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建设与特色办学
——我院系列学术研讨会发言纪要
2014-02-12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程小白(江西警察学院院长):
我的发言题目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建设改革与发展”。这个题目比较大,我这里也只能结合我们学校升本三年来的体会同大家做一个交流。概括来说,就是以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以科学的规划为引领,扎实地做好质量、特色、管理三篇文章,努力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
以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一个学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这是很大的一个跨越。以本科的理念、观念、规律来办学,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但是从专科升格上来的新建本科院校,往往有一种专科办学的思维和行为惯性,很难一下子克服。所以我们在2011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念更新的大讨论,也就是如何创建合格公安本科院校的大讨论。主要程序是请进来,走出去。我们知道,本科的办学理念、办学的规律,蕴含在学士学位评估和合格本科院校评估的指标体系当中。所以我们首先邀请了当时教育部评估中心的有关专家到校,围绕合格本科院校评估的指标体系及本科的办学规律进行讲解;同时也请了我们江西的教育专家,就本科和专科的区别作学术讲座,专家共列举了15个方面的区别。大家听后豁然开朗。通过讲课、讨论,通过组团到省内外的兄弟院校学习、借鉴,然后把我们在创建合格本科院校过程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列为学校的重大招标课题,进行科研攻关。我们当时就要求真正把工作当成学问来研究,当做课题来研究。这样的研究就为我们党委决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依据。这是观念的更新为先导。
以科学的发展规划为引领。2010年学校升本成功,当年的夏天,我们开始制定《江西警察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经过大半年研讨、交流、论证,形成了江西警察学院发展总体规划,还有五个子规划,分别是《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还有10部门的二级规划,形成了一个规划体系。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发展的定位以及“十二五”每一年要完成的任务都在这个规划体系里面。这就是一个蓝图。我们讲,没有规划的发展是盲目和危险的。所以这个规划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这是以科学的规划为引领。
扎实做好质量、特色、管理三篇文章。质量是一个高等学校的生命。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保证办学质量的关键。通过研究,我们提出一个叫“三段制”的公安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三段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发展教育。通识教育包括两块:一是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课程教育,推动学生由中学的被动学习向大学的主动学习转变;二是在通识教育课当中,对思想政治课的四门课程进行改革,就是把这四门课由过去的老师满堂灌改为专题讲授、学生讨论、学生撰写论文、学生大会发言的形式,取消试卷考试,以论文和大会发言水平作为考核的依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业教育,就是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育。个性化发展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发展意愿,设计个性化发展课程,来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意愿。这就是我们的“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我们狠抓质量建设工程和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我们的“经济犯罪侦查”课程是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加上专科学校的1门共有两门国家级精品课,1个实验室是省级重点实验室,又通过财政部获得了1500万元的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这样我们在刑事技术和电子证据方面的设备达到了先进水平。
我们建立了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按照高等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共安全为切入点,申报了教育部和财政部的科研平台项目,得到了财政部300万元的科研平台建设的资助。这样,我们软科学这一块,就此获得较强的支柱。通过抓质量建设,我们今年提前一年完成了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评估。这是质量这一块。
第二个是特色。第一方面是发展定位的特色。各公安院校应该有所不同。我们学院除了为公安政法机关培养人才以外,还有一个定位,就是为公共安全领域和产业培养人才,就是“两为”。我们认为,公共安全作为一个学科门类,将是下一个十年或者二十年的重要任务。现在的公安学放在法学的学科门类里面,只是一个暂时性的过渡。因为从1990年到现在,基本上是每十年增加一个学科门类,从军事学、管理学到艺术学。那么下一个十年到二十年,我们觉得公共安全学将会成为一个学科门类。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公安学将会完全回归到安全学或公共安全学这个学科门类里面去,所以我们现在就开始抓公共安全领域的学科专业建设。第二个方面是学科专业的特色。我们是以法学中的公安学为主体,以公共安全和信息安全专业为两翼。我们从原来的公安科技系专门划分出来一个安全技术系,安全技术系的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都已经开始招收本科生了。在公安类的学科里面,经济犯罪侦查专业是我们的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学院实现了部省共建,就是公安部和省政府共建江西警察学院,设立了全国经济犯罪侦查教育训练基地。现在,经侦局每年都有两三千人来校培训。这就是特色。
如果说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我们协同创新的特色。我们2203亩土地,党委决定专门拿出300亩地,由教育用地变换为工业用地。主要是用来建设服务公共安全的视频监控协同创新中心。我们与武汉、厦门、深圳等地的高等院校和公司合作,建设股份制的公司,共同就公共视频监控技术开展研发。由我们学院牵头,申报了一个国家“863计划”的视频信息语音存储技术,目前获得国家“863计划”的储备项目。这个项目如果获得正式立项,至少有3000万元以上的经费资助。在这个项目里,我们已经进了五个博士。我们的学科建设是有重点的发展。我们作为一个地方本科院校,不可能全面发展,就选择一两个领域寻求突破。
最后是管理。主要是抓制度建设。首先按照创办合格本科院校的要求,用了一年的时间,基本上把学院的制度梳理了一遍,汇编成册。其次就是以岗位设置和绩效考核为抓手,真正做到“工资保公平,岗位靠竞争,津贴靠贡献”。虽然我们已经参照公务员系列进行了转制,但警察学院毕竟是一个高等学府,是一个事业单位,我们在套正处和副处等行政级别的时候,要求教师必须先进入二级教授、三级教授、四级教授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系列,通过这种激励机制来促使老师搞好教学和科研。
张高文(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院长):
我的发言题目是“如何打造行业性公安本科院校的行业特色”。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比较好回答的,因为我们不需要提炼特色,我们的校名“森林警察学院”本身就是特色。但怎样打造好特色,还是需要我们做一些事情的。
第一是外部环境。你既然是行业公安本科院校,那么就一定要依赖行业主管部门。我们是国家林业局唯一的本科院校,是独生子女,这是很大的优势。国家林业局的各部门领导对学校都是非常支持的,但你要提出来要支持什么,这是要靠我们自己来努力的。我们是2010年和江西警察学院一并升本的,当时学校的财政状况并不是很好,每年的总投入就是1个多亿,刚刚够运作;还有征地贷款8000多万元的负担。今年的预算已经突破2亿2000万元。有这样一个基础,办学就好办了。我们的规模和铁道警察学院差不多,在校生不到5000人,教职工不到400人。
这样一个外部环境非常重要。我举几个例子。我们的事业拨款是计划财务司管的,我们的科研经费是科技司管的,我们还有一个顶头上司是森林公安局。那么这几个部门对我们都非常重要,比如说仅科技司给我们的科技经费,不敢和普通的高水平大学比,但是和公安院校比还是比较好的。2012年我们在科技司有16个项目立项,到账经费600多万元,产出了多少呢?10多项成果已经在行业内推广应用。2013年科技经费已经突破1000万元。这样看,我们的外部环境基本上得到保证。
还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争取科研经费,多出成果。我们先后成立了4个带“国”字头的科研机构: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国家林业局警官培训中心、国家林业局林火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鉴定中心。这些机构每年都有可观的经费。
第二是内涵。内涵主要是特色。我们刚才讲的是特色的外延方面,从内涵上讲,应该是两点:一是特色专业,二是特色课程。说专业设置要特色鲜明,也就是说要设置特色专业。我们有森林消防、野生动植物鉴定等特色专业。专业建设要特色化,这是我们现在重点抓的内容。怎么样特色化呢?就是要开发特色课程。我们的学生出去以后,到了森林公安肯定能够拿得下来,到地方公安也可以做;但是地方公安院校的学生到了森林公安,短期内就适应不了。然后就是出一批特色教材。最终就是落实在复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你是公安院校的老师,又是森林公安院校的老师,你必须融合两大门类的知识。
简单来讲,我认为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环境,你要紧紧依托于行业;再一个就是内涵建设上,向专业靠拢,向特色靠拢。内涵建设的基础是学科建设。我们现在重点抓的一件事情是学科建设。我当院长以后,自己给自己压了一个担子,我自己分管科研工作,这个在公安院校当中,我想不多。为什么这样做呢?我觉得我们新建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最弱的就是科研。所以我作为院长,就承担这份责任,主抓科研工作。那么抓科研以什么为抓手?这又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光说我重视不行,还要把科研工作的重点落在学科建设上面。学科是一个概念,我们现在做什么、怎么做呢?我从2011年开始,每年拿出79万、80万,每个专业带头人给你10万块钱,去做软科学研究。就像刚才程院长说的,把工作当做学问来做,要让每个老师、每个专业带头人都知道什么是学科。第一年就是让大家了解学科是什么,专业是什么,学科与专业的关系是什么,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是什么。实际是平台怎么搭建。这批软科学经费每年都有。第一年叫第一阶段,是务虚,把概念搞清楚;今年2013年是第二阶段的第二年,就要成果了,就要凝练学科方向。过去我是按专业方向来做的,还不知道谁的学科、谁的专业能够成为我这个学校的重点建设学科。那么2013年、2014年、2015年,逐步理清,让我们的学科凸显出来,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突出出来,然后再花大力气去建设。我们现在搞实验室建设,钱怎么投?以学科建设为主。你搞实验室建设,要经过论证,钱多少都可以给你,如果没有意义,一分钱不给。所以通过这一段路,我们在第一期工程的第一阶段评估的时候,就是验收的时候,不是我们校内专家验收的,我请了南大的、东南大学的一些学科带头人,还有一些负责学科建设的专家,来给我验收这第一期工程。当时他们给的评价是“没想到”。说按他们理解,学科建设应该是有研究生教育的单位才去做的一项事情,才把它当做一个重点来做,没想到你们新建的本科院校把这件事情做到这么扎实的程度。他们很惊讶。他们看到的成果,就是一年的成果,他们也感觉到这个钱花得值。
廉长刚(重庆警察学院院长):
我的发言题目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发展思路”。
大家知道,我们新建本科院校要达到国家的规定、社会认可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标准,以及办出自己的特色,需要一个较长的、艰难的建设周期和发展过程。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艰难的转型和提升的过程。这个转型提升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共性层面上的,这就是我们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变,这是我们普通高等学校升本之后应该面临的问题,这里主要解决的是内涵升本的问题,就是建立一个合格的本科院校;第二个提升转型层面,就是一个个性层面上的,它关注的是我们特色办学的一些问题,就是如何把学校办得更好。下面结合我们重庆警察学院升本后面临的问题,谈谈我们的初步想法、感悟和做法,抛砖引玉,谨供参考。
第一,谈谈我们新建本科院校关于本科办学理念的转变。刚才两位领导都做了发言,非常好。升本之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办学思路、定位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办学模式。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往往带来如下的问题。一是墨守成规、照搬照抄。它的表现形式就是我们老师还习惯于传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沿袭以前的讲课方式和方法,以及采用我们原来的讲课内容和深度。甚至个别老师拿专科的教案在本科的课堂上进行讲授。二是好高骛远,极力攀高。升本不到半年,就琢磨着要上硕士点,甚至考虑到和某些高校联盟博士点,这导致我们盲目地沿袭和抄袭某些学术性大学的办学理念、定位以及教育方法,而背离了公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面对这样的问题,重庆警察学院也是跟其他院校一样,首先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以“怎样办本科”为主题的大讨论,其目的就是转变我们老师的大学理念。首先从党委班子开始,集中解决什么是公安本科教育、如何办公安本科教育的问题。其次是中层,依据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的指标体系、普通院校设置的有关规定、教育部提高教育质量有关规定等文件,领会精神实质,转变办学理念。同时我们要求每个教职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讨论,还要写心得、写体会、写论文,最后我们择优出一本论文集,把论文集发给每一位教职工,反复研讨。
第二,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有公安大学的、刑警学院的,还有地方高校的,就如何办好本科教育来校传经送宝,重点就是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有什么不同的问题。我们是2012年的3月收到教育部同意我们成立本科院校的函,到8月份为期5个月时间,我们进行了教育理念转变的大讨论,大家收益非常大。在此基础上,我们实现了学院重心工作的战略转移,就是从迁校升本到内涵建设的转移。我们的内涵建设的抓手就是刚才诸位领导提到的学位授予点的评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合格评估。为此我们对照教育部关于合格评估的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以及39个观测点,制定了内涵建设十年发展规划,任务层层分解,有时间要求和任务要求。今年全年进行的是教学规范年,明年搞的是教育质量提高年,每年都有工作目标。这样,全院上下达成了共识,确立了人才培养至上的理念,协同发挥我们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职能。
另外,再谈一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因为我们知道,一般在升本前,为了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升本指标,我们大量引入人才,人才引进之后发现某些教师不适应教学工作岗位,有些教师所学专业与现在所从事的专业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就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比如调整所任专业与课程、送有关高校有关专业培训进修、挂职锻炼、实践调研等,打造双职型和双能型的教师。通过这些举措,基本解决了300多人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及胜任教学的问题,我们还有两年时间基本结束这个工程。另外,我们与公安分局各个总队64个单位建立了校局合作机制,我们聘请了110个兼职教师到学院授课,一学期至少来6次,上6节课,这样也弥补了我们教师的结构性缺陷。这是一般升本高校面临的困难。
第三,关于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我们知道一般本科院校学术氛围比较浓,而我们专科院校行政色彩比较浓,集权管理比较重。升本之后,还采取这种行政命令式的方式不解决问题。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一些传统学术型大学学习,充分发挥各教学系部、院系的职能,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我们党委开了几次会,下达了红头文件,确定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行政部门为教学、为师生服务,在各种荣誉评选中向老师倾斜。这是我们采取的第一种方式。我们采取的第二种方式就是权力下放、教授治学,就连学术委员会主席也不一定是校长兼着,可以由有影响、有造诣的专家教授兼任,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科专业建设及教学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同时我们从国外和国内知名大学请一些学术专家讲学,都由各个系部来主持,保证每周必须有10到15场学术讲座,包括我在美国留学四年,课可以不上,但讲座必须听。这样强化了通识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我们想,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是我们新建本科院校的弱项,所以我们最近又调进了19名老师,都是数学、英语、物理、中文等基础专业的,来加强基础学科,同时也为我们的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提供辅导。
吴跃章(江苏警官学院院长):
记得2010年12月4日上午,也是在这里,我们为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将要申办本科教育进行了一场讨论。有幸的是两年半后的今天,我又走到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升本成功后的铁道警察学院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问题。我认为这样一个论坛的选题非常有远见,非常有意义。时间关系,我只能简单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江苏警官学院的设置是2002年1月9日在桂林龙湖饭店举行的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大会上全票通过的,与湖北警官学院一起,成为全国第一批公安本科院校。说实话,我当时在现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既兴奋,也担心。担心的是,现在瞬间就从专科变成了本科,但本科如何办?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记得教育部专家组的组长王荣顺,他是东北师范大学原来的校长,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申办本科很容易,一夜之间就能换个牌子,但是你要想办好一所本科学院那是很难的。当时说这个话,我们没有体会,只是想着尽快升本,不管怎么样,后面再说。但实际上真正牌子拿到的时候,感到肩上的担子是沉甸甸的。下一步怎么办?
曾经有领导提出来,我们要创办一流的公安本科院校,这个目标当然是非常好的。但后来冷静一想,不对。刚刚变成本科,要想变成一流的公安本科院校,那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建什么?建合格的本科院校,标准在哪?2000年5月份,教育部颁发了《普通本科院校水平评估方案》。当时我是管教学的副院长,感觉到这就是标准,这就是我们创建合格本科院校的指南。正如刚才小白院长讲的,因为这个指标体系它是我们中国办高校、办本科院校多少年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肯定比我们想得要好,所以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来办就行。我们就定下来一个思路,就是一定要赶在这一轮参加办学水平的评估。
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定下来一个五年计划,要创建合格的公安本科院校。所以2002年我们就开始把它定为准备年,思想准备,也就是刚才我们长刚院长、高文院长他们都讲到的。我们一直办专科,办本科没经验。特别像我们学校,由三个学校合并而成,其中还有中专学校,自己还没搞清自己究竟是谁呢,就在办本科了。所以这个思想观念的准备很重要。我们请了大量的专家来做讲座。首先从本科、专科的区别讲起,从什么叫学科,什么叫专业,它跟专科是什么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和讨论,因为要突破我们多年形成的那种思维和行为习惯,是非常难的。
2003年定为启动年。每年一个主题,当然这并不是说每年只干一件事。启动年做两件事。一是梳理几十年办专科教育的成绩、经验,包括教训,在本科教学中能用的就把它继承下来,甚至发扬光大,不行的就把它淘汰、废弃。二是制定适应本科教学需要的规章制度。在教学方面我们就制定了一个教学规程,我们把它称为程序性的。每一个教师,从备课,教材的选择,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的制订,一直到学生毕业,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规定。教师只要把这个学会了,程序问题就解决了。
2004年我们把它确定为规范年。因为你有制度了,就要规范我们的一切教学行为。2005年,就把它定为质量年,因为规范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2006年,我们把它定为迎评创建年。因为这一年,我们第一届本科生要毕业,按照学位办的规定,在江苏本科生毕业之前一个月,学位办组织专家进行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专业的评审。正好,我们借这个机会来把迎评创建工作再促一促。2007年,我们就把它确定为迎评创建的冲刺年,接受教育部的评估。2008年把它作为整改年。一共六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了这样几项工作。第一,具体操作上,我们从2003年就成立了迎评办。依托高教研究室,抽调了精干的人员,成立这样一个机构,由我来兼任迎评办的主任。第二,我们很明确,迎评创建工作的重点在系部,我们每年的暑假,组织对全校系部工作的评估,每个暑假用几天时间评估。第三,我们搞了一些诊断性的评估。我记得2005年下半年,我们就通过省教育评估院,邀请专家对我们学校整个系部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评估以后查找问题。通过这几项工作,我们把创办合格本科院校工作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同时还列了一个课题,就是创建合格本科院校的课题。每年我们出一本评建工作研究报告,来分析我们哪些做到了,哪些还存在问题,下一步怎么努力。
在平时,我作为分管教学的院长,大会小会讲的一个问题就是迎评和创建其实是一回事。因为弄得不好呢,有同志就会想到迎评是额外的负担,其实不是。因为建设合格本科院校,我们是通过迎接评估来检验的。我们强调,迎评创建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因为即使没有评估,你新建本科院校也必须要这样做。它没有给我们增加额外的负担,只不过使我们增强一个规范意识,还有一个档案意识,就是每做一个事你都要规范。比如我们开展一个教学方面的活动,从开始计划,然后到实施,然后到小结,你都要有一个完整的材料放在那儿。到评估的时候你只要把它汇总就行了,形成这样一个概念。因为多少年的积累以后,你再怎么评估,我们都不需要费什么劲,不需要像我们以前有些评估,到时候补材料。
最后2007年,就是真正评估的那一年,我们在5月份,自己请了专家,对我们学校又做了一次诊断性的评估。然后暑假不休息,进行整改。到了9月12号,省教育厅又组织专家组对我们学校进行了一个预评估。11月份教育部来评估的时候,专家组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级类,因为最高就是优秀,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是合格。
可能还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特别是新建公安本科院校。
一个是定位问题,包括规模、规格、服务面向等等。我感觉,有个别公安本科院校定位定高了。比如有一个本科院校,在谈定位的时候说,要在“十二五”期间办成具有国际水平的警察大学。这是给教育部评估中心的自评报告上写的,是正规文件,我们都看到了。这怎么行呢?定位太高了!公安大学讲讲,刑警学院讲讲还可以,我们这种学校怎么能讲呢?再一个,你不要以为我们搞了几期东南亚警察的培训就具有国际水平了,整个东南亚国家大都不算发达国家,所以这个定位是不对的。
还有服务面向。这一次评估发现几个学校存在一个大问题,就是受学生就业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规模,大量招收了非公安专业学生。这个服务面向就有问题了。不是说不可以招非公安专业,因为我们是公安,立足点是公安,面向的主要也应该是公安。你有剩余的资源面向政法、面向社会是可以的。我们某个学校,法律系30个人,有2800名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你培养的学生能去跟名牌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比吗?刚才小白院长讲的我非常赞成,尽管江西也有个分配问题,你都招公安专业,那这个学校很难办,所以借助于公共安全领域,这是我们的强项,是可以的。
第二个,生师比的问题。按照教育部的标准,有些学校的规模都应该是黄牌警告,甚至应该停止招生了。我给他们算了,生师比基本都是23、24比1,但是他们算的都是20、21比1。为什么这样算呢?我跟他们交流的时候讲得很清楚,他们把外聘教师算进去了,按规定是可以的,但要求是这样的:你的外聘教师要进入总数必须是聘期2年以上,全职在你学校工作,独立承担一门课程,这才能算。所以我看了几个学校,一个都不算,基本上都是要么上几期课、讲座,要么就是在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当个实训教官,实际上都不行,因为规模太大。特别是我们某个学校提出来“十二五”期间达到10000人的在校生,他这个学校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因为转了公务员了,外人很难进来,渠道不畅通。我说你已经达到23比1了,等你达到万人的时候,可能要三十几比一了,所以这就是矛盾。
第三个问题,教学管理问题。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都比较薄弱。我们某个学校,专家组进校之前三天,才把每个系部的教学秘书配上。还有某个学校教务处本来人就不多,每人每周还兼10节以上的课。
第四个问题,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这个具体不说了。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作业、试卷、论文。这是新建本科院校问题比较大的。由于规模大,生师比高,教师指导论文的速度、投入的精力不够,或者不认真,我们看到的论文问题很多。甚至有的教师所作的论文评语与论文本身毫无关系,就是纯粹从哪贴上来的,贴错了。包括试卷也是这样,有的试卷按大纲、教材要求,试卷的题型、知识点的分布都有问题。包括最后考的分数,不及格的占了大部分,最后试卷分析的时候,仍然写上成绩呈正态分布,或者说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覆盖面怎么样。还有出的A、B卷,最高的重复率能达到80%以上,往往是A卷正式考试,B卷用来补考。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普遍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看从现在开始就要抓,通过几年整改,我相信将来评估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讲,合格评估也好,以前的水平评估也好,确实是全校上下的一个重中之重的大事,是我们每一个教职工的事情。当时我们学校提的是,“人人肩上有指标,个个都是得分手”。你不能争分,但是你最起码不能被扣分。只有全院一心,上下一致,评估才能顺利通过。
通过这个评估,我们学校就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2008年评估完了,就及时转移,转为内涵发展,然后形成了我们现在正在实践的这样一条办学的思路,就是坚持两个主动融入:主动融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主动融入公安工作改革发展的大局。因为我们是普通院校,必须遵守高等教育规律;我们又是公安院校,必须遵守公安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坚持学历教育、在职民警培训、警务实战和理论研究并重协调发展。通过抓三大建设,就是以学科专业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建设,以新校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硬件建设,以干部教师队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队伍建设,来实现“三个优秀”的奋斗目标。“三个优秀”就是:建成公安专业特色鲜明的优秀教学型本科院校,建成优秀的省级民警培训基地,建成优秀的警务实战和理论研究基地。
王丰年(湖北警官学院副院长):
我发言的题目是“公安本科院校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这个题目很大。应该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公安本科院校建设的经验。刚才吴院长已经说了,我们是跟江苏警官学院第一批升本的本科院校。10以来做了一些工作,有一些办法,这些办法也可能不是经验,谨供大家参考。
我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也就是所谓的经验吧,就是实施特色创新的品牌战略,打造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在这个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创建了一个警察临战学的信息学科,申办了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比较大规模地开展了中国警察史的研究。这三个方面,我们认为是我们湖北警官学院的特色。关于警察临战学现在有争议。这门学科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一个德国人叫阿尔特曼先生,到中国来推销他的警察临战学。我们党委书记赵志飞教授,听了以后很感兴趣。从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展望到10年20年以后,我们可能也面临警察临战的问题。在2007年春天,我们去了阿尔特曼先生工作的德国的一所警察学院以及他的家乡,学了他的经验,回来以后就创建了警察临战学。实践证明,这门新型的学科应该是我们学校的一张名片。至于后面的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也是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个高地。中国警察史的研究,也是很有成效的。我们建立了一所警察博物馆,湖北省文化厅每年给我们博物馆50万元的建设费用,我们这个馆里还有镇馆之宝。兄弟院校的领导、同志们以及其他院校来的人都会进去参观,所以这也是我们学院的一张名片。这是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时间关系,我讲得很简单。
第二个方面,实施校园文化的铸魂战略,提升育人的软实力。我们湖北警官学院以“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为校训。充分发挥公安文化的育警、励警、律警、强警的四大功能。我们着力打造了五个系列的校园警察文化。第一个文化是以立身做人、乐意服从、服务大众为主要内涵的理念文化,来培养价值观。我们把它简称为人从众。人,一个人,从两个人,众三个人。我们的院徽在这个方面应该说比较完整地体现了这个文化理念。第二个文化是面向实战、贴近实际、务求实用的训练文化,培养战斗力。第三个文化是龙腾虎跃、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管理文化,培养好作风。这个方面,我们做了比较多的工作。在座领导和老师如果去我们学校,一进校门,有很大的一块三峡石,从三峡底下挖出来的一块石头,应该说还是值几个钱的,上面有四个字:“剑胆琴心”。这个文化在我们学校已经深入人心了。这是我们学校的几幅图片。我们学校如果说有什么经验的话,在环境文化方面的建设可能有一点自己的经验。图片比较多,因为时间有限,我就不跟大家展示了。一句话,我顺便在这个地方给湖北警官学院做一个广告,请在座的各位到湖北警官学院来,那里四季春常在。我们湖北警官学院打造了感恩文化,我们建了感恩林,我们打造了桃李芬芳桃李林,桃李满天下。我们还有忠诚广场,我们还有教官沙龙,那里面可以喝咖啡,每年给老师一定的经费来喝咖啡,请大家来的时候我请大家喝咖啡,那里还有香茶,还有鲜花,当然最后我们还有美酒来招待大家,这是环境文化。我们对环境问题是这么看的,因为最近流行一个泡菜理论,说这个学校是一个泡菜缸,泡菜汁、泡菜汤是什么样的,就能泡出什么样的人,应该说这是很有道理的。第五个文化就是我刚才讲到的剑胆琴心石。那就是以剑胆琴心、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健康文化来激发新活力。我们学校的校训当中有一句话就是文武双全,就是要剑胆琴心啊,天下之大勇者,其胆如剑,其心如琴。剑胆者,铁肩可担道义;琴心者,妙手可著文章。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三个方面,实施强师战略,提高实战教学能力。这一点我就不多说了。毫无疑问,教师是大学之本。中山大学的前校长黄达人先生,这是我们国家现在很有名的教育学家,他有一本很重要的书,叫《大学的观念与实践》,商务印书馆印的,很值得一看。他谈三大理念: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教授就是大学,善待学生。所以要实施强师战略,我就不多说了。我们建立了到一线找课题、从一线做课题、回到一线检验课题的工作机制。理论和实战的结合,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师型。对双师型的理解不一样,但是我们更多的理解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们在校内建立了29个市区训练点,校外有7个训练点。我们有“三真司法鉴定中心”,我们把李昌钰作为一张牌来打,我们专门有李昌钰工作室,把办案教学科研融于运用。最后我们面对年轻教师举办警察特训营,好多年轻教师感觉受不了。
第四个方面,实施服务承诺的保障战略,提升管理服务的能力。这个方面我们做了两项工作。一是物质方面的。我们建了教官花园,我们每一个教师现在都有住房了,而且住得都还不错;我们建立了教官文体中心的明星工程。我们要提倡无私奉献,但是无私奉献不能作为我们设计制度的一个基石,当然我们把精神和物质都要结合起来。二是制度层面的。我们建立了服务承诺制。我们教师跟学生承诺,教师为学生服务,行政管理人员要为教学服务,这不是谁大谁小的问题。在一个学校里面,无论是管理人员、教学人员都是重要的。缺了任何一个,这个机器的运转都有问题。所以我在有些学校看到,教师和行政人员往往有这样和那样的看法和矛盾,其实没有必要,都是重要的。这绝对不是说空洞的话,大家要互相理解,要互相沟通,因为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所以沟通就是一种生产力,沟通好的学校,一定是发展得比较好的、比较健康的学校。这是第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近几年的思考。我简单说一下。我们在进行的,这种思考更多的是我们认为我们做得不足的,做得不好的,或者很多公安院校在这个方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第一,就是要凸显办学的特色,提升社会竞争力。6月17日,吴院长他们要到我们学校进行合格评估。我们在写自评报告的时候反复提炼,我们的办学特色是什么?这样几句话:政治立校、文化育人、校警一体、协同共建、服务行业、突出应用。有的同志一看,可能觉得这算是什么特色,公安院校都这样的。恐怕角度不一样,做法可能就不一样。比如说政治建校,我们的书记总是给新生讲第一堂政治思想课,要把好东西讲好,不能是空洞的东西。再比如说文化育人,我们刚才已经说了,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还是搞得比较好的,是湖北省高校的先进单位。再一个就是校警一体、协同共建。刚才小白院长已经说到了,我们国家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机遇,就是2011计划,也就是协同创新。在这个方面,一定要走出学校,走出校园去办学,我们从公安教育去谈公安教育,我们是谈不清楚的。我们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我们看其他的行业、其他的领域可能会清楚一些。再一个就是服务行业要突出应用,这一点跟洪堡模式、洪堡理念有点不同。现代大学之母德国的洪堡大学,它认为教学科研为一体,培养人,尤其是个性和道德的培养、灌输知识很重要,不太重视实用能力的培养。我倒以为,公安院校在这个方面既要在洪堡模式之中,又要在洪堡模式之外。所以我们还是要突出应用,要服务我们的行业。这是第一个方面的思考。
第二,就是要强化教学管理活动,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这个刚才吴院长已经说得很多了。我发现我们公安院校在这个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从上到下对教学管理活动不太研究,也不太熟悉,熟悉的人也不多,这个话可能是比较实事求是的话。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很重要,我们经常讨论公安院校到底是姓“警”还是姓“学”的问题,我本人认为是姓“学”。铁道警察学院,中心词是学院,铁道警察,是个定语,是个修饰词。办警察学院,首先要把它办成大学,毕竟还是全日制的二本的学校,所以要遵守高等教育的规律。高等教育的规律大家说法不一样,你在百度上查一下,五花八门,但是起码的东西应该在,起码的东西应该有,而且我们就应该按照这个做。在这个方面我特别想说两个观点。第一就是关于改革和创新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多的新建本科院校,改革创新的劲头很足。其实改革创新,特色肯定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些东西不要去改革创新,就是拿来主义。今天这个会议,我认为就是很好的拿来主义,引进成功的经验,那本身就是高等教育的规律,你为什么要去改它呢?你就为了标新立异?那是没有必要的,那是走弯路。所以在这个方面有时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有时候可能还容易一点,有所不为,按照别人已经成功的规律来办,说不定还难一些。所以我想起古人说的那一句话,勇者有所为,智者有所不为。我们要十分警惕,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瞎折腾。时间是折腾不起的,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借鉴别人的,缩短自己探索的路程,减少成本。像中国的经济一样,我们用了30多年走过了西方100多年,乃至200年发展的道路,为什么?我们就是借鉴、“山寨”了别人的一些东西。高等教育的规律就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观,面向需求。需求是最重要的。武汉有个本科院校,二本,跟我们一样的起点,武汉纺织大学,它能够拿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就是面向需求。麻省理工学院,二战接受了美国军方的一些企业,马上成为世界理工科不可逾越的高峰。香港科技大学,我记得是1991年的10月份才办校,22年的时间,现在已经是亚洲第一,世界排名将近40位。我们公安警察院校在这个方面要尤其注意。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这个方面我前面已经说了,教师是根本,教授就是大学,这是黄达人校长的观点,我就不多说了。最后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办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公安教育。不管大学的功能是三点还是四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根本的还是人才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就是你这个学校最靓丽的名片。我们现在很多大学就是争项目、争资金,“211”争到以后争“985”。实际上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对本科生的培养。哈佛大学的前校长哈瑞·刘易斯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就是《忘记了灵魂的大学》。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我记忆犹新,他说现在的大学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卓越地位,而忘记了自己最根本的任务:培养学生。我们湖北警官学院在这个方面正在反思,我们有危机感。我们湖北去年录取高考的大学生是35万多,今年的高二的学生是多少呢?32万。这是一个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在两年以后,高考指标不增加的情况之下,32万名高中毕业生每一个人都可以上大学,只是你是上武汉大学还是上北京大学的问题。怎么办?新建本科院校在这个方面特别要有危机感,那就是若干年以后,我们可能存在关停并转的问题。所以只要我们把学生培养质量提高了,党放心,人民满意,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如果学生家长都愿意把学生送到铁道警察学院,学校就有希望。最后,我衷心祝愿铁道警察学院越办越有人气,兴旺发达、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樊崇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我想讲两个问题,第一个既然是一个大学,专升本了,大学的精神是什么?刚才大家都讲规律,办本科的规律是什么?我把它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要正确地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我说这么八个字:教学为本,科研领先。这是我多年来,也算从事教育工作50多年来的体会。你这个学校怎么能成为名校?你怎么能成为名教授?你怎么能成为一个精品教材?你怎么能拿出自己一个名片?除了搞好教学,还要搞好科研。你要没有科研,现在教育部指标很具体,评一个副教授要发表多少论文,评一个教授要发表多少论文,还要在核心期刊、权威期刊,有人急得都跳楼了,就差那么一两篇文章。为什么卡这么死呢?就是要你正确处理,不仅要把教学搞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基础上,来提高教学质量,把科研搞好。科研也是一个学校的生命,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生命。这是我讲的第一点。这也算对铁道警察学院的寄语吧。一定要有一支科研的队伍。我们能不能办成世界一流的警察学院,我看要有这个信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嘛。这个信心,这个目标方向不能变,这是我讲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点体会,我是研究侦查的,想就刑诉法的修改,就侦查专业领域的科研问题,讲一些话。新的刑诉法公布以后,我也走了20多个省跟大家接触,和我们200多万警察接触,和22万检察院工作人员、33万法院工作人员接触,和很多老朋友接触,我看到,当前我们这支公安队伍,如果不走专业化的道路,不走职业化的道路,埋头办案,最后还办了错案,这个事怎么解决?我认为这与科研关系很大。现在我们的科研工作要考虑三个背景。
第一个背景,当前我们国家的地位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我们政法工作怎么办?去年刑诉法公布以后,我到澳洲、美国去讲学,讲完以后,一个非常要好的教授,他说樊教授,你们中国是怎么回事?奥运会也开了,大阅兵也阅了,金融危机你们也抵挡住了,马上你们就是世界老二了,你们的政法工作是个什么状况呢?老先生开始背了,一会儿一个躲猫猫,一会儿一个喝开水,一会儿一个做梦死,诉讼还没进行完,你们就把人家打死了,一口气背了35个,我才掌握20多个。每一年的人权报告,首先给我们戴一个帽子,下头拉了一大堆名单,谁被关在哪打伤了,谁被关在哪打残了,谁被关在哪打死了,都和我们政法工作和我们公安机关有关。我一边在反驳人家,一边在打鼓啊!经济搞上去了,你的政法工作、你的刑事诉讼、你的刑事侦查是个什么水平啊?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白天攻、晚上攻,攻得让你受不了,得,交代了,案子侦查就结束了。行不行啊同志们?我们作为公安院校,同志们一定要认真思考,我们侦查工作今后5年、10年怎么办?你搞科研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行啊。这是我考虑的一个背景。设定科研题目搞科研,要明确这样一个发展方向,不能固守原来的模式不变了。
第二个背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依法治国往前推进,对我们政法工作的要求、政法干警的要求,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什么能动司法啊、大众化啊、依靠群众啊,明确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职业化的要求。这个专业化、职业化靠谁来实现啊?还不是靠我们公安高等院校嘛,靠我们的大学来培养嘛!这个背景也是当前我们制定科研规划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如何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
第三个背景,我叫小环境。远的不说,最近两年,特别是大家地处河南,最近我们公布的这一批冤假错案,希望同志们要认真地研究一下是什么原因,和我们侦查工作是什么关系。过去我们纠正冤假错案是:真凶找到了,把人家放出来了;被害人被杀了,结果被害人又活了。这才纠正冤假错案。最近我们公布一批冤假错案,以后陆续还要公布。疑罪从无,无罪释放。这种新理念、新做法,这样的办案方针,同志们要认真研究,如何把它落到实处。我们河南也有这样的案子嘛,关了12年了,最近才得到解决!有人把一个女孩子强奸以后杀了,现场的脚印是38号鞋,被告人是44号鞋;被告人血型是A,被害人血型也是A,现场勘验的血迹是O。血型对不上,鞋印对不上,还要关着不放。一会儿判一个死刑,一会儿判一个死刑,判了两次死刑。这样行不行?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对证据的收集、运用缺少规则,缺少研究,凭感性办事。侦查工作如何由科学化、智能化走向现代化?你不研究行不行啊?公安政法干警要走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从专业来讲,证据出现的一些问题,冤假错案的纠正,要求我们科研工作一定要赶上。我们办案的理念、办案的方法是滞后的,落后的。所以,同志们一定要重视科研,重视教材的修改、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一个本科院校,不解决这些专业上的问题,怎么能说你是个合格的本科啊!这是三个背景,同志们要考虑。
在解决科研的问题上,我们不能说一切都学外国的,外国都好。我也总结两句话:既要有世界眼光,又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我自己也是公安部特邀的执法监督员,还有特邀的执法专家,我一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公安系统混。在和大家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差距,我们理念上的差距实在太大。最近部里办了两期全国培训班,请我去讲了两次课。讲完以后你猜大家怎么说啊?您的案例很好,讲得也很精彩,但听完以后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觉得浑身不舒服,就感觉到不适应。还有一个人给我递了个条子:教授,你不要讲别的,你只给我讲一讲,我们与犯罪嫌疑人究竟谁是孙子谁是爷!一会儿一个保障人权,一会儿一个录音录像,一会儿一个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一会儿一个非法证据排除,听完您这个报告我要辞职。行不行啊同志们?缺少的是一个世界眼光。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些东西不纳入到我们发展当中,不纳入到我们行政执法当中,不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这个国家究竟怎么办?希望同志们要认真地思考,今天我没有时间来给大家讲为什么要把尊重保障人权写进法典,为什么要写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为什么要严禁刑讯逼供,这些基本的内容我以后有机会再来给大家讲。这一套很多同志接受不了,特别是我们公安的同志,抵触情绪相当之大。我们警校啊,作为一个大学,一个本科,其中的道理你一定要研究清楚,要宣传世界,要面向世界,要考虑到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发展。原来的侦查方法,原来的侦查理念,原来的侦查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了,包括死刑案件,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个死刑权收归中央啊?我到南京大学讲了一课,讲完以后我说关键是两个问题:一个,杀人是不是要偿命;另一个,一个人的经济价值和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能不能画等号。结果有个研究生站起来反驳我,他说教授,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的文化证明一个真谛,杀人就是要偿命。我说你学过刑法了没有啊?我们的刑法理念究竟是教育刑法论啊,还是目的刑法论啊?我们共产党人是教育人、改造人呢,还是惩罚人、以惩罚为目的呢?我就刑法的性质和定位问题又给他讲了半天,最后他说我明白了,我说错了。你看,这些基本的理论、基本的道理,作为研究生都不清楚,更何况我们的公安干警呢!
新的刑诉法公布,提出来一系列的诉讼的理论、诉讼的程序,特别是对侦查工作的改革,同志们要认真地思考。时间关系,我列五个问题,你立项也好,自学也好,研究也好,希望同志们来认真研究。第一,侦查理念的转型我们要研究,要立项。第二,新的刑诉法确定的侦查模式如何转型?过去的办案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行了。第三,诉讼结构的调整、律师的参与,我们公安机关如何应对律师制度的改革?侦查中间,过去是秘密的,现在要告知律师,律师有不同意见,应当听从律师的意见,你听不听?包括会见问题。第四,如何强化证据法学的学习,建构我国的收集证据、调查证据的证据规则。第五,如何规范侦查行为;行为的规范与技术侦查、秘密侦查、控制下的交付,如何在公安机关落到实处,实现侦查现代化。
我就讲这么多,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讲,谢谢各位!
许昆(中国刑警学院侦查一系主任):
刚才听了院校长们精彩的、宏观的发言,收获很多。我作为刑警学院一个刑侦系的主任,就讲一讲怎么把领导们的顶层设计贯彻好,怎么领着老师们干活,我从这个角度谈几点体会。
我们刑警学院的刑侦系,在学校承担的职能:第一,要在刑警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中,在侦查学专业领域里面要走到前面,发挥引领作用;第二,我们的刑侦课与预审课,作为工具类的课程,给刑警学院所有的专业提供工具性的和专业基础性的东西。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定位。刚才领导们提到了大学五大功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等。我们主要是做好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两个功能。
第一个,在纵向上,我们学校不是科研类的学校,最近领导梳理叫科研教学型的院校,这也是最近刚刚提起的。我们教学系部,突出的是教学。教学型的院系并不等于没有科研,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但我们学校本科生占大多数,所以重点是教学。另外,学校成教的任务特别繁重,要积极地回应基层的需求,各种科所队长、刑侦局长的培训很多,这就把教学带到了应用型的前沿。所以说以教学为主并不等于没有科研,刚才樊教授讲的好多问题,我们要积极进行回应。
第二个,作为一个专业的教学系部,怎么把学科专业建设融入到每个老师的工作当中去,是我们系主任需要思考的。相对于像西政这样的法律院校中的侦查系,我们的提法是人无我有;相对于其他的院校侦查类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我们的提法是人有我特、人特我优。这个战略的实施主要有两点:一是初速度。刑警学院在这个专业领域起步较早,你只要有新东西,保持一个初速度,你就具有示范性、引领性,逼着老师们就往前跑,逐步形成了一个传统。二是协作。公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落后了一大步,过去老师们总结一套办案模式可以吃多少年,现在信息化集成太快了,你怎么赶也赶不上,你也模拟不出来。再就是现在单独的一个警种很难再去应对刑事犯罪,要靠各警种的协同。所以我们就靠初速度和协作两个战略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科学规律,做强专业的构成要素。有了这样的思维,并把这样的思维融入到课程、教材、科研里边去,你这个专业一定会强。建议我们新办的本科院校,一定要让老师和课程组每位老师关注到国家质量工程。我们在育人过程中,当我们从学科本位向能力与素质本位转型以后,我们怎么跟着走?这个质量工程,是一个国家的指标,它课程里有多少个要素,每个要素要达到什么规范,老师只要跟着这个做,你这个专业的内涵就一定对接到了国家的指标上,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老师做学问、上课的方法。这个东西是国家的一种智慧,是国家团队的智慧,它一定有一种大的战略在里边。我们刑侦系在专业上建设上,侦查学是2008年特色专业建设点,侦查学还是辽宁省的综合改革的试点项目。我们建设了一个精品课程群,四个课程群、十四个课程组,全部是省部级和国家级的精品课。另外我们有三个辽宁省的优秀教学团队:一个是预审与侦查理论,一个是现场勘查,还有一个是示范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老师在这个指标体系中、在这个氛围当中工作,谁掉队他自己就觉得不好意思。我们有一批年轻人,他们确实非常优秀,谁在这个团队中逆势而行,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孤立。
我们讲做强内涵,什么是内涵?最核心的课程、教师、发展的思路和定位,我们理解是三个要素。定位你按照学校领导的顶层设计,横向的参考,选好交给老师去做。再就是特色,以鲜明的应用性前沿来构建特色。因为作为一个行业性的院校,你毕竟要回应行业建设的需求,所以说在这一点上,我们概括这样的几句话:面向全国打击犯罪的主战场,把握应用性的前沿,实战引领教学,以高端研发来推动教学。作为部属院校,我们这几年为公安部刑侦局和其他业务局做了十几项专项任务,比如说一些指导手册等,比如说我们与公安部刑侦局联办一个犯罪对策研究中心,它是国家整个刑侦方面政策优势、信息优势、资源优势最集中的地方,我们做项目,自然就享受了这种资源的优势。刚才领导们谈得很好,没有科研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还有一句话叫开放办学、提升教学,我们与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搞横向联合,做过几个国家的项目,这是行业内这一块。我们怎么去做,叫实战引领,高端研发,然后科研教研,开放办学。
第三个,关于教学练战。教学练我们都没有问题,这个“战”,坦荡地说,我们是没那个本事。我不知道你们铁路院校是不是有这个优势,把学生集中起来,有事就到街上去“战”去。上海在这个方面有独特的机制,它可以这样做。我们这样的本科院校,没有这样一个机制,所以说“战”这一块一直是我们的短板,也很难把它落到实处。我们的课程改革,只是教学的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它给我们的启发是,过去总是给人培养一个结构,基础课,然后是专业基础课,然后专业课,似乎这样一个宝塔式。那么上海给我们一个启发,基于工作过程,过去是先打基础,没有基础房子就倒,我们一直是这样一个教育理念。上海的启示是说基于工作过程,叫树也长,根也长,确实给我们一个新的思维。但第一,不能缺失了理性的思维和沉淀,涉及学生素质。第二,我们还要给学生一个更广的适应性的东西。因为本科生的培养,还是要注意知识结构完整。第三,我们过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这个理念确实要渗透到课改当中。但是你老师不能缺失了引导、提升,他对知识进行验证,进行质疑,在质疑当中,你要及时给予指导,跟书上不一样,然后使他拓展,使他提升,然后形成理论,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更难的一个过程。
王均平(中国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实验中心主任、教授):
各位同仁,下午好!按照会议给我的题目,主要谈一谈实验教学问题。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培养当中的实验教学设计,其实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学生质量和他的社会需求度的问题,我就这个问题来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我们学校实验的结果。
我想从四个方面——问题、结构、行为和它的效度这四个方面,来描述一下实验教学究竟应该怎么样设计才是比较合理的。首先,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明确的有三个基本问题,就是:第一个,本科毕业生是不是有用人才,究竟由谁确认才是有效的;第二个,本科毕业生究竟让他具备怎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才是合理的;第三个问题,本科毕业生如何培养才叫做科学。一个新建本科院校如果不能够把这三个问题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来进行自己的设计的话,可能方向就走偏了。
首先,公安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实验教学。我有一组数据,这个数据是对全国法学类毕业生的就业率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从2004年到2011年,整个法学类本科生的就业率是不高的,是不够理想的。其实中国大陆的法学人才需求的缺口是很大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就业率又不高呢?说明大学的人才生产过程是有问题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也有一项调查,对于工作了三年以后的本科生的调查。这些本科生认为,学校对自己事业帮助最大的是基础知识面的扩展;只有39%的人认为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他是有帮助的。这说明我们的培养方案设计与行业的需求是不相匹配的。在另外一项调查当中,接受调查的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最有帮助的是课外自学的知识技能,其中64%的本科毕业生在学校期间课外自学的主要是从业的资格证书的培训。这就说明,学生的选择和我们大学的教育者、管理者的设计之间出现了一条鸿沟。还有一项抽样调查,72%的受访者认为,母校的专业建设当中,实习和实验环节是不够的。这显然说明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是轻实践、重理论。我个人的看法,由于轻了实践,所以理论也就不成其为真正的理论。
其次,公安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究竟如何来设计、如何来选择。一个本科人才的能力应该围绕三个能力来设计,而这三个能力是通过我们对企业和对公务员、录用单位,对它们进行调查最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也就是知识的整合应用能力、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和知识的持续更新力。如果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大学不能够提升这三种能力,那么这个大学的毕业生就不可能成为行业所需要的人才,而且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他是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潜力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以三种能力来构建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话,实验教学就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跟理论教学相比,它也绝对不是可以轻忽的。任何一个系部,在制定全能培养方案的时候,其实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给三种能力画上一个九宫格,或者是五宫格,我们就必须在各个面上面做出选择,我这个专业的学生应该处在哪一个方位上,而且它不能够仅仅只是一面的选择,应该是三面同时选择,而且让它整合起来,这个时候我们说这种设计才是真正科学的设计。
最后,公安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设计。刚才也有专家已经谈到,本科人才的顶层设计,其实就是要解决一个最最基本的关系问题,就是培养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那么究竟怎么样设置呢?这个里面有三套标准可以选择,也就是国家的通用标准、行业的核心标准、学校的特色标准。国家标准是个通用标准,我个人认为它仅仅是个门槛,国家的标准它并不能够说明行业的需求,它可能有,但是它不能够灵活地反映行业和社会需求。因此我个人认为,尤其对于咱们这个行业性的本科院校,应该是以业界的人才指标作为它的核心指标来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是行业所必需的。
再一个就是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那么目前我们的法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运作主要是通过法学各个专业之间、公安学类各个专业之间的融通进行的,这个融通不是靠理论课的融通,而是靠实验课来融通。为什么我们说任何一个个案,无论是哪一种案子,只要他办案子,这个案子涉及的知识就一定是综合的,一定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它一定是实体法和程序法整合应用的。但是我们的理论教学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老师讲的知识越来越碎片化,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感受到在业界的这种知识运行的整个的过程和它的指标呢?可能我们是通过实验教学来完成这个工作的。按照教育部推动的卓越的法律人才培养,它是一个三维的,主要是理论的、学术的、实务的技能,这主要是行业的。再一个,公安特别要强调它的职业德性,那么我们说一个人的技术学得很好,如果职业德性没有了,他对社会的破坏力更大,特别是公安人才培养。我个人认为新建的本科院校应该致力于应用复合创新整合型的人才的培养。应用是它的前提。复合是它的本体性的标志,就是大学生出来以后他跟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区别,在什么地方呢?不是你背了多少本书,而是能够把知识整合地来应用,这是它的本体。因此,它仅仅是跨了学科、跨了专业的一个知识结构体。而创新,我认为是它的最根本的一个标准。这个创新不是理论的学术创新,而首先应该是他能够通过独特的视角,去发现、描述、解决他在职场当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创新能力,首先应该是这种能力。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下,在他的科学素养,也就是理论和他的能力培养这个上面,你究竟选择什么。毫无疑问,综合性大学,尤其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它们可能更加看重他的科学素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看,它可能是在这个地方选,还是在这个地方选,这个地方选显然是最理想的,但是任何一个大学都不可能,各个素养全高、全顶尖,不可能,它总是有强有弱。所以在这个格子里面究竟选什么?我个人认为,作为我们新建的行业性的本科院校,每个系专业不同,你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是,这两者之间的搭配必须通过你的课程体系设计最后体现出来。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就是我们学校的课程设计究竟是凸显专业课的地位,还是凸显跨专业课、跨学科的课程的地位,这个涉及我们的毕业生究竟有多少能够对口就业。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毕业生就业的口径比较宽,社会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你的课程体系就必须跨专业、跨职业地来设计,以满足社会对我们的毕业生的需求。你比如说我们那个地方学侦查的必须选自然课,自然的必须选侦查课,两个专业都必须选技术课,而且比重都是相当大,都是把它变成了另外一个专业核心课。为什么?就是希望他在本岗位,跨岗位的来学习知识。
在本科设计当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全程培养方案。我跟吴校长也跑了几家,我过去也是警察院校的,我始终感觉到全部的公安院校的全程培养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的值得商榷的问题,就是专业课程划分得太碎了,太细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叠合面太大了,这样一来积压了其他的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的设置,从而让我们学生的知识面极窄。我们感觉,警察院校考到我们这儿来读研究生的,搞起专业来相当不错,但是一旦搞起综合性的课题的研究,他明显不行,他上不了路,他总是说不到点子上去。为什么呢?就是知识面太窄了。目前我们这个中心,我们在全程培养方案最新一轮的设计中,通过四个板块的实验课,把它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一个是独立的实验课,我们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的实验课就是专门把它拿出来,就是一门实验课,不讲理论,就是实验课。选修的实验课是每个学期都可能变的,主要是根据法制、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然后由老师来选择课题,然后来讲这门课,下个学期可能就不讲了,这是独立的选修的实验课。另外理论课的实验课是基础,再一个就是专业实习和其他的。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板块,就是学生自主实验课,我们中心总共建了12个平台,这12个平台都是供学生自主实验的。后面我再简单地说一下。通过这样一个体系,学校给了很大的政策支持,学校的政策支持是什么呢?它的理论课、实验课,过去是实验课的比例较少,比如说0.5—0.8,我们学校是全国唯一的一家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是1.5∶1,就是上一堂实验课算1.5个课时。相当大一部分学校在我们那儿学了以后,他们现在是1.3∶1。为什么要这样?就是希望让学生在学校就开始接触职场、熟悉职场。这个我就不再说了。
再一个,我们建立一个很完备的组织体系结构,这是我们的法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四个服务的理念,这个我就不再多说了。
除了教师以外,实验课教材必须专门搞,这是目前我们搞的实验教学中心所建设的一套教学体系,这是纯粹的实验课的体系。目前陆陆续续已经出了10本了,接下来还有5本。比如说这是我们的分级分批的书出来了,《应用侦查学》马上也就出来了。第二个设计,就是要明确我们的项目究竟是什么。实验从教育部到现在各个高校,其实没有哪一个说得清楚实验、实训、实习、实践这四个概念是什么,教育部也说不清楚。究竟这四个东西是什么呢?它应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那么这个地方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说,如果同志们感兴趣的话,就是高等教育研究序列的第九期,专门登了我的一篇文章,就是关于实验、实训、实习、实践它的内涵和外延的一个描述,这个我就不再说了,因为时间太少了。第三个就是实验教学运行模式的设计。目前我们所开的实验课主要是这样一个结构,基本上集中在六大类实验方面,这些都不是理论上的,全部是我们已经开的已经在做的东西。
提个建议,对于专业课程,我们应该让它逐渐走上一条实训化的道路,专业课如果不走实训化的道路,学生始终是纸上谈兵,就像古人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躬行,学生才能够生产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记忆老师的知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这个实训化主要是要有一个平台,我们这个中心为了走这个专业特色实训化的道路,我们就自己开发了一套软件,这个是国家知识产权的,这个是什么?法学实验教学系统,现在基本上我们的法学课,包括公安类的课,我们全部是通过学生坐在电脑边上就可以把整个的程序全部拉一遍。目前已经有若干所高校把我们的东西引进去了,反映还不错。这是我们目前已经开展的虚拟的实验,它的几个子系统,这都是运作的实际的记录。
第二个建议,就是能力培养实践化。这个实践,我个人的看法,实践应该是什么呢?让我们的学生到了职场,就是一个标标准准的职场的员工,让他拥有他的全部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他才叫做实践。
第三个建议就是创新训练实验化。现在大学生写个学年论文也好,毕业论文也好,基本上不是他在写,他干什么?拿个鼠标粘,有的时候看论文看着让人吐血,找三篇文章,这个文章找一点,那个文章找一点,再另外一篇文章找一点,你一看,本来人家的文章的逻辑条理很清晰,结果他把它粘在一起就不行了。还有的学生更可恨,他干什么啊?一篇文章,他拿过来以后,把别人的段落调整一下,就交来了。这叫创新吗?因此就必须要实验化。
第四个建议,就是实验教学实战化。只有实战化的实验教学,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验教学。
这是几个建议。
最后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实验教学的效度,源于质量保证。每一个系、每一个院校,得有自己的质量管理方针,每一个系也应该有自己的质量管理方针,这个质量管理方针是我们法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质量管理方针,前面这个是技术,为社会服务,下面是实验课程,我们就围绕着公正和科学这两个概念来做文章。再一个,实验教学必须让它实现计算机控制,因为实验教学跟理论教学相比,它可能随意性要大,那么怎么样来杜绝这种随意性,让它达到它的目标呢?可能计算机管理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目前我们这个中心已经开始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全程地来控制,每一个数据的生成全部记录,都形成电子文本。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控制,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控制,最终可以保证他的质量。
陈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副院长):
我的发言题目是:本科院校核心课程和团队建设问题。
关于课程建设方面。核心课程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只能就刑侦这一块讲。我个人认为,核心课程的概念,实际上应该体现一个专业的特色的核心内容,就是说你这个专业有没有特色,可能就要看里面的这些核心课程到底怎么样。一个学校,一个大学,主要还是看它的人才培养,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比如刑侦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刑侦专业知识以外,还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是人才特色的两个重点。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首先在教学的设计创新上做了一些工作,尤其我们现在对于案例教学非常重视,从案例教学的最基本的模式,慢慢演变到现在设计更为精密的案例教学。举个例子讲,我们现在在刑侦课上搞一些实训,采取的是演进式的,而不是像原来让学生去模拟一下这个过程。我们在事先要准备很多材料。比如在案件分析的过程当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来要调话单,你就要事先把这个话单准备好;学生说要调视频,我们事先要把这个视频都录好。一步一步把材料给他,他再去分析,得出结论以后,接下来他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材料。所以,这个事先准备的过程是很复杂的。这样的一个环节下来,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他会知道,原来这个案件的侦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不断分析的过程。
在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上,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我们利用多方面资金渠道,建设了信息化实验室、G75的实验室等等。我们也通过和基层公安机关合作,把它们的一些系统做修改以后,搬到我们这儿作为一个教学系统来用。在实训当中,还是能够给学生一些帮助的。
教材这一块,我们打造一些精品教材。近两年,所有的专业课教材我们都更新了一遍,全部重新编写的。《信息化侦查》这本教材三四年前就已经启动了,这里面我想提一点的,我们以往编写的教材,大部分都是院校老师进行合作,但是我们这本教材,可能80%的编写者都是一线的专家能手,虽然他们的文字确实有些问题,但是至少它的内容和它的一些做法,都是最鲜活的。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还有就是考试方式的变化。去年,我们把信息化侦查专业的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方式全部改为口试。当然平时也有一些小论文、课堂小测试,都占有一定的分值比例。老师们觉得这样确实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原来的考试完全是卷面成绩,到期末学生一背,无论听不听课的都能答得差不多。
另外就是前面很多专家也提到了,要利用科研来推动课程建设。刚才樊教授的观点我也非常赞同,因为如果说没有科研做支撑,一门非常优秀的课程,可能两年以后就落后了,因为你很难再注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在里面。我个人体会,科研是有引领的作用,引领这门课程的作用。
关于专业课程团队建设。信息化侦查这门课程,我们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建起来,有这么几点可以跟大家分享。第一,要由课程负责人来自主构建。不要用行政手段去组成一个教学团队,要让课程负责人自己去选。我们这个团队我是选了刑侦的一个老师,选了技侦的一个老师,还选了一个禁毒教研室老师,我们没有限定只有刑侦教研室的老师才可以参与。这些老师对信息化非常感兴趣,自身又有这方面的一些专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年轻的老师非常愿意去投入,包括到一线去做。所以很快他们就能把这门课程担起来。第二,就是要创造更多的机遇,锤炼这些课程组老师的能力。他们经常要去收集新鲜的信息,包括到一线去接触一些案子,包括一些研讨,包括其他的一些机会,要多给这些年轻老师创造机会。第三个就是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这门课程在开始建设的阶段,我是全方位搜集资料,只要是有关情报信息的,信息化建设的,所有的案例,所有的资源,我是毫无保留,人拷一份,大概有将近30G的内容,都是自己拿回去看。所以他们在看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也就分享了我很多的经验、我的一些想法。第四点,在一个专业课程团队的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进行科学规划,分步地推进。像我们这门课程,实际上第一个学期我们进行了多次的集体备课,我们四个老师做了分工,就是第一次开课的时候,每一个老师分担一门课程的1/3课时。在规定的时间里你去做课件,去备课,多次共同讨论。因为这里面可能还会有案例交叉啊,很多问题,所以一定要进行集体备课。一个学期开始讲第一轮课的时候,一个老师讲,其他老师一定要来听。课堂是全程录音的,到期末我们把整门课程的录音和所有的PPT全部打包,每个人一份,拿回去听,拿回去研究。到第二个学期,每个人都可以通讲这一门课程。我们一直是在朝着精品课的目标在努力,根据部级精品、国家精品的一些要求,一步一步地按照要求做,一点一点把它往前推。
任惠华(西南政法大学侦查学院院长):
我的发言题目是“新建本科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工作准备和人才储备”。我把我们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介绍给大家,希望对未来我们公安院校的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能够有所启示。
大家都知道,西南政法大学的刑侦专业创办于1979年,是新中国的第一个侦查学本科专业,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开始于1984年,到今天已经30年了。最初的时候我们是在诉讼法专业下面,招收刑事侦查方向的研究生,到2005年的时候,我们就在法学医学科下面独立设置了侦查学专业的硕士点,在2006年的时候,又在法学医学科下面设置了警察科学的硕士点。目前,我们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大概是60人左右,今年在校的研究生是181人。30年的研究生教育,给我最重要的启示有三点。
第一点,学科建设是龙头。
第一,研究生教育的根基是学科建设。所以,新建公安本科院校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为研究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学科建设是一种历史的积淀。西南政法刑侦学院在这方面是有非常深刻的体会的。实际上我们在1958年的时候就组建了全国最早的侦查教学研究机构,就是刑侦教研室和实验室,1979年又开办了中国的第一个侦查学本科专业,1986年我们又组建了全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司法鉴定中心。我们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最小的时候,是每年只招了1个人,在整个80年代我们的招生规模也没有扩大到5个以上。为什么今天有60个人?我想这30年的积淀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有这30年的积淀,我们对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感到非常自信。
第二,学科建设需要有载体,需要有平台。我也提醒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各位领导,要给我们的老师搭建这样的载体和平台。我们现在有《学习杂志》,《侦查》、《现代侦查》,以书代刊的,我们有一个公安学的《学术文库》,每年大概要出5到8本,都是我们自己老师撰写。我们有大量的科研项目,目前我们在研的科研项目有20多项,包括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和很多省部级的项目。我们也有一些平台,包括国家级的实验技术中心,国家级的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的创新人才实验区,我们的司法鉴定中心也是全国四大国家级的司法鉴定机构之一。这些平台,我个人认为非常重要,对于我们占领学科的制高点、扩大学科的影响非常重要。
第三,学科建设要重视团队的建设。我们现在只有85位老师,这85位老师里面,其实正高很少,只有8个人,我们的副高现在是30几位,具有司法鉴定资格的鉴定人员是67位,但是我们有非常优秀的团队,这个团队里面我们有27位硕士导师,有22位博士,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小有名气,而且能够形成团队的优势。
第四,学科建设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际上很多机遇是靠我们抓出来的。当年,我们请求在诉讼法下面设侦查方向的研究生,这是全国最早的。后来我们学校法学医学科拿下来以后,我们很快又在法学医学科下面设了侦查学的硕士点和警察科学的硕士点。这一次公安学、公安技术学这两个学科点下来以后,我们也在积极地工作。我们争取今年在医学科下面设立侦查学的博士点,在明年拿下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一级学科的硕士点,在未来的几年里面,能够上公安学、公安技术的博士点。
第五,学科建设需要强力的措施来推进。我们学科有学科办,学院也有教授委员会,也有班子,也有制度,也有经费,也有人才,也有资源,我想这个学科建设不上去都不行。这是一个观点,就是学科建设是一个龙头。
第二点,研究生教育的主导是教师。
特别提醒我们学院的领导,要重视教师队伍,尤其是研究生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现在聘请了一批实务部门的专家,充当我们研究生的实务导师,有将近60位,这都是实务精英。我们也聘请了一大批校内外知名的专家来担任我们的兼职教授,或者是客座教授,定期到学校给我们研究生、本科生举办讲座,每年大概有20场讲座,这个讲座的内容都汇编成为《公安学演讲录》。而且我们也在着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优化教师的结构。最近我们每年要引进4位博士,非博士我们已经不要了,本校毕业的博士比例不超过20%。过去我们都是师傅带徒弟、师兄带师弟,现在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了。而且我们要求所有的硕士如果有条件的,都去读博士,学院给予全力支持。铁警如果有硕士学位的老师,学校领导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把他们送出去,资助他们,甚至给他们奖励,让他们拿个博士学位回来?10年、20年以后,你这支队伍会非常庞大。而且我们特别重视年轻教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我们几年之前就启动了一带一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一位教授带一位年轻的博士给研究生上课。这个制度现在慢慢地推广到了本科的层面,我们感觉到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第三点,研究生教育的主体还是学生,要围绕学生来做文章。
我们近几年在考虑,要建立研究生优质生源基地。最近几年来,江西警察学院、湖北警察学院,很多警察院校的学生纷纷报考我们刑侦学院的研究生,我们也在探讨建立一些鼓励报考的激励机制,我们也设想,如果有一天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能报考西南政法大学刑侦学院的研究生的话,我觉得那就是我们的骄傲了。再就是我们特别重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最近几年都在调研,尤其是研究生的教学里面,怎么样强化他们的实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一直是一个难点。今年,我们已经要求研究生百分之百地进行专业实习,我们也启动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计划,我们所有在校的研究生都有科研创新的课题,也积极地鼓励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另外,就是建立研究生双导师制度。今年的9月份,我们将全面地启动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度,一个硕士生导师、一个实务性的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我们也建立了博士后的论坛,和《公安学演讲录》的系列学术讲座,让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了解最新的实战、实务的一些案例和做法。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未来几年,研究生教育将是一条必由之路。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互相交流,能够探索出公安学科类研究生培养的新方法、新途径。
张玉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大会给我的命题作文是“新建本科院校与名校合作的途径和方法”。这个题目本来是院长、校长们讲的题目,我显然不是,所以我对这一方面也没什么研究。但是既然有这么一个命题作文,我就斗胆说几句。
我主要说一说新建的本科警察院校与名校合作的途径和方法。毋庸置疑,一个新建院校如果要想很快站住脚,并得到同行的认可,除了学校自身的建设、发展要搞上去以外,如何整合与其相关的外部资源,让一个新建的警察院校通过与已经取得成功的名校合作,获取更多的社会优势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问题,一个新建的本科警察院校能与什么样的院校合作?
其一,需要与成功的本科警察院校合作,比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武警学院,还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等,还有一些起步比较早的地方警察院校,比如江苏警官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江西警官学院等等。与这些院校合作的目标是不是可以这样来说:一个学校要想有一个长远而且广阔的发展,必须重视自身所处的环境,重视与自身属于同类院校的同步对话。从这一点上来看,重视与警察院校的合作与对话是必需的。通过这些合作与对话,可以使一个新建的院校找到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也可以以一个加速度来缩短与这些名校之间的距离。实际上你这个交流途径和方法今天就已经开始了。
其二,还要与一些政法院校的侦查学院、公安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合作。比如说西南政法大学的侦查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的公安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的刑事司法学院,还有刚才王均平教授讲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刑事司法学院,与他们合作的目标同上,因为也是同类。
其三,还要与国内的一些名校里的法学院进行合作。我们的教育体制将大学分成了重点大学、一类本科、二类本科、三类本科等等这样一些不同的等级。新建院校应该尽可能地寻找机会与一些名校的法学院建立合作关系。那么合作的目标能不能这样说:保持能与法学理论研究,也包括实体法学、程序法学、法律史学、国际法学、国内法学、边沿法学等等,这些法学理论最前沿的对话。随着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加速,作为培养警察的院校,一定要关注法学研究最前沿的东西,毫无疑问,这些名校的法学院对这些学科的最前沿的东西的研究要强一些。特别是近些年来,警察队伍的建设不再单一地依赖警察院校了,比如北京各级警察部门在招人的时候,已经针对社会院校的学习法律的法学院的学生放开了,这些院校培养的学生,法学基础理论功底比较扎实、宽厚,专门知识也比较系统深入,还有外语水平比较高,知识面比较宽,交际能力也比较强,应变能力也比较强,还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比较好,还有写作能力也比较强,成为警察部门招人时的新宠。
其四,要与一些理工名校里的相关专业的院系合作。由于警察所从事的工作,比如说侦查工作,还有其他一些工作,可能用到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除了一些与警察工作相关的专业学科之外,如果想要在某些领域获得突破,还需要借助一些相关专业的合作。这个大家都比较明白。
其五,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与国外的相关院校合作。虽然司法制度是有国界的,但是对于警察学当中一些非制度因素的研究它是没有国界的,是可以互相交流借鉴的。特别是现在,很多国家由于人口负增长的问题,学校萎缩,特别注意与我国合作,合作的目标是扩大视野,与世界接轨。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与警察院校和名校法学院合作的途径和方法。一个新建的本科院校如何尽快地融入到警察院校这个大家庭之中,换言之,如何与已经成熟的警察院校开展合作,无疑建立合作平台至关重要。这些平台当然也同样适用于与一些名校的法学院的合作。
其一,从这些成熟名校当中聘请教授,到新建院校当中担任兼职教授、兼职导师,为这些导师们开辟专门的讲堂。
其二,每学期安排几次讲座,扩展一下师生的视野,也可以通过这些导师来传播新建院校的影响。同时,向这些名校派驻优秀的教师,或派访问学者,或派教师进修,进修要有成果的。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让一些优秀的学生到名校里面去听听课,感受名校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挺重要的,刚才有好多专家都讲了。
其三,与名校一起磋商,共同主办一些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新建的院校只要肯出钱,那些名校还是很愿意合作的,新建院校可以借此扩大影响,学习一些办会的经验,也通过办会获得共赢。
其四,还可以通过本校创办的刊物,每期为不同的名校专门留出版面,辟出专栏,进行学术对话和交流。
谭建华(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我发言的题目是“专科学校升本后应重视办学特色的传承”。
仰望着兄弟公安院校高大的身影,作为专科学校的我们,羡慕不已。我记得浙江警察学院的一位副院长给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一直都记在心上。他说:“升格到了本科以后,我们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高等教育。”言外之意,现在我们所进行的这个教育还不属于真正的高等教育,我们还在门外徘徊。所以成功升本为学校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前景,在这里,我衷心地祝愿铁道警察学院越办越好,越办越强。今天铁道警察学院的成功,也是我们明天的目标。申办本科教育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
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两点。
第一,特色是立校之本。升本的院校必须重视传承自身特色,避免办学的同质化。因为失去了特色,就会迷失了自己,就会失去立足的根基。我们要尊重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律,但是也要尊重公安院校发展的特殊规律。在我们升本之后的各种评估指标,都是面对所有高校的一般的标准。如果我们不坚持自身的特色,很容易在这样的评估导向中迷失了我们自身的特色。升本成功之后,面临着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思路的转变,这个转变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迷失特色的风险。
第二,升本院校应该传承哪些特色?这个我真讲不好。刚才王院长介绍湖北警官学院的特色,非常符合他们的实际。那么作为公安院校来说,我建议这么几个特色是不能丢的:第一个是政治建校;第二个是警务化管理,这个警务化管理是我们警察职业意识养成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你的专业知识可能很快忘掉了,但警务化管理所塑造的人格,一辈子受益;第三是忠诚教育;第四,就是要特别注意人民警察职业意识的养成,这个职业意识里面应该包括忠诚、责任、守纪、公平、正义、廉洁、奉献、机制、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