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薛金生:教师的成功是教学管理者最大的幸福

2014-02-12薛金生

天津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核心文本

□本刊记者 张 嵘 ■薛金生

□请介绍您的教学工作特点。

■纵观我工作十七年的教学研究历程,最突出的做法当数“语文学路研究”了。所谓“学路”,就是学习文本、解读文本、剖析文本的路径。千文千面,规律一条,学路多条。不分课内,不分课外。把握解读文本之路径,重在理解,体现交流,着眼内容。

“二分法”是事物分类的最基本的方法。“学路”的实践模式是一分为二结合式,凸显学语文之美妙,即研究“一分为二之美”和“结合之妙”。拿到任何一篇文章,不分课内、课外,都进行一分为二结合式解读,以保障学路的清晰畅通。我实践的学路分为两步。

第一步:看整体,发现核心问题,明晰起承转合。发现核心问题,就文章内容提出核心问题。明晰起承转合,即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第二步:看局部,解决相关问题,学会思前想后。解决相关问题,就是围绕核心问题,从结构、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赏析理解文章,要做到“言必有据”,即发表意见一定要有根据。学会思前想后,就是“手不离书”,一切问题都要在文本中找根据。上下联系,思前想后。

学路研究的关键是教学设计。学路研究的深入可以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提升。

□您的教学追求是怎样的?

■追求职业幸福的享受,似陈酒,历时弥香。我用“一二三”概括我的语文教学观,即“一个中心”“两个步骤”“三条路径”。一个中心,即语文教育的中心就是培养“终身阅读者、负责任的表达者”。两个步骤,即第一步:发现核心问题;第二步:解决相关问题。三条路径,即美妙、情韵、金声玉振。第一条路径——美妙,美文妙语:强调理解,讲求感悟;注重积累,涵养心身。第二条路径——情韵,情感韵味:强调情感,讲求味道;注重熏陶,润泽灵魂。第三条路径——金声玉振:强调应用,讲求提升;注重灵动,学以致用。

通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引领学生学以致用,甚至活学活用,促进学生的成长,达到美妙享受,以终身受益,是我最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我最快乐的事。

□通过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您认为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看教师的业务培训,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以“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方式改课,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营造教师专业成长的“场”,教师幸福地教,学生轻松地学,学生有兴趣地学,自然无负担重可言了。

也就是说,教师的业务培训要给教师搭台子、架梯子、压担子,比如可开展以下教学活动:

1.同课异构。即相同的课题,不同的教师上课。为的是比较、甄别不同的教学设计的效果。

2.同课同构。即相同的课题,相同的教学设计,由不同的教师上课。为的是比较、甄别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效果。

3.异课异构。即一部分教学内容分两个课时由不同的教师为同一班学生上课。为的是比较、甄别不同的教师相同的学生的教和学的效果。

4.一课两上。即同年级备课组两位教师分两个时间段上同一课题的课,为的是通过第二次上课和集体教研将第一次上课的优势发扬光大,避免第一次上课的劣势和硬伤。

5.常态课。提前一天通知上课教师准备,常态课要追求优质化。

此外,教学管理者可以进行巡课和走课。

1.巡课。即教学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深入课堂巡视检查常态课,即倾听推门课。

2.走课。每天到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堂上,有目的或无目的地转一转、看一看,在每一教室里的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遇到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也可盯上整整一个课时,一切根据现时的需要而定。

总之,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一个“场”,教师的成功是教学管理者最大的幸福。

□您认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关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要素很多,根据实践,我认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中之重是写作,写作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要将经过多次实践检验的行动变成思想,随时把思想变成文字。写作可以促进读书,写作可以及时总结,写作可以有效反思,写作可以提炼思想,写作可以提升业务水平。

写作需要独立思考,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第一思考。写作的内涵要讲求一个字,即“系”,就是系统。系统是由若干不同要素按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思维即是将纷繁的事物从结构和功能上归为统一整体看待的方法。系统,对教学而言至关重要。也就是说,我们研究一切教学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应将其放到教育教学的系统中去认识。如,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从过去到现在,从外国到中国,一共有几种,每种的利和弊都要衡量。教学环节的设计,一定要问其前因后果。教学重点的把控和处理一定要弄清来龙去脉。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核心文本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