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2014-02-12邓宏萍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邓宏萍,张 军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邓宏萍,张 军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近几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难点与热点。广大教师及学者对实践教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路和对策。通过从理论依据、概念、教学载体、教学评价及教学模式等五个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做出综合评述,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05方案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难点、也是该课程教学研究的热点。总体而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支撑、概念厘清、内容载体、考核评价以及模式选择等是影响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1 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概述

1.1 思政课实践教学理论依据的研究相对薄弱

目前学术界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理论依据展开的研究相对薄弱,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哲学角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的阐述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层面上,注重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时期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点,分析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哲学依据[1]。

关于实践教学的教育学依据,有的学者从相关教育教学原则角度方面阐述其对高校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指导作用,有的学者则从实践教学思想发展史角度提出20世纪欧美国家“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等主张,是实践教学思想正式形成的标志,并强调上述思想体现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当中[2],这无疑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育学理论依据的研究提供了又一思考的角度。

关于实践教学的心理学依据,有学者运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同化、顺应的认知理论分析指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系列中,大学生政治思想及道德的学习、实践、提高就是一个不断改进、更新原有品德模式的过程。”[3]另有学者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分析了实践教学在利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发挥榜样的作用方面的功能,引用现代进步主义、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教育家的观点,肯定了“实践教学有利于实现主内的、自律的教育方法和主外的、他律的教育方法的统一”[1]。

至于实践教学的社会学依据,只在一篇文章中涉及,该文在阐明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对于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及自我观念的完善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经过比较与选择,将符合教育目的和学生自身发展和需要的思想政治及道德方面的社会价值观念内化于心,从而发展为一定的道德能力”的过程,“也是个人通过社会化将社会价值观念进行内化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的一部分”[3]。

1.2 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的研究仍存分歧

准确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是“有效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前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和有力铺垫”[2],对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起着制约的作用。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高校思政教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的界定仍处于分歧阶段,尚未达成共识。有学者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的不同观点概括为三种:从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区别的角度界定的教学场所标准说、从实践教学与教师的讲授相区别的角度来界定的教学方法标准说、以及教学内容标准说[4]。有学者则将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的分歧概括为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思政课的一种教学方式、与思政课理论课程平行存在的独立形态课程、思政课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活动[2]五种。此外,还有学者仅从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是什么的角度来界定理解实践教学,进而把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的主题辩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5]等互动教学方法直接等同于实践教学本身。可以看出,上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分歧主要集中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体定位上,根源之一在于能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去研究和考察,正确处理其与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社会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2]。

1.3 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的研究刚刚起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是思政课教学的手段与工具、途径与方法的统一。对思政课教学载体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载体,从而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重要保障,使其实施落到实处。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目前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限于载体的类型或形式、载体的功能及载体的搭建三个方面,缺乏对不同载体类型的分项研究,在如何选择使用操作载体等方面亦缺乏相关的探讨。

1.4 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研究已成系统

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是对实践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它直接作用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其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实践教学实效、促进实践教学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学者们结合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分别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理论依据、应遵循的原则、评价指标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有学者主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实践的理论与人的本质思想,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教育价值在于教学客体满足教学主体需要关系的价值选择,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首要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这一主张把握住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方向,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对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上,学者们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差异不大,都注重将评价与管理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实施全方位多元化评价[7],符合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的整体趋势,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1.5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百家争鸣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8],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9]显然是因为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研究教学的方法,对于克服教学的随意性,防止教学结构松散、通盘考虑教学体系,促进教学具有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学者们在这方面的论述、高校思政教师在这方面的探索性研究较为丰富。其中已成熟的有如下五种:第一种是成都理工大学的“义务”学分制实践模式,该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入实践基地进行“义工”活动,把这个过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实践环节并记以相应的学分。其优点是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有利于让学生获得了解社会、回馈社会的机会,培养了责任心、爱心,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也营造出了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氛围[10]。第二种是龙岩学院的在校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教学模式,即定期挑选优秀学生干部派送到实践教学基地担任村长助理或村支部书记助理,任期一年。这一模式不仅对学生具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功能及树立良好职业理想的导向功能,同时具有架起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桥梁功能[11]。第三种是东北林业大学的“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12],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具有参与的广泛性、操作的持久性和连续性以及结果的实效性。第四种是许昌学院推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思政教师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师,分赴各院系,在课堂外、在生活中深入学生,通过个别谈话、座谈会、文体活动、讲座以及聊天等形式,密切联系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13]。第五种是湖南理工学院的“三三制”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目前为多数本科院校在教学中实际采用,其特点在于全方位多层面有机整合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使其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促进的整体[14]。对于上述五种教学模式,笔者以为,第一、二、四种具有教学载体的借鉴意义,能否作为教学模式推广视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定,第三种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第五种教学模式无疑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有重要作用,但将理论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研讨、情景模拟再现等教学方法视为实践教学,这一理解还有待商榷。随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验式、情境式、研讨式、专题式、行动导向、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若依照上述理解,则可以直接将所有运用了上述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视为实践教学,显然,实践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环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2 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的研究视点与路径

综观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成果,内容丰富且涉及面广,然而,从总体来看,研究尚缺乏深度,主要停留在一线教学实践的经验性总结方面,系统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仅从思政课实践教学层面研究的多,从思政课教学体系层面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少。笔者以为,在今后的研究中,还有如下几个方面应引起重视:

2.1 拓宽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理论依据的研究

研究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可从纵横两方面来进行。从纵向来讲,可从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构建某种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及进行实践教学评价的可行等角度来展开研究。从横向来讲,就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哲学依据而言,不应仅限于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还可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来阐述。就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而言,有必要对中外有关实践教学的思想及观点作一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从而为一线教师探索切实可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借鉴。

2.2 从思政课教学体系层面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目前学者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的认识存在诸多分歧,这使得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实践教学形式及载体的理解、选择与运用也存在诸多分歧,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操作、推广与实效。分析其中原因,与仅从实践教学层面研究实践教学,未能从思政课教学体系层面,从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等关系的层面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若在此方面有所突破,则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的界定将能够从分歧逐步走向统一。

2.3 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先进性与广泛性、可操作性与推广性相结合的研究

为此需要深入探讨解决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正确处理好从理性认识回归到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两个认识阶段的关系,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产生的困惑与问题能够通过有效途径获得解决;二是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处理好实践教学中层次性与普及性、先进性与广泛性有效结合的关系,综合考虑学生、教师的需求、能力与精力,处理好学生专业学习与思政课学习的关系、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增强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推广性,让学生从中受益,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广泛、持久、稳定地开展下去。

3 结语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虽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与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思政教师需摒弃那种认为所有学生参与所有实践活动方为开展实践教学的观点,唯有如此,方能拓宽研究视角。其次,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需组织力量在纵横向方面开展合作研究,科学厘清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等诸范畴的关系。最后,各高校思政课教学部门应为思政教师创造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唯有思政教师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学生,才能探索出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模式。

[1]邓先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J].湘潮,2007,(12):90-91.

[2]尹建华,李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厘定与模型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0):12-16.

[3]宋晓玲,王娟.略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J].科技致富向导,2008,(6):13-14.

[4]黄振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7):161-163.

[5]汤俪瑾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环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66-68.

[6]汪永芝,吴健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8):109-110.

[7]冯淑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9):24-25.

[8]俞瑞康.师范课堂教学模式[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9]张武升.教学论问题争鸣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10]李向前,李荃辉,龚世达.以制度创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义工”学分制实践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52-153.

[11]杨玉凤.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模式创新——以龙岩学院在校大学生“驻村任职”为例[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10,(2):73-76.

[12]鲁志美.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兼论东北林业大学“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75-79.

[13]郭现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简论——以许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为例[J].教育探索,2010,(9):115-117.

[14]李大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制”实践教学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72-74.

(责任编辑 杨荔晴)

A Review of Researching on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DENG Hong-ping, ZHANG Jun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It is also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recent years.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and scholars put forward many valuabl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practice teaching.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theory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the thesis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through five aspects such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ractical teaching,concepts,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mode and so on.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y;practical teaching

G641

:B

:1671-0142(2014)03-0005-04

邓宏萍(1970-),女,江西萍乡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课题(ZY201413).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