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幸福,创造幸福
——读《建设幸福中国》

2014-02-11杨丽黎明泽周权雄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办公室广东广州50070

探求 2014年5期
关键词:市委党校广州建设

杨丽黎明泽周权雄(、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办公室,广东 广州 50070;

2、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广东 广州 510070;

3、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070;)

追求幸福,创造幸福
——读《建设幸福中国》

杨丽1黎明泽2周权雄(31、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070;

2、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广东 广州 510070;

3、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070;)

[编者按]近年来,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致力于幸福广州、幸福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2013年1月,由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广州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永平研究员主编的《创造幸福生活:新型城市化与幸福广州》由广州出版社出版发行。时隔一年多,由王永平研究员率领的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课题组再次推出《建设幸福中国》一书。《建设幸福中国》全书29万字,是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教研团队集体研究成果,由王永平研究员任主编,陈伟教授、敖带芽教授任副主编,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多名专家学者参与撰写,是一本体现大众立场、可读性较强、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论著。该书作为广东花城出版社2014年重点书目,在前不久的“南国书香节”书市上,受到读者关注。日前,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召开了《建设幸福中国》出版发行座谈会,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干部教员和出版社负责同志在座谈会上围绕建设幸福中国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该书的出版发行给予了高度评价。本刊现以书评的形式编辑中共广州市委党校部分干部教员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以期进一步推动建设幸福中国这一话题的深入探讨。

杨丽:建设幸福中国的“密码”

又到秋高气爽、月朗风清的季节。历史不会忘记,两年前的金秋,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曾分赴各方,对身处不同行业、不同界别的数千名中国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幸福吗?于是“幸福”一时成为全民普遍关注的热词。这个看似简单的提问和回应,不仅触动了众多百姓的切身感受和内心体验,也引发了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然而,在今天这个时代,如何使中国的幸福梦“梦想成真”,如何使创造幸福生活的诉求成为众望所归、社会认同的强音,却需要理清头绪,不断凝聚共识。为此,《建设幸福中国》一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探解构筑幸福中国“密码”的力作。该书从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入手,探析构建幸福中国需要解决的若干重大核心问题,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把把打开追求幸福生活之门的“钥匙”。此书通读下来,具有三大特色和亮点。

第一,立足理论和实践前沿,探解构建幸福中国的时代“密码”。构建幸福中国是一个历史命题,更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话题。该书既抚今追昔,又将主要的视点放在当下追求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在继续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启了社会建设、民生发展的新局面。从覆盖13亿人的全面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到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从山区孩子的“免费午餐”到遍布乡村的农家书屋,国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发展权利得到了全面的拓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在增加,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尤其是对如何进一步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收入差距等民生老大难问题,人们对此充满期盼,同时也不无焦虑和疑惑。为此,该书力求立足理论和实践前沿,在“四个结合”上下功夫和释疑解惑,回答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把做好中国幸福梦这篇文章,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回答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坚定和自信结合起来;与科学的历史观结合起来;与增进人民福祉的“原点”和“原动力”始终结合起来。

第二,紧贴时代脉搏和民众期待,探解构建幸福中国的全息“密码”。建设幸福中国是一项浩大的事业,究竟从何着手呢?首先,该书以“幸福中国要靠共同创造”开篇,开宗明义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再美好的蓝图、再实在的承诺,也要通过扎实奋斗才能变成现实。正如书中说,“建设幸福中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十三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建设幸福中国的磅礴力量。”其次,该书从动力追求、实践探索、公共服务、幸福农村、幸福社区、生态文明、精神文化生活、共建共享等不同领域和角度,生动阐述和勾画出创造幸福生活的全景式“路线图”。所涵盖的内容,既论及建设幸福生活的顶层设计,又关涉上下贯通的条条路径;既强调要接地气,更指出要强中气、增地气;既关注“硬建设”,又聚焦“软治理”,把明心正道摆在一个恰如其分的历史高度。其中,建设幸福社区、建设精神家园、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篇章,或以鲜活的案例示人,或以具体的事实论理,或“顶天立地”,或纵横捭阖,兼具高度、深度和广度,读来使人感奋之余,又引发凝思。

第三,以清新自然和群众关切的语言,探解构建幸福中国的情感交流“密码”。该书研究的是宏观的前沿问题,也是当下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可谓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书中出现的“幸福中国要靠共同创造”,“中国梦和幸福梦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政府不能包办幸福,人民的幸福感来源于自己切身的参与和体验”,“如果说社会信任是社会的肌肉,法律是社会的骨骼,道德是社会躯体的血液,那么,社会所确立的主流价值,就是社会前进道路上树立的一个一个的路标”,“在公平正义阳光照耀下,……使社会成为一个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希望的社会”等语句和表达,简单通俗却又包涵深意。作者的出发点是为读者写书,为百姓立言。字里行间既体现了专业的理论素养,又展现了“短实新”的文风。

总之,这是一本符合“体现大众立场、关注大众生活、运用大众表述、契合大众心灵、诉诸大众实践、识解大众难题”的要求,可读性较强、力图与读者进行深切感情交流的新书。

黎明泽:合着时代节奏跳动的“韵律”

读罢《建设幸福中国》全书,掩卷而思,产生一种来自心底的触动与共鸣。综览全书,其引人注目之处有四个方面:

第一,站立时代前沿的文化自觉。“文章合为时而著。”大凡能经受起历史淬砺的作品,多是立足时代前沿,展示对现实和未来深切思考的应势之作。《建设幸福中国》一书,以“探寻建设幸福中国路径”为经,以“拓延幸福中国内涵”为纬,既有探研国家顶层设计的高端析察,又有字里行间蕴含的基层情怀,可谓“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即紧贴治国方略和宏观政策的理论前沿。综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当下具有很强感召力的中国梦,不难发现将国家、民族、人民利益整合一体的执政理念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治国理政逻辑。该书立足于这一高度,从选题上紧紧扣住“人民幸福”这一落脚点,不仅提出了“幸福中国”的概念,而且系统阐述了建设幸福中国的方向和路径,俨然奏响起一组异彩纷呈、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幸福交响曲”。所谓“立地”,即立于基层社会的实践前沿。执政党的理论和政策,终归须付诸实践,必须经过实践的淬炼和群众的检验。据此,该书视野十分开阔,既有诸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层面的思考,也有对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基层民生的关注,还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修身、文化惠民等精神家园构建的阐述。视角内容看似宽广实则神聚,许多探研无不围绕“基层”两字展开。这种“顶天立地”的学者情怀,不仅体现了倾听时代足音、把握时代脉搏的政治敏感性,而且充分体现出一种关注社会现实、促进社会进步的思考、责任和使命。总之,励志励人的时代音符和韵律贯穿全书。

第二,诸学科集成协同攻关。建设幸福中国实为鸿篇巨制,宛如一个宏大的乐章和交响曲,需要组建团队来协同完成。近十年来,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始终坚持团队攻关,强调薪火相传,注重精诚合作,培养了一支战斗力强的学术骨干队伍,产生了较丰硕的成果。该书就是在王永平研究员主持下,组成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的专家团队共同完成的。该书运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态文明学等多个学科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对主体内容展开多视角、多维度的探研,促成各研究单元、研究要素融为一体,跳出单个学科局部攻关的范畴和狭窄眼界,使研究成果具有“立体识察”的特点。此外,该书各章的内容因分工使然,虽然“音高”、“音阶”、“音色”不同,演奏的方式、力度有别,但一旦汇入“建设幸福中国”这一总乐章,其“音准”则是一致的、和谐的。该书的写作历时一年多,要把众多的学人和学科高效地组织起来,完成这样的创作实属不易。在写作过程中,课题组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科学态度,形成正式的《会议纪要》就达四次之多。诚如主编王永平研究员所言:“修成正果,甘苦自知”。

第三,精心构思的行文布局。品鉴一件书法作品,往往遵循“形”、“神”两项标准。形与神都会把一定的主题和韵律表现出来。若想达到“形”、“神”俱佳,章法布局和运笔行文就显得十分关键。从这点上看,学术著作犹如书法作品。除了选题之外,结构布局与遣词行文同样是影响一部学术著作价值的两大要素。要驾驭建设幸福中国这样的大主题实属不易。但该书的作者团队却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全书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导论,对如何建设幸福中国的核心命题作提纲挈领式的概述,以“物质财富要靠共同创造”、“改善民生要靠共同努力”、“精神家园要靠共同建设”三大主题开篇,引领各章内容。第二层次的动力论与求索论,揭示构建幸福中国的“钥匙密码”与“历史轨迹”。第三层次的“实践论”和“展开论”,俯瞰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幸福农村、建设幸福社区、建设生态文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各大领域,探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战役构思和战术组合。第四层次的“共建共享论”,既是对全书的总结,又是对导论的呼应,将建设幸福中国推至一个令人向往的境界。此外,全书行文流畅,不管是事实的阐述,还是观点的表达,少有华丽的辞藻,更难见生涩的“学术概念”。总之,作者用平实的、近乎大众化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建设幸福中国的“真谛”。这种合乎时代和老百姓需要的文风值得褒扬和倡导。

第四,凸显中国元素的装帧设计。该书以一幅高格典雅的中国画作封面。画面把美丽山川和渔舟唱晚展现其中,清新脱俗之间给人一种简朴之美,宁静之中寓意深旷,在具象与抽象交织当中预留有想象的空间,流动着美美与共的韵律,点化了“幸福生活要靠共同创造”的主题。这种构思,与一些政治类读物严肃有余而生动不足的设计风格迥然不同。

建设幸福中国在路上,吾辈仍需共同努力。这是书中的召唤,也是我们的期许。

周权雄:共建共享幸福中国的应时应需之作

建设幸福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义。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建设幸福中国的本质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建设幸福中国与实现中国梦是相通的。建设幸福中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一切为了人民。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都是幸福中国的建设者。只有真正做到幸福中国靠亿万人民来建设,建设成果由亿万人民来分享,最充分地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幸福中国才能建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梦想成真。

《建设幸福中国》一书即是为深入回答和解决好建设幸福中国“依靠谁”、“为了谁”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应时应需之作,可为深化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也对认识和了解幸福中国建设大有裨益。该书视野宽广、思维缜密、主题鲜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资料丰富、结构严整、脉络清楚、立论公允、表述准确,独具匠心,颇具大家风范,读后令人耳目一新。该书着重突出如下三个鲜明特色:

第一,主题鲜明、观点明确。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发展方式粗放、贫富悬殊、环境污染、权力寻租、社会不公以及基础教育、卫生保健等公共服务缺失等各种负面问题也令人困扰,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与百姓感受之间“脱节”的矛盾依然突出。应该说,单纯的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建设幸福中国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该书以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幸福中国要靠共同创造”的核心观点:“物质财富要靠共同创造、改进民生要靠共同努力、精神家园要靠共同建设”。据此作者强调指出,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创造越来越丰厚的物质财富,夯实建设幸福中国的物质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重大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而要广泛持续地改善民生,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建设幸福中国,不仅需要建设物质家园,还需要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精神家园。

第二,结构严整、脉络清楚。该书导论部分从物质基础、民生保障和精神家园三大方面全面分析了建设幸福中国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体系;第一、二章遵循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系统解读和阐述了建设幸福中国的追求和动力,总结和回顾了建设幸福中国的实践探索:强调民生幸福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的最高追求和终极价值,而建设幸福中国的根本动力深藏于广大人民群众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小康社会的建设为幸福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第三至八章展开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幸福农村建设、幸福社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等六个专题的论述,力求把核心观点论述与当前建设幸福中国的创新实践,与党中央、国务院相关的战略部署有机结合起来,使读者感受到建设幸福中国确实具有实践和逻辑的内在必然性。

第三,问题导向、对策可行。该书坚持问题导向,从广大人民高度关注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幸福农村、幸福社区、生态文明、精神家园、人民幸福生活等几个重大问题入手,从软硬建设两方面探析构建幸福中国的重大问题。此外,该书还立足于党校和行政学院教学科研政策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对策建议上突出了针对性、指导性和可行性。如建设幸福中国的动力方面,该书提出了实干自信释放精神能量、“改转并举”推进转型升级、两擎驱动促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走共富共福之路、党政社群互动汇聚合力等对策。在共建共享幸福生活方面,提出了宽容是幸福生活的心理基础、在公民有序参与中完善体制机制、政民互动促进国家和谐等对策。

责任编辑:温朝霞

2014—9—16

杨丽(1984—),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科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学;黎明泽(1983—),男,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周权雄(1983—),男,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与自主创新理论。

猜你喜欢

市委党校广州建设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编排规范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来稿须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组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