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研析

2014-02-12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高 翔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取决于课堂知识的灌输,关键还在于受教育群体内在对思想政治课中理论价值的理解与接收,并最终在行为实践中予以实现。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包含着两个方面,即教学手段应该从学校课堂知识教育走向社会现实中实践教育,以感知、调研以及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受教育群体的自身主动性,尊重受教育群体在教育过程中的独立性,并在教育过程中,让其切身体会到社会价值、人身经验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实现“知”与“行”相统一的教学模式。当然,教育的目的并在仅仅停留于知识层面的感知与接收,关键还在于受教育群体的内在接受与行为的实践,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应该更加注重受教育群体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积极发挥其主观意志,引导其对社会实践的积极的价值评价。以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不仅如此,理论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互动价值,当我们在看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只有通过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发展,理论才能不停地被创新,而这些都取决于受教育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主体真正释放。

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作用

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实践型教学模式明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思想政治课教育而言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通过实践性教育,加深学习过程中的理论认识深度,促进知行转化。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阅读书籍以及报刊杂志所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不仅是有限的,而且对于理论的理解和领会并不深刻,基本就知识论知识,认知的层面比较浅显死板。通过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实践,“促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有利于培养德、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1]。除此之外,通过实践性教育,能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是教育客体,教育者是教育主体,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遵循主体原则,把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有利于检验已掌握的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进一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方法上都不停地予以创新与发展。然而,就现实状况而言,由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工具理性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因此,对于思想政治课的认知、地位、教学越来越趋于工具化,甚至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尴尬。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怎么考核其在教育过程中的效应性以及教学内容、实践的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观认识上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课长期以来一直都处于一种认知层面的模糊状态,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与理解还不够深刻,跟许多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混淆,有许多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就是思想品德课、就是一门政治学以及伦理学等等。从现实情况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课还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况之中,高校师生长期以来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于部分师生认为它可有可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论部分与教学实践部分严重不协调,大多高校是以课堂理论教育为主,很少进行教学实践,即使存在一些教学实践,也更注重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并没有做到从实践中为教学理论部分提供坚实的支持,并没有在实践的空间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直观感受到以及在现实社会中实践能力。结果导致高校领导疏于指导,教师没有积极性,学生失去动力,家长忽视要求,整体教学组织流于形式,效果非常不理想。

同时,学校管理层与直接授课的老师在实践教学的功能划分上未能有机统一。管理层认为自己是监督者,教学的责任应该是授课教师,而教师则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有赖于学校管理层制定的详细可行的目标和方案,有赖于为教师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二者在认识上的差异,引发实践教学中教学目的的不明确、教学方案的混乱,教学设施的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灌输、轻能力培养等不利后果。

(二)思政课教学的相关课程设置和评价考核制度存在缺陷

教学管理和实施上存在制度漏洞,大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把思政课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从教学形式上看目前高校实践课程虽然灵活多样,可以是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但都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安排,同时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固定经费投入和稳定的教学基地建设也不到位,常常出现一位老师负责数百名学生的思政实践课程,在效果上大打折扣,极大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这种无大纲、无规划,难以深入、全面地开展实践教学,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对实践教学的评价考核制度不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两部分,“对老师的评价一般不太严格,没有科学的标准,内容和方式也单一,甚至因为疏于管理或考核困难而难以落实”[2]。很多学校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就是看是否进行了实践教学,以及是否达到规定的学时数,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基本上不进行评价。有的学校即使有相关的评价制度,也因管理或评判困难而难以真正落实,相比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一直都处于一种形式化的状态之中。在平时的考核之中,老师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往往比较底,甚至是不考核。而老师对学生实践成绩的评价基本上属于一种定性式的,即使存在一定的分数评价,也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难以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实践课对于学生而言,难以在其内心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统一缺乏理性认识,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课也仅仅作为辅助课程存在,甚至许多学生将其认为是一种课外活动课程。许多学生为了应付考核而随意编造或复制社会实践的材料,这样的评价体系很难促使师生做好教学的实践工作。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过于简单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部分,由于受到现实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践环节很难受到学校、老师与学生的重视,因此,其教学形式一直都非常简单,并且内容过于单一。在现实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部分很难突破课堂教学,往往都是以看片、讨论以及案例分析等一些形式作为教学主要手段,并没有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社会实践的自我调查。除此之外,思想政治的实践内容尚处于一种无实践大纲、无教学规范的境况之中。老师平时教学活动往往都是建立在自己感性认知基础之上,没有整体性与系统性,更缺乏实践性。尽管教学主管部门在近期有所重视,但现实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环境还处于严重的薄弱环节之中,即使组织老师新编教学讲义,但也仅仅属于一种局部的现象,并没有在整个教育界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教学内容甚至多年没有更新,这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不相适应。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往往会涉及到空间、经费、时间、人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其组织过程往往比理论教学更为复杂。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将实践与理论、课堂与课外、校内与社会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并且还需要一定的实践培训环节与评价环节,是一个长期性以及全体师生都应参加的一种实践活动,因此,搞好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必须依靠学校、社会、政府这样大的环境之中。而现实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组织往往过于简单,基本停留在一般的要求之上,甚至有许多学校不予组织,而且,无教学计划、无教学大纲,并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不规范,缺乏系统性与指导性。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但都缺乏统一的教学要求和宏观管理。在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教学形式、目标确立、资源配置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至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有效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途径

针对实践教育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对于推进实践教育法的有效实施具有重大作用,能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强化实践教育理念,使其深入人心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点和强大生命力所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3]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4]而思政课实践教学又取决于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认识程度。为此,着眼于新情况和新发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已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大课题。

全面推进实践教育法的有效实施,切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者以及大学生强化实践教育理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领导者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为了强化实践教育理念,必须认真学习党中央下发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以及相关会议精神,修正自己的认知缺陷。同时,对在实践教育法实施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学校,其他学校也可组织进行学习。此外,组织实践活动的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及时对大学生给予指导,保证实践教育法的有效实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曾指出:“各地高等学校要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从形式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各地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5]。大学生作为实践教育法实施的主体,只有强化他们的实践教育理念,才能够调动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大学生除了通过课堂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法的内涵和作用外,还应学习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的影响,切实发挥榜样师范的力量。在强化实践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定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切实推进实践教育法的有效实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

(二)完善实践教育法的体制保障

首先,在教学管理中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与领导机制进行规范化建设。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需要在一种宏观指导与统一的规划过程中,实现从课堂走向社会。

“近年来,许多高校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思政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宣传部、教务处、马列部(思政部)、团委、学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这是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前提,是值得继续推广和改进的做法。领导小组应定期研究计划、方案、措施等问题,协调各部门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各院系也应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或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6]只有学校各级领导部门高度重视了,才能形成良好的运行体制,保证实践教学持续、健康、有效地开展。

第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组织指导,并将实践活动深入化。因此,必须要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成立专门人或专门机构专门负责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活动,协调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诸多因素,并完善实践教学过程中运行机制,做到实践教学目的明确、方法正确、有章可依,并对实践教学过程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评价作用。 “在组织上注重自主性(学生的、教师的、课堂的自主性)和指导性(包括教育部门的、学校的、教师的指导性)的结合;在实施上注重开放性和引导性(即可控性)的结合;在操作中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的多样性、随机性和规定性。”[7]在实践教学实施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注重启迪学生思考。

最后,学校应严格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进行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而且还要考核老师,不仅要考核实践过程中结果,而且还要考核实践教学过程。因此,当务之急,学校应尽快建立一套恰当的、可操作的考评机制,并能够使这一考评机制深入到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与改革之中。 “对学生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或论文,教师不仅要进行指导,更要记入成绩,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座谈研讨等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并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8]通过“指导”和“交流”,真正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又能准确反映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创新实践教育法实施的新途径

内容是基础,方法是保证,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新时期,实施教育的途径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主要包括劳动教育、志愿者服务和社会考察等方面,各途径下面又包括许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必须在巩固、强化已形成的实践教育途径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探索新的既具备时代特色又反映大学生特点的新的教育模式。

首先,需要规范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必须提高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地位,将其纳入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安排之中,结合各种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根据思想政治课自身的教学要求与自身独特特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对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同理论教学一样,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必须安排相应的学时、制度相应的学分以及制定实践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内容。也同其它实践教学环节一样,也需要整体计划,并有一定的开展时间与考核标准等等。其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在现实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涉及到场地、训练、考核等诸多环境,因此,实践经费肯定会远远超过理论环境。对此,学校必须提供充足的经费作为支撑,严格执行中央提出的每位学生15-20元的实践教学要求。同时,加强对实践教育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并同社会联合,共同进行实践教学活动。

再次,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其思想政治素质、理论功底、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对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的理解能力、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的积极性等构成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教育。广大教师自己也要转变观念,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及完善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主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积极进行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课题研究,以增长阅历和才干,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最后,加快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建设好校外实践教育教学基地,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要本着双赢的原则,积极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适当投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的社会教育资源,建立一系列相对固定、功能不同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有利于实践教学的长效开展。

[1]杨玉峰.当前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一般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7).

[2]高兴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5]王荣发.实践性:德育教学的本质要求[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62.

[6]汪章胜.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3acbefed0975f46527d3e165.html,2011-01-29.

[7]吴 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建立[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41.

[8]王春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探析[J].沧桑,2011,(1).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