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技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4-02-12夏瑾燕
夏瑾燕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基于此,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必须进行革新。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内科护理技术》的教学,这已经不再能满足高等护理教育的需求。为了适应高职院校近年来进行的校企结合办学模式,推进高职护理教育的深入发展,必须采用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据调查,我国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已经可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内科护理技术》的教学中,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实现护生技能操作与临床需求的零距离、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如何将典型临床护理案例作为教学任务,优化课程机构与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将整体护理程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内科护理技术》一体化教学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尚且存在空白。因此,引导并深化高等医学院校《内科护理技术》一体化教学改革,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及社会需求的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内科护理技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用性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
依据随机性以及统一性原则,本研究从在校2011级护理专业的高职生中选择了生源结构类似、前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接近、班级管理一致的班级各两个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试验班和对照班。试验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而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同步教学,为期一年,对学生的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教学资料进行了收集,同时还于学生上临床实习后进行了后期的跟综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
(1)教学内容项目化
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论,听取临床内科护理专家、相关专业教师以及历届毕业生的意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选择典型临床护理病例进行规范项目化教学。
(2)教学过程程序化
围绕案例,将护理程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将每一个教学护理病例按整体护理工作程序设计为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基本步骤进行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既往所学知识,如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对案例中患者状况进行评估,找出临床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其次,教师在仿真环境下演示常见疾病护理操作方法,将围着黑板讲护理转变为围着病床讲护理。最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该病例护理的实训任务,由师生相互质疑、补充、纠正,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讨论、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学生学习自主化
采用小组式学习和任务式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式学习即以6-8名成员的小组为单位,采取异质分组的原则,优劣搭配。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小组长由上次课表现突出的学生担任,承担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学习和辅导工作。教师重点监控小组长,指导和检查小组长的学习成果,小组长能者上,庸者下,建立竞争机制。任务式学习即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情况,给每个学生分派相应的任务,将任务的完成状况进行量化作为学生考核和评价的指标之一。
(4)实训考核过程化
对各项目的教学采用分组实训、临床见习、综合实验等方式进行,重在实训过程中师生相互评价,将考核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中。
(5)在校学习与临床实践交替化
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教学资源,在完成单元教学后安排学生参与相应的临床护理实践;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相应的专业实训室供学生使用。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规范并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同时训练学生临床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新的护理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教材的改革
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原则,整合教学资源。以临床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内科护理技术》教材结构,保证教学过程与临床护理工作一致。将对典型临床护理案例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教化内容作为教材内容。同时充分考虑学生职业升迁能力的需要,在教材内容中要体现临床内科护理技术新的进展。同时,构建《内科护理技术》课程网络平台,按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充分运用视听教材、题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本课程教学的先进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及开放性。
3.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完善系统的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以规范一体化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及见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起到监控作用,并能促进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持续改进。如护理综合实训过程中,拟按实习小组进行护理综合实训,要求小组成员一起向全班同学仿真演示护理工作过程,并形成护理综合实训报告,由教师评价。此过程要求学生能比较完整地展示临床诊治过程、临床护理工作程序,重点表现如何进行护患沟通。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体化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主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对实践内容进行演示,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进行讨论并完成教师分派的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看和听的同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想和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进而推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2.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学生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能够真实地参与到仿真的临床工作中,提前感受到工作的情景和氛围。教师可以为学生分派护理任务,使学生在学习护理流程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临床经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能力。
四、一体化教学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1.学生需转变学习理念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过于被动,容易接受现成的、教师整理过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相关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之后,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差。就本次研究来看,尽管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因此,学生非常有必要转变固有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塑造学生全新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实现教学效果的目的。
2.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
《内科护理技术》课程的教师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过程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其临床实践经历和能力不足,理论难以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与当地医院结合起来,加强对本校《内科护理技术》课程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引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较强的专业教师。高职院校要注重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之逐渐适应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3.革新《内科护理技术》课程的教材
现阶段高职院校《内科护理技术》的教材大多是适应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而设计的,理论性过强,缺乏与临床实践的衔接性。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对课程教材进行革新,使其既重理论又重实践,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又能拉近学生与临床实践及岗位任务的距离。因此,高职院校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学生的需求以及护理专业的发展,进行相关教材的编撰工作。
4.构建完善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和评价,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相比于传统的考核方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对学生的考核更加注重过程化,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作为考核指标之一;第二,注重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考核,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将学生在小组学习表现和成绩作为考核指标之一;第三,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其布置学习任务,将其完成情况进行量化并作为考核指标之一。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上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内科护理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5.建立一体化教学实训室
传统教育通过普通教室以及多媒体教室即可完成教学,但是在一体化教学背景下,普通教室和多媒体教师已经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以及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加之近年来学习护理的学生增多,对于大规模学生的实习医院很难接受,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与当地医院结合,依照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以及《内科护理技术》课程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实训室,以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求。
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护理程序应用到《内科护理技术》教学过程中,在仿真实训环境下演示内科疾病护理工作过程,将围着黑板讲护理改变为围着病床讲护理,打破了内科护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面;引导学生于见习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护理综合实训,从而加深了对临床护理的理解,缩短了学校与临床的距离。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终生学习的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也完成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情境教学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1]杨术兰,苏小霞.“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技术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1(5):166-167.
[2]程梅,郝玉玲.全日制专升本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0):17-23.
[3]王思婷,韦丽华.浅议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73-74.
[4]雷雨颖,唐成定.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3):49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