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2014-02-11彭仁兰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文化

彭仁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1

摘 要 为了深化高校体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本文就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功能及转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体育文化

很长时间以来,国内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普遍都集中在强调其“强身健体”的作用方面,而将文化的传播寄予了文化课程方面,带有偏见的认为,体育的教学不能起到“文化”的内涵,这种认识不仅仅是将文化的内涵人为的进行了限制,也限制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面向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如何重构校园体育文化,就成为高等学校体育关注和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

(一)认知体系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认知结构的变化属于学习进展的结构。当学习者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在他头脑中就会相对应的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是在先前已有的足够基础上进行的“变革”。因此,这样看来,认知结构是一种深层的精神文化现象,在学校的教学过程当中,是应该被普遍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是高校体育文化改革中的灵魂以及核心,也是衡量形成高校体育文化的最终标志。

(二)表意体系

表意是一个语义学上的概念,将这个概念引入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是突出一种浅层行为文化。就是要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向学生以及教师进行体育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组织群体性的竞赛活动。利用这种活动活跃校园的体育氛围,利用体育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以此来让高校的体育教育具有一种文化特征。可以说,表意体系在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主要目标就是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和体育精神的动态反映。

(三)评价以及规范体系

评价和规范体系属于制度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制约性的文化。在新时期,我们在高校发展体育文化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要不遗余力的将不符合现代化体育教学发展的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发展章程以及传统运作模式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确立具有活力的现代化体育教学评价和规范体系。使得体育教学富有竞争性的同时,展现出现代化的活力。并且要通过这些规范章程有效地反映出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的价值观,充分地弘扬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精神。

二、高校体育教学的文化功能

(一)文化的导向性功能

人们的意识对于自己的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的积极导向作用,利用这种原理,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体育价值观。利用这种价值观形成一定的体育文化导向功能,并且促进学生将这种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体育学习动力,形成一种外在逻辑,指导自己的体育学习以及锻炼。如在高校女生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一些体力性的对抗项目都有着一种排斥性情绪,而对于健美操、瑜伽以及竞技舞蹈则有很大的兴趣。结合这种调查结果,我们在对女生的教学安排中将瑜伽学习以及舞蹈培训放在首要的位置,将球类的学习只放在掌握基本技术的阶段。这样的课程安排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出勤率一直都有非常好的保证,而且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练习主动。

可以说,我们通过这种紧密结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打破了学生在心理上形成的对于体育课程的一种轻视心理,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体育学习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非常好的导向作用。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性文化功能

将竞争意识引入高校的体育教学,主要的目的不是增强学生的好战心理。而是在更加深刻的意义上,提升学生的一种责任意识。对于一个社会来讲,责任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的形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我们完成既定任务的效果,提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气质。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将这种责任意识和体育活动最鲜明的竞赛性质联系在一起,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体育中体会责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如在每个学期的最后两节课中,我们都要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对抗的活动。在学期伊始,我们都会让每个项目按照参加学生的人数自由的结成不同的小组,在学期末的对抗赛中,这些小组就是主要的参赛成员,并且我们还邀请相关的领导进行观摩,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对抗活动,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在无形中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每个基本动作都要求自己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在跆拳道项目的学习中,教师在每节课都会被学生问很多关于技术上的问题,而且学生到馆的时间非常的早,利用课前以及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练习。不让自己成为全队的“拖油瓶”。我们对于学生的这种对抗没有名次排列上的压力,只是希望这种机制可以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在同时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责任感。

三、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文化转型特征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体育教学中生物观念向人文观念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在只关注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上。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学更加人文化发展的趋势。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学中,从死板的球类以及田径类项目为主,扩展为以学生的兴趣以及需要为中心,扩散式的进行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出对于学生主题性地位的尊重以及对于体育发展的全方位认识。

最后,由单纯的教学目的向体育教学的文化多元化功能方向拓展。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课程设置,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自己都对于这门课程设置的具体涵义缺少深刻的认识。在引入了相关的文化概念后,我们在进行高校体育时,更加注重的是对于学生进行一种体育科学文化、群眾体育文化、社会体育文化等多元功能的培养。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价值。积极地进行体育教育的文化性延展。

参考文献:

[1] 郝勤.论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历程内涵及基本经验[J].体育科学.2009.10.

[2] 苏华.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1.1.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谁远谁近?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