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逃离村庄

2014-02-12李淳风

党员文摘 2014年1期
关键词:阿光被遗弃稻谷

李淳风

2013年10月12日中午,77岁的会新扛着锄头走过一片青中吐黄的稻田,稻谷快要收成了。

在会新的记忆当中,因为插栽有先后,村里的稻谷成熟也有先后,谁家的稻谷先熟了,就会请别家的劳力帮着收割,次第进行。现如今,这个传统早已无以为继,因为村里种稻谷的,就剩下他一户。

其实,村民也正如次第成熟的稻谷,分批次被城市收割,剩下的“晚熟者”,就被遗弃在田地里,孤寂,寥落。大片的良田同时被遗弃,长满荒草,枯黄如生锈的长剑。

逃离的途径

这里是粤北,翁源县的下排村。农村里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现代化是怎么一回事,但一二十年间,一切都被现代化默默地颠覆。

原本下排村有近200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分批离开,现在只剩下四户,12个人。这四户12个人分别是:会新、会新老婆、儿子大能、儿媳妇大能嫂、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阿光和妻子阿线;友全和妻子阿春以及他们两岁的孙女小菲;初文。

其中,友全一家和阿光一家都已经在县城买了房子,随时可能搬走。初文一家在县城租住,迟早也会离开。能够坚守这个村子的,现在看来只有会新一家。

村里的房子都已经很破落,毁坏它们的不是时光,是缺乏人气,而归根到底,是一个被称之为“现代化”的进程。

最早一批离开村子的是那些“有单位”的人。比如会新的哥哥,他是个教师;还有阿随,他是个转业军人。因为“有单位”,家属也被安置好,于是举家离开。这些人的搬离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末,属于被纳入国家体制的人逃离农村的那个进程的一部分。

第二批,是在90年代初。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有头脑的人走出去,做建筑,慢慢成为包工头、开发商,或者做其他生意。

第三批,是从90年代后期至今,主要是年轻劳动力,去珠三角打工,存下来一点钱,买了房子,把家安顿在县城。或者是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读了大学,找到工作,把一家人接走。

第四批,就是友全、阿光以及比他们更早的一些人,他们在农村辛苦一辈子之后,用毕生积蓄到县城买了房子,或者租房。

前三批的人,在大多数农村都是少数,而第四批则占据主体。农民们用半辈子乃至一辈子在农村拼命干活积存下来的收入,做一个城市梦,用血汗钱反哺着城市。

这个过程有点像筛糠,先出来一些米头,再出来一些幼糠,最后剩下一些颗粒过大的无用之物。剩下来的人,就继续生活在农村。

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价值评判过程。20世纪80年代,所有人都一样,以种粮为生,无分贵贱。90年代,市场提供的机会慢慢显现之后,人的价值就有了变化。有能力与发展大势越早对接的,就越快获得财富,越早离开农村,越受人尊敬。

这种变化,使得“离开农村”成为农村里共同的价值观,不管离开后干什么,总之剩下来就是一种耻辱。

房地产的另类刚需

大能嫂是大能六七年前从广西的偏僻山村“买”回下排村的,非此,大能娶不到老婆。

大概在2000年之后,在县城没有房子的男青年,已经很难娶到老婆——这一情况不局限于某个村,而是远近乡村的普遍现状。

过去,当大家都贫穷的时候,贫穷本身并不会成为婚姻的障碍,只要身体、精神没有残疾,男青年一般都能找到老婆。一旦有一部分人先有钱起来,而他们的价值观又开始主导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穷人的婚姻问题就无辜地跟着一起掉进了金钱的泥潭之中。

友全的一个外甥,在媒人介绍下连续相亲四五次,好几次双方都能对上眼,只是因为在县城没有房子,最终告吹。那时,男方的父母刚在农村修建了楼房,穷尽积蓄还举债数万元,目的正是为了让儿子娶到老婆,然而建成之后发现毫无作用。无奈,他们默默地重新开始,积累去县城买房的资金。

婚姻之需,催动着县城房地产的蓬勃发展。2005年,一平方米大概在500元左右,2011年,已经是三四千元。

县城的婚房,这里面寄托的,是农民逃离农村的愿望。

反向的“留守”

初文之所以孤零零一个人住,是因为儿子在外打工,孙子上了小学,妻子到县城去租了一间房子照顾孩子读书。

初文说,原来这里有小学,有三四十个学生,十几年前被撤掉了。原来镇里的中学也在四五公里开外,有好几百个学生,几年前也关闭了。

以前,以民办教育的形式存在的小型学校,像细胞一样深入每一个偏僻的村子。新世纪以后,学校不断收缩,最后全部集中到县城。现在,一些乡镇里连一间中学都没有。

教育远离农村,也是像下排村这样的村子被遗弃的重要原因。

许多老人一个人租住在县城照顾孩子,家其实还在农村。因为教育远离农村,年轻人虽然并未外出打工,老人、小孩却仍然换了一种方式“留守”,这种特别的状态,相当于把一般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反过来理解。

这不是农村的城市化,而是城市的农村化。因为教育的需要,到县城去买房子,也成为一种强烈的愿望。抛弃农村,是必须的选择。

下一站:荒芜

下排村迟早要成为空村,这也是许多中国农村共同的宿命。

友全一家估计在两年后就会离开,阿光一家会待得久一点,但也不出数年。初文更不用说,一个人生活在这里,不会太久。

现在踏踏实实种地的就剩下会新一家子。

人少,地多,结果必然是耕地大面积丢荒。肥沃的稻田,至少有1/3已经长满了经年的茅草,难以复耕,也没有人愿意再花精力去复耕。至于原来种植大豆、花生和地瓜的旱地,则九成以上已经被抛弃,变成了荒山的一部分。

在这一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农民已经变得不爱土地,甚至恨上了土地,因为被绑在土地上,是一种没出息的耻辱。

(摘自《南风窗》)

猜你喜欢

阿光被遗弃稻谷
越多越好
悲悯
谦卑的稻谷
关心过头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雪花莲
一个人逛街
回收再创造
田野稻谷香
被遗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