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体肌肉工作的协作性关系
2014-02-11仇璐
仇璐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1
摘 要 通过对不同运动的力学分析及训练理论研究,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本文通过检索近年的相关研究,总结了肌肉活动时不同系统的协作关系,达到丰富肌肉协作关系的理论体系的作用效果。
关键词 协作 主动肌 拮抗
协作是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成员或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协作过程需要各个部门从全局观念出发,互相给予必要的支援、互相帮助,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人体的骨骼肌约有600余块,绝大多数附着于骨骼肌上,通常人们产生肢体动作,都是由骨骼肌的协作来完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动作有难易之分,但任何一个无论简单与否的动作,都不是一块肌肉所能完成的,需要多块肌肉共同协调配合才能实现,而更为复杂的体育动作,则是在数块甚至数群肌肉的协调配合工作下,产生环节的运动或使人体达到某种姿势的平衡。人们以活动肢体为目的,肌肉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以达到某种运动效果时,肌肉之间的关系即协作关系。
从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角度出发,可将肌肉分类为:原动肌、主动肌、次动肌、对抗肌、固定肌、中和肌等。原动肌为直接完成某动作的肌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叫主动肌,起次要作用的叫次动肌;与原动机功能相反的为对抗肌;将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固定起来的肌肉叫固定肌;限制或低效原动肌发挥其他功能的肌肉叫中和肌。在多数研究中,以原动肌和对抗肌的研究最为丰富。
1992年周炳和等[1]通过探讨在持续恒力收缩时,正常人体肘关节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同工作原理与它们的表面EMG信号中值频率的变化趋势,研究它们的疲劳行为;2009年王健等[2]通过对主动肌和拮抗肌功能转变瞬间肌电平均功率频率的观察,探讨中枢控制因素在决定MPF变化中的独立性作用;2011年王乐军等[3]通过静态疲劳负荷实验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sEMG的相干性分析探索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与拮抗肌共神经输入同步支配的变化特征。
通过搜集阅读文献,总结在研究主动肌与拮抗肌的相关性基础上发现,人体的基本肢体活动除了主动—拮抗肌协作外,还包括神经—肌肉协作,关节—肌腱—韧带协作[4]。
神经和肌肉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神经是一切生物研究的基础,不论主动肌、拮抗肌都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对神经的控制作用加以充分肯定是必要的。若神经与肌肉间无协作,就会出现躯体左右不平衡,导致身体活动过程中产生损伤或引起疼痛,甚至导致无法完成必要身体活动的严重后果。而关节是人体运动的支点,关节的存在等同于杠杆的支点,韧带作为人体运动的纽带,在关节活动过程中加强了关节的稳定性,维持关节的正常生理结构,牵动肌腱运动。因此,关节的运动也就是韧带的运动,韧带运动就会牵动肌腱运动,肌腱运动必然地洞肌肉的运动,所以三者是相互关联,不能单独运动的。由此可知,肌肉由神经控制,神经发出信号,使肌肉产生兴奋引起收缩,肌肉牵拉肌腱运动,肌腱又牵拉所附着的骨骼活动,骨骼的活动牵动韧带的运动,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链式运动,非单一个体运动可以做到的,这就是肌肉活动的协作关系。
除了上述的主动—拮抗协作关系以及神经—肌肉协作、关节—肌腱—韧带协作外,近年来主动肌与次动肌关系的相关研究也逐步被人重视。2004年闵一建等[5]利用肌声图技术监测10名男同学在做手持哑铃负重弯举与侧平举动作的主动肌与次动肌声信号,对运动过程中肌肉的发力情况进行探讨,得出主动肌发力时间长、强度大,次动肌发力时间相对较短、强度较小,且主动—次动肌的发力区间有所不同,根据不同动作的形式特点其发力区间也各有差异的结论。
虽然肌肉活动的协作关系逐步被人们所重视,但其理论基础薄弱,以至于极少应用于实际的运动力学分析及训练。如短跑技术特点为支撑腿快速伸髋后蹬和摆动腿快速屈髋前摆抬起[6],于是股后肌群在短跑技术中应起重要作用,陈为群通过访谈教练员总结出部分教练员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点,及时认识到股后肌群的重要性,训练中的训练比率也相对较小,无法做到将理论研究与实际训练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易导致运动过程中因股前后肌群力量不平衡引起的运动损伤。
随着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肌肉的协作关系逐步被大众所重视,伴随科技手段的更新,研究者采用先进的研究技术对人体运动过程进行精确的分析并得出结论,丰富了肌肉协作关系及训练手段的理论,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其研究的价值,减少运动过程中因训练不到位而产生的运动损伤,提高竞技运动成绩,促进大众体育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周炳和,丁哨卫等.拮抗肌对的协同控制与EMG信號的中值频率关系[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 王健,杨红春,张海红.主动肌和拮抗肌功能转变瞬间的肌电平均功率频率变化[J].体育科学.2009.7(29).
[3] 王乐军,黄勇等.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sEMG相干分析[J].体育科学.2011.10(31).
[4] 吴广亮.协同动作训练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5] 闵一建,赵春燕.原动肌与协同肌在运动中的作用[J].2004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6] 李雪凡.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体育科技.2007(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