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后续跨文化教学模块的民族高校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

2014-02-12蓝艳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外语跨文化交际

蓝艳芳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一、后续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块教学是民族院校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有力平台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和本质。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不能脱离其背后的文化而独立存在。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难以真正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英汉两种语言各自所承载的文化的不同决定了两种语言交际双方往往存在着文化差异,从而带上了跨文化的烙印。因此外语交际在很多场合都属于跨文化交际。我国的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先后经历了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跨文化能力的过程。跨文化能力(cross-cultural competence)作为应对全球化格局的核心命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国内外的英语教学界越来越多地把是否将跨文化能力纳入英语教学内容作为区别传统教学和现代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志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体现语言和文化、文化知识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结合。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直接的作用。然而,目前民族高校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多元化实用跨文化能力的要求。因此,民族院校有必要通过后续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模块的设置,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跨文化能力。

二、民族院校后续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思路探究

(一)CLIL教学模式

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即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它最一种早由欧盟提出的用外语来教授非语言类学科知识,同时兼顾外语学习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通过对二语习得的研究发现,当人们意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在有意义的社会情景中进行交际时,语言学习是最有成效的。对多数中国学生而言,充分的英语文化体验尚不现实。但CLIL教学法在我国主要被用于专业英语(ESP)教学和学术英语(EAP)教学中。民族院校的后续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实践也可以借鉴CLIL教学模式。如在讲解某一文化主题时,把学生分成各种学习小组,分工负责其中的知识点的讲解,达到课程内容和外语教学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耦合。CLIL实际上是通过一门语言来学习相关内容。在后续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块下,学习者利用英语这一学习的媒介(medium),使英语语言知识与内容同步发生和进行,避免了人为地将语言形式和意义加以分离的局面,最终使英语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5C模式

5C模式即communication(运用外语交际)、cultures(认知多元文化)、connections(贯连其他学科)、comparisons(比较语言文化特性)、communities(应用于国内外多元社区)。这是美国21世纪的外语教育目标。

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5C模式很好地解决跨文化能力培养和自然环境下的互动研究相脱节的情况。即通过建构主义,在课程设计上重视文化感悟和交际实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敏感性与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对后续课程的大学生来说,学习的重点不应仍以语言系统本身,而应重在对已有语言的两种文化的感知和理解。5C模式下的后续跨文化能力培养中,学习者通过教师创设出来的跨文化发生的语境,如直观情景、推理情景、联想情景、语言情景和协作情景等,亲自实践和感知,能将学生从孤立的、纯粹的学习语言方式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在复杂多变的跨文化境遇中获得具体的交际技能。此外,还可以精选一些跨文化个案尤其是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例子,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看到了文化和文化价值观是如何左右着人们的抉择和行动的。

(三)加强中国本土文化应该是跨文化能力培养必不可少的内容

实现跨文化能力的前提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所以,外语文化教学既要培养出会用外语表达外国事物、文化的学习者,也要培养出会用外语来表达我国的事物、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文化使者。跨文化能力是一种双向活动,交际的双方只有互通有无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文化教学应同时兼顾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交际活动中既熟悉对方的文化,又能向对方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这样的交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能力。在谙知母语文化、习得目的语和了解目的语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在几种语言与文化之间斡旋是综合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外语教学界普遍存在重目的语、轻母语,重目的语文化、轻本土文化的现象。在后续跨文化教学的内容选择上,也存在“进口多,出口少”现象。即对目的语的文化输入多,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介绍得少,导致中国大学生患上“中国文化失语症”。这样的课程设置难以实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

英语教育中融入多元文化教学早已在中国英语教育界取得共识,教育部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对此也有明文规定。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同时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输入,使异质文化含量介绍得到落实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了解,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介绍本民族文化现象。所以,跨文化课程设置中不但要涵盖英美文化元素,更要系统适度地添加中国的本土文化元素,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真正培养民族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实现民族院校的后续外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能力培养时要思考的问题

1.树立改革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观念,丰富跨文化教学内容

缺乏合适的教材是民族高校后续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时间的限制,教材内容分散,缺乏系统化,抓不到重点。有的甚至没有配发教材,教师往往按自己的思路进行跨越式讲解。因此,针对民族高校学生的教材建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块内容的深度上,Kramsch观察到许多课堂文化教学仅仅局限于“4Fs”模式,即“foods,fairs,folkloreand statistical facts”(食品、市集、民间风俗和数据统计)。跨文化知识本身其实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包括一个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跨文化教学内容应超越这“4Fs”模式。

2.加强民族高校后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师资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开展,教学质量能否改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线教师。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教师跨文化研究和实践较少,导致教师缺乏系统的跨文化知识、明确的跨文化教学目标和丰富的跨文化教学方法。教师本身在跨文化知识方面的缺乏是影响后续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提高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教学能力是实施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能力培训工程的中心任务,关系着跨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跨文化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有必要组建一支由专门从事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团队,提升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素养,最终才能够在后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游刃有余。

[1]孔德亮,栾述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2(2):17-18.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郭姗姗.外语文化教学创新探源[J].中国文化的重构与输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4]王斌华.“第二文化习得理论”与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观[J].外语界,2012(2):52.

[5]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65.

[6]张劲松.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J].时代教育,2007(29):87.

[7]张群星,王朝晖.大学英语精读课堂“跨文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

[8]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9]祖晓梅.跨文化能力与文化教学的新目标[J].世界汉语教学,2003(4).

[10]Kramsch C.Language and Culture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81.

猜你喜欢

外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