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民办本科院校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4-02-12展海燕王立新
展海燕,王立新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民办高等教育在促进教育多元化、丰富社会教育资源、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以规模扩大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发展逐渐向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作为民办高等教育龙头的本科院校必须适应这一改革趋势发展的新要求,更新理念、转变思路,积极探索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职业性民办本科院校的界定
对于在大众化教育办学理念指引下的民办本科院校来讲,其人才培养有别于精英教育办学理念下培养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也有别于一般职业院校培养的普通技能人才,其定位应综合两者优势,以职业为导向,大力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因此,论文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定位为:职业性民办本科院校,其基本内涵有三方面:一是强调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于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为目标;二是学校的办学规格是本科,既不同于作为公立院校办学规格之一的普通本科,也不同于一般职业院校的高职,职业性民办院校的本科规格是主体,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础层次,是基于职业长远发展的本科层次教育;三是强调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专业人才,不同于普通操作技能人才,在专业技术层面,强调高、精、尖,强调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职业性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诚然,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成长期,民办教育的发展显示出其强劲的动力和可持续力,在民办教育实践的推动下,关于民办教育的研究也从浅入深、从单一向全面转变,其中民办教育人才培养状况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当前,整个社会对于民办高校培养的人才的认可度日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逐渐得到社会、家长和用人单位的肯定。但与社会的需求、国家的要求相比,职业性民办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正视和认真研究。
1.人才培养的目标笼统模糊,定位不准确
我国大多数民办本科院校都是在职业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天然优势。然而,一部分院校在由高职升入本科层次以后,对于学校的定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传统观念中的本科院校应是大而全思想的影响,在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方面效仿或者套搬公立院校的做法,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方面淡化了职业性人才培养的职能,凸显了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目标特征,定位比较模糊,也不能体现民办本科院校的特征和优势。笔者认为,民办本科院校必须基于自身发展的实际历程,整合优势资源,面向社会,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需求,走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道路。
2.培养模式单一,实施效果不明显
当前,我国对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最为典型的是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选择适应了社会对于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毋庸置疑。然而,当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企校合作的效果和质量却有待于提升,合作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校企合作的协同发展制度还未形成,双方的短视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学校的校企合作还仅仅停留在纸上,学校与企业签订了协议,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执行。二是学校的实践教学要求忽视了企业的实际发展诉求。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制定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时注重教学的时间性,对实践企业生产的规律性考虑不多;强调实践学生的参与性,对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技能条件考虑较少,导致的结果是两张皮,学校没有较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而企业也没有在培养人才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仅仅流于表面,没有深度的融合,没有实现互惠互赢。
3.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尚未建成
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性本科民办院校必须以学生职业发展素质和技能培养为核心,设置专业和构建课程体系。然而,有一部分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建构方面却忽视了这个问题。从调查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设置跟风现象比较严重,效仿公立院校的做法比较普遍,专业设置论证不够充分,少数院校的专业论证资料竟然多来自于网络或者其他院校,没有进行实际的社会调研。在课程建设方面,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而非职业发展的素质技能要求,理论课较多,实践课较少,结构不尽合理,课程之间的衔接也不够,没有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渐进性。实践教学课程往往散见于理论教学之中,没有自成体系,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
4.教育教学手段较落后,方式单一,实践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职业性本科院校整体上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运用和教学方式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校均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但是,与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目标要求相比,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仍显得不够,总体上还拘泥于学科型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理论教学为主要内容,实践教学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实践教学的质量有待提升。突出表现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薄弱,校外实践质量难以保证,实施过程控制不严格,实践形式单一,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没有形成合力,效果不明显。
5.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优秀教学团队尚未建立
师资队伍建设是制约职业性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从调查来看,当前职业性民办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整体上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从社会或者公立院校退休下来的老教授专家多,从高校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多,前者往往有丰富的经验但工作热情和精力常显不足,后者有激情但经验和能力有待提升,中坚力量的匮乏是民办本科院校的突出问题。而且,现有的老教授、老专家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往往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刚毕业的研究生往往缺乏职业性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社会实践能力,这种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着职业性本科院校的发展。虽然当前各个学校也采取了如与企业合作办学、请企业人士兼职等不同的方式部分解决了一些实操性很强的专业的师资问题,但根本的格局没有改变。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
三、提高职业性民办本科院校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
1.体现办学特色,明确办学定位
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必须考虑到学校的实际,突出特色,体现优势,明确定位,走自己的路。民办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对职业性人才需求较高、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形势下,民办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应当凸显其职业性,办本科规格的职业性院校,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体现职业发展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在职业性本科院校定位的基础上,有效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创设品牌专业,办出特色学校。
2.转变理念,扎实推进校企合作的质量
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要求职业性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者以及教职员工必须转变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本。为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的质量,摒弃本位主义,走出目光短浅、利益至上的误区,与合作企业共同探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构建合作共赢的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认真履行,严格考核,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
3.科学论证专业,改革课程建构体系
职业性民办本科院系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要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专业论证必须经过市场调研——企业参与——学生介入——专家论证这一过程,注重社会对于专业的需求分析,重视企业对人才职业发展素质和技能的实际要求。然后根据社会和职业发展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梳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素质课程的比例,主要的课程门类,各课程的学时、考核方式等等,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确保课时数量的基础上重视教学质量,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保障体系。
4.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职业性民办本科院校进行内涵式建设的重要方面。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为:以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中心,重新建构专业核心知识点和技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学生的收获和评价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高评价标准。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看、听、想、做,切实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扎实推进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在完善制度和相关实施措施的基础上严格过程控制,重视学生在校内外的实践,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两头尖、中间大的纺锤形结构,是职业性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建设的目标,这不仅仅是形式上对于年龄、支撑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于教师质量的要求。职业性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较高的职业技能,因此,双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职业性民办高校要积极引进社会企业中的高技能人才充实现有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现有的教师,可以采取“送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进行培养,将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送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培训,将企业中的专家行家请到学校进行面对面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进行集中实践等等,将长线培训与短线培训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当然,对于双师型的教学骨干不仅要积极培养,提供其成长的平台,还要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帮、传、带的良好培养风气。
[1]李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导刊,2012(9).
[2]刘智英.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论坛,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