作家的研究依旧是凤毛麟角。美国西语裔也称美国拉丁裔,指的是西班牙或讲西班牙语的拉丁美洲国家的美国籍公民和居民。美国西语裔戏剧通常指由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少数族裔创作的戏剧作品,包括拉丁美洲移民及其后裔、墨西哥裔原住居民及其后裔。迄今为止,墨西哥裔、古巴裔、多米尼加裔等分支对西语裔戏剧贡献较大,不同层次的文化相互冲突、碰撞、整合,在女性主义的指导下,塑造出具有巨大张力和发展潜力的西语裔女性戏剧。埃伦·莫尔斯在《女文学家》中曾指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作为批评者,我们一遍又一遍地以民族、种族、国籍、宗教、政治、历史背景,甚至健康状况来评论艺术家,但是有意无意的狭隘批评却使我们不断地忽略以性别——一个显然和她们的社会地位、时代或国籍同样重要的事实,一个女性作家一直意识到并且仍然在注意的事实——来作为批评途径。”故而,本论文将试图填补国内这类研究的空白,使美国西语籍女性戏剧研究获得了新的价值参照。

二、光彩夺目的西语女剧作家

在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西语剧坛上,璨若星辰的女性剧作家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这些女戏剧家的创作思想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特征,但是不乏共性。其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妇女运动和实验戏剧的女性主义戏剧理论,就是指导美国女剧作家戏剧创作的主要理论。可以说,二战后女性剧作家的戏剧创作能够发展得如火如荼就是受到了声势浩大的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这一从性别角度出发的崭新思潮深刻地冲击着以往传统的意识形态和文学结构,这种思潮颠覆了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女性男性的二元对立观念。女性主义戏剧理论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总的研究目标都是围绕着女性主义戏剧和剧场展开。虽然女性主义戏剧的界定目前仍无定论,盖尔·奥斯丁认为,女性主义戏剧来源于四个领域:文学批评、人类学、心理学和电影理论。美国女权主义戏剧运动的教母——梅根·特里对于女权主义戏剧的阐释是“任何能给女性信心,能展示自己,能有助于分析出是正面还是反面形象的作品,都是大有裨益的”。女性自我书写一般指“女人写女人自己”。在西语女剧作家的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再是男性的被动观赏对象,她们力求刻画和呈现女性自我的命运遭遇、价值观念和心理特征的形象塑造意识,讲述女性的成长历程。女剧作家以对女性命运天然的关怀和对女性独具优势的理解,把自己的目光投注在女同胞的生存境遇上,从而呼唤社会给予女性更多的关爱和理解,提倡男女平等、互敬互补的平权意识。在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剧坛上,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戏剧文学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而这其中美国西语裔女性戏剧以其独特的民族背景和女性视角备受瞩目,她们借助于方寸之台遣衷舒怀、关注和批评父权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人生百态,或具哲学思辨意味,或具强烈批判意识,或强调群体,或突出个人,表现出西语裔女性特有的创造力。

1.奇卡娜女性戏剧

人们通常用“奇卡诺”(Chicano)一词指代墨西哥裔美国人。“奇卡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其阴性形式为“奇卡娜”(Chicana)。在美国多元文化格局中,奇卡诺文学与黑人文学、犹太文学、亚裔文学并列,在具有杂糅特点的美国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中期,渐渐融入美国文化的墨西哥裔美国人因其所具有的特殊历史和文化魅力造就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奇卡诺”文化现象。在经历过墨西哥裔文学复兴和民族解放运动后,从“奇卡诺戏剧之父”路易斯·瓦尔德兹的代表作《佐特装》开始,奇卡诺文学终于在戏剧领域迎来了自己的全面繁荣时期。美国墨西哥裔女性创造的奇卡诺戏剧俨然成为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中的奇葩。当代墨裔女性作家在民族身份和女性身份的双线交织下,为奇卡娜戏剧建构文化身份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奇卡娜戏剧的杰出代表首选乔塞芬娜·洛佩兹。少年时期一直以“非法移民”的身份生活在美国,剧作家用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了《真女有形》,故事背景设在一个小服装厂。为了躲避移民警察的搜查,身为非法移民的女工们除忍受恶劣的工作条件之外,还要承受合作伙伴的剥削和报警的威胁。经历了种种艰辛和屈辱后,女工们重新找到了自我价值和克服了移民固有的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心理。艾斯黛拉抛弃了对她不忠、对她呼来喝去的男友,实现了经济独立。为了迎合男人而疯狂减肥的罗萨莉也走出了精神的迷茫,找到了自信。除了塑造女性的成长历程和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外,该剧还反映了美国的移民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身份缺失和文化缺失引发的恐惧感。

查丽·莫拉卡(Cherríe Moraga,1952-)出生在美国的莫拉卡具有盎格鲁和墨西哥双重血统。两种文化融合后,在美国这个大熔炉的淬炼下,在莫拉卡的笔下,绽放出杂糅的异质特型和光彩。和其他的少数族裔作家相比,莫拉卡的文学特质就有高度的可识别性。莫拉卡是女性同性恋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她的作品也都聚焦到这个敏感的社会问题上。她的代表作是《英雄和圣人》、《一个人的影子》和《桥》。《一个人的影子》从女权主义角度对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进行戏仿,试图建立戏剧文学中女性的主体地位。《英雄和圣人》故事背景设在一个墨西哥裔农场社区,社区里很多孩子由于杀虫剂中毒而奄奄一息。杀虫剂使周边农地里的水果和蔬菜欣欣向荣,可是也导致了那些幼小生命的消逝。尽管成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农药中毒,莫拉卡独具视角地关注了患病的和死亡的小生命,这成了最明显和最令人痛心的社区问题。事实上,故事的中心人物薇丽是早期的杀虫剂受害者之一。由于母亲一直在受污染的农地中辛苦劳作,薇丽出生后竟然只有头,没有躯干。剧中,病儿的尸体被挂在十字架上,无言地控诉着墨西哥裔美国人在危机四伏的土地中承受着可怕的精神压迫和肉体折磨,洞烛幽微了美国墨西哥裔社区存在的妇女问题和社会问题。《桥》是由莫拉卡和歌劳瑞尔·E·安扎蒂合编而成。在1981年出版,1984年再版,2008年又一次再版,足见其受欢迎程度。此书是一本女性作家文选集,主要是从有色人种的视角来阐述少数族裔女性在美国的各种经历,挑战了白人女性主义所谓的建立在女性基础上的团结并没有让有色女性能够受益。这一挑战迎来了第三次女性主义繁荣的浪潮,让女性主义者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对少数族裔女性的关注。独特的视角使《桥》成为女性主义理论中最常被引用的一本书。

2.古巴裔剧作家

玛利亚·埃莱娜·福纳斯1930年出生在古巴,在古巴革命后移居美国。福纳斯是西语裔戏剧和美国实验戏剧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萨利塔》、《处世之道》、《埃柄顿广场》和《入夜》,作品或涉及性别政治、或评议缺乏交流而导致的悲剧。现实主义杰作《菲芙和她的朋友们》以1935年的新英格兰乡村为背景,围绕着八位性格经历迥异的女性人物展开,生动地诠释了男权制樊篱下女性意识普遍被贬抑、被遮蔽的状况。在戏剧手段以及开放的戏剧内涵上,皆充分讲述了建构女性在父权社会的政治诉求以及塑造独立人格与身份的艰难历程。爱情悲剧《萨利塔》反映了美国社会中古巴的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价值取向的差异导致的冲突。《处世之道》荣获了奥比奖,戏仿并颠覆了拉尔夫·爱默生1860年出版的同名作品。该剧围绕主要人物拉美裔军人奥兰多展开,他总是通过暴力手段逼迫犯人认罪,对“犯人”进行残酷的政治迫害。剧作家以女性视角描述了奥兰多对年仅12岁的孤女尼娜的性侵犯以及他对妻子的诬陷。女性性别压迫的自我书写和遭遇政治迫害的政治书写天衣无缝地交织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西语裔戏剧大多使用西班牙语进行创作和演出。20世纪初开始,西语裔女性剧作家开始使用英语或双语进行创作,多角度地展示西班牙语裔美国人的生活后,西语裔戏剧才逐渐走入美国剧迷的视线,得到英语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因而,这种语言基础也使西班牙语和英语之间的语码转换成为西语裔戏剧的一大特色。

[1]李保杰.二十世纪美国西语裔戏剧的嬗变[J].戏剧文学,2010(4).

[2]黄继锋.唯物主义女权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4(3).

[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戴雪红.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J].妇女研究论丛,2005(9).

[5]王卫华.西方女性主义戏剧批评研究——女性主义视野下戏剧中的“蛇蝎美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2).

[6]胡晓红.女性之“性解放”与“女性解放”[J].社会,2004(5).

[7]帕蒂·P·吉莱斯皮,韩曦.当代美国女性剧作家(1960~1980)[J].戏剧艺术,1998(2).

[8]殷玮.聚光灯下的女性们——评玛丽亚·伊琳·福纳斯的《菲芙和她的朋友们》[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

[9]许春荣.法国唯物主义女性主义研究——以社会性别理论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2).

[10]郭继德.当代美国戏剧发展趋势[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121.

[11]卡洛·马丁,虞又铭.失乐园——开放剧场的《灵蛇》、《终点》与《变异秀》[J].戏剧艺术,2010(5).

[12]郭继德.美国戏剧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385.

[13]Philip Kolin.American Playwrights Since 1945[M].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89:448.

[14]Helene Keysar.Feminist Theatre[M].New York:Grove Press,Inc,1985:62.

I106

A

1673-0046(2014)2-0187-02

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DWW009):女性生存境遇的自我书写——二战后美国女剧作家研究(1945-2010);辽宁省教育厅2012年度人文科学研究项目(W2012155):礼崩乐坏的黑铁五代——20世纪下半叶美国戏剧研究

猜你喜欢

剧作家西语女性主义
剧作家王辉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2019年拉美西语国家热带花卉园林景观研修班结业
殡葬展
《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平“语”近人》(西语版)全球上线
《闹科场传奇》发现记——兼及清代中期剧作家张懋畿的生平再探
清代旗籍剧作家杂剧、传奇作品叙录
An Examina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Heart of Darkness With Freud’s Theory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