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突厥默啜时期与唐和亲述论

2014-02-11范香立张金铣

关键词:和亲突厥武则天

范香立,张金铣

(安徽大学 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张金铣(1965-),男,安徽庐江人,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一、后突厥默啜与唐的和亲

后突厥(682-745)指“脱离唐朝羁穈统治再建的东突厥汗国”[1],政权存在60余年。后突厥存在时间虽不长,但其势力发展迅速,为唐之大患。尤其后突厥第二任可汗默啜(692—716年)在位执政时期,大力开疆拓土,后突厥地域“大抵兵与颉利时略等,地纵广万里,诸蕃悉往听命”[2]卷215,并创造了后突厥的武功盛世,更为唐所忌惮。默啜执政历武则天及唐中宗、睿宗、玄宗之时,其执政期间,为顺利向外扩张,一改其兄骨咄禄对唐以武力进攻之策,采用灵活的和亲策略,以解决突厥政权的实际需要。按时间,默啜与唐和亲可分三个阶段。

(一)武则天时默啜主动请婚

武则天在位时期,默啜可汗两次遣使和亲,均为其女向武周请婚。

第一次,圣历元年(698年),默啜议嫁女于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起兵反叛,武周军队出讨失利。默啜提出助武周伐契丹,其条件为“请为太后子,并为其女求婚,悉归河西降户”[3]卷205。为迅速平定叛乱,武则天对默啜进行册封,默啜出兵并取得对契丹的小胜,武则天并未理会和亲之事。不久契丹反扑,相继攻陷冀州、瀛州,“河北震动”[3]卷205。武周军不断为契丹所败,武则天遣使督促突厥出兵,默啜重提嫁女和亲之事,并索要丰、胜、灵、代、夏、朔等六州降户,单于都护府所辖之地及铁农器、谷种、缯帛等物资。武则天权衡利弊,决定借兵突厥,“许其婚”[4]1691,并满足默啜的各项要求,默啜派兵协助,大败契丹。圣历元年(698年),淮阳郡王武延秀作为默啜之女夫,亲往突厥迎亲,在黑沙南庭为默啜所拘,默啜毁婚,并起兵进攻唐境。此次和亲宣告失败。

第二次,长安三年(703年),默啜派遣使入唐,“请以女妻皇太子之子”[5]卷198,武则天答应其请求,令其孙平恩王李重俊、义兴王李重明会见默啜使者。不久,默啜入寇唐境,被新继位的中宗下诏绝婚。

(二)睿宗时和亲

唐中宗继位后,加强了对突厥的防守。首先,筑三受降城于黄河北岸,断绝突厥南寇之路,“朔方无复寇掠”[6]卷93。其次,唐联络周边民族共同对付默啜。支持突骑施娑葛政权,稳定西域形势,并孤立突厥,厚结黠戛斯。景龙四年(710年),唐作好内外准备后,遂下令北伐突厥,此次北伐动员了突骑施、黠戛斯二蕃军队及唐朔方道、赤水军等各路兵马,总兵力达60余万人,意在剿灭后突厥政权。

默啜获悉唐与黠戛斯、突骑施联合讨伐之事,内部一片恐慌。据《暾欲谷碑》载,“唐朝可汗是我们的敌人,十箭可汗是我们的敌人,再有黠戛斯强大的可汗是我们的敌人,那三可汗要会师阿尔泰山,……听到那些话后,我夜间睡不着觉,白天坐不下来”。迫于严峻的形势,后突厥先发制人,首先出兵攻打黠戛斯,“我们袭击黠戛斯于睡梦之中。……我们打败了他们并杀死其可汗。黠戛斯人民臣属于可汗了”[7]。突厥在回师路上,再次获得消息,称“突骑施可汗已出发,十箭人民已全部出动,(其中并)有中国军队”。面对如此形势,默啜决定先返回突厥牙帐,向唐请婚以谋求缓和腹背受敌的压力。睿宗景云二年(711年),默啜遣使来唐请求和亲,睿宗许以宋王李成器之女金山公主嫁默啜,然不久睿宗传位,和亲之事又被继位的玄宗搁置。

(三)玄宗时和亲

玄宗在位期间,与默啜可汗商讨和亲主要有两事,一为开元元年许以南和县主,一为开元二年佯许和亲。

先天元年(712年),玄宗继位后,加强北方守备兵力,“于鄚州北置渤海军,恒、定州境置恒阳军,妫、蔚州境置怀柔军,屯兵五万”[3]卷210。并“选将练卒”,兵分三路,准备在西起河陇、东至燕蓟一线进行巡边,意在向突厥展示唐军实力并施以压力。不久,玄宗将巡边日期改为次年八月,散遣所募之兵,“约八月复集”。其时后突厥正兴兵西向扩张,为应对唐朝巡边之事,先天二年八月(即开元元年),默啜遣子杨我支到长安,“入宿卫,固求婚”[2]卷215。唐玄宗答应默啜请求,许以南和县主,并放弃北伐。默啜此次和亲意在迷惑唐庭,减轻南线军事压力,为进攻北庭创造机会,后突厥于时年攻陷蒲类[8]1034,并在西域与唐激战。次年,默啜又遣其子移涅可汗与同俄特勒等围攻北庭,结果为唐北庭都护郭虔瓘所败,默啜北庭一战虽然失败,但其通过和亲迷惑了玄宗,因此其和亲政策是成功的。

唐玄宗对默啜不顾与唐和亲之约定,进犯北庭一事相当恼火。开元二年三月,唐朝颁布北伐檄文,称“默啜素称桀骜,鸣镝与狼居,顷自怀柔,屡献书于象魏,朝廷所以许其通好,议定和亲,……尔约斯背,伊庭之际,遂敢侵轶,……恢远图而举长策……,暂劳永逸,在此行焉”[9]卷130。因此,玄宗决心发兵北伐突厥,此次北伐投入兵力达十六万人,战马至少八万匹。默啜获得唐北伐的消息,惶恐不安,遂于次月向唐求婚。玄宗鉴于默啜“一口称和,一心即背,每将兵马,尝抄边军”[10]卷980,采取拖延政策,赐书默啜:“我与突厥素来通婚好和计之道,……若真心请来,岁未赊任自择日,当遣公主嫁可汗,遣一王子来此宿卫,以申两国之好,岂不美耶”[10]卷979。结果双方并未达成和亲协定,然由于吐蕃寇边,唐北伐之计划也终未能实施。

二、默啜与唐和亲原因分析

和亲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11]602。历史上的和亲,不只是中原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专利”,周边民族和政权也利用和亲来为其政治服务。默啜执政期间充分利用和亲这根“弹簧”与唐进行周旋,以攫取利益,扩张势力。默啜与唐和亲的内在原因如下。

首先,满足后突厥的经济需要。后突厥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衣、食、住、行完全依赖畜牧业,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并不能满足突厥人的所有生活需求,而且其“人户寡少,不敌唐家百分之一”[6]卷194,更是无法达到生产、生活资料完全自给自足的程度。为了其政权的生存发展,第一任可汗骨咄禄一直对唐采取武力进攻之策略,以抢劫资源、掠夺人口来扩充版图。据载,骨咄禄对外征战四十七次,曾“与中国交战十七次,与契丹交战七次,与乌古斯交战五次”[7]。用战争来维系帝国之生存显然不是长久之道,而且突厥曾有与唐和亲之先例,“曩昔国家与突厥和亲,华夷安逸,甲兵休息,国家买突厥羊马,突厥受国家缯帛,彼此丰给”[3]卷212。和亲对突厥与唐来说是“双赢”,因此默啜继任后,一改其兄武力对唐之政策,采用和亲与战争刚柔并济之策略。

其次,解决后突厥当前迫切的实际问题。在不同背景下,默啜与唐和亲的目的各不相同,大多为解决突厥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在武则天时期,默啜为获取资源及东扩版图,遂用和亲之策取得武则天君臣信任,不但获得六州降户及谷种等物资,而且顺利插手东北边陲地区事务,契丹“余众及奚、霫皆降于突厥”[3]卷206,东北契丹、奚等诸蕃遂为默啜所有。其势力向东扩充,进而借机南侵,剽掠“陇右诸马万余匹”[3]卷207,寇盐、夏二州,突厥南侵又掠夺了大量物资及人口,势力得到更大的扩张。而唐朝方面,虽然加快平叛进程,但损失惨重,处境更为艰难。睿宗时,默啜与唐的和亲活动持续近一年,默啜主要利用此次和亲诱使唐军退出与突骑施联合对突厥作战,以免腹背受敌。在默啜与唐周旋之际,待命阿尔泰山的暾欲谷于景云二年(711年)冬率军进攻突骑施[12]69,取得胜利,并乘胜远征中亚,“一直到达铁门(关)。……塞人、大食人、吐火罗人,以及住在这边的以Shuq为首的粟特人全来臣服于移涅小可汗。……运回了无数的黄金、白银、姑娘妇女、单峰驼、珠宝”[7]。突厥西征的大捷可以说得益于默啜对唐和亲策略的成功运用。玄宗时和亲,默啜一为迷惑唐廷,减轻南线军事压力,为进攻北庭创造机会;二为获得喘息之机。默啜两次求婚均在唐将北伐之际,唐屡受默啜和亲之欺,遂决定改变被动局面,采取强硬措施。然默啜第一次求婚,时值唐朝上层权力更迭之际,玄宗无暇顾及北伐之事,遂为默啜迷惑许以和亲,默啜乘此机对西域发动攻势。第二次请婚之时,后突厥政权渐趋衰落,已无对抗大国之资。默啜自恃兵威,不断对外战争,战争无论胜或负,均需源源不断的兵力作为保证,因此突厥为补充兵力,常常对其所属部族屡兴兵役,这种繁重的兵役负担必将加重突厥的离心力,如契丹与奚就因“常受其征役”而转投唐朝。对外战争的失败,严重损害了默啜的军事威信。默啜一向崇尚武功,并靠军事威慑统治诸部,其北庭一役败于唐后,突厥不可战胜的神话随即被打破,西北诸部转投唐廷,如“十姓部落左厢五咄六啜、右厢五弩失毕五俟斤及子婿高丽莫离支高文简、睟跌都督崿跌思泰等各率其众,相继来降,前后总万余帐”[5]卷198。遭受其侵掠的九姓首领阿布思等也率众降唐,默啜众叛亲离,遂采取和亲之策。和亲虽未成功,但唐亦未北伐,使得默啜政权寿命得以延长。

获取经济资源、服务政治军事需要是默啜和亲的内在原因。具体何时运用和亲政策,则视后突厥的实际需要而定,但亦需唐的配合,正如学者所说“和亲是联姻双方进行的,能否通过和亲达到亲和的目的,或者说使和亲政策作为政治外交手段真正发挥其相互利用的作用,并不单纯取决于某一方的一厢情愿,而是以和亲双方是否具有共同的现实利益需要为前提”[13]。因此应当考虑到唐朝方面的需求。唐王朝对默啜的多次请婚,鉴于其“言无准定,意有翻覆”[10]卷980,尽量与其周旋,大多应允其和亲之请,这与唐朝的内外实际形势密不可分的。默啜与唐和亲的外在原因如下。

其一,唐朝内部不稳。默啜可汗与唐和亲之时,均值唐朝政局不稳,统治阶层权力更替之际。默啜在武则天时的两次和亲,值武则天改唐朝为武周,内部各种政治势力斗争不断,武则天以平定反武势力为主,打击李氏皇族势力,排除异己,并接连诛杀唐朝镇边名将程务挺、黑齿常之、岑长倩等逆己意者,流名将王方翼于崖州,并启用武氏亲族及附己者,如用武攸宜、武懿宗,僧人薛怀义等人为御敌将领,均属所用非人,导致朝廷御敌作战能力大大下降,军队连败,王朝戍边实力大为消弱,使武则天寄希望与默啜和亲来缓解北疆边防的压力。睿宗和玄宗时的和亲,唐廷接连爆发“宫庭政变”,先是睿宗在太平公主和平王李隆基的帮助之下,清除韦后势力,夺取政权。后太平公主专权,朝廷要员大多出其门下,玄宗继位后,两人之间的矛盾加深。玄宗遂除去太平公主,穷治其党,睿宗亦下诏“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3]卷210,玄宗夺得军政大权。唐朝内部政变,统治者需重新整合政治,对外则采取“以和为贵”的政策,因此为默啜的和亲提供了机遇。

其二,第三方势力对唐的牵制。唐代边疆不宁,东北契丹、奚叛唐,西南吐蕃的对外扩张,西域各部时叛时降,影响到唐王朝对外政策。正如唐长孺所说“唐代贞观以来即有东西二战线,在攻势战略下,使同时企图消灭两面之强敌,国力之不能负担,自不待论,然则非舍西而图东,即舍东而图西,如是则苟非两边皆有足资御敌之军队,自不免顾此失彼,左右支绌,因此在东线采取攻势时,西线必须维持其安全,以免牵动,易地亦然”[14]330-331。这里所表虽为东西战线,北边情形同样如此。唐之边患,尤以吐蕃的侵扰最为严重,它直接威胁到唐的统治中心,使唐对其布以重兵,因此唐对吐蕃采取攻势之时,不得不在北线对突厥采取守势。玄宗时就因吐蕃寇边严重,西陲局势不稳,唐大量调拔北部兵力增援西线以防吐蕃,遂使唐放弃对突厥的北伐。可见,第三方势力对唐的牵制为默啜与唐的和亲提供了外部条件。

综上,鉴于后突厥的需要及唐朝的内外形势,默啜与唐进行多次和亲互动,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默啜与唐的和亲均未落到实处,即默啜未将女儿真正嫁到唐王朝,而唐也未真正将公主嫁于后突厥。究其根本,当为双方在和亲一事上未实现“互利”所致,和亲是基于双方共同利益基础上达成的协定,双方各取所需,当利益完全倾向一方时,势必导致和亲无法真正完成。首先,默啜只“重利”而“不重名”。其君臣“唯财利是视”[6]卷194,和亲只是默啜索取利益的一种手段,如武则天时期,默啜通过为女请婚获得大量物资,而当则天遣武延秀前往和亲之时,默啜又以和亲非李唐皇氏为借口而发动战争,借战争掠夺了大量财富,默啜完全可以嫁女于武延秀实现“名利双收”,但其却未这样做,足见默啜重“利”胜于“名”,只要获“利”即可舍“名”,其后的和亲之中亦可证明此点。其次,唐将政治利益放在首位,许婚默啜,欲得安边息民之效,然屡受其欺,未从和亲之事中获利,因此没必要嫁唐女给后突厥,否则会更加助长默啜的嚣张气焰。双方在利益完全失衡的情况下,终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亲。

三、默啜对唐和亲的特点

默啜对唐和亲策略的运用,以武力为后盾视后突厥自身需要及唐王朝内外情况而发生变化。武则天时期,后突厥强盛,为向东西两翼扩张版图,默啜以和亲迷惑武则天君臣,实现扩张之目的,通过和亲获得大量物资,并以和亲对象非李唐皇室而刁难,借机南侵掠夺资源。睿宗时期,默啜希望通过和亲,干扰唐与黠戛斯、突骑施联合对突厥作战计划,以避免多面受敌。玄宗继位之初,默啜意图西征向唐求婚,而玄宗欲整顿内政,对突厥和亲之示好欣然接受。默啜对唐和亲策略的运用均收到实效,“默啜……诈降遣使,于我求婚。我国家不违,赏赐无数,所在军镇,为之解严”[10]卷980。和亲导致唐放松了对突厥的防守,致使默啜有机可乘,其对外侵掠屡屡得手。然默啜西征北庭失败后,突厥实力大衰,再次向唐求婚以争得喘息之机。此次求婚虽遭拒绝,但并不影响默啜与唐和亲策略总体上的成功。

默啜在位的20多年时间里,积极运用和亲策略来达到“利我”之目的,较其他民族与唐的和亲,默啜与唐和亲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其一,主动嫁女,以求与中原统一王朝和亲。除南北朝分裂时期有中原政权娶少数民族女子的记载外,尚未见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娶边疆民族女子之记载,正如张柬之所说“自古无天子求娶夷狄女以配中国王者”[6]卷91,张柬之就是站在统一封建国家这一正统角度而言的。即使是边疆民族政权主动要求嫁女与中原政权,亦被中原统治者所拒绝,如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吐谷浑遣使向文帝进献方物,并“请以女备后庭”[15]1844,文帝谢绝。自默啜主动要求嫁女与唐为武则天应允后,后来肃宗时期,回纥嫁毗伽公主与敦煌王李承寀。这种和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淡化中原政权对少数民族的偏见,也表明中原政权对少数民族的接纳,对双方关系的友好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其二,没有完成“和亲”的成功“和亲”政策。默啜无论是嫁女与唐王朝,还是娶唐之公主,均因其“重利”所致的反复之举及唐未获利而终未实现真正的和亲,这是默啜较其他民族与唐和亲的根本区别。几次和亲最终未能成功,足见默啜只是想借“和亲”之名达到“为我所用”之实,后突厥从唐廷攫取到物资、降户等丰厚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利用和亲策略成功地离间了唐与突骑施的同盟关系,进而解除了唐与第三方势力对后突厥的围困,其政治外交目的也基本实现。因此说,默啜对唐的和亲政策大体上是成功的。

其三,默啜对唐和亲政策的灵活性。默啜对唐的和亲政策以“为我所用”为出发点,将和亲作为灵活的外交策略,以谋取利益的最大化,默啜对和亲策略的运用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淋漓尽致。魏知古曾说突厥“弱则卑顺,强则骄逆”[6]卷98。默啜对唐的和亲也正是如此,默啜其人桀骜不驯,然亦能俱时而变,武则天时,突厥强盛,默啜请婚表现出“高姿态”,默啜见唐使不为礼,而且令阎知微“舞蹈,吮其靴鼻”[3]卷206,对田归道的“长揖不拜”十分愤怒,欲杀之,足见默啜恃强骄逆之状。然随着唐王朝实力的提升,默啜再次求婚则表现出恭谦俾顺之态,“帻头紫衫,再拜称臣”,默啜“前倨后恭”的表现,说明其对唐和亲态度视双方实力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且只要和亲目的达到,对于是否娶到唐公主或嫁女与唐,默啜并不在意,足见其对唐和亲政策的灵活运用。

总之,默啜这种以“利我”为目的和亲,虽然缺乏远见,急功近利,但其所带来的客观效果却是不以双方统治者的目的为转移的。首先,后突厥与唐王朝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超出统治者的预期,通过和亲关系的构建,中原王朝的生产、生活等物资不断的运往突厥,无疑会促进突厥地区经济的发展。其次,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及默啜遣子入侍,这对汉文化在突厥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唐对突厥的了解。因此,默啜与唐和亲的客观影响和作用较政治目的更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宗正.突厥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431.

[2] (宋)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4] (宋)王 溥.唐会要[M].京都:中文出版社,1978.

[5] (唐)杜 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 (后晋)刘 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 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8]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40[M].北京:中华书局,1983.

[9] (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0] (宋)王钦若.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1] 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2] 芮传明.古突厥碑铭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3] 李 晓.西夏的和亲政策[J].文史哲,1996(3):49-54.

[14] 唐长孺.山居存稿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5] (唐)魏 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猜你喜欢

和亲突厥武则天
“离猫为你守四方”——《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的武则天
MYTH AND MECHAS
Or.8212/76突厥鲁尼文文书译注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从“封王戍边”到“和亲弭兵”——西汉初期北疆边防策略探析
政治关系亲属化才是“和亲”的真正内涵与实质
为武则天守陵的61尊石像为何都没脑袋
WHAT SHOULD A NEW EDITION OF THE OLD TURKIc INScRIPTIONS LOOK LIKE?*
古突厥人的词语Ortuq (Ortaq)“商人”