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部首字
——从《说文》到现代汉字记号化进程的研究
2014-02-12马君花
●马君花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银川750021)
消失的部首字
——从《说文》到现代汉字记号化进程的研究
●马君花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银川750021)
说文解字;部首;简化;记号字
从《说文解字》到现代汉字,部首字数量由540部减少到201部。本文系统考察了《说文解字》部首字消失的情况,发现在汉字简化过程中,由于部首合并、混形、变异以及从属字消失等原因,导致大量部首字消失,从而导致汉字进一步记号化。
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到《新华字典》(第11版),汉字的部首由540部减少到201部,其间有的部首消失了,有的部首分化出几个新的部首;有原本是几个不同部首的字因简化变形而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从而被重新归并到相同的部首里了。从古到今,简化是汉字的发展趋势,而字典的检索方法也随着这种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系统研究了《说文》的部首字与《新华字典》的部首,分析了汉字部首字的消失情况及其原因,藉此研究汉字记号化的问题。这里需要说明一下:(1)本文用到的《说文》的例子,一律来自中华书局2002年10月版,用到的《新华字典》的例子,一律来自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1版,为行文方便,在文中不特别注明出处。(2)由于行文需要,本文使用了一部分繁体字。
1 部首字数量的变化
“部首”这个概念是东汉许慎在《说文》中创立的。许慎根据汉字的构造和音义关系,用“六书”来分析汉字的小篆形体,把《说文》所收的9353个汉字(不计重文)按照意义类属分为540个部首。《说文解字·叙》曰:“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1]许慎创立的部首编排法对于人们分析字形、理解字义有很大的帮助,尤其为编纂字典、使用字典提供了帮助。这一方法为后世字书所采用,并延续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云:“大抵服其为书,檃栝有条例,剖析穷根源,郑玄注书,往往引以为证;若不信其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2]所谓“檃栝有条例”,即指举一形以统众形;所谓“剖析穷根源”,即指就形以说音义。段玉裁对于许慎创立的部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说文解字注》“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下注曰:“许君以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圣人之造字,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学者之识字,必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圣人造字,实自像形始。故合所有之字,分别其部为五百四十,每部各建一首,而同首者则曰‘凡某之属皆从某’,于是形立而音义易明。凡字必有所属之首,五百四十字可以统摄天下古今之字。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若网在纲,如裘挈领,执要以说详,与《史籀篇》《仓颉篇》《凡将篇》乱杂无章之体例,不可以道里计。”[3]
《说文》540个小篆部首字在后世的字典里有所改进。现存的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的部首是542个。顾野王根据楷书形体分析汉字的部首,删掉了《说文》哭、、畫、教、眉、、、后、力、弦、東等11个部首,增加了父、云、喿、沈、处、兆、磐、索、書、牀、單、弋、丈等13个部首。[4]明代梅膺祚的《字汇》是一部通俗实用的字书,根据当时社会用字的楷书形体,比较合理地合并了一些可以合并的部首(如将“口”、“”、“品”、“”合并为一个“口”部),如此则分析出楷书部首214部,并且每部所收字依照笔画多少为序排列。其后此法被张自烈《正字通》所承袭。清代张书玉和陈廷敬等13人编纂的《康熙字典》,近代《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又沿用《正字通》的部首体系和编排方法。1962年修订版《新华字典》部首为191部,1971年的修订重排本《新华字典》部首修改为189部,1978年的《现代汉语字典》部首189部,1979年的新《辞海》部首为250部。以上各种字典、辞书的部首数量不同,但都是在《字汇》214部的基础上所作的改良,其目的在于适应汉字简化后实际情况的需要,并方便读者检字。1983年,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出版局联合组织制订并发布了《统一部首表(草案)》,定为201部首。《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华字典》(第11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华字典》、国家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等部首检字法,依据的都是这一草案。2009年发行的《汉字部首表》部首为201部,增加附形部首至99个。
部首的用途主要是方便字典、词典的编排和检索。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根据楷书形体分析汉字部首,归纳汉字,改变了许慎分析部首字的标准,从而导致大量《说文》的部首字消失了,汉字部首的数量因之锐减。
2 部首字消失的情况分析
部首消失指的是《说文》的部首字,在后世字典中已经不再作为部首字出现;原先的部首字及其从属字被重新归部,列入到其他的部首里。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先的部首字消失了。我们将《新华字典》(第11版)的部首目录与从《说文》540个部首字作了比较分析,发现《说文》的部首字消失了333个。具体情况如下。
2.1 空部首字消失
所谓“空部首字”,是指只有部首字而无其他从属字的部首。这样的字共有36个,它们是:三部、四部、五部、六部、七部、甲部、丙部、丁部、庚部、壬部、癸部、寅部、卯(mǎo)部、①未部、戌部、亥部、凵部、部、久部、才部、乇部、部、ㄑ部、燕部、克部、彔部、耑部、丏部、冄部、部、易部、萈部、能部、率部、它部、幵部。
许慎《说文》排列字的原则首先是“分别部居”,即将9353个字依照其形义关系分为540个不同的部,每部所收的字都有形体与意义上的联系。36个空部首字的存在,说明这些字与其他字形体不相似、意义也不相关联,因而独自立部。在字典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汉字形体的进一步楷化、简化,以及分析汉字形体以楷书形体为标准等原因,排列汉字的原则也发生了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将《说文》中的空部首字的部首地位给并取消了,从而使部首的数量减少了。这是《说文》部首消失的原因之一。
2.2 从属字较少的部首字消失
《说文》有些部首字因为收字少而消失。这样的部首有297个。
(1)收一个从属字的部首(137个)②
(2)收两个从属字的部首(82个)
(3)收三个从属字的部首(35个)
(4)收四个从属字的部首(17个)
(5)收五个从属字的部首(11个)
(6)收六个从属字的部首(5个)
(7)收七个以上从属字的部首(10个)
行(11)③、(8)、(23)、林(9)、炎(7)、(7)、川(9)、(10)、夊(15)、(25)。
以上297个《说文》部首字,在现代汉语字典中不再作为部首出现,其消失的原因我们将进一步分析。
3 部首字消失的原因
3.1 部首合并
部首合并主要发生在《说文》的合体字部首字里。合体字可以拆分成两个或多个偏旁,在后世的楷书字典中,这些合体的部首字就被重新分析、归类,因而又作为新的从属字被归入新的部首里去了。同时,其从属字也被重新归部。今天已经不作为部首字出现的《说文》合体字部首共有114个:
很明显,《说文》中的这些部首字都可以拆分成几个更小的组字单位。这些字在后世的字典检字表中被划归到更小单位的部首字里去了,从而导致部首数量的减少。这种部首合并的现象,在《字汇》的编纂过程中非常突出。
3.2 部首混同
由于字形变化,原本不同部首的字因字形变得相似,因而被排列在同一部首。例如:《新华字典》“夂”部就包含了《说文》“夂”、“夊”两部的字,“西”部包含了《说文》“襾”部的字,“厂”部包含了《说文》“广”部的字,“人”部包含了《说文》“入”部的字,“土”部包含了《说文》“士”部的字,“尢”部包含了《说文》“兀”部、“尣”部的字,“木”部包含了《说文》“朩”部的字,“日”部包含了《说文》“曰”部的字,“禾”部包含了《说文》“”(jī)部、“稽”部的字,“王”部包含了《说文》“玉”部、“”( ǐt ng)部的字。“灬”部既包括《说文》“火”部的字,又包括“马”、“鱼”、“鸟”等非“火”部的字,“臼”部包含了《说文》“(jū)”部的字,“丸”部包含了《说文》“丮”部的字,“门”部收了《说文》“鬥”部的字,“匚”部包含了《说文》“匸”部的字,“大”部收了《说文》“大”、“”、“”部的字,等等。部首混同,导致相似部首字合并,从而引起部首数量减少。
3.3 部首变异
部首变异指的是原本同一个部首的字,在简化过程中,形体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归部的变化。例如:
又如,《说文·廾部》收“奉”、“丞”、“奐”、“弄”诸字,其共同的“”经过隶变和简化,在今汉字中已经变成不同的形体,相应的汉字也就被归入不同的部首。
3.4 部首字今已废弃不用
部首字废弃不用,其从属字就被重新归部。同样,由于从属字是生僻字,今字典已经不收,部首字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是导致部首消失的原因之一。例如:
《说文·誩部》收“誩”、“譱”、“競”、“讟”四字。“誩”、“讟”二字今已废弃不用。“譱”字正体已经不用,今用其从言从羊的异体字“善”;“善”字今入羊部。“競”字今简化作“竞”,入立部。
《说文·毇部》收“毇”、“糳”二字,今皆已不用。
3.5 从属字的形体发生改变后被归入新的部首,原部首字消失
从小篆到楷书,从属字的形体发生改变被归入新的部首,也是导致原先部首字消失的原因。例如:
《说文·上部》收“上”、“帝”、“旁”、“下”四字。今“上”字归入“丨”部,“帝”归入“巾”部,“旁”归入“方”部,“下”今入“一”部。
《说文·犛部》收“犛”、“氂”、“斄”三字。今“犛”入“牛”部;“氂”入“毛”部。(“犛”、“氂”今皆作为“牦”之异体字被保留。)“斄”字不见于《新华字典》。
以上分析表明,由于部首字的合并、混同、变异,导致现代汉语字典的部首字数量远远少于《说文》部首字的数量。《说文》中的某些字在今天已然是生僻字,因而不见于现代常用字字典,这也是部首字数量减少的原因。
4 部首字记号化问题
汉字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每一个汉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功能。裘锡圭先生从这个角度将组成汉字的符号分成三类。他说:“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5]我们按照裘锡圭先生对记号的界定,从记号的角度来考量部首字的消失对于汉字记号化的促进作用。
部首字之所以大量消失,主要是由于确立部首的原则发生了变化,而导致确立原则发生变化的动因是汉字的隶变、进一步楷化以及解放后的简化。这一系列文字改革运动导致汉字形体发生很大变化,而后世字典的部首是依据社会生活中实际使用的汉字的楷书形体来分析。
王力先生说:“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部首,一种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一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前者严格地按照六书的体系(只有同一意符的字可以隶属于同一部首),如《说文》;后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六书的体系,如清代的《康熙字典》。”[6]文字学原则的部首基于对小篆的分析,部首本身是独立的文字,有固定的读音和意义,而且每一部首的字之间都有形体与意义上的联系。根据这一原则确立的部首,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考察构字理据,进而掌握整个汉字的意义。检字法原则的部首是根据汉字的楷书形体确立的。为了方便汉字检索,从实际使用的汉字形体结构出发,能兼顾字义的就兼顾字义,不能兼顾字义的就只顾字形,因而同一部首中往往混入了不同来源的汉字。例如,《新华字典》“大”部首字收有54个字,而这些字的来源不下于二十个。再如“系”、“糸”、“素”,在《说文》中是三个意义不同的部首字,在现代汉语字典中则合并为一个“糸”部首字。这种新的归类方法也是“据形系联”。但是与许慎的“据形系联”不同的是,许慎据古形说古义,部首字之间有一定的意义联系,故屡屡曰“凡某之属皆从某”;今字典部首的确立依据是今天的楷体简化字,每一部首的字之间的关系是形同形近,不再特别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形体与意义之间的联系。从文字学角度来看,当这些来源不同、意义不相连属的字归于一个部首字时,这个部首字对于某些从属字来说就是个记号。具体来说就是,在一部分从属字中,部首字本身的形与其音和义之间的关联已经消失,此时的部首字既不是意符,也不是音符,而是记号,而由这样的记号所组成的字就是记号字或者半记号字。
单纯由记号直接组成的字,叫做记号字。记号字包括独体记号字和合体记号字。由记号与意符组成的字,叫半记号半表意字;由记号与音符组成的字,叫半记号半表音字;由记号与意符、音符组成的字,叫半记号半表意音字,后三种字统称为“半记号字”。柳建钰《记号字、半记号字及其在现代汉字中基本情况探讨》[7]对《常用字字表》和《次常用字字表》所列的3500个汉字作了统计分析,发现记号字、半记号字占到总数的38.97%;对《三千高频度字表》中的前500个汉字作了统计分析,发现记号字、半记号字占到73%。可见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由于形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字都变成记号字或半记号字。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汉字记号化。汉字记号化给汉字教学、汉字认知造成了一定难度。由于记号跟整字的形、音、义没有直接联系,掌握起来要比合乎规律的形声字和会意字困难得多。同时,我们不能再用传统“六书”的方法去分析已经变成记号字、半记号字的那些汉字了。
5 结语
《说文》的部首字具有表意性。汉字的隶变与简化破坏了汉字的形义关系,部首合并、混同、变异等导致了部首的表意不确定性,部首因而由意符变成了记号。部首的记号化正是汉字记号化的真实反映。部首成为记号,其所统摄的字也就当然变成记号字或半记号字了。现代汉字中记号字的存在与部首字的消失有很大关系。
[注释]
①注:个别部首字注音是为了强调其形体上的不同,下同。
②按:统计的数字里不包括部首字,下同。
③按:此节括号里的数字是从属字的数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2:319.
[2]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颜氏家训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58.
[3](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764.
[4]陈建裕.《玉篇》部首说略[J].阴山学刊,1999(1):34-36,52.
[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
[6]王力.中国语言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9.
[7]柳建钰.记号字、半记号字及其在现代汉字中基本情况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52-56.
H12;H161
E
1005-8214(2014)12-0079-04
马君花(1969-),女,回族,宁夏惠农人,文学博士,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史、文字训诂学。
2014-04-18[责任编辑]李金瓯
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一级学科建设自主科研基金项目“汉字简化与汉字记号化研究”(2011SDJ0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