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地方债,怎么做

2014-02-11本刊评论员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央政府债务土地

本刊评论员

近期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约束、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之一。

审计署2013年年末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五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总额为20.7万亿元。这比此前一些国际投行及评级机构估算的规模要低得多,平息了不靠谱的炒作。同时,从负债率、政府外债占GDP比率、债务率及逾期债务率等指标来看,中国政府性债务均处于国际通行的控制标准参考值范围之内。

债务审计就像体检。从“体检”结果来看,虽然目前各项指标多在正常值范围以内,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隐患如不重视并及时排除,经济系统的健康可能因为债务隐患的突然爆发而出现逆转。

对这次审计暴露出的地方政府债务隐忧,我们没有理由不予以高度重视。

首先是地方政府债务占比偏高。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中央政府债务占比为52.6%,地方政府债务占比近半。而西方各国中央政府债务一般占据全部政府债务的大部分。例如,2011年德国中央政府债务占全部政府债务的比例为63.6%,法国为81.8%,英国为95.5%。

中央政府具有更高的财政能力及财政自由度,有助于控制政府债务风险向经济系统扩散。而地方政府负债偏高,一旦出现问题,统筹防控债务危机扩散的难度更大。

其次,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一些地方债务负担过重,偿还压力较大。审计结果表明,2010年底到2013年6月期间,省、市、县三级政府债务余额增加3.87万亿元,年均增长19.97%,其中县级政府年增长率甚至高达26.59%,不仅远远超出了同期中国GDP增长的速度,甚至也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率。

第三,土地财政问题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交织,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审计公告显示,从已支出的债务资金投向来看,有86.77%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等领域,这些领域涉及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成为政府性债务的重要支撑和底气来源。

在市场向好、房地价攀升预期强烈的背景之下,这些资产(例如因土地收储举债而积累的土地储备资产等)固然是作为可靠偿债保障的优质资产,但一旦出现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那样的土地神话破灭的情况,价格上升预期就会逆转,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将急剧恶化,所谓的优质资产价值将大幅缩水,甚至诱发地方政府破产。

此外,还要严防金融部门成为扩大债务风险的助推器。

从资金来源看,目前地方性债务融资的第一大渠道是银行。银行面对地方政府长期以来的“权威”与“信誉”,也往往倾向于低估向地方融资平台提供资金的风险,甚至弱化审批,放松尽职调查等方面的要求。这反过来又会激励融资平台过度承担风险而扩大融资规模。一旦风险点被引爆,将迅速传导到金融领域,进而通过金融渠道,也许会将地方性风险放大为全面的危机。

因此,防范和应对债务风险不能依靠临阵磨枪,只能未雨绸缪。应致力于将隐性债务显性化,同时推广市政债,避免地方债务风险上解和蔓延。从发债体制改革、地方政府职能转换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强化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审计和责任追究,建立长效解决问题机制。这理应是从根本上打破原有政府治理与政绩确定规则,进行真正的进取性改革和制度创新。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央政府债务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研究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历代中央政府对藏区赔命价习惯法的态度考释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