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构建

2014-02-12刘雯雯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校园

刘雯雯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和谐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又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心理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首要目标;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心理和谐”是:“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明确大学生心理和谐对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有利于早日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的表现特点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和谐社会的创造者是所有的社会成员,而和谐校园针对的是在校大学生。

(一)大学生心理和谐的表现特点

1.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自我意识”是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够将理想的自己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统一起来,清楚地认知自身的优缺点。表现为谦虚诚恳、积极向上、阳光乐观,能够接纳并欣赏自己。面对自身的劣势,不逃避,坦然接受;面对自身的优势,不妄自菲薄,不自大自傲。“健全人格”是做人的核心,也是评价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是对世界和周围人以及复杂关系的一种正确认识,也是道德责任感的一种体现。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稳定的情绪

大学校园是一个完整的小型社会,交际是小型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生存活动。掌握一定的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式,拥有完整的人际关系网络,对自我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一切财富和成就,都源于杰出的智慧和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包括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在人际交往中尤其重要,脾气善变、暴躁的人总是不易被人接受,保持良好的愉悦情绪和稳定的心理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3.具有自主的行动能力和独立的思考

与成人相比,大学生的心理并不完全成熟,容易人云亦云,面对选择易受到影响。但是心理和谐的一个要求就是大学生要有“自主的行动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表现为在没有人陪伴的情况下,也可以独立地生活,不依靠父母或朋友。同时,在遇到困难时,具有自己思考想办法解决的意识,具有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

(二)和谐校园的表现特点

1.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和谐校园的表现一定是能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维护学生的利益,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生活中感到温暖。“和谐共生”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如朋友般亲切自然,在学术上不只是灌输式的教学,更应该是平等交流的。

2.具有“书香弥漫,积极向上”的良好气氛

学生的最大使命依旧是学习知识充实自我,所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与和谐校园的建设在实质上是一样的。良好的读书环境,及浓厚的求知欲望,是和谐校园建设始终如一的追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昂扬的年少岁月,积极向上、乐观阳光是大学生的代言词,和谐校园的氛围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而应该是充满了活力和奋斗的激情。

3.提倡“公平民主,诚实守信”的处事原则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要发扬“公平民主”的办事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社会中的办事方式,唯有公平民主才能保证事情的顺利进行。“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将其正式引入和谐校园的建设中,会带动大多数的学生自觉地改变自己不诚实、不守信的缺点。

二、大学生心理和谐对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意义

高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让现代的大学生倍感生存的压力,教育改革的深入为学生的成长和减压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大学生心理和谐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铺垫基础,而且有利于校园风气的形成。

1.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高校是一个系统的社会组织,学生是组织的实践者。高校的办学宗旨是为了培养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和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人。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阶段,最高目标便是让学生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因此,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提出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当具有心理和谐精神的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大学养成的精神和习惯会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2.保证校园自由向上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心理和谐直接影响到了校园风气的形成,每一个学生都是校园的主人,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只有从心理上解决学生的顾虑和烦恼,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校风校德的形成。大学校园只是一个平台,学生精神和校园氛围是一致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也是对校园精神风貌的一种塑造。

三、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的构建途径

我国各大高校对校园和大学生心理的和谐重视程度并不够,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制定完整的措施有利于更好地建设校园,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

1.树立“和谐校园”的建设理念,和校园文化相融合

“和谐校园”建设理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各大高校要紧跟时代进步的节奏,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首先,要在学校会议上正式提出“和谐校园”的概念,并让老师和学生理解其内涵,引导其积极地参与进来,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是和谐校园的一部分。其次,和谐校园的提出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形式,校园文化蕴含着范围很大的概念,包括有形的、无形的等一切对学校和学生发展有利的知识。以此为基础,可以开展“和谐校园文化展”“和谐校园建设成果汇报”等。

2.实行“心理辅导”的健康措施,和励志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对象,也是实施者,大学生心理发展健康的教育理应作为首要的工作。首先,可以请专业的心理老师对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辅导,强化提高开展心理教育以及辅导讲座的次数,或者成立心理健康小组,为学生及时地解决困扰心理的问题。其次,心理教育不应该是单独进行的,可以和励志教育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在逆境中求得生存的方法,培养坚定的意志力和不服输的精神,这些措施对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开展“释放解压”的团体活动,和社团建设相辅助

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包括“心理”和“精神”两个方面,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良好的压力释放方式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首先,可以开展各种心理辅导的团体活动,比如开展团体小游戏、沙袋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其次,依靠社团的力量进行宣传和组织,学校的社团是学生活动的聚集地,也是最具有号召力的地方,与社团联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构筑网上心理咨询平台,创建心理聊天室

由于大学生对网络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构建网上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心理咨询室。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将其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制作专门的心理咨询网页,网页内容可以包括心理学知识、心理自助、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问答等等专题,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网络掌握到他们想知道的知识,而且能避免尴尬,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在网上寻求健康答案,激励他们针对问题采取网上咨询的措施。为了更深入地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工作,可以在网页上公布心理咨询师的邮箱以及咨询电话,也可以在线答疑、专栏访问等等。利用心理聊天室的特殊性,可以进行快速的及时沟通,与同龄人相互交流,也可以很好地与教师和学生进行相关咨询。与此同时,对于网上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网站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设立专门的监管人员,制定出一套监督和管理制度,保障网络心理咨询的及时性、安全性和科学性。

[1]张瑞.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心理和谐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

[2]郭庆.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J].才智,2011(19).

[3]施亚萍.营造和谐校园,学生心理健康是关键[J].新课程(教研),2011(8).

[4]钟宁奎,梁云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建设和谐校园[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1).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校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