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对策

2014-02-11査志强

图书馆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馆舍大学图书馆

査志强

(辽宁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00)

1 学习共享空间的定义及特征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图书馆界出现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这种服务模式。经过10余年的实践发展,其间,伴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普及,在本世纪初期,IC朝着多个方向演变,其中,“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简称 LC)成为大学图书馆服务的新趋势。

1.1 学习共享空间的定义

学习共享空间(以下简称LC)是由信息共享空间发展而来,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很宽泛,旨在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提高信息素养及推动研究和学习等。而LC则侧重于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来促进协同式学习,强调对大学生群体学习过程的全面支持。

由于是个新生事物,给出的LC定义较多,笔者比较认同任树怀先生的描述:“学习共享空间是校园内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是一个引人入胜、充满活力与温馨、用高技术装备的学习场所。”LC的构建思想是“以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配置促进个人及小组学习与研究的协作空间,把图书馆服务与环境融入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和写作技巧,支持学生利用学术资源、交流经验和分享思想,促进学习、研究和知识创造”。

1.2 学习共享空间的特征

LC遵循了以人为本、开放获取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是学生协作和交互式学习的最佳场所,是图书馆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LC在近几年国内外的图书馆实践应用中,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①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作为构建LC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整合图书馆可获取的各种资源和多种服务,通过提供协作式学习空间和快捷高效的服务,帮助学生成功学习。

②以创建学生的最佳学习场所为根本任务。主动学习和小组协作式学习是学生的最佳学习模式,创建这样的学习环境和物理空间,有利于学生寻求相互理解、启发和创造新知识。

③以全面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服务模式。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教学资源和技术工具的优势,协同大学其他相关部门,全面支持学生的学习。从其提出信息需求开始,到信息搜集,再到产生学习和研究成果,全程都有图书馆员、指导教师乃至专家为其提供咨询和帮助指导,提高其信息素养,培养其终身学习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④以成熟、先进的技术为LC服务的支撑平台。从满足学生需求为其提供一站式的文献资源服务及咨询服务,到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来获取信息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再到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参与广泛社会交流的网络平台等,技术力量的支持及软件产品的应用对于推动LC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⑤以良好、温馨的人文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图书馆人文软环境的营造也是LC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良好的服务环境、温馨的人文关怀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都能很好地支持LC所强调的协同式学习过程。

2 国内外大学图书馆LC的实践和发展

2.1 国外及港台大学LC的理念和实践

加拿大约克大学Scott图书馆的决策者认为,LC要受到广泛欢迎就必须整合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改善他们的写作技巧、一般学习技能和研究技能,促进高水平的合作。具体的空间利用上,分别规划出合作区和中心区。合作区以模块化的设施为特征,包括可以移动和组合的简便座椅及沙发,可供学生自由活动;并设一些工作台以满足小组聚集工作和讨论,还配备嵌入式液晶屏幕以满足学生演示的需求。中心区是为学生提供学术支持的地方,是集中研究、写作和学习技能咨询的类似房屋的“箱体”空间。此外,还设有教学空间和计算机工作站,并且有一支由图书馆员、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为学生提供咨询和研讨,以协助他们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较早引进国外大学信息共享空间概念,并加入“数字学习”元素,于2005年12月建成“SMILE多元学习区”。它是一个涵盖信息检索、多媒体、信息、休闲阅读和数字学习五大服务于一体的实体与虚拟共享空间,同时负责支持该校大学英语、信息能力、图书资源利用、教材制作等课程教学任务,为师生提供共享的数字学习环境和资源。SMILE学习区多元的实体空间分为参考资源阅览区、多媒体数字学习区和休闲区。以SMILE来命名该学习区,意在希望师生在充满“微笑”的服务环境中得到满意的服务,并且带着信息、知识和学习成果“微笑”着离开。

2.2 国内大学LC的实践情况

国内已有少部分大学做了LC建设的尝试,尚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只是在整合图书馆空间、技术以及服务等几方面搭建起LC的框架,在具体内容的建设上与国外大学的实践还有一定的差距。

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自2008年以来,以新落成的主馆开放为契机,推出LC服务实践并不断拓展。他们专门辟出阅览空间、开放交流区、自主学习中心、小组学习室、多媒体制作室,并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其中,小组学习室独具特色,在功能上又划分为专题研究室、一般研讨室和创新学习室;并且开发了小组学习室服务系统,实现了读者预约管理。这些共享空间环境舒适、开放、自由,便于激发师生集思广益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

3 大学图书馆建设LC的思路、困难及对策

3.1 建设LC的思路

国内大学由于在文化和体制等方面与国外大学存在差异,我们在建设学习共享空间时,应该重在吸收其先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而不要盲目照搬照抄其内容和方式。国内大学的人、财、物等条件各不相同,在LC建设上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校情馆情,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建成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让师生满意的学习共享空间。

3.2 建设LC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困难及对策探讨

3.2.1 资金问题

一个比较完善的LC,除了必不可少的整合后信息资源之外,一般要包括大小不同的讨论室和研究室、写作指导室、技术辅导室、多媒体制作室、茶饮休闲空间等,同时在这些空间里,根据需要应配备好学生们学习、交流和协作所使用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件、扫描仪、投影仪、多媒体设备、互联网、无线网络覆盖、桌椅、沙发、家具等所有设施设备。要想满足所有这些资源、空间、设备和技术设施上的需求,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作支持。大学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自学校投入,因此力陈建设LC的重要性从而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非常关键,争取到一笔专项建设资金是理想结果。如若不能,得到学校分批分期的有计划的投入也算成功。毕竟建设LC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步来实现。

3.2.2 空间问题

各大学图书馆应根据不同的校情和馆情,通过新建馆舍、改造旧馆舍或建设密集书库等方式,来谋求足够的物理空间支持LC的构建。

3.2.2.1 新建馆舍

鉴于LC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大学图书馆的重要性,新建馆舍应做好构建LC的设想并给予必要的足够的空间预留。而且,新建馆舍一般都会伴随着装修装饰、现代化设施、设备等经费的一次性投入,对于大学图书馆来讲是难得的业务跨越式发展机遇,务必要抓住,利用好这笔一次性投入的资源,把包括LC在内的各项业务设想“一站式”实现。

在新馆建筑设计和内部空间规划、装饰上,简要地说,需要满足LC如下几方面的要求。①由于LC的构建需要有大学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和协调,如网络中心、计算中心、多媒体教育中心、档案中心等,因此在图书馆新馆设计上,就要尽可能考虑集以上几个或所有部门于一个建筑体,使之成为整个大学的“文献信息集散中心”。②要设计足够的能满足学生学习研讨需要的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学习空间。③要为这些空间提供快速稳定的互联网平台和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设施支撑。④要为这些空间提供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3.2.2.2 改造旧馆舍

暂时没有建造新馆舍计划的大学,可以通过改造旧馆舍的内部格局来谋求LC所需的物理空间。近十余年来图书馆的建筑格局基本上已经是那种大平层通透式了,通过内部装修装饰和利用可移动图书馆家具等重新进行物理空间的分隔也不是很难。改造过程中,要本着厉行节约、优化资源的原则,善于利用原有的空间和资源设施,能利用的继续利用,能小改的就不大改,能以家具分隔的就不动土木和建材分隔。比如,电子阅览室几乎每个图书馆都有,其硬件设备及网络环境等都是现成的且设施比较完备,完全可以在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改造成学习共享空间。此外,一些旧馆舍常见的小型的阅览室,很适合根据需要改造成不同功能的学习室或研讨室。

3.2.2.3 建设密集书库

对于绝对物理空间不足的图书馆,可以通过建设密集书库的方式,将流通率不高的纸本馆藏集中存放,就能释放出足够的物理空间为LC所用。笔者所在的辽宁大学就很有代表性。该校有60几年的历史,图书馆纸本文献馆藏在200万册以上;现有新旧校区两个馆舍,总面积3.7万平米,却被这些纸本资源占去大半的空间。新形势下我们要构建学习共享空间,只有建设密集书库释放空间这一条出路,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3.2.3 人才问题

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馆员队伍是LC成功的关键。以国外大学的标准,专业馆员必须由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担当。国内大学目前还达不到这个要求,但是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制定一个长远的人才引进计划。笔者认为,在现有人才条件下,可以从3个途径来组建LC所需的专业馆员队伍。一是从馆员中挖掘并培养。其基本条件应该是具有某一学科知识背景,精通图书馆业务,熟悉计算机技术;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优先考虑。通过相关的学习和有针对的培训,他们完全可以胜任检索指导、信息收集、技术服务、参考咨询、学科馆员等大部分LC的服务。二是由校内专业教师兼职,可适用于业务性较强的IT技术、多媒体制作技术、写作指导等服务。这种兼职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通过现场的有针对性指导或网络在线答疑两种形式来进行。三是专门聘请校内外专家,深入到学科领域,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内容。

[1] 任树怀,盛兴军.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20-26.

[2]张义龙,田也壮.学习共享空间实践与研究——以加拿大约克大学斯科特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1(1):81-84.

[3] 张梅花.台湾地区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最新发展[J].情报探索,2011(9):64-65.

[4]王昕,宋海艳.学习共享空间创新服务的实践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1(2):68-71.

猜你喜欢

馆舍大学图书馆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5月13日起去浙江图书馆不用再线上预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江西省图书馆新馆2019年开放藏书千万册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