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明朝为何败于“落后”的清朝
2014-02-11孙凯
孙凯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说法:明朝被清朝灭掉,是“先进文化”败给了“落后文化”。但是,什么是“先进文化”?写字、画画比别人强,菜做得精致,官职分得细……就算“先进文化”吗?
看看明军与满洲军队对阵的情景,应该就能明白,到底什么才是“先进文化”。
1619年,萨尔浒战役之前,明朝花了数月时间来准备,几乎动员到了每一个省。在战场上,明军与满洲人的比例几乎达二比一,明军还有火枪和火炮,满洲兵除了骑兵外一无所有。然而,满洲兵仅用了一周时间就消灭了三路明军,第四路明军不战而逃。
在明军的作战细节上,统帅在指定前进路线后,却不亲自到前线指挥,而前线没有指挥中心,统帅和部下之间也没有联络官。甚至当明军溃逃时,大败的消息都是由败退的士卒提供的。前线的军队也没部署成该有的攻击阵式,某个主将还走在部队的最前线,仿佛他只是个负责带队的排长……
明代的军队本质上是支庞大的警力,由文官而非老练的将军来率领。当时,明军一直是靠两大基本方法来赢得战争的:一是聚集庞大的军力,以人数众多来威吓敌军,如此不必努力作战就可赢得胜利;二是躲在城池里采取守势,希望借此尽快消耗敌军的战斗力。诡异的是,后来,清军与英、法、日等侵略军对阵时,他们的表现和当年的明军几乎如出一辙。
从那场改变明朝命运的萨尔浒大战细节中可以发现,明军败于管理混乱、组织散漫,而这,恰恰不应该是拥有“先进文化”的一方具备的特征。因此,与人们的常识相反,凭借良好的协调、通畅的指挥渠道和严密的部署赢得战争胜利的满洲兵,才拥有所谓的“先进文化”。
以这个标准衡量,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就更容易理解了:凡是組织严密度高的群体,都能够战胜在这方面弱于他们的群体。从秦灭六国到清灭明,无一逃出这个规律。
因此,让很多人悲观的“明朝败于落后文化”,其实也没什么可惋惜的。如果先人的风骨和文化真那么优秀,就不会在那样的屈辱中被灭亡;既然被灭亡了,说明那个文化需要涅槃。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和满洲人一样,一个又一个组织严密的、拥有“先进文化”的群体,在打败了对手之后,基本上无一例外地放弃自己的“先进文化”,陶醉于昏庸腐朽的“落后文化”之中,直到又被其他拥有“先进文化”的群体打败。这无不令人悲观地认为,“落后文化”具有像毒品一般的吸引力和麻醉力。
让人庆幸的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落后文化”就不可能打败“先进文化”了。因为热兵器的威力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而热武器的制造要靠智力而不是体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流民被组织起来,洗洗脑就能战无不胜的事情,永远不会再发生了。
编辑/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