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平台”与纪检监察工作创新

2014-02-12潘家栋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微平台舆情网民

潘家栋

当下,网络媒体、互动媒体迅速兴起和发展,无“微”不在的“微时代”已悄然来临。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已进入“让人民监督权力”的全民“反腐时代”,人民群众越来越积极参与网络反腐。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快打造纪检监察工作的“微平台”(即以网站集群、微博、微信等系列新兴媒体为基础的全媒体智能化信息平台),主动搭建网络沟通平台、倾听意见诉求、回应关切和从中获取案件线索,正深刻地考验着纪检监察机关的执纪监督能力。

一、“微时代”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现状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言论观点。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消息的发布者,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快捷性和虚拟性,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一)网络涉腐舆情趋密集多发态势

近年来,以微博、论坛为主的网络监督日趋活跃,网络举报成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信息来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互联网普及率达46.9%。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不同,新媒体实现了网络舆论“点对点”的可能,网络监督的参与主体不断扩大。近年来通过网络微博的“粉丝”力量推进,最终推动事件公开处理的事件屡见不鲜。可以预计,“微时代”下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社会媒体的存在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它在方便大众、推动现代传媒发展的同时,也必将对纪检监察工作产生重大而深刻影响。

(二)网络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阵地

当前,网络举报已成为群众反映诉求和开展监督的重要渠道。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950374件(次),其中网络举报386913件(次),占总数的19.8%。自2013年中纪委监察部开通官网以来,日均“网络反腐”举报量800余件,网络举报有利于纪检监察机关更好地倾听民意,网络反腐必将成为我国反腐斗争的一柄利剑。当前我国腐败现象呈现多发易发的状态,传统的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等政治监督形式已不能有效遏制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借自网络优势,网络监督已经成为重要的监督力量。在网络监督中,网民能够迅速快捷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各类腐败行为进行揭露、曝光、追踪和评价,大大推动了现实的反腐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微时代”下网络涉腐舆情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民编织的反腐之网越来越严密,今后,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将越来越透明,官员贪腐的空间将被不断压缩,网络监督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实践证明,网络反腐的民间与官方相结合,必将对腐败分子形成致命性威胁,运用好“微时代”下新媒体工具,将会极大地促进纪检监察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很多问题:一是网络反腐信息的不准确性,导致侵犯他人隐私。不少网民提供的反腐信息并不完全正确,不能客观反映事实,存在故意捏造他人的虚假信息;通过不实的证据诋毁他人,并侵犯他人隐私权,给相关个人带来极大困扰。二是在网络事件中,存在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热点问题误导网民,制造网络群体事件,滋长造谣传谣的不法行为。

二、“微时代”下网络反腐存在的主要问题

“微时代”下的网络便利,给反腐倡廉建设带来了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网络与民意相连,“网意”即民情民意,各种信息在网络上的“微传播”成为常态,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成为群众声音和意见表达的集散地,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待。如果不能形成科学的互动机制,必然挫伤群众参与反腐的积极性,影响反腐倡廉事业的深入推进。

(一)网络舆情应对体制不顺畅

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网络涉腐舆情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办案程序,按照常规方式进行调查处理,缺乏高效健全的舆情监测、研判、引导、处置和反馈等综合应对机制,不能做到第一时间了解重大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向,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信息搜集和网上追踪、网下调查统筹管理,及时与网民的对话沟通等。随着网络终端技术的普及和成熟,借自网络平台,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构建以科学管理、智能监控、舆论导向、信息公开、对话沟通为核心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化系统平台是当务之急。

(二)对网络舆情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些领导干部对网络舆情思想认识有偏差,对网上涉贪涉腐舆情存在盲目排斥、过度反应、不以为然三种心态。部分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的,网络的东西都是胡编捏造,盲目排斥;部分人则过度反应,患上“网络恐惧症”,认为捂住矛盾就是解决问题,捂不住就大祸临头;有些干部认为网上举报都是小事,采取不看不管不理的态度,没有把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网上热点的有效应对作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网络涉腐舆情工作分析研究少、具体部署少、检查落实少,等事件发酵,形成社会焦点热点,才匆忙应对,工作非常被动。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和应对预案,对网民关心的话题、事件回应滞后,疏导网民情绪的手段和方式还有待改进。

(三)网络舆情宣传反馈不积极

有些纪检监察部门在处置网络舆情时,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对网络舆情“只处理、不报道”或者“先处理、后报道”,习惯采取“封、堵、删”的应对模式,不能第一时间回应网络舆论,错过最佳时间点,使事态趋于恶化,导致“小问题”变成“大事件”。事实上,在“微时代”,要主动学网、用网,要通过互联网了解真实民意,倾听不同声音,要经得起“拍砖”,容得下“吐槽”。纪检监察机关必须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主动掌握和运用新媒体,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宣传作用,以“清新姿态”有效开辟与网友的良性沟通渠道、以“意见领袖”有效主导反腐倡廉建设的网络舆论。

(四)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健全

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互动性,导致民众获取的信息是不全面不客观的,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引发群体事件,导致网络的不可控性增大。当前,政府相关部门对网络行为没有过多的限制,缺乏有效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因此,需要政府、媒体、公众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引导措施引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网络媒体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推动和支持作用,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主动发布权威信息,表明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引领舆论导向。以“阳光纪检”有效提升纪检监察机关的社会公信度、以“权威声音”有效扩大反腐倡廉建设的影响力。

三、“微时代”下进一步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

网络反腐已成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趋势。借助网络平台反腐倡廉,积极改革创新,以制度化、法治化的方式构建微时代下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平台,重视研究运用网络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新方法,形成党委、政府与群众、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凝聚民主监督和善治发展的正能量,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创新运用网络推进反腐倡廉的“微理念”

反腐倡廉工作要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因此,要科学运用网络这一工具,抛弃旧有的思维模式,正确处理网络监督的“堵”与“疏”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网络监督在增进公民参与、推动法治政府转型、强化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要仔细甄别、妥善处置一些居心不良的网民可能会滥用网络自由发布的不实腐败信息和谣言产生恶性的网络舆论,能及时迅速在瞬息万变的网络舆情中主动“灭火”,掌握主动权。

运用网络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构建与广大网民沟通的“微时代”话语系统,既要重视互联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认真学习网络知识,掌握技巧和沟通方法,主动通过网络听取民意、了解民情,使广大群众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运用网络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二)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的“微制度”

网络反腐要求制度创新,制度才是网络反腐的关键。结合“微平台”的特点,必须坚持将网络监督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充分发挥制度反腐的强大作用,不断完善反腐制度体系。针对当前反腐倡廉网络舆论中存在的侵权、诽谤、无序现象,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界定“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网络谣言、打击报复等范围,保障和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增强网络反腐的协调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将网络反腐纳入制度反腐的框架,弥补网络反腐缺乏合法性、程序性的不足,构建和谐有序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强网络反腐制度建设,增强网络反腐的公信力和成效。

(三)构建运用网络推进反腐倡廉的“微平台”

“微时代”下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要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熟知它的传播特点和传播规律,纪检监察机关应建立更加快捷的“网络直通车”,健全专业的网络监督阵地,结合“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搭建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交流新窗口,综合利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手段,畅通面向广大党员群众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网络交流渠道,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综合应对的信息化工作“微平台”。

建设“微阵地”。在全民网络时代,纪检监察机关要广布“触角”,培养“占位”意识,通过打造“网站+微博+微信”三位一体的“微阵地”,建设专门的官方反腐网站,做好信息的发布,加强廉政舆论引导作用,形成反应迅速的联动机制。不断拓宽网络反腐的渠道,开通反腐微博、反腐微信、举报电子信箱,加强对网络举报的规范和引导,及时公布相关事件查处的进展和结果。通过纪检网站和政务微博等创新工作方式,在“微时代”背景下把反腐倡廉用接地气的方式,回到群众中去。

打造“微形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廉政法规教育,树立党员干部廉洁干事的“微形象”。通过微博微信等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正心、正德、正行、正言,穿好“防弹衣”、系好“安全带”,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火墙”。在“微世界”里树立起党员干部的“微形象”,引导“微民意”,赢得“微人心”。

开展“微宣教”。针对“微时代”的特点,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微宣教”模式,打造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微品牌”。一是积极开讲“微党课”。通过微博微信发布党课内容,引领党员自觉学习,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灵活性、实效性和互动性,把党课送到基层,送到每个党员的手上。二是拍摄“微电影”。通过撰写、征集廉洁文化的“微剧本”、“微戏剧”、“微小说”,将优秀的“微小说”和“微剧本”编排成廉政“微戏剧”和“微电影”,组织巡回演出,传播廉政文化,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传播更快、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开启“微信访”。进一步畅通基层群众诉求渠道、化解矛盾纠纷,创新开展信访工作,加强建设微博微信等网络信访平台,让群众在“微时代”下更方便快捷地表达诉求,提高信访工作效率。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已进行了这方面创新,如淮安“阳光纪检”、苏州“寒山闻钟”、郑州“清风中原”、中山“中山纪检监察”等纪检系统网络平台,初步形成了让群众参与反腐工作的新机制和新做法,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四)建立网络反腐的干部人才队伍

网络反腐要长久发展,取得良好效果,人才是关键。要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技术娴熟、精通业务的人才队伍,运用网络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对纪检监察媒体管理运用人才的培养,注重提高4种能力。一是网络技术能力,学习掌握媒体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媒体的特征、传导机制和过程等,掌握媒体语言技巧。二是信息洞察能力,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面对数量众多、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能够去伪存真。三是信息分析能力,对信息进行梳理、挖掘、加工、评价,把握内在规律,提供决策参考。四是舆情应对能力,积极回应网民关切,善于引导网络舆情,不断提高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的水平,形成群众依法、有序参与反腐败的局面。

总的来说,“微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反腐平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微时代”的到来,也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我们应及时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网络反腐的意义,借助网络这一新的工具和手段,整合网络、民意、反腐倡廉工作、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要素,不断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机制,形成党委、政府、社会、网民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强大合力,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

猜你喜欢

微平台舆情网民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微平台用于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分析
基于社交网络的英语互动微平台建设
舆情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