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2014-02-12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出席师生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入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历史渊源和实践要求,深刻指出了当代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鲜明回答了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当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科学行动指南,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促进学生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学会担当社会责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细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构建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中国梦——精彩课堂”网上展播活动,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2.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把我们所提倡的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记进学生成长记录。
3.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教育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做好义务教育教材修订和高中课标修订,切实用好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规划教材并做好工程规划教材编写工作,加强对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理论引导,帮助他们提高观察事物、辨别是非、把握方向的本领。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邀请领导干部和模范人物到高校作报告。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中的重要作用。
4.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要引导学生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要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守则,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组织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村任职”等基层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就业创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贡献。
三、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各级教育部门要凝聚教育改革共识,关心爱护学生成长。要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要高度重视学校工作,关心爱护学生成长,营造公平公正环境,不断激发广大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经常到学生们中去、同他们交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2.各级各类学校要争创一流业绩,争当教育改革排头兵。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学。要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着力点,探索形成教育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协同育人机制、社会评价机制,构建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的育人格局。
3.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干部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教育系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迅速掀起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二要深入开展宣传,三要强化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