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苏霍姆林斯基(十九)
2014-02-12朱永新
■朱永新
之一:关注少年的精神生活
少年,一说到这个词,就会给母亲和教师们带来多少惶恐!有多少本书都在讲述少年那神秘的内心世界,又有多少篇研究关于少年问题的论文陈列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最令人操心和不安的问题,是一个人在少年时期的精神生活。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集体的生活和工作,我得出结论:在少年这个年龄阶段,人的精神生活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他的认知能力、脑力劳动、行为、与同学的相互关系、情感和审美以及道德的发展等许多方面的实际表现,都使教师感到不可思议和迷惑不解。有经验的教师也经常抱怨——少年工作难做。他们身上常常出现某种神秘莫测、难以理解的现象。(《育人三部曲》,第315页)
朱永新解读:
在《育人三部曲》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和《给儿子的信》是分别论述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问题的。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家一起阅读《公民的诞生》,走进少年的精神世界。
从儿童到少年,从小学到中学,孩子不是简单地长了几岁,不是简单地增加了一些知识,而是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似乎有人给孩子注入了新的灵魂”。他曾经长期观察小学生和中学生究竟有什么不同,儿童眼中的世界与少年眼中的世界到底有什么区别,结果他发现,少年不仅看到了儿童还看不到的东西,也能够看到成年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少年对世界的观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唯一的、独一无二的、特殊的状态,我们成年人往往对此根本不理睬并泰然处之”。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还研究了460个刑事案件的调查材料。他发现,12岁至15岁是违法犯罪的高发期,这也是西方心理学家经常讲的“危险期”。
亲爱的父母们,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这个时期,或者即将进入这个时期,请你一定要关注他的精神世界,了解他的变化、他的想法,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之二:关注少年的情绪变化
三、四年级的男孩是再好不过了:安静、稳重、注意力集中、和气、富有同情心、能够接受这一年龄段的人所应有的高尚而崇高的情感;可到了五年级,特别是六、七年级就不是他了:任性、缺乏自制力、常常变得粗鲁、没礼貌、过分的自爱,无论是对教师的要求,还是对同学的弱点都显得十分急躁,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在评价成年人的行为时总是直率和偏激。(《育人三部曲》,第316页)
朱永新解读:
少年时期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我”的出现。小学生更多是依附于父母或者老师的。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就是绝对真理。进入少年期,他们开始出现“心理断乳”,力图摆脱父母和老师,从而出现许多让父母和老师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候你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在儿童时期令他激动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像不再能占据他的心灵。一个亲人或是陌生人的痛苦,如果从前曾在儿童的心里引起过强烈的感受的话,那么一个少年可能根本就发现不了别人的痛苦。”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还是用对待小学生的方法,用简单的奖励或者惩罚手段,很可能无济于事。亲爱的父母们,必须和这个时期的孩子交朋友,帮助他建立起自我反思的习惯,帮助他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孩子的成长才会朝着阳光的方向。
之三:让少年的情感更细腻
为了使男孩和女孩了解基本的情感修养,我让他们多接触人。我们在田间、牧场与许多人接触。我教男孩和女孩仔细听长者说话,从长者的眼睛中发现他的思想和感情;我教孩子们对一切能令人们激动、忧虑和不安的现象都表示出关切。孩子们为认识人们的心灵付出了努力,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变得高尚了,这使我甚感欣慰。少年们越是能体察人们内心的痛苦、悲哀和沉重,他们的心灵就越发变得细腻、敏感和高尚。(《育人三部曲》,第350页)
朱永新解读:
细腻的情感会让少年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最可怕的敌人之一是情感和审美生活的庸俗不堪,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贫乏”。所以,他特别重视少年期的学生学会关心别人,体察别人的内心世界,体验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相互关系。他特别强调,这种体验,不是泛泛的、空洞的,而应该是具体的、有明确目标的。应该使每一个少年都能“亲自遇到一个要求帮助、需要同情的人”,因为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纯粹个人的内心活动是任何集体性的措施都代替不了的。
亲爱的父母们,不妨帮助你的孩子寻找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你的孩子能够分担别人的痛苦,努力帮助别人解脱不幸。更重要的是,应该学会感恩他帮助的那个人,学会不事张扬,学会多做少说,真正拥有一颗细腻、敏感和高尚的心灵。
之四:保护少年精神世界的隐秘
保护少年精神世界的隐秘并使它不受侵犯,是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如果有谁去干涉少年所想、所感受的一切,干涉少年不愿让别人看到的一切,那就会影响少年情感的敏感性,使他性情暴躁,并变得“冷漠无情”,而“冷漠无情”最终会导致情感上的麻木不仁。(《育人三部曲》,第345页至346页)
朱永新解读:
儿童与少年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少年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精神世界隐秘的形成。这个时候的少年,开始希望拥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书桌、自己的抽屉,并且为它们加一把锁。其实少年并没有多少真正的秘密,他只是希望拥有一个属于他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对此也非常重视。他认为,不尊重少年的秘密,是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公开少年内心深处最敏感的东西,用冷漠无情的双手去干涉他想自己做主的事,试图用各种激烈的、强加于人的做法去“触及”少年的“痛处”,使之“颤抖”“震惊”不已,这都是教育上无知的基本表现。如果您要想让少年向您请教,向您倾吐衷肠,那您就不要去触犯他内心深处的东西,因为触犯了这些东西会使他感到痛苦。
亲爱的父母们,给孩子空间,尊重他的秘密吧!如果孩子觉得你是他的朋友,他会主动敞开自己的世界。
之五:发展少年高尚的感情
感情的生理基础、高尚的感情与卑鄙的感情、情绪以及感情冲动,所有这些概念,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理解了。我把发展高尚感情与预防卑鄙的感情视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在给这种或者那种感情进行性质分析时,我力求向他们说明感情范畴与道德范畴的一致性,使他们相信,只有高尚的思想和高尚的行为才能产生高尚的感情。于是,孩子们就学着发展自己的高尚感情了。(《育人三部曲》,第424页)
朱永新解读:
如果说儿童时期更多是情绪的自然反应,那么少年时期,高尚的感情开始萌芽生发了。这个时期的心理学教育,应该让孩子们知道情绪、情感与情操的关系,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升华自己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感情的范畴与道德的范畴是高度一致的,所以,应该让少年相信,只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够产生高尚的情感。
因此,如何让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理智感,有发现新知的愉悦;在业余生活中产生审美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社会交往中产生道德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父母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总之,阅读和实践是发展少年高尚情感的必由之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