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惠妃:成也武氏,败也武氏

2014-02-11青柠

百家讲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玄宗皇子武则天

青柠

武惠妃的父亲是武则天的亲侄子,尽管他绝不弄权,但也颇得武则天青睐。他英年早逝后,武则天怜惜他的幼女幼年失怙,将其接进宫里抚养。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近了自己的梦想。

那个时代的女性,谁不把武则天当成偶像?何况她还是偶像的侄孙女,天然拥有学习模仿的心理优势。年幼的她面对面地揣摩着偶像做事的手段。几年后,武周倒了,李唐在一片混乱中重新开始。她惊险地避过一个个政治漩涡,静静地蛰伏在深宫暗处,等待她的李治。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14岁的她与风华正茂的玄宗“偶遇”,并迅速压倒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等各路宠妃,“宠倾后宫”。很快,她顺利生下一个漂亮的男孩,皇帝的第九子。玄宗欣喜之下,不顾皇子都是由老宰相宋璟取名的规矩,亲自给孩子起了名字:李一。“一”有“天”的意思,与其他皇子的名字相比,有高贵和更高贵的区别。

一切都非常完美,顺利地朝着她生子、封后、摄政、当太后……的人生目标发展。唯一的遗憾是,李一夭折了。

她非常悲痛,而这自然引发了皇帝加倍的怜爱。很快,她再次怀孕,又生下一个漂亮的男孩。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再次夭折。之后,她再接再厉,又生下一个美丽的女儿。然而,就像受到诅咒一样,她的女儿也于襁褓中过世。

当她生下第四个孩子时,简直有种走投无路的感觉。这个儿子,能顺利长大吗?什么时候,她才能像武则天那样拥有四子一女的雄厚资本呢?与玄宗感情深厚的宁王也看出了弟弟的无奈,主动提出要将皇帝未满月的第18子接到自己家生活。玄宗和她都感激地答应了。于是宁王妃亲自抚育皇子,对外宣称是宁王与王妃的亲骨肉。

这个孩子果然顺利度过了襁褓期。随着“宁王爱子”的成长,玄宗也越来越喜爱他,“诸子莫得为比”,连太子都渐渐疏远了。

为了表达对她的极度爱恋,玄宗特别发明了“惠妃”封号赐予她,地位仅次于皇后。她的驭夫手段再次得到了验证。信心爆棚的武惠妃继续

生孩子,增厚资本。生下咸宜公主不久,开元十年,她的母亲去世。身为皇帝多年死党兼朔方节度使的一代文宗亲自撰写了辞藻华美的神道碑文,文章毫不避讳地赞美她这位“天后(武则天)之从孙”的贤德,甚至肉麻兮兮地将之比喻为“宗周虽灭,神女昌兮”。

就在这时,武惠妃才想起:自己的母亲和武则天的母亲,都出身于名门弘农杨氏!伤感之余,她决心进一步缩短自己与偶像的差距——废后!

王皇后无子、无宠也无脑,她“惧有废立”,竞自乱阵脚,搞起厌胜,触犯了后宫底线。武惠妃不费一兵一卒,就等来了将其废为庶人的圣旨。同年,王庶人卒。

武惠妃虽然预料到了会有大臣唱反调,但她没料到大臣们反对她的恰恰是她引以为傲的武氏血统!御史上疏,不仅重提玄宗生母被武则天无故赐死的旧恨,还大肆渲染了武则天灭李兴武的教训。祖母的血腥手段的确给玄宗留下了厚重的心理阴影。政治的头脑战胜了爱情的心脏。他退缩了。

武惠妃的政治头脑也不差:当不当皇后关系不大,只要能当上太后就行!于是,她在玄宗再次发誓要立她为后的时候,“前后固让,辞而不受”,将玄宗感动得当场宣布:虽然我无法给你皇后的名分,但我可以让你享受皇后的待遇!从此以后,武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宠锡,伊往古而莫见”。

第二年春天,她在宫外长大的儿子被封为寿王,入宫生活。七岁少年和诸位皇兄一起出现在众人面前时,表现出了尤为雍容华贵的皇子风范,“帝异之”,此后更是“宠冠诸子”。武惠妃暗自得意:这为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废太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子一天天过去,寿王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一天天提高,太子几乎成了个透明人。数年间,皇宫中多了不少女人,可是玄宗依然专宠武惠妃,二人又生下了小女儿太华公主,新旧唐书分别以“最见宠遇”“礼遇过于诸公主”来形容她得到的宠爱。

开元二十三年初秋,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下嫁,“以母爱益封至千户”——唐初规定,皇帝女儿食封300户,皇帝姐妹600户,太平公主深受武则天宠爱,才得到了1200户食封。

这还不是最令武惠妃引以为傲的。同年,寿王“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名瑁”。在玄宗有名字的23子中,唯独李瑁的名字含义是直接与帝王身份相关的。这个字明确道出了玄宗对爱子的期待。武惠妃清楚,是时候把儿子推到更高的地位上去了。因为当年的武则天第一子李弘的名字也是有特殊含義的,并且李弘后来成了太子。

这一年初冬,寿王娶了才貌双全的寿王妃。武惠妃认为儿子从此就会非常幸福,于是放心地运作儿子的前程了。然而,当武惠妃联合女婿攻击太子的时候,宰相站了出来,讲了一通古人废太子引发的灭国惨剧,让玄宗很不爽,却无法反驳。

武惠妃并不着急。因为她早就按照武则天的成功法则,拉拢了一名很有前途、也很有野心的宗室——李林甫,并将他送到了皇帝身边当高官。

这时,李林甫出手了:他夜以继日地在玄宗面前说宰相的坏话,并抓住一件小事,成功地让玄宗认为宰相在搞朋党,于是罢免了他,李林甫成了新宰相。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积蓄了足够力量的武惠妃卷土重来。女婿再次出马,宣称太子和鄂王、光王想造反,武惠妃将计就计,诱骗三位皇子带兵器甲胄人宫,造成“太子一党造反”的“事实”。加上李林甫在一旁推波助澜,玄宗当机立断:三位皇子,废为庶人,赐死!

就在武惠妃一党弹冠相庆、寿王离太子宝座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玄宗似乎对一次性逼死三个亲生儿子良心发现了。他问高力士,到底该立谁为太子?问出这句话,说明他已经不再坚持看好寿王了。也许,他已经发现了朝堂和后宫的猫腻。

高力士准确地揣摩出玄宗的心理,顺势建议:立长。后来的肃宗就这么成了大唐太子。

听到这个消息,武惠妃吐了血。皇后,自己争了,不是自己;太子,自己为儿子争了,也不是自己儿子……心灰意懒的惠妃一病不起,于当年十二月撒手人寰。后来有人说,那三位皇子的鬼魂经常来骚扰她,她是被吓死的。

其实,作为能逼死皇后的妃子,逼死庶子又能造成多大的心理负担呢?亡魂索命只是无稽之谈,她的死,不过是信仰崩塌造成的身体崩溃。

早在立后失败的时候,她就应该知道,挡在她和新一代武则天之间的障碍,不是英武的皇帝老公,也不是早慧的王爷儿子,恰恰是武则天本人。受过武氏迫害的人们还健在,身为武则天的侄孙女、让朝堂屡次动荡的武三思的侄女,她没有任何如愿的可能。而复制武则天的道路,正是她从幼年就开始的夙愿。当大道变成悬崖、路标腐朽,她除了跳下去,别无选择。

编辑/安楠

猜你喜欢

玄宗皇子武则天
狡黠
我的悲哀,如御膳房的菜
康熙:幼年读书曾累到咳血
来华景教徒与怛逻斯冲突之形成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皇上面子也不给
悠悠千载无字碑
雕塑《武则天》的一点体会
关于武则天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