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郁琦,精准执行马英九政策的人

2014-02-11

环球时报 2014-02-11
关键词:张志军南京大学陆委会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 曦图片说明: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 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11日登陆与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面,被称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里程碑。作为这一大事件的主角,王郁琦在大陆的一言一行都会触动岛内各派政治势力的神经。人生经历符合马英九偏好 王郁琦1969年出生,台北艋舺人,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赴美深造,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在台湾元智大学、世新大学担任教职,不到40岁又成为台北市政府顾问。他跟马英九的“第一次接触”,就是在台北市共同推动无线宽带计划。马英九2008年参加“大选”时,几次重要的电视辩论,马英九、萧万长的辩论小组都是由学生时代就数度获得“校园最佳辩士”的王郁琦召集,模拟对手战术,也让马萧临场表现稳健,颇受好评。 2008年4月马英九还未上任,王郁琦就随当时的“副总统”当选人萧万长出席博鳌论坛任发言人,随后任“总统府”发言人,2010年转到“国安会”任咨询委员,持续参与马英九的政策论述与两岸演说的文稿撰写,受马英九的信任程度可见一斑。知情人士称,这与他的人生经历符合马英九偏好不无关系:留美博士、当过大学教师、形象清新。初掌陆委会引发一片质疑 2012年,43岁的王郁琦执掌陆委会,成为该部门成立20余年来最年轻的负责人,此前这一纪录由蔡英文保持,她担任该职时44岁。当时,岛内政坛人士大跌眼镜。香港《大公报》称,陆委会成立20多年来,担任负责人的多是在蓝绿阵营颇有分量的人物,如国民党的施启扬、萧万长、苏起和民进党的吴钊燮、陈明通等,而王郁琦资历尚浅,之前并无相关经验,使得这项人事安排引起争议。王郁琦上任伊始也的确闹出一些笑话,第一次到“立法院”备询时,有民进党“立委”拿出多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照片,但王郁琦只认出其中两人,连经常在公开场合发表两岸重要讲话的大陆官员也认不出来。王郁琦解释称是因为没有去过大陆,从而影响辨人能力,他尽管对大陆高层人士的面貌不熟悉,但对他们的背景相当了解。这段小插曲进一步加深了岛内对王郁琦不熟悉两岸事务的疑虑。 不过国民党高层认为,王郁琦的学历与经历俱优,再加上安全事务部门背景,将有助“陆委会”和安全事务部门协调工作,同时也有培植青壮世代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他能忠实贯彻马英九的两岸政策。马英九的重要幕僚金溥聪称,王郁琦等于马英九在大陆政策的分身,且就传达信息这方面来说,他可以和马英九画上等号。香港《大公报》称,不论陆委会负责人背景如何、资历如何,只要岛内两岸政策的最终决策权掌握在马英九手中,这一职务由谁出任对两岸关系前进的大方向和大原则并没有太大影响。在马英九的心目中,陆委会是一个要忠心执行其两岸政策的机构,人选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执行力。这也是王郁琦三番四次强调自己“能精准执行马英九政策”的原因。 在工作之外,王郁琦仍坚持自我。即使有个高度重视健康的“长官”(即马英九),他仍贯彻不运动、青菜只吃生菜的生活方式。他的夫人是名兽医,两人感情很好,但结婚前就确定要当丁克一族,领养的流浪狗成了他们的孩子。王郁琦还是个飞机迷,到美国留学时产生学开飞机的念头,一直到取得博士学位、回台教书后,才有经济能力圆梦,利用两个月时间重回美国学开飞机。不过在台湾碍于法令限制,王郁琦没有再开过飞机。马英九知道后曾开玩笑说,“下次如果你要开飞机,我一定先下机”。与南京大学很有缘 执掌陆委会近两年时间,王郁琦创下多个“第一”。2013年8月,他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访问澳门,与澳门特首崔世安互称正式职衔,被认为对于台澳、台港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10月,马英九亲自拍板定案,王郁琦以领导人代表顾问身份出现在台湾APEC代表团中,并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见面寒暄。《联合报》称,马英九让核心要角王郁琦进入APEC,表明马当局第二任的大陆政策已经没有代理人,完全展现马本人的意志。这次登陆,王郁琦除与张志军再度会面引发关注外,还将在南京大学发表公开演讲。岛内媒体披露称,这所大陆一流大学和王郁琦相当有缘。1990年王郁琦还是台湾大学辩论队的主将,参加新加坡举办的亚洲辩论大赛,台大杀入决赛,对手正是南京大学,辩题是“人类和平相处是可能实现的理想”。结果台大作为反方,打败南京大学获得冠军。而当年和王郁琦针锋相对的几位辩手,现在在南京大学任教。1997年,王郁琦拿到美国博士学位,当时南京大学曾邀他前去任教,后来台湾元智大学抢先一步,给了王郁琦聘书。有人说,王郁琦此次访问南京大学可谓再续前缘。▲

猜你喜欢

张志军南京大学陆委会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Homosexual Marriage Legislation in China
自说自话?
“函数”复习专题
南昌大学章程引发“南大”简称之争
Triple Personality Theory from Freud:An Analysis of Jude Fawley in Jude the Obsc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